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音乐的发展中,记谱法的演变见证音乐的发展。在中国传统的数十种记谱法中,沉淀着厚重的文化肌理。同样在西方的发展中,音乐记谱法历经了一系列的革新。本文重在梳理中西方记谱法的发展与主要类型,力求从记谱中思考当代中国音乐的出路。
[关键词]记谱法 传统记谱 现代记谱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2-0016-01
乐谱是记录音乐的符号。记谱法是“使用乐谱符号把乐音的高低、音级、节拍、节奏等记录下来的方法”。乐谱和音乐与这个世界是同时共存的,只是它们的呈现方式各不相同:世界以动物、植物的生命状态呈现:音乐是用音符间以节奏组织在一定的条件下在“声”的基础上从感官开始为世界命名的方式:乐谱是在与速度、力度、声音等这些规范所规定的范围内为世界命名的方式。
一、中国传统记谱
从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算起,我国有八千年的音乐可考历史。中国数十种的记谱法中大致可归类为文字谱、演奏指法记录、图文谱、实物谱等。
(一)用文字来记录乐音形态的文字谱,有律吕字谱与宫商字谱、工尺谱、锣鼓经等。
律吕字谱的十二律是以三分损益法而来的,六个半音“六律”与“六同或六吕”,统称“律吕”或“十二律”。宫商字谱是在宫、商、角、徵、羽加以后来的变宫、变徵的五声音阶的阶名记录乐曲各音音高,在宫商字谱中对音高已经有了一定的指示功能。源自宋唐的燕乐半字谱应用最为广泛的当属工尺谱,得名于以上、尺、工、凡、六、五、乙七个基本谱字作为音级的唱名,有了音高、节拍概念。到1947年我国出版了最后一本工尺谱的歌谱为止,简谱、五线谱才逐渐取代了我国传统的工尺谱记谱法。
(二)用演奏指法记录乐音组织的形式。对于乐器演奏手法记写的乐谱最早在《礼记·投壶》中记载有用○、□记写的鼓谱,现在贵州布依族演奏铜鼓十二则时用的鼓谱用⊙、△表示击鼓的鼓心、鼓边位置。古琴的减字谱是用文字的形式规定弦位、徽位、速度变化的一种演奏指法琴谱。此外还有独立的文人音乐多用的古琴减字谱、琵琶谱、古筝谱、二四谱等。
(三)图文谱。声曲折的记谱法最早可见西汉时《汉书·艺文志》载“河南周歌诗七篇,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是一种用曲线记录音调及声调转折的记谱方式。西藏央移谱是用七根线对曲调进行记谱,其中含有三条记录过度音的红线、代表四个不同的音高四条黑线、记录曲调的绿色。另外还有方格谱、查巴谱等。
(四)实物谱。某些苗族地区使用的结绳记谱与古老的巫术“结绳记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方法是在一条有花边的带子上结上半寸宽、四寸长的六种不同颜色布条。此外还有盲人用的扣子谱,是以三粒、四粒扣子一组构成的图形记录记音级、节奏。
二、西方记谱法
西方音乐的记谱在音乐的交流传播中经历着一种由繁到简的过程,并在多样化、符号化和数字化的方向逐步完善。
(一)早期记谱。欧洲有考可查的记谱法,是大致从古希腊诗乐舞三位一体形式上开始的。这一时期用的是字母记谱法,没有节奏标记,很难判定实际音响。随着日益精细的音乐划分,才开始出现音高、时值、单位休止和延长符号。中世纪开始使用纽姆符号来记谱,这个以F音为基准的一线谱式,同样的只记录了大致的音高并没有解决具体音高关系与时值的统一标准。
十一世纪时圭多达莱佐开创的“圭多手”是以四线谱式在八度音域的记载,到十二世纪出现了有量记谱法,才使音符的时值和节奏初步确定。今天所通用的五线谱早在十六世纪时就是开始使用,大谱表、总谱表等又是集合了不同音域的高、中、低音谱表和各种乐器曲谱的综合谱式也是基于五线谱的基础之上。
(二)现代记谱。现代作曲家对音乐效果、演奏技法、音乐表现等领域的拓展,促使了现代音乐记谱对调式音阶、节拍与小节、和弦与和音、调性与调关系、作曲技法等方面的创新与改革。这种改革首先在大、小调式调性功能上开始发生了转折性的突破,在传统调性功能的基础之上用了节奏、复调、结构、配器及和弦等方面的创新。19世纪末,欧洲先锋音乐与严肃音乐大量引入了自然调式音节和民间调式音阶,带给传统音乐音阶模式及个性突出的区域色彩性调式和声语言,为现代音乐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而且二十世纪音乐中对于节奏的关注是前所未有的,立足于打破传统规则之上在节奏上大胆革新。在《春之祭》中斯特拉文斯基不规则强音、复合节奏及交替节拍的应用:欣德米特、普罗科耶夫等对马达式节奏的运用:及梅西昂的附加值与不可逆行的新节奏体系等诸多作曲家的创作中都能窥得一斑。
三、从音乐记谱的发展看中国当代音乐的出路
音乐的历史并不因为不同地域的各异习惯而朝向无序盲目的行进,中西方音乐都从空白开始,中国音乐立足于汉语言体系中更新着,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下思维体系所能意会的方式,这种方式要在传统培养机制下方可有效传承。
中国的音乐是从“声、音、律、调、韵”包含了中国元素的各个角度进行阐释的,这与西方从的音阶记谱的方式有所不同。在清末西欧音乐体系传入后,中西音乐记谱产生了交集与融合,但民族音乐并未在这种交融中寻得突破之处。但中国现代音乐也应该在立足于传统基础之上,开始寻找自己的出路,而不是盲从。
[参考文献]
[1]童忠良,中国传统乐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10,73.
[2]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2.43.
[3]于润洋,西方音乐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7.4.
作者简介:
陈弘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2008级研究生。
[关键词]记谱法 传统记谱 现代记谱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2-0016-01
乐谱是记录音乐的符号。记谱法是“使用乐谱符号把乐音的高低、音级、节拍、节奏等记录下来的方法”。乐谱和音乐与这个世界是同时共存的,只是它们的呈现方式各不相同:世界以动物、植物的生命状态呈现:音乐是用音符间以节奏组织在一定的条件下在“声”的基础上从感官开始为世界命名的方式:乐谱是在与速度、力度、声音等这些规范所规定的范围内为世界命名的方式。
一、中国传统记谱
从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算起,我国有八千年的音乐可考历史。中国数十种的记谱法中大致可归类为文字谱、演奏指法记录、图文谱、实物谱等。
(一)用文字来记录乐音形态的文字谱,有律吕字谱与宫商字谱、工尺谱、锣鼓经等。
律吕字谱的十二律是以三分损益法而来的,六个半音“六律”与“六同或六吕”,统称“律吕”或“十二律”。宫商字谱是在宫、商、角、徵、羽加以后来的变宫、变徵的五声音阶的阶名记录乐曲各音音高,在宫商字谱中对音高已经有了一定的指示功能。源自宋唐的燕乐半字谱应用最为广泛的当属工尺谱,得名于以上、尺、工、凡、六、五、乙七个基本谱字作为音级的唱名,有了音高、节拍概念。到1947年我国出版了最后一本工尺谱的歌谱为止,简谱、五线谱才逐渐取代了我国传统的工尺谱记谱法。
(二)用演奏指法记录乐音组织的形式。对于乐器演奏手法记写的乐谱最早在《礼记·投壶》中记载有用○、□记写的鼓谱,现在贵州布依族演奏铜鼓十二则时用的鼓谱用⊙、△表示击鼓的鼓心、鼓边位置。古琴的减字谱是用文字的形式规定弦位、徽位、速度变化的一种演奏指法琴谱。此外还有独立的文人音乐多用的古琴减字谱、琵琶谱、古筝谱、二四谱等。
(三)图文谱。声曲折的记谱法最早可见西汉时《汉书·艺文志》载“河南周歌诗七篇,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是一种用曲线记录音调及声调转折的记谱方式。西藏央移谱是用七根线对曲调进行记谱,其中含有三条记录过度音的红线、代表四个不同的音高四条黑线、记录曲调的绿色。另外还有方格谱、查巴谱等。
(四)实物谱。某些苗族地区使用的结绳记谱与古老的巫术“结绳记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方法是在一条有花边的带子上结上半寸宽、四寸长的六种不同颜色布条。此外还有盲人用的扣子谱,是以三粒、四粒扣子一组构成的图形记录记音级、节奏。
二、西方记谱法
西方音乐的记谱在音乐的交流传播中经历着一种由繁到简的过程,并在多样化、符号化和数字化的方向逐步完善。
(一)早期记谱。欧洲有考可查的记谱法,是大致从古希腊诗乐舞三位一体形式上开始的。这一时期用的是字母记谱法,没有节奏标记,很难判定实际音响。随着日益精细的音乐划分,才开始出现音高、时值、单位休止和延长符号。中世纪开始使用纽姆符号来记谱,这个以F音为基准的一线谱式,同样的只记录了大致的音高并没有解决具体音高关系与时值的统一标准。
十一世纪时圭多达莱佐开创的“圭多手”是以四线谱式在八度音域的记载,到十二世纪出现了有量记谱法,才使音符的时值和节奏初步确定。今天所通用的五线谱早在十六世纪时就是开始使用,大谱表、总谱表等又是集合了不同音域的高、中、低音谱表和各种乐器曲谱的综合谱式也是基于五线谱的基础之上。
(二)现代记谱。现代作曲家对音乐效果、演奏技法、音乐表现等领域的拓展,促使了现代音乐记谱对调式音阶、节拍与小节、和弦与和音、调性与调关系、作曲技法等方面的创新与改革。这种改革首先在大、小调式调性功能上开始发生了转折性的突破,在传统调性功能的基础之上用了节奏、复调、结构、配器及和弦等方面的创新。19世纪末,欧洲先锋音乐与严肃音乐大量引入了自然调式音节和民间调式音阶,带给传统音乐音阶模式及个性突出的区域色彩性调式和声语言,为现代音乐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而且二十世纪音乐中对于节奏的关注是前所未有的,立足于打破传统规则之上在节奏上大胆革新。在《春之祭》中斯特拉文斯基不规则强音、复合节奏及交替节拍的应用:欣德米特、普罗科耶夫等对马达式节奏的运用:及梅西昂的附加值与不可逆行的新节奏体系等诸多作曲家的创作中都能窥得一斑。
三、从音乐记谱的发展看中国当代音乐的出路
音乐的历史并不因为不同地域的各异习惯而朝向无序盲目的行进,中西方音乐都从空白开始,中国音乐立足于汉语言体系中更新着,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下思维体系所能意会的方式,这种方式要在传统培养机制下方可有效传承。
中国的音乐是从“声、音、律、调、韵”包含了中国元素的各个角度进行阐释的,这与西方从的音阶记谱的方式有所不同。在清末西欧音乐体系传入后,中西音乐记谱产生了交集与融合,但民族音乐并未在这种交融中寻得突破之处。但中国现代音乐也应该在立足于传统基础之上,开始寻找自己的出路,而不是盲从。
[参考文献]
[1]童忠良,中国传统乐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10,73.
[2]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2.43.
[3]于润洋,西方音乐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7.4.
作者简介:
陈弘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2008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