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壁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是绘画艺术中最具张力的形态,古往今来,留存下来的壁画都是人类文化的精品。壁画发展到现代,其审美特性被不断挖掘并推陈出新,绘画界对其适应性形象语言的研究也是百家争鸣。本文从审美者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壁画图式适应性形象语言审美研究
中图分类号:J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2-0014-01
一、现代壁画图式
20世纪是壁画艺术的转型期,其根源来自变化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和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再认识。艺术终归是现实生活的反应和生化,壁画艺术同样不例外。20世纪人类经历了数次重大的历史变革,这些变革从各个方面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这种改变直接的反应在艺术创作上就是艺术作品的表现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壁画艺术也开始发生变革,其艺术形式逐渐由传统的注重内容向现代的注重外在表现转变。壁画作品的外在表现力逐渐增强,注重对审美者视觉冲击力的把握,其图式融入了更多的抽象、立体以及概念化的艺术构架方式,其形象语言内涵从宫廷、皇家、宗教、战争、自然逐渐走向对精神、物质文明更广阔的反应和表现。
现代壁画图式注重视觉形象的捕捉和灵感的把握,注重创作者、作品和审美者之间最直接的精神交流和意识互动。主张创作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艺术灵感,不拘泥于当时当地的时空界限和绘画技法,在一个题材下用多元立体的思维方式进行绘画创作。现代壁画图式一个更重要的特点就是强调“形式”,即将绘画元素种线条、色彩、形象和材料以各种新奇、抽象的方式进行重新的组合,产生与众不同的图式效果,从而引发审美者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
二、现代壁画图式与形象语言的关系
图式是包括壁画在内的绘画作品的要素之一,是艺术作品的架构,是承载艺术作品丰富内涵的基石。形象语言则是绘画作品本身的内涵和外在形式,是能直观获得的实实在在视觉和感官体验。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共存于绘画作品本身和时空背景之中。在实际的壁画创作中,只有将图式于形象语言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创作出具有艺术魅力的作品。
所谓壁画的适应性形象语言,就是指壁画在特定时代条件下进行创作时必须融合的背景和创作手段以及表现方式。创作者可从形态表现、内涵表达和整体构架三个方面来对其进行解读。
(一)形态表现的主观动态平衡
形态是壁画形象语言中直观的层次,也可以说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即壁画之于某建筑物的某个位置是动态的,可以被我们的感官在第一时间发现的空间表现方式。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能为审美者发现的不同于该建筑物的亮点所在。也就是说,当壁画存在于建筑物之上时,观察者能感受到一种自然而然的和谐,既不突兀也不平庸,既不喧宾夺主也不流于建筑的风格本身。换一个角度来讲,就是通过科学的构图和客观的表现,从感官上契合建筑物本身的风格特征,并与其融为一体。
(二)内涵表达的多元合一
壁画作品的内涵本身就是丰富而多元的,在进行创作时,应注重对题材本身的深度解读,从中发掘多重意义和审美角度。这里,要尤其注意的是壁画承载环境的人文因素,其中包括审美者的心里需求和作品解读能力,还包括承载环境的历史和现代条件对审美者审美倾向的影响和导向作用。不同承载环境对壁画内涵的影响是潜在和长期的,在特定的承载环境中壁画的内涵可能简单,可能复杂,可能是多种主题的组合和无序拼接等等。这时,壁画内涵的表现就需要更多的时空元素参与进来,供创作者进行艺术加工。
(三)整体构架的客观静态平衡
在追求形态和内涵表现方式动态和多元化的同时,现代壁画的适应性形象语言同样要考虑整体性。即壁画在承载环境中能否协调存在,这是空间客观规律对壁画的硬性要求。在进行壁画创作时,要注重其外在的立体感官效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构图,或者说是建筑学概念上的比例。壁画的形态和内涵一定要存在于稳定而和谐的比例当中才能具备真正的表现力和审美价值。从视觉角度来讲,整体构架就是客观的为壁画创造符合客观规律的静态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壁画作品不失真,并充分融入承载环境,为其成为真正的艺术精品打下基础。
现代壁画结合了越来越多时代因素和人文因素,更具大众化的审美倾向。在上文中我们简单阐述了现代壁画图式及其适应性形象语言的密切联系。我们还要注意的是,适应性形象语言强调的是壁画创作主客观性的结合;表现方式、题材的多元化组合与拓展;空间概念的充分应用和构架方式的整体性。现代壁画正已飞快的速度发展并蕴含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对其创作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翟晓冰,中国古壁画在现代壁画艺术中的应用研究[N].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
[2]孙彪,耿阳苏,浅谈新壁画的发展[N].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6).
[3]王垚,论壁画设计的装饰性问题[J].艺术广角,2007(6).
[4]赵云川,中国现代壁画创作语境及评述[J].装饰2005(2).
[5]李洋,关于当代壁画创作的反思[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作者简介:
刘颖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壁画语言研究。
[关键词]壁画图式适应性形象语言审美研究
中图分类号:J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2-0014-01
一、现代壁画图式
20世纪是壁画艺术的转型期,其根源来自变化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和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再认识。艺术终归是现实生活的反应和生化,壁画艺术同样不例外。20世纪人类经历了数次重大的历史变革,这些变革从各个方面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这种改变直接的反应在艺术创作上就是艺术作品的表现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壁画艺术也开始发生变革,其艺术形式逐渐由传统的注重内容向现代的注重外在表现转变。壁画作品的外在表现力逐渐增强,注重对审美者视觉冲击力的把握,其图式融入了更多的抽象、立体以及概念化的艺术构架方式,其形象语言内涵从宫廷、皇家、宗教、战争、自然逐渐走向对精神、物质文明更广阔的反应和表现。
现代壁画图式注重视觉形象的捕捉和灵感的把握,注重创作者、作品和审美者之间最直接的精神交流和意识互动。主张创作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艺术灵感,不拘泥于当时当地的时空界限和绘画技法,在一个题材下用多元立体的思维方式进行绘画创作。现代壁画图式一个更重要的特点就是强调“形式”,即将绘画元素种线条、色彩、形象和材料以各种新奇、抽象的方式进行重新的组合,产生与众不同的图式效果,从而引发审美者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
二、现代壁画图式与形象语言的关系
图式是包括壁画在内的绘画作品的要素之一,是艺术作品的架构,是承载艺术作品丰富内涵的基石。形象语言则是绘画作品本身的内涵和外在形式,是能直观获得的实实在在视觉和感官体验。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共存于绘画作品本身和时空背景之中。在实际的壁画创作中,只有将图式于形象语言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创作出具有艺术魅力的作品。
所谓壁画的适应性形象语言,就是指壁画在特定时代条件下进行创作时必须融合的背景和创作手段以及表现方式。创作者可从形态表现、内涵表达和整体构架三个方面来对其进行解读。
(一)形态表现的主观动态平衡
形态是壁画形象语言中直观的层次,也可以说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即壁画之于某建筑物的某个位置是动态的,可以被我们的感官在第一时间发现的空间表现方式。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能为审美者发现的不同于该建筑物的亮点所在。也就是说,当壁画存在于建筑物之上时,观察者能感受到一种自然而然的和谐,既不突兀也不平庸,既不喧宾夺主也不流于建筑的风格本身。换一个角度来讲,就是通过科学的构图和客观的表现,从感官上契合建筑物本身的风格特征,并与其融为一体。
(二)内涵表达的多元合一
壁画作品的内涵本身就是丰富而多元的,在进行创作时,应注重对题材本身的深度解读,从中发掘多重意义和审美角度。这里,要尤其注意的是壁画承载环境的人文因素,其中包括审美者的心里需求和作品解读能力,还包括承载环境的历史和现代条件对审美者审美倾向的影响和导向作用。不同承载环境对壁画内涵的影响是潜在和长期的,在特定的承载环境中壁画的内涵可能简单,可能复杂,可能是多种主题的组合和无序拼接等等。这时,壁画内涵的表现就需要更多的时空元素参与进来,供创作者进行艺术加工。
(三)整体构架的客观静态平衡
在追求形态和内涵表现方式动态和多元化的同时,现代壁画的适应性形象语言同样要考虑整体性。即壁画在承载环境中能否协调存在,这是空间客观规律对壁画的硬性要求。在进行壁画创作时,要注重其外在的立体感官效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构图,或者说是建筑学概念上的比例。壁画的形态和内涵一定要存在于稳定而和谐的比例当中才能具备真正的表现力和审美价值。从视觉角度来讲,整体构架就是客观的为壁画创造符合客观规律的静态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壁画作品不失真,并充分融入承载环境,为其成为真正的艺术精品打下基础。
现代壁画结合了越来越多时代因素和人文因素,更具大众化的审美倾向。在上文中我们简单阐述了现代壁画图式及其适应性形象语言的密切联系。我们还要注意的是,适应性形象语言强调的是壁画创作主客观性的结合;表现方式、题材的多元化组合与拓展;空间概念的充分应用和构架方式的整体性。现代壁画正已飞快的速度发展并蕴含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对其创作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翟晓冰,中国古壁画在现代壁画艺术中的应用研究[N].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
[2]孙彪,耿阳苏,浅谈新壁画的发展[N].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6).
[3]王垚,论壁画设计的装饰性问题[J].艺术广角,2007(6).
[4]赵云川,中国现代壁画创作语境及评述[J].装饰2005(2).
[5]李洋,关于当代壁画创作的反思[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作者简介:
刘颖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壁画语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