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下经济发展迅速以及在政治方面也快速进步的社会,思政课教师需要针对此方面不断增强当代学生的品德素质。对于小学生的品德发展则更需要受到思政课教师的重视,其主要原因是小学生时期是处于意识形态正接受培养的阶段,因而通过品德的教学可促使小学生在各方面素养上得到优质的培养,从而通过小学生品德的发展,树立其正直积极的学习态度与生活态度。
【关键词】品德课程;品德教学思路;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074-02
引言
由于在当下社会,对于小学生的品德素养及社会能力上的培养是尤其重视的,因此,思政课教师在进行对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正在不断地优化其教学思路,持续进行探索并发现其效果最好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小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得以培养其良好的品德素养与社会认知。思政课教师在探究其优质的教学思路过程中,需要不断深入小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中,以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习态度,根据此方向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思路的探索与发现。
一、准确把握学习知识点
思政课教师需要高质量地培养小学生的品德素养以及社会能力,则需要以整体的眼光去看待教学思路的发展。只有通过在整体上的观察与发现,才能得到有价值的教学发现。首先是需要深入了解《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学习内容,对于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需要有充分的了解和深入的探知,并且充分运用到其宏观的教学思路。其次则是发现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相关教学知识点,教师需要极其了解其学习的知识点,才能以此建立起优质的教学思路,以促进小学生在学习《品德与社会》中得到高质的学习与熏陶。准确掌握《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学习重点是建立教学思路的必要环节,因此教师需要进行不断的学习,准确把握到课程学习中的学习重点并对小学生进行强调式的教学。
二、以小学生为中心教学
1.引导小学生自主预习。
在教师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思路设计上,必须相当重视积极引导小学生自主预习的教学环节。由于《品德与社会》此学科相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偏向于建立意识形态的学科,且在学习内容上有大多都是学生的主体思考部分,需要小学生自身进行思考和思想发挥的方面。因此在教学思路上建立小学生自主预习的教学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小学生在自主预习《品德与社会》的过程中能够自觉的思考相关学习问题,可促进小学生学习质量得到“质”的提升。
2.以小学生角度进行教学。
因小学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体,所以需要建立起《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教学思路,则需要充分考虑到主体的学习角度。通过小学生主体的角色,不断在教学思路上进行探索与发现。只有通过小学生的角度建立相关的教学思路,才能在小学生的学习质量上得到有效的价值。那么,如何在小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例如在小学六年级下册的《品德与社会》的第一单元“生命需要呵护”学习内容上,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较为单纯的特点,树立其相对应的教学思路,而不能偏离与小学生的本质特点进行教学,就“生命需要呵护”这一单元可以充分考虑到,利用其小学生能感受到的物品进行教学讲解,比如說春天嫩绿的小草的生命需要得到呵护,以及其它小学生易理解的物品,通过站在小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可使教学得到有效发展。
3.引导学生课后回顾。
在教学思路的环节中,积极引导小学生自主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思路环节,那么同样与自主预习相对应的引导学生课后回顾也是教学思路中必不可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与自主预习相同的是课后回顾也有促进小学生在学习《品德与社会》过程中学习质量得到“质”的提高,并且充分发挥小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而课后回顾与自主预习相不同的是小学生针对教师的重点讲解可进行相应的消化与吸收。例如在六年级下册书《品德与社会》的第二单元“珍爱我们的生命”课程中,小学生则可通过教师对生命以及生命态度的解释进行相应的课后回顾,促使小学生在品德素养方面得到充分的提高。
三、教学过程优质化
1.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学思路需要得到充分的提高,势必需要与现代信息技术相互结合。当下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迅速促使信息技术正在不断的完善,因此,在各行业中都不断的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同样的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也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诸多有利方面进行教学思路创新的。对于小学生而言,品德与社会课程是较为抽象的学习,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推进小学生在《品德与社会》学习中发展。例如,在学习“生命需要呵护”该话题时,则可利用信息技术中普遍应用的多媒体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不仅可促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该课时,也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更高质量的思维想法。
2.促使小学生学习与实际相结合。
根据相关教学领域可知,《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是偏向于社会实践的一门学科。因此,在促进小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则需要注重小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现实相结合。因《品德与社会》中的学习内容与小学生在日常中接触的社会事务以及情感表现都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因此将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充分融入于社会实际中,不仅能够促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品德与社会》中的学习内容,同时通过社会实际实践的学习融入能够促使小学生形成更为强烈的自主思考能力。例如六年级下册书中的第三单元“善待自然万物”就非常适合融入于社会实践中去体验该学习内容的主要中心思想和学习重点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清晰地了解到《品德与社会》学习的教学思路是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造与创新的,这与该学科存在极强的灵活性有关。因此,思政课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思想变化对其学习内容进行不断的创新性教学,并且将小学生各方面思想变化充分融入于教学思路中。加之,《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思路,同样需要与现代信息技术极其社会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刘晓智.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135+165.
[2]曹莉娜.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新思路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73-74.
[3]郭明志.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现状与发展[J].学周刊,2016(25):142-143.
【关键词】品德课程;品德教学思路;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074-02
引言
由于在当下社会,对于小学生的品德素养及社会能力上的培养是尤其重视的,因此,思政课教师在进行对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正在不断地优化其教学思路,持续进行探索并发现其效果最好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小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得以培养其良好的品德素养与社会认知。思政课教师在探究其优质的教学思路过程中,需要不断深入小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中,以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习态度,根据此方向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思路的探索与发现。
一、准确把握学习知识点
思政课教师需要高质量地培养小学生的品德素养以及社会能力,则需要以整体的眼光去看待教学思路的发展。只有通过在整体上的观察与发现,才能得到有价值的教学发现。首先是需要深入了解《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学习内容,对于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需要有充分的了解和深入的探知,并且充分运用到其宏观的教学思路。其次则是发现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相关教学知识点,教师需要极其了解其学习的知识点,才能以此建立起优质的教学思路,以促进小学生在学习《品德与社会》中得到高质的学习与熏陶。准确掌握《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学习重点是建立教学思路的必要环节,因此教师需要进行不断的学习,准确把握到课程学习中的学习重点并对小学生进行强调式的教学。
二、以小学生为中心教学
1.引导小学生自主预习。
在教师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思路设计上,必须相当重视积极引导小学生自主预习的教学环节。由于《品德与社会》此学科相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偏向于建立意识形态的学科,且在学习内容上有大多都是学生的主体思考部分,需要小学生自身进行思考和思想发挥的方面。因此在教学思路上建立小学生自主预习的教学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小学生在自主预习《品德与社会》的过程中能够自觉的思考相关学习问题,可促进小学生学习质量得到“质”的提升。
2.以小学生角度进行教学。
因小学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体,所以需要建立起《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教学思路,则需要充分考虑到主体的学习角度。通过小学生主体的角色,不断在教学思路上进行探索与发现。只有通过小学生的角度建立相关的教学思路,才能在小学生的学习质量上得到有效的价值。那么,如何在小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例如在小学六年级下册的《品德与社会》的第一单元“生命需要呵护”学习内容上,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较为单纯的特点,树立其相对应的教学思路,而不能偏离与小学生的本质特点进行教学,就“生命需要呵护”这一单元可以充分考虑到,利用其小学生能感受到的物品进行教学讲解,比如說春天嫩绿的小草的生命需要得到呵护,以及其它小学生易理解的物品,通过站在小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可使教学得到有效发展。
3.引导学生课后回顾。
在教学思路的环节中,积极引导小学生自主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思路环节,那么同样与自主预习相对应的引导学生课后回顾也是教学思路中必不可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与自主预习相同的是课后回顾也有促进小学生在学习《品德与社会》过程中学习质量得到“质”的提高,并且充分发挥小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而课后回顾与自主预习相不同的是小学生针对教师的重点讲解可进行相应的消化与吸收。例如在六年级下册书《品德与社会》的第二单元“珍爱我们的生命”课程中,小学生则可通过教师对生命以及生命态度的解释进行相应的课后回顾,促使小学生在品德素养方面得到充分的提高。
三、教学过程优质化
1.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学思路需要得到充分的提高,势必需要与现代信息技术相互结合。当下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迅速促使信息技术正在不断的完善,因此,在各行业中都不断的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同样的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也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诸多有利方面进行教学思路创新的。对于小学生而言,品德与社会课程是较为抽象的学习,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推进小学生在《品德与社会》学习中发展。例如,在学习“生命需要呵护”该话题时,则可利用信息技术中普遍应用的多媒体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不仅可促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该课时,也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更高质量的思维想法。
2.促使小学生学习与实际相结合。
根据相关教学领域可知,《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是偏向于社会实践的一门学科。因此,在促进小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则需要注重小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现实相结合。因《品德与社会》中的学习内容与小学生在日常中接触的社会事务以及情感表现都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因此将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充分融入于社会实际中,不仅能够促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品德与社会》中的学习内容,同时通过社会实际实践的学习融入能够促使小学生形成更为强烈的自主思考能力。例如六年级下册书中的第三单元“善待自然万物”就非常适合融入于社会实践中去体验该学习内容的主要中心思想和学习重点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清晰地了解到《品德与社会》学习的教学思路是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造与创新的,这与该学科存在极强的灵活性有关。因此,思政课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思想变化对其学习内容进行不断的创新性教学,并且将小学生各方面思想变化充分融入于教学思路中。加之,《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思路,同样需要与现代信息技术极其社会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刘晓智.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135+165.
[2]曹莉娜.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新思路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73-74.
[3]郭明志.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现状与发展[J].学周刊,2016(25):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