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动起来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7006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创新、合作、开放是课改的灵魂,课堂上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移则是课改的一个亮点。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组织、引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与能力,学会过程和方法,感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教学活动提高素养创设情境
  
  让学生动起来,就是指围绕课文教学的内容,营造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教学气氛,设计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在做一做、画一画、讲一讲、演一演、唱一唱的过程中,启动学生的智慧,引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可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做一做,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学会求知是现代教育郑重提出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它指出学习更多的是掌握求知的手段,是通过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方法和技能获得自主意识的觉醒和自主能力的提高。英国大文豪萧伯纳也曾经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更过的思想。”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做,不受拘束地去探究、合作,在动手做一做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二、画一画,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于乐不可分。”图画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符合学生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知特点。一幅形象、直观的画往往胜过千言万语。学生不仅仅喜闻乐见,更热衷于自己动手作画。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合理安排学生进行绘画,这样不仅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
  在教《九寨沟》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九寨沟的风景优美动人,你能用手中的画笔把它画出来吗?然后,我让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边画边添,在读读画画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尽情发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把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绘画作品。然后我让大家展示得意之作,结合课文说说画中的九寨沟。在慈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学会了本课的知识,而且理解了课文的主题—保护环境,美化环境。这种教学方式,给了学生一个想象的支点,为学生搭起了放飞心灵的平台,使学生的身心潜能被引出,新的思想被激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三、讲一讲,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的基本能力,要学会表达和交流。”让学生自己讲一讲,则是完成这一交际目标的重要途径。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移情,让学生在自己讲一讲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自己融入文本角色。把学生从生活情境带入文本情境,把学生的生活情感融入文本情感,让学生从现实世界投入到文本世界,使文本描绘的万物在学生的内心成为鲜活的形象,最终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有效地对话。
  
  四、演一演,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吕叔湘先生说过:“文学最能唤起人们的联想、想象,因为它本身就是作者运用丰富的联想、想象进行思维创作的产物。”由情感入手,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使学生在酿情、入情、动情的情感美体验活动中尽情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情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不受拘束地去探究和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在活泼有趣的表演中掌握课文的内容,撞击出智慧的火花,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教学古诗《所见》时,我就让一位学生扮演“黄牛”,一位同学扮演“牧童”,一位同学扮演“蝉”。然后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尽情施展自己的表演才华。只见“牧童”骑在“黄牛”身上,悠闲地唱着牧歌,“黄牛”则一步步地、慢慢地向前走去,不时还四处张望一下。蝉趴在树上叫个不停。忽然,“牧童”不再唱歌了,停了下来,跳下黄牛,站立在那儿,伸开双手想捕捉那只“鸣蝉”。“鸣蝉”见有人要抓它,连忙停止了叫声,溜走了。在诙谐幽默的表演中,同学们感知了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体悟到了这首诗的意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
  
  五、唱一唱,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在语文课堂上要创造条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而在教学时,创设各种有利的情境,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释放心中的感受,唱起来,动起来,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设计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做、画、讲、演、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获得能力,升华情感,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其他文献
摘要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从提出问题到指导探索,教师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扮演的是“顾问”的角色,将学生置于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在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在学生多角度的思考过程中,培养以发散思维为中心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科学的态度。  关键词 数学学习探究活动学习策略有效教学    探究是指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活动。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
期刊
摘要 在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进行探索与尝试。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用“旧内容”成就“新目标”。深钻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找准三者的连接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关键词 教材新理念探索自主实践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我们欣喜地看到广大教师在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特别是在使用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数学课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
期刊
摘要 知心温暖学生,爱心感化学生,信心造就学生。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被爱中学会爱,用心灵赢得心灵。俯下身子倾听他们心声,感受他们的心境,适时适地地奉上精工细料、细心熬煮、耐心守候的“心灵鸡汤”,让孩子们迷茫时明目,饥渴时滋养,松懈时提神。  关键词 心灵呵护 健康成长 心理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萌生着美好思想道德的田地。因此,教
期刊
摘要 “情境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的新亮点。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仍然存在误区,不但起不到激“情”引“趣”的作用,反而了出现课堂教学节奏失控,只求课堂热闹,不问教学实效的被动局面。情境教学要能够让学生处“景”生“情”,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误区尝试探索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强调情境、交流、探究。毋庸置疑,教学情境对
期刊
摘要 劳技学习评价必须以真实的日常学习为基础,充分利用课内外学习活动,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水平和发展状况。真正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使学生成为自我学习的主体,并不断开发自身的智慧潜能,由自我完善发展迈向自我全面和谐发展,从而真正发挥评价的功能。  关键词 劳技学习档案优化学习评价    多年来,我们不少劳技教师对学生劳技学习评价比较集中单一,常常把自己某一预定的目标作为学习评价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方式侧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千校一面”的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实现基础教育的个性化和强化办学的特色化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石浦小学是一所有着浓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学校,其前身为凇南学堂,是为了纪念昆山历史上从石浦走出的第一个状元卫泾而创设的。如何利用状元文化资源,鼓励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个性化学习动力,把学校办成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满意的学校?如何
期刊
摘要 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性实践过程,为学生提供激发创造潜力、发展创造能力的舞台,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得到加强,能力得到发展。  关键词 创新思维小学劳技教学培养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在全国各地掀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潮,它必将使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的理念和行为发生重大的转变。新课程标准中的劳动与技术(简称“劳技”)教育,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
期刊
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除了培养学生传统的认真听讲、认真作业以外,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动手操作、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等与学习方式密切相关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交流合作操作质疑思考    “知识改变命运,习惯改变人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一个人受益终生。低年级作为小学的起始阶段,培养好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但可以为中高年级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还能为其一生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如
期刊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十分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  关键词 品德教育语文教学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授的殿堂,更是人性养成的地方。课堂教学蕴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少年儿童教育的启蒙者,应积极挖掘现行教材中各种道德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用
期刊
摘要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  关键词 诗歌起源特点分类常识    一、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