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在小学芳技教学中的培养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y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性实践过程,为学生提供激发创造潜力、发展创造能力的舞台,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得到加强,能力得到发展。
  关键词 创新思维小学劳技教学培养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在全国各地掀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潮,它必将使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的理念和行为发生重大的转变。新课程标准中的劳动与技术(简称“劳技”)教育,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它与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这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劳技教学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策略已是刻不容缓。在小学阶段,创新教育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它体现在教育观念上,渗透于所有教育活动中。在劳技新课程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策略。
  
  一、重视启蒙引导,丰富实践活动
  
  大量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已富有创造力。而创新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广泛的实践活动。在劳技教学中,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让他们更多地动手操作,对制作的体验、学习以及对各种劳动的动手实践将使他们受益终身。仅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角度看,丰富的实践活动能使儿童获得较多的解决问题的机会,拥有更多的独立和自由,有益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大量的操作实践活动又丰富了儿童的表象储备,为创新想象和创新思维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而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产生的新需要,往往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因此,在劳技教学中,要充分解放儿童的空间和时间,努力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发展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那些拥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应提供必要的帮助。《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儿童的活动逾越常规,是因为他们对环境感到新奇,非常羡慕,于是引起求知欲望。顺着他们的趋向,作为教育的人手方法,使他们如愿以偿,才是教育者最应尽力的事务。通过实践来引导学生知变、求变、善变,让学生在课堂中乃至延伸至课堂之外,让他们有所改革,有所创新。
  
  二、改变教学方式,营造创新氛围
  
  在劳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民主平等的气氛,鼓励学生自由探索、标新立异。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学生的学法研究,以更大的宽容心和更热忱的鼓励精神去引发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制作毽子》一课时,我只提了一个要求:能否在模仿中寻求点变化,在哪些方面还可以再改进一下,而使得毽子更美观、更实用呢?这一问,可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回答丰富多彩,想象迤逦奇特,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他们有的说在颜色上还可以再丰富一点;有的设想把塑丝剪得长短不一;有的说做好的四股绳子,设想可以根据垫圈的大小来决定股数的多少……更有同学根据材料中塑料绳的长短来决定所折的折数等等。我立即肯定了同学们能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照搬书本的大胆开拓的创新精神!学生们细致的观察和大胆的想象完全超出了我的预设。课堂上我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变被动为主动,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充分相信孩子的潜力,充分挖掘孩子的创造力,营造浓浓的创新氛围,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丰富学生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善于想象才善于创造。因此,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先进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有关研究表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集中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结合,与个体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关系更为密切。在劳技教学中,力求引导学生做到:多尝试、多动手操作,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给他们广阔的想象空间,引导他们从多角度看问题,养成求异和创新的思维习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善于思考的综合素质良好的创造型人才。给学生充分表达观点、表达情感的自由,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进行新颖想象、设计和显示独特的劳动操作方法;同时指导学生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在教学中不断启发、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学会观察、分析、比较和联想等,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牢固、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创新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完整地认识事物、认识劳动世界,从而帮助他们学会异中看同、同中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我们的教育教学势必要不断更新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创新性,使所有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受益者。注重学生对技术学习方法的体悟,对良好劳动习惯与技术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求达到新课程学习中创设的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行为与习惯的有机统一,为推进创新教育寻找合适的机会,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策略,注入充足的创新元素,让劳技课堂成为学生乐于创造的“培植园”、“芳草地”,不断锻炼和提升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协调、求异创新的能力!
其他文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不是只凭两本书,一本教材和教参,就可以教一辈子,教育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滔滔不绝的源头活水。”我校十分重视对科研骨干和广大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以“回归本原,聚焦教学,关注细节,追求优效”为重点,做到教育、科研、教改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短期辅导和长期跟踪相结合,名师培养和全面提高相结合,使研究工作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
期刊
在昆山市教育局和学校的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认真开展研究,在实践中按阶段、分层次地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多渠道操作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实验的过程和取得的成效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这表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更为重要。特别是现在,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从随堂课的调研来看,情境创设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有的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往往脫离教材、学生的特点;也有的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情境发挥不了作用,只充当了课堂中的过客;还有的情境脱离生活实际,有生搬硬套之嫌……种种迹象表明,当前的品德课堂中,有些教师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陷入了误区,迷失了方向。以下,为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
期刊
摘要 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实施校本练习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是一种长期有效的教学方式,是一种着眼于学生未来学习的教学方式。校本练习是“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 练习方式减负方法探索教学方式    苏步青教授为《小学生数学报》的题词中说,配合小学数学课本,适当地有目标的添上一些引人入胜的内容……根据少年思考灵活的特点,循循善诱地介绍少量动脑筋的资料。反观数学教学现
期刊
摘要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从提出问题到指导探索,教师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扮演的是“顾问”的角色,将学生置于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在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在学生多角度的思考过程中,培养以发散思维为中心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科学的态度。  关键词 数学学习探究活动学习策略有效教学    探究是指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活动。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
期刊
摘要 在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进行探索与尝试。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用“旧内容”成就“新目标”。深钻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找准三者的连接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关键词 教材新理念探索自主实践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我们欣喜地看到广大教师在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特别是在使用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数学课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
期刊
摘要 知心温暖学生,爱心感化学生,信心造就学生。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被爱中学会爱,用心灵赢得心灵。俯下身子倾听他们心声,感受他们的心境,适时适地地奉上精工细料、细心熬煮、耐心守候的“心灵鸡汤”,让孩子们迷茫时明目,饥渴时滋养,松懈时提神。  关键词 心灵呵护 健康成长 心理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萌生着美好思想道德的田地。因此,教
期刊
摘要 “情境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的新亮点。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仍然存在误区,不但起不到激“情”引“趣”的作用,反而了出现课堂教学节奏失控,只求课堂热闹,不问教学实效的被动局面。情境教学要能够让学生处“景”生“情”,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误区尝试探索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强调情境、交流、探究。毋庸置疑,教学情境对
期刊
摘要 劳技学习评价必须以真实的日常学习为基础,充分利用课内外学习活动,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水平和发展状况。真正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使学生成为自我学习的主体,并不断开发自身的智慧潜能,由自我完善发展迈向自我全面和谐发展,从而真正发挥评价的功能。  关键词 劳技学习档案优化学习评价    多年来,我们不少劳技教师对学生劳技学习评价比较集中单一,常常把自己某一预定的目标作为学习评价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方式侧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千校一面”的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实现基础教育的个性化和强化办学的特色化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石浦小学是一所有着浓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学校,其前身为凇南学堂,是为了纪念昆山历史上从石浦走出的第一个状元卫泾而创设的。如何利用状元文化资源,鼓励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个性化学习动力,把学校办成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满意的学校?如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