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博物馆“云展览”的传播模式与构建路径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t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当下,借助互联网的发展,“云展览”作为一种展览形式逐渐出现,由此就可以利用资源集成与服务共享的方式,向社会当中的公众传播文物数字化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很好地构建出知识图谱的信息服务系统。在本文的分析过程中,就基于新时期下的博物馆所开展的云展览传播模式,以及如何构建云展览的具体路径进行相应的分析与阐述,以此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云展览;互联网;资源集成;数字化信息;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5-211-03
  【本文著录格式】张立凤.新时期博物馆“云展览”的传播模式与构建路径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8(15):211-213.
  前言
  自从2020年的新冠疫情暴发之后,我国格外的重视起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多媒体传播平台,因此在特殊的背景下,博物馆的“云展览”运营方式,突破了传统的展览形式,同时也在未来的公共文化服务当中,呈现出十分重要的特征。在当下的互联网发展背景下,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推动传统实体博物馆的创新性发展,为公众提供更加便利便捷的公共服务。
  一、“云展览”技术发展
  首先对“云展览”,可以将传统的实体性展览与线上展览的方式相结合,以此在组织展览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提升展览的便捷性与扩展性。另外,也可以保障展览有着一定的真实性,这样就便于将线上与线下的展览方式相结合,最大程度上保障展览效果。其次,“云展览”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是智慧博物馆建设与完善过程中,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可以使得博物馆中的众多珍贵文物,都能够形成数字化的影像。最后,在技术的创新发展下,也是推动当下公共服务发展的重要趋势。另外,当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都可以帮助“云展览”的实现。例如,在VR技术的发展中,通过利用三维全景虚拟现实的方式,有效的提升技术的效果,为观众提供更加全面具体的信息。
  二、博物馆的“云展览”
  (一) “云展览”
  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在博物馆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计算机技术的影响。例如,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实现了博物馆数字化、虚拟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等发展类型。
  所谓“云”,就是一种托管技术,可以利用互联网,将硬件、软件、网络等各种资源集成起来,以此实现数据的计算、分析、共享等,进行针对性的使用。归结展览的本质来看,展览本身就是一个信息传播的系统。在当下博物馆所开展的各种展览,主要是利用这种展览的媒介方式,向社会公众传播一些博物馆当中的信息内容。“云展览”的形成,就是一种将云技术运用在博物馆的展览工作当中,更好的实现展览的效果。
  虽然在当下的技术发展中,始终没有对“云展览”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在当下所形成的数字展览模式,就是一种基于3D虚拟的在线展览形式,利用先进的计算及影像技术,让人们利用电脑端或者移动端就可以参与到博物馆的展览当中。其次,在网络中参加的展览活动,并不是一种基于线上看展的形式,而是让博物馆当中的展品数字化的重构,以此形成数字化的形态。在当下的博物馆发展中,都有着大量的数字化资源,并实现了传播方式的创新发展,并积极的利用客户端、微信小程序等载体,以其形成了“云展览”的发展态势。另外,在当下的发展中,基于这种“云展览”的方式,可以很好的将各种文物实现数字化的构建,以此加入到“云展览”的发展中,避免受到原本展览过程中的时间、地点方面的限制,极大的提升了展览的效果。为观众呈现出多样化的展览途径,并且在参观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讲解的暂停、回看以及细读等操作,满足了新时期人们对博物馆参观的实际需求。
  (二) 云展览的类型
  在当下“云展览”的发展中,为了进一步地明确“云展览”的内涵,就需要对其技术原理进行详细的分析,现阶段可以将“云展览”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型。
  1. 图文在线展览
  这是一种十分简单的展览模式,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将展览的大纲,或者展览设计的内容放到网络当中,形成一个电子展览的形式。这样的形式与观众的互动性并不高,但是在制作流程与成本方面十分可观。这种类型的展览模式,很多时候无法满足人们对展览的实际需求。用户仅仅可以观看到一部分的数据信息,与其说是线上展览,更多的是线上文物数据库的检索程序。
  2.实景三维展览
  对这种展览方式,是一种在博物馆当中利用专业的相机设备,实现线下的完整记录与拍摄,以此在计算機系统当中设计出一个虚拟空间,并让用户可以在移动端的使用中,有着身临其境的感受。另外,在这样的系统当中,可以与系统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
  3.三维虚拟展
  在当下的文物数字化信息的发展下,使得博物馆往往经常会与其他的博物馆开展合作和交流。因此,就可以在日常的展览活动组织中,选择特定的主题内容,在对其主题进行深度挖掘之后,就可以呈现到用户端。对这样的展览形式而言,并没有线下的展览,仅仅是基于主题的内容,所形成的线上展览类型,这样的展览方式,可以对博物馆中多种类零散的文物进行集中展览,以此满足人们对文物方面的实际需求。此外,还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移动端的操作,实现更大“展厅”的游览,实现虚拟空间的观赏享受。
  三、“云展览”传播模式分析
  (一) 传播要素
  在当下博物馆的发展过程中,其文物与受众是两个重要的关注对象。文物是整个博物馆在运营过程中的基础物质,工作人员与受众则是博物馆的工作基础与服务的主体对象,在博物馆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对物品与人的结合,便形成了展览这种活动,我国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劳动人民不断的奋斗与努力,创造出了诸多类型的文物。因此,文物凝结了劳动人们智慧的结晶,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让现代人民群众了解文物当中潜在的诸多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同时也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为了有效的推动当下博物馆“云展览”的发展,就需要在展览设计中,明确文物、人以及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   1.物息一体化转变成物息分离
  在过去的博物馆发展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基于物息一体化的方式,在展览过程中,将文物与信息进行了捆绑,一同展示给观众。例如,在展示文物的过程中,基于展品与说明牌同时出现的方式。在一些追随式或者检索式的说明牌的设计中,则是一种对文物进行全面信息呈现的方式。对信息定位型的展览过程中,更多的是一种基于展品、说明牌与辅助展品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就构成了当下物息一体化的传播方式。
  “云展览”是一种观众在展览的过程中,无法观察到文物的实体,而是博物馆对其文物进行了三维模型的构建,取代原本的文物本体。这种展览形式是对传统展览模式的创新与改变。将展览中全部的信息进行数字化的转变,以此高效的满足人们对信息方面的全部需求。但是,对这样物息分离的方式而言,也存在着相对的问题,在实际展览中,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实物展示的真实程度。同时,这种展示方法,主要依赖技术的使用,导致无法使得实物方面的依赖性得到有效的控制,现今所研发出的数位科技,本质上是一种媒介的传播途径,因此在进行内容传播工作中,主要是进行信息内容的传播,而不是对事物本身进行传播。在“云展览”当中存在的全部信息,都是基于实物的数字化信息,由于并不涉及实物,使得并不会出现物品的信息。
  2. 参观者转变成知识的创造者
  我国当下的社会伴随着科学技术与自然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调整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当下的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分析上,更多的是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关联。对博物馆的观众而言,需要进行观众定位的转变,从原本博物馆受到的大众期望,需要逐渐转变成社会大众对博物馆的一种期待。在当下的博物馆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种机械式的、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而是一种在发展的过程中,包含大量的人员互动,观众可以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成为展览的价值创造者,因此在这种文化体验当中,创造出更多的意义。
  新时期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博物馆在进行展览时,可以呈现出个性化、社会化的特征。其次,在“云展览”的过程中,传播内容以及具体的传播形式上,都可以基于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以保障为不同的受众提供针对性的讲解。伴随着用户的点赞、传播、评论等互动形式,能够更好地对信息传播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参加到展览活动中时,就可以直接接收到大众对信息的评价,而并不是对独立思考方面的直接判断。
  (二) “云展览”传播形态
  在当下“云展览”的开展中,由于是基于展览的呈现方式,以此在这种展览的开展中,最重要的就是进行信息的传递。这种突破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的展览形式,主要实现了对图文、多媒体展项这样的传播方式创新。同时,也基于当下不同的多媒体传播方式,实现了多种形式的传播。“云展览”也是一种信息化的传播系统,在日常实际的传播中,能够构建出一种传播者、传播媒介等形式下的传播效果。
  在新时期博物馆的发展中,这种“云展览”的传播方式,就需要在信息传播到受众端之后,可以明确出受众个体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其次,在网络观众社会化之后,个体与个体之间往往存在着更多的关联。在观众们观看时,可以选择性的进行观看,以此对实体博物馆中的展览互动参与中,可以体现出更多的参观方式。
  四、 “云展览”模式构建途径
  (一) “云展览”的工作流程
  在开展“云展览”实践中,需要严格的把握内容刻画、形式设计、制作开放的基本原理,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另外,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还需充分地考虑到互联网的特殊性,对实际的展览进行针对性地规划分析。
  在展览的过程中,还要基于展览的选题着手。基于当下“云展览”的基本类型,在博物馆的开展中,可以选择一些较好的实物及图片,将其优先转变成“云展览”,之后在对一些十分重要的专题,策划出专门的虚拟展览。对这种类型的展览而言,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意义。首先,就是开展图文的展览工作,在实际的大纲构建时,其工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取舍,利用一些有效的内容,对其展览活动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以此挑选出一些适合当下“云展览”活动开展的重要资料。其次,是需要进行三维虚拟的展览。需要设计出一个展览的大纲。相比较传统的展览工作而言,这种类型的展览方式,仅仅在于选择技术呈现的效果,因此就需要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满足“云展览”所对应的一些设计需求。另外,还要在设计中,结合一些先进创新的技术,最大程度上保障设计的新颖度,有助于确保展览能够滿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二) “云展览”的整体框架
  在构建“云展览”的过程中,其设计的流程与功能都需要得到有效的确定,其次还要对“云展览”的基本框架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分析,最大程度上保障可以实现储存服务与文物资源的共享服务。
  “云展览”分为原生数据层、数据加工层以及推广层。在这样的设计模式下,应保障“云展览”技术平台,以实现多种类型的功能,进一步满足人们对平台的需求。
  (三) “云展览”的技术
  1.重视内容
  对“云展览”的未来发展而言,运用于博物馆中是一种新生事物,在新形势下,人们对其展览方式有着较高的好奇心,但是能否可持续发展,则需要人们进行展览质量方面的详细分析。首先,就需要格外重视眼前内容的合理性。需要在信息传播中,扩大博物馆在社会当中的宣传范围,以便提升人们对信息的理解程度。
  2.技术渠道
  在现代博物馆的发展进程中,需要积极的联合媒体的力量,以此推动当下“云展览”的技术基础完善。在诸多的新媒体平台当中,进行信息数据的整合处理,提升“云展览”的宣传力度,对其进行技术推广方面的研究,以此形成诸多新颖的看点。
  3. 聚合平台
  在当下的发展过程中,互联网与数字化的发展,使得人们生活生产当中形成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数据库信息,以此就需要在未来的“云展览”发展中,能够打造出聚合的平台,以此在这样的平台当中,可以结合多个博物馆中的文物信息,为用户构建出一个全新形式的数字化的展览方式,最大程度上提升展览的效果。还要满足人们对各种数据信息方面的需求,进而让用户可以在这样的展览参与中,获得全面的信息。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发展中,为了能够实现“云展览”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明确博物馆在当下社会当中与人们的内在关联,以此针对性地对当今的“云展览”进行调整与优化,设计出相对更加符合人们需求的展览形式,构建更好的博物馆展览模式,加强人们对历史文化的了解。
  参考文献:
  [1]李碧薇.博物馆线下展览与线上展览协同发展研究[J].黑河学刊,2021(2):39-41.
  [2]李芳,李维维,李鑫.浅谈新冠疫情防控下“云博物馆”展览宣教新模式[J].人文天下,2020(24):123-125.
  [3]赵卓.“互联网 ”时代博物馆展览形态的创新发展[J].中国博物馆,2020(4):55-60.
  [4]张丽娟,吕佳.疫情期间博物馆“云展览”传播效果探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7):146-147.
  作者简介:张立凤(1984-),女,河北遵化,馆员,研究方向为博物馆学、博物馆陈列展览。
其他文献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沿线各国经济之间的互帮互助,也是各国之间文化的交流互通。陕北民歌是我国的特有文化,承载着陕北人民的情感和历史,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将陕北民歌向国际传播是研究人员的重要研究方向。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一带一路”背景下陕北民歌传播的重要性与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一带一路”;陕北民歌;国际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摘要】中国著名作曲家赵行道、黎英海、鲍元恺、朱践耳分别改编创作了以云南民歌《小河淌水》为主题素材的钢琴曲。四首不同作曲家改编的同一音乐主题素材的钢琴曲各具特色,从不同钢琴练习及演奏角度表达了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的音乐形象与音乐意境。对钢琴教学来说,四首作品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的体现了钢琴练习与演奏教学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失为较好的分层次钢琴教学范本。本文对四首钢琴作品进行对比分析,通过音乐的对比分
【摘要】在钢琴演奏中,把握听觉感知能够帮助演奏者找准乐谱和曲子的节奏,演奏者在实际的演奏和教学中也需要利用听觉感知来调整自己的演奏状态和表演方式、节奏。钢琴演奏不仅是技术性的工作,也是一种演奏氛围,更是一种音乐心理现象,很多演奏者都会通过直接的听觉或者耳返、音响等帮助自己进行节奏的调整,但是他们自身往往对听觉感知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演奏者的钢琴弹奏会对听觉感知的运用程度大打折扣,
【摘要】在朝鲜族绘画史上,改革开放时期是朝鲜族绘画的繁荣期与发展期,思想的解放和国家政策的支持都促进了朝鲜族绘画的发展。本文主要讲述改革开放时期朝鲜族画家对朝鲜族本民族绘画的贡献和发展。整篇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说明改革开放时期朝鲜族绘画的历史背景,第二讲述改革开放时期朝鲜族代表画家的艺术特征和与其相对应的价值体现,第三对改革开放时期的朝鲜族画家和绘画特点进行总结。从这三个方面对改革开放时期的朝
【摘要】《平家物语》作为一部军记物语,讲述了平安王朝末年平氏家族的盛衰历程。作品中,佛家的无常观、因果观贯穿始终,奠定了作品的悲剧基调,给予了读者关于人性、社会发展、战争等方面的诸多启示,展现了在佛法衰微、社会动荡的末世中挣扎的悲剧人物的悲剧精神以及感人真情,具有丰富的悲剧意蕴。  【关键词】《平家物语》;悲剧意蕴  【中图分类号】I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
【摘要】新彩瓷画中的套色技法是一种多次施彩、多次烧成的技法,是借鉴与吸收各类画种套色及相类似技法的产物。新彩颜料的工艺特性决定了套色技法在新彩瓷画中的运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套色技法在新彩瓷画中的运用具有秩序性、叠加性、丰富性、偶然性的鲜明特色,形成独具魅力的色彩效果。  【关键词】新彩瓷画;套色技法;来源;优势;特色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
【摘要】辛亥革命后,福州光复,1911年11月闽都督府成立。为保持政权更迭的稳定,闽省在政权建立之初,基本延续前清的很多政策,其中包括了不动产的交易。通过对契单的简单分析,对民国初年土地政策有一定的价值,可看出民国初年的土地政策大体上继承了晚清,具有一贯性。  【关键词】契单;契税;闽  【中图分类号】G2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5-2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