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彩瓷画中的套色技法是一种多次施彩、多次烧成的技法,是借鉴与吸收各类画种套色及相类似技法的产物。新彩颜料的工艺特性决定了套色技法在新彩瓷画中的运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套色技法在新彩瓷画中的运用具有秩序性、叠加性、丰富性、偶然性的鲜明特色,形成独具魅力的色彩效果。
【关键词】新彩瓷画;套色技法;来源;优势;特色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5-164-03
【本文著录格式】管桂玲.论套色技法在新彩瓷画艺术中的运用[J].中国民族博览,2021,08(15):164-166.
引言
新彩瓷画是我国釉上彩瓷画中新生的种类,是清末时期由西方传来的舶来品。与五彩瓷画和粉彩瓷画相比,新彩瓷画虽缺乏深厚的历史根基,但在当代釉上彩瓷画中却占有重要地位,是运用最为普遍的釉上彩瓷画类型,因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明快悦目的色彩语言而独具一格。因颜料使用的便利性,新彩瓷画的创作技法非常繁多,套色技法即是其中之一。套色技法基于新彩本体工艺特性,在新彩瓷画中的运用实现了普通新彩瓷画所难以达到的色彩效果,突破了新彩瓷画技法表现的瓶颈,充分地发挥了新彩颜料的特点与优势,为新彩瓷画的发展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一、新彩瓷画套色技法含义略述
新彩,顾名思义,指瓷器釉上彩的一种。陶瓷装饰技法有多种,其中又当属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彩绘方法最为广泛使用。釉上加彩是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二次入窑,低温固化彩料而成,相较之釉下彩容易出现晕色细节丢失的缺点,釉上彩笔画细腻,细节丰富,有着更广泛的技艺运用和悠久的历史传承,早在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中就曾出土精美绝伦的釉上彩器;新彩是一直到清末时期才由国外引进的新的釉上彩品种,光绪年间,先自德国后自日本进口的“新彩”瓷品开始在景德镇盛行,一些瓷画家尝试用新的彩绘颜料——“新彩”代替浅绛彩,并有别于古彩、粉彩等中国传统釉上彩瓷画,因而谓之为新彩,又有洋彩之称。新彩颜料丰富、使用便利,在引入中国以后,陶瓷艺术创作者灵活运用新彩,并创造了许多新的创作技法,套色技法即是其中之一。
彩瓷画艺术的套色技法是一种多次施色、多次烧成的技法,故称之为套色技法。套色技法一改普通新彩一次或两次施色、烧成的方式,运用两次以上施色、烧成的方式,营造出厚重而层次丰富的色彩感觉,套色作品呈现出各种颜色,浅深浓淡,阴阳向背,无不精细入微,呈现出崭新的艺术面貌,使得陶瓷藝术更加多元化发展。套色原本是一种印刷以及染织术语,它指的是在印刷或染织时,采用每次印染一种颜色的方式,多次印染,利用红、黄、蓝三种原色的叠加,从而产生丰富多样的色彩。新彩瓷画艺术中采用的多次施彩、烧成的技法与印染行业的套色方法相近,故引用印染术语,将新彩瓷画这一技法称为套色技法。
在新彩瓷画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工业化贴花产品,采取的是丝网印刷的技术,本质上属于套色印刷的类型之一,由于该技法已日臻成熟,所以本文对此技法不再赘述。本文旨在集中探讨新彩瓷画艺术创作中运用的纯手工套色技法,这是一种创新的艺术表现技法,而传统的贴花产品,即丝网印刷技术则不包含在内。
二、新彩瓷画套色技法来源探究
新彩瓷画套色技法在民国时期即已萌生,当时的彩色瓷上肖像画即已采用了多次施彩、多次烧成的技法,达到色彩细腻而厚重的效果,使人物肖像形成油画及照片般的逼真效果。当代以后,新彩瓷画中的套色技法的运用更为多见,一些新彩瓷画艺术家借助于套色技法,使画面色彩厚重而富有层次感。任何一种工艺技法的出现都不可能脱离历史渊源而凭空产生,新彩瓷画套色技法也同样如此。新彩瓷画套色技法是在借鉴和吸收套色版画、中国工笔重彩画、西方古典油画以及其他釉上彩瓷画技法的基础上形成的。
套色技法在版画、年画等民间绘画作品中运用十分普遍,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即已经掌握了多套色凸版印刷技术。明清时期是木刻版画、年画繁荣发展的时期,广泛运用了套色印刷技术,印制出大量精美的图书、插画、年画作品。这些套色版画、年画作品成为我国明清时期釉上彩瓷画艺人最常使用的彩绘蓝本。明清时期以后,我国釉上彩瓷画的施彩技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厚重感和层次感大为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套色版画、年画色彩效果的影响。套色版画、年画催生了我国釉上彩瓷画套色技法的出现,是新彩瓷画套色技法的重要来源。
我国釉上彩瓷画素有效仿中国画的传统,在中国画中,工笔重彩画是重要类型之一。在中国工笔重彩画中,为了达到色彩厚重而丰富的效果,也采用了层层上色的技法,与版画、年画的套色技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并较版画、年画色彩更为精细入微。清末以后的釉上彩瓷画家普遍重视对中国画的学习与借鉴,许多作品效仿中国工笔重彩画风格,中国工笔重彩画的上色技法显然对催生新彩瓷画套色技法的出现也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西方古典油画色彩厚重而层次细腻、丰富,显然也是新彩瓷画套色技法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事实上,新彩瓷画套色技法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追求类似于西方古典油画厚重色彩效果而产生的。清末民国时期的新彩瓷画即已广泛模仿西方古典油画,而当代新彩瓷画艺术家因普遍具有现代美术素养,在借鉴西方古典油画方面显得更为广泛而深入,并在借鉴中吸取其层层叠加上色的技法,因而西方古典油画亦是新彩瓷画套色技法的主要来源之一。
新彩的产生、发展与粉彩相伴相随,受粉彩的影响非常大,当代大多数粉彩瓷画艺术家在创作粉彩瓷画作品的同时,也会创作不少新彩瓷画作品,许多当代釉上彩瓷画创作者往往将粉彩与新彩结合运用,这也使得粉彩瓷画中的大量技法表现被引入到新彩瓷画当中。粉彩瓷画由于采用了玻璃白和细致晕染的方法,在色彩上显得厚重而有凸起感。套色技法在工笔重彩风格的粉彩瓷画中也得到一定运用,一些作品也采用多层施彩、多次烧成的方法,以使色彩更为富丽而饱满,不过一般仅为两三次烧成,而新彩瓷画则可以采用更多次的套色烧成方法。新彩瓷画套色技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粉彩套色技法的借鉴。另外,新彩贴花产品采取的也是套色的印刷方法,虽本质上不属于艺术创作,而是现代工业化的产物,但对新彩瓷画套色技法的产生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套色技法在新彩瓷画中运用的优势分析
新彩瓷画与古彩、粉彩等传统釉上彩瓷画相比,在色彩方面固然具有明快鲜艳的特点,但是在色彩的厚重和层次感上却显著逊色,往往显得浅薄而缺乏厚重感,也正是这一原因而导致新彩色彩表现力的不足。有鉴于此,新彩瓷画艺术界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一部分新彩瓷画创作者采用的是综合装饰的手法,常見的方法是将粉彩装饰技法结合到创作当中,近年来更常用的方法则是将高温颜色釉融合于画面当中。这些借用其他装饰材料的方法固然能够改善新彩瓷画作品色彩表现力不足的问题,但本质上并非新彩瓷画本体技法语言的拓展与延伸。新彩瓷画套色技法则是基于新彩瓷画本体工艺特性而形成的色彩运用技法,从根本上改变了新彩瓷画色彩单薄、缺乏立体感和层次感的弊病。套色技法在新彩瓷画中的运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新彩瓷画所采用的绝大多数颜料具有透明度高的特点,这为套色技法的运用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由于绝大多数颜料的透明度高,新彩瓷画在采取套色技法时,后加的颜料并不会将原有的色彩以及底色覆盖,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画面的完整性。而传统粉彩、古彩颜料中则包含大量不透明颜料,这些不透明颜料的色彩覆盖力强,不易进行套色技法的运用。
其二,新彩颜料具有很强的化学稳定性,在烧成中,一些新彩颜料也会发生相互侵蚀的问题,但总体来说在可控范围内,可以通过不断套色的方法加以解决,使色彩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而在反复多次烧成中,新彩颜料也很少会发生开裂等严重的工艺问题,表现出很强的化学稳定性。而粉彩、古彩等传统釉上彩颜料在多次烧成过程中极易发生工艺缺陷,难以进行多次套色,难以承受三次以上的烧成。
其三,大多数新彩颜料可以自由搭配,并在搭配中形成新的色彩关系,如洋红加海碧形成紫色、海碧加薄黄形成绿色等,这也为套色技法的运用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套色技法,新彩瓷画可以形成更为丰富而富有变化的色彩,而粉彩、古彩等传统釉上彩颜料往往不能随意搭配,极易在相互融合中产生工艺弊病。
其四,新彩颜料在烧成前后的色彩变化不大,基本做到了所见即所得,创作者能够在上色后预判烧成后的色彩效果,从而为套色技法的运用带来了很大便利。而粉彩、古彩等传统釉上彩颜料则在烧成前后发生巨大的变化,创作者往往难以准确预判烧成后的色彩效果,给套色技法的运用带来很大不便。
四、套色技法在新彩瓷画中运用的特色
(一)秩序性与用色顺序
新彩瓷画套色技法在运用中,各种色彩的施用前后相继,必然需要遵循一定的用色顺序,以避免色彩的杂乱无章,具有显著的秩序性特色。在通常情况下,新彩瓷画套色技法的用色顺序是先采用黑色颜料,也即以艳黑作为底色,这是因为运用艳黑可以先确定画面的轮廓线以及明暗层次,并且艳黑深沉明亮,在套色中不易被覆盖,艳黑后用则会覆盖其他颜色。随后,依据透明度的原则运用其他新彩颜料,一般来说,海碧、川色等青色系靠前运用,赭石、西赤、玛瑙红、洋红等暖色系靠后,薄黄一般最后采用,因其发色浅淡柔和。如果不依据一定的秩序进行合理套色,势必造成色彩的混杂而影响画面效果。
(二)叠加性与厚重的色彩肌理
新彩瓷画套色技法在施色上层层叠加,具有显著的叠加性特点,并由此带来远较单次施色厚重得多的色彩肌理感觉。当然,新彩瓷画套色技法在色彩上的叠加绝非堆砌,而是为了达到更好的色彩效果。由叠加性而产生的厚重色彩肌理往往与中国工笔重彩画和西方古典油画效果相类似,这就为运用新彩颜料表现中国重彩画和油画风格开拓了一条重要途径。如图1的新彩瓷画作品,通过色彩的叠加形成了厚重而富有层次的色彩,与中国重彩画技法相通,绚丽而富有意境。再如图2的新彩瓷画作品,色彩层层叠加形成的色彩肌理效果与风景油画效果相通,层次丰富而具有立体空间感。
尽管新彩颜料是一种具有很高稳定性的颜料体系,但是在不断地套色烧成中,也会因为烧成的各种偶然因素而产生并非预设的随机色彩效果。偶然性的色彩效果虽然为作品增添了不确定性,但是也可能会因此而产生令创作者意想不到的色彩效果,既增加了创作的乐趣,也使作品更具备独特的色彩肌理与个性面貌。
五、结语
套色技法源于印刷与染织,在各个画种中均有类似的技法,新彩瓷画中的套色技法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广泛而丰富的历史基础产生的。一件好的陶瓷新彩艺术作品不仅需要扎实的绘画功底,更需要全面的艺术修养。陶瓷新彩作品的主题选择,画面的虚实掌握,手法的灵活运用,装饰技法的选择,技艺的巧妙掌握,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创作实践才能得心应手和做到恰到好处,才能在作画时表现出娴熟的造型能力。所以陶瓷艺术创作手法的探索和绘制工艺的研究是无止境的,套色技法的运用便是陶艺师们不断创新不懈追求的新技法,使新彩瓷画能够达到普通技法运用所难以达到的厚重、丰富并具层次感与独特个性的色彩效果,使画面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套色技法在新彩瓷画中的运用虽由来已久,但仍属方兴未艾,还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包容并蓄的特点决定了其还能够融入更多的创作元素,形成更为多样化的技法体系,新彩瓷画创作者也将不断探索新的套色技法运用方法,努力攀登新的高峰,最终形成独立而完善的新彩瓷画套色技法体系。
参考文献:
[1]薛慧芳.中国古代套色印刷考略[J].龙岩学院学报,2014(4):125-128.
[2]陈敏.色采西欧 技在中华——新彩瓷史略[J].陶瓷研究,2006(2):8-10.
[3]邹晓雯.景德镇新彩瓷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5):8-10.
[4]周洋.新彩瓷艺术与综合装饰[J].陶瓷研究,2018(5):112-113.
作者简介:管桂玲(1960-),女,江西景德镇,教授级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为陶瓷艺术设计与创作。
【关键词】新彩瓷画;套色技法;来源;优势;特色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5-164-03
【本文著录格式】管桂玲.论套色技法在新彩瓷画艺术中的运用[J].中国民族博览,2021,08(15):164-166.
引言
新彩瓷画是我国釉上彩瓷画中新生的种类,是清末时期由西方传来的舶来品。与五彩瓷画和粉彩瓷画相比,新彩瓷画虽缺乏深厚的历史根基,但在当代釉上彩瓷画中却占有重要地位,是运用最为普遍的釉上彩瓷画类型,因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明快悦目的色彩语言而独具一格。因颜料使用的便利性,新彩瓷画的创作技法非常繁多,套色技法即是其中之一。套色技法基于新彩本体工艺特性,在新彩瓷画中的运用实现了普通新彩瓷画所难以达到的色彩效果,突破了新彩瓷画技法表现的瓶颈,充分地发挥了新彩颜料的特点与优势,为新彩瓷画的发展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一、新彩瓷画套色技法含义略述
新彩,顾名思义,指瓷器釉上彩的一种。陶瓷装饰技法有多种,其中又当属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彩绘方法最为广泛使用。釉上加彩是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二次入窑,低温固化彩料而成,相较之釉下彩容易出现晕色细节丢失的缺点,釉上彩笔画细腻,细节丰富,有着更广泛的技艺运用和悠久的历史传承,早在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中就曾出土精美绝伦的釉上彩器;新彩是一直到清末时期才由国外引进的新的釉上彩品种,光绪年间,先自德国后自日本进口的“新彩”瓷品开始在景德镇盛行,一些瓷画家尝试用新的彩绘颜料——“新彩”代替浅绛彩,并有别于古彩、粉彩等中国传统釉上彩瓷画,因而谓之为新彩,又有洋彩之称。新彩颜料丰富、使用便利,在引入中国以后,陶瓷艺术创作者灵活运用新彩,并创造了许多新的创作技法,套色技法即是其中之一。
彩瓷画艺术的套色技法是一种多次施色、多次烧成的技法,故称之为套色技法。套色技法一改普通新彩一次或两次施色、烧成的方式,运用两次以上施色、烧成的方式,营造出厚重而层次丰富的色彩感觉,套色作品呈现出各种颜色,浅深浓淡,阴阳向背,无不精细入微,呈现出崭新的艺术面貌,使得陶瓷藝术更加多元化发展。套色原本是一种印刷以及染织术语,它指的是在印刷或染织时,采用每次印染一种颜色的方式,多次印染,利用红、黄、蓝三种原色的叠加,从而产生丰富多样的色彩。新彩瓷画艺术中采用的多次施彩、烧成的技法与印染行业的套色方法相近,故引用印染术语,将新彩瓷画这一技法称为套色技法。
在新彩瓷画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工业化贴花产品,采取的是丝网印刷的技术,本质上属于套色印刷的类型之一,由于该技法已日臻成熟,所以本文对此技法不再赘述。本文旨在集中探讨新彩瓷画艺术创作中运用的纯手工套色技法,这是一种创新的艺术表现技法,而传统的贴花产品,即丝网印刷技术则不包含在内。
二、新彩瓷画套色技法来源探究
新彩瓷画套色技法在民国时期即已萌生,当时的彩色瓷上肖像画即已采用了多次施彩、多次烧成的技法,达到色彩细腻而厚重的效果,使人物肖像形成油画及照片般的逼真效果。当代以后,新彩瓷画中的套色技法的运用更为多见,一些新彩瓷画艺术家借助于套色技法,使画面色彩厚重而富有层次感。任何一种工艺技法的出现都不可能脱离历史渊源而凭空产生,新彩瓷画套色技法也同样如此。新彩瓷画套色技法是在借鉴和吸收套色版画、中国工笔重彩画、西方古典油画以及其他釉上彩瓷画技法的基础上形成的。
套色技法在版画、年画等民间绘画作品中运用十分普遍,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即已经掌握了多套色凸版印刷技术。明清时期是木刻版画、年画繁荣发展的时期,广泛运用了套色印刷技术,印制出大量精美的图书、插画、年画作品。这些套色版画、年画作品成为我国明清时期釉上彩瓷画艺人最常使用的彩绘蓝本。明清时期以后,我国釉上彩瓷画的施彩技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厚重感和层次感大为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套色版画、年画色彩效果的影响。套色版画、年画催生了我国釉上彩瓷画套色技法的出现,是新彩瓷画套色技法的重要来源。
我国釉上彩瓷画素有效仿中国画的传统,在中国画中,工笔重彩画是重要类型之一。在中国工笔重彩画中,为了达到色彩厚重而丰富的效果,也采用了层层上色的技法,与版画、年画的套色技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并较版画、年画色彩更为精细入微。清末以后的釉上彩瓷画家普遍重视对中国画的学习与借鉴,许多作品效仿中国工笔重彩画风格,中国工笔重彩画的上色技法显然对催生新彩瓷画套色技法的出现也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西方古典油画色彩厚重而层次细腻、丰富,显然也是新彩瓷画套色技法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事实上,新彩瓷画套色技法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追求类似于西方古典油画厚重色彩效果而产生的。清末民国时期的新彩瓷画即已广泛模仿西方古典油画,而当代新彩瓷画艺术家因普遍具有现代美术素养,在借鉴西方古典油画方面显得更为广泛而深入,并在借鉴中吸取其层层叠加上色的技法,因而西方古典油画亦是新彩瓷画套色技法的主要来源之一。
新彩的产生、发展与粉彩相伴相随,受粉彩的影响非常大,当代大多数粉彩瓷画艺术家在创作粉彩瓷画作品的同时,也会创作不少新彩瓷画作品,许多当代釉上彩瓷画创作者往往将粉彩与新彩结合运用,这也使得粉彩瓷画中的大量技法表现被引入到新彩瓷画当中。粉彩瓷画由于采用了玻璃白和细致晕染的方法,在色彩上显得厚重而有凸起感。套色技法在工笔重彩风格的粉彩瓷画中也得到一定运用,一些作品也采用多层施彩、多次烧成的方法,以使色彩更为富丽而饱满,不过一般仅为两三次烧成,而新彩瓷画则可以采用更多次的套色烧成方法。新彩瓷画套色技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粉彩套色技法的借鉴。另外,新彩贴花产品采取的也是套色的印刷方法,虽本质上不属于艺术创作,而是现代工业化的产物,但对新彩瓷画套色技法的产生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套色技法在新彩瓷画中运用的优势分析
新彩瓷画与古彩、粉彩等传统釉上彩瓷画相比,在色彩方面固然具有明快鲜艳的特点,但是在色彩的厚重和层次感上却显著逊色,往往显得浅薄而缺乏厚重感,也正是这一原因而导致新彩色彩表现力的不足。有鉴于此,新彩瓷画艺术界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一部分新彩瓷画创作者采用的是综合装饰的手法,常見的方法是将粉彩装饰技法结合到创作当中,近年来更常用的方法则是将高温颜色釉融合于画面当中。这些借用其他装饰材料的方法固然能够改善新彩瓷画作品色彩表现力不足的问题,但本质上并非新彩瓷画本体技法语言的拓展与延伸。新彩瓷画套色技法则是基于新彩瓷画本体工艺特性而形成的色彩运用技法,从根本上改变了新彩瓷画色彩单薄、缺乏立体感和层次感的弊病。套色技法在新彩瓷画中的运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新彩瓷画所采用的绝大多数颜料具有透明度高的特点,这为套色技法的运用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由于绝大多数颜料的透明度高,新彩瓷画在采取套色技法时,后加的颜料并不会将原有的色彩以及底色覆盖,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画面的完整性。而传统粉彩、古彩颜料中则包含大量不透明颜料,这些不透明颜料的色彩覆盖力强,不易进行套色技法的运用。
其二,新彩颜料具有很强的化学稳定性,在烧成中,一些新彩颜料也会发生相互侵蚀的问题,但总体来说在可控范围内,可以通过不断套色的方法加以解决,使色彩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而在反复多次烧成中,新彩颜料也很少会发生开裂等严重的工艺问题,表现出很强的化学稳定性。而粉彩、古彩等传统釉上彩颜料在多次烧成过程中极易发生工艺缺陷,难以进行多次套色,难以承受三次以上的烧成。
其三,大多数新彩颜料可以自由搭配,并在搭配中形成新的色彩关系,如洋红加海碧形成紫色、海碧加薄黄形成绿色等,这也为套色技法的运用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套色技法,新彩瓷画可以形成更为丰富而富有变化的色彩,而粉彩、古彩等传统釉上彩颜料往往不能随意搭配,极易在相互融合中产生工艺弊病。
其四,新彩颜料在烧成前后的色彩变化不大,基本做到了所见即所得,创作者能够在上色后预判烧成后的色彩效果,从而为套色技法的运用带来了很大便利。而粉彩、古彩等传统釉上彩颜料则在烧成前后发生巨大的变化,创作者往往难以准确预判烧成后的色彩效果,给套色技法的运用带来很大不便。
四、套色技法在新彩瓷画中运用的特色
(一)秩序性与用色顺序
新彩瓷画套色技法在运用中,各种色彩的施用前后相继,必然需要遵循一定的用色顺序,以避免色彩的杂乱无章,具有显著的秩序性特色。在通常情况下,新彩瓷画套色技法的用色顺序是先采用黑色颜料,也即以艳黑作为底色,这是因为运用艳黑可以先确定画面的轮廓线以及明暗层次,并且艳黑深沉明亮,在套色中不易被覆盖,艳黑后用则会覆盖其他颜色。随后,依据透明度的原则运用其他新彩颜料,一般来说,海碧、川色等青色系靠前运用,赭石、西赤、玛瑙红、洋红等暖色系靠后,薄黄一般最后采用,因其发色浅淡柔和。如果不依据一定的秩序进行合理套色,势必造成色彩的混杂而影响画面效果。
(二)叠加性与厚重的色彩肌理
新彩瓷画套色技法在施色上层层叠加,具有显著的叠加性特点,并由此带来远较单次施色厚重得多的色彩肌理感觉。当然,新彩瓷画套色技法在色彩上的叠加绝非堆砌,而是为了达到更好的色彩效果。由叠加性而产生的厚重色彩肌理往往与中国工笔重彩画和西方古典油画效果相类似,这就为运用新彩颜料表现中国重彩画和油画风格开拓了一条重要途径。如图1的新彩瓷画作品,通过色彩的叠加形成了厚重而富有层次的色彩,与中国重彩画技法相通,绚丽而富有意境。再如图2的新彩瓷画作品,色彩层层叠加形成的色彩肌理效果与风景油画效果相通,层次丰富而具有立体空间感。
尽管新彩颜料是一种具有很高稳定性的颜料体系,但是在不断地套色烧成中,也会因为烧成的各种偶然因素而产生并非预设的随机色彩效果。偶然性的色彩效果虽然为作品增添了不确定性,但是也可能会因此而产生令创作者意想不到的色彩效果,既增加了创作的乐趣,也使作品更具备独特的色彩肌理与个性面貌。
五、结语
套色技法源于印刷与染织,在各个画种中均有类似的技法,新彩瓷画中的套色技法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广泛而丰富的历史基础产生的。一件好的陶瓷新彩艺术作品不仅需要扎实的绘画功底,更需要全面的艺术修养。陶瓷新彩作品的主题选择,画面的虚实掌握,手法的灵活运用,装饰技法的选择,技艺的巧妙掌握,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创作实践才能得心应手和做到恰到好处,才能在作画时表现出娴熟的造型能力。所以陶瓷艺术创作手法的探索和绘制工艺的研究是无止境的,套色技法的运用便是陶艺师们不断创新不懈追求的新技法,使新彩瓷画能够达到普通技法运用所难以达到的厚重、丰富并具层次感与独特个性的色彩效果,使画面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套色技法在新彩瓷画中的运用虽由来已久,但仍属方兴未艾,还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包容并蓄的特点决定了其还能够融入更多的创作元素,形成更为多样化的技法体系,新彩瓷画创作者也将不断探索新的套色技法运用方法,努力攀登新的高峰,最终形成独立而完善的新彩瓷画套色技法体系。
参考文献:
[1]薛慧芳.中国古代套色印刷考略[J].龙岩学院学报,2014(4):125-128.
[2]陈敏.色采西欧 技在中华——新彩瓷史略[J].陶瓷研究,2006(2):8-10.
[3]邹晓雯.景德镇新彩瓷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5):8-10.
[4]周洋.新彩瓷艺术与综合装饰[J].陶瓷研究,2018(5):112-113.
作者简介:管桂玲(1960-),女,江西景德镇,教授级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为陶瓷艺术设计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