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项有着强烈情感因素的行为活动,我们应在语文课堂中不断地引导孩子感受到其中纯真的情和爱,巧妙地联结教材的情和学生的情。架设引发内心共鸣的情感桥梁,使学生的情感、心灵与课文中的“情”组成一种共振,让学生的内心、感受与所学知识、道理产生和谐的共鸣。
关键词:步步激情;因情训练;引申迁移;读之有情;思之入情
课堂教学是一项有着强烈情感因素的行为活动,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教材本身就是融合人物、事件、物品、情节为一体的“情景交融”的混合产物。有心的语文老师,总能不断地引导孩子感受到其中纯真的情和爱,巧妙地联结教材的情和学生的情。架设引发内心共鸣的情感桥梁,使学生的情感、心灵与课文中的“情”组成一种共振,让学生的内心、感受与所学知识、道理产生和谐的共鸣。学生的内心情感被唤醒了,感受就自然更深了。这时,我们要及时抓住这个契机,善于引导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进行携情朗读、即情说写。让学生对文章所描述的场景进行还原、再现,加深理解,使学生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感染。下面我就如何架设引发内心共鸣的情感桥梁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步步激情,驱入意境
表情朗读,即运用合适的语调、语气、语速进行带有感情、表情地朗读,这是表情达意的置关环节。但是,我们平时在指导朗读课文时,总是以指导如何技巧地读为重点,其实如此舍本逐末地指导,收到的效果并不明显。成功的表情朗读应该是能让人充分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深层意思,感受到人物主角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和内心情感波动。因此,我认为指导表情朗读要着力在激发学生的情感上下功夫,从语言的神韵中体会生情,从情景中想象生情,以情促读,反复吟诵,进而感同身受。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在指导朗读“我呆呆地望着……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一句时,这句话比较难读难体会,情感深沉、微妙,是很难体会作者的感情的。我撇开技巧上的读法指导,着力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先是让学生认真地读,通过多种方式、循序渐进地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如学生虽还读得不够味儿,也不要急于指导,而是要让学生接着学习第二个故事。而后因势利导,再激波澜:“鲁迅先生很疼爱侄女,很关心侄女。可是,他不幸逝世了。以后,侄女再也得不到他的疼爱了。”这时,推波助澜让学生回头再读这句话,感情就深入了点。然而我们应趁热打铁,让学生继而学习第三、第四个故事,进一步感受鲁迅先生伟大的斗争精神、善良品格和崇高品质。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无限崇敬和爱戴;对他的逝世而无比悲痛的心情。这样的朗读指导,绝不是拘泥于课堂上老师的范读、解析,而是在很大的程度上,在逐步点拨、引导、激发下反复朗读,自己品味、体会,逐步度入教材之意境,产生情融其中,意会其外之效果的一种教学艺术。
二、 因情训练,顺意入境
适机的、抒情式的语文训练,也是抒发内心情感极好的方式,往往会收到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当然,我们在设计训练时,须注意学生的情感因素,动情程度,做到有感而發,恰到好处。
如:《狐假虎威》一课中,老虎被狐狸蒙骗,跟它一起到森林去的情景时,我是这样教的:
师:7~8两节写得非常精彩。请自己读读,过后我们来表演一下。(激发兴趣)
生:投入自读。随后,请了几位同学,让他们带上头饰,扮演角色。学生开始表演,狐狸走在第一位,老虎紧跟其后,其他小动物站得远远的。(大家兴趣盎然,如身临其境。)
师:(问狐狸)你为什么走在前面?
“狐狸”:(摇头晃脑,神气十足的)我要带老虎到百兽前走一走,让它看看我的威风!(情真。)
师:(问老虎)你为什么东望望西望望呢?
“虎”:我想看看动物们是不是真的怕狐狸。(对文章体会了)
师:(问小鹿)你为什么跑?
“鹿”:凶恶的老虎来啦!(是这样)
师:不是怕狐狸?
“鹿”:谁怕它呀?
师:(问老虎)你看见百兽都吓跑了,会怎么想呢?
“虎”:百兽还真怕狐狸呀!莫不是老天爷真的派它来管理我们的吧?(真如其情)
师:那你们怕什么啊?(讨论)
小动物们:当然是怕老虎了!(达到目的)
这样的角色扮演的语文训练,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活跃了,体会就更深了。
三、 引申迁移,情感体会
要求情感体会,不能只从字面上去推测,而要引申迁移、联系实际生活,从生活点滴中与语言、文字相关联,对有些词组、句子,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情感体会。
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送别总理的重点句子时,我先找出重点词语“焦急”“耐心”这两个词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如:一天,学校包车组织同学们外出旅游,同学们早已地来到学校,排好队等着,不巧车子在路上抛锚了,此时同学们的心情必定是焦急的,但是大家还是坚持整齐列队等着,没有一个人离开,也没有一个人吵嚷,这就表现出很有耐心。然后再引入课文点拨引导,学生顿时领悟到了课文中的老奶奶盼望早一点看到灵车那焦急的心情,再晚再累也要送别总理的耐心和诚心。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看似矛盾,实际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精准地表现了老奶奶对总理无比的热爱、崇敬、怀念和对他逝世无比悲痛的情感。这样的联系实际生活、引申迁移,反复朗读,学生们就一下子体会了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我们的教学就得到了收获。
总之,我们小学语文老师要练好搭桥铺路之功,学会巧妙地把“情”字融入课堂教学之中,相机激情,以情促读,以情促思。这样才能收到读之有情,思之入情的功效,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收到所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菊英.《狐假虎威》——演出的精彩[J].教育科研论坛(教师版),2005.
[2]潘容.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训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1.
[3]潘晓峰.联系实际实施“生活化”的地理教学[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上旬),2011.
作者简介:
林楠,福建省莆田市,莆田市荔城区拱辰中心小学。
关键词:步步激情;因情训练;引申迁移;读之有情;思之入情
课堂教学是一项有着强烈情感因素的行为活动,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教材本身就是融合人物、事件、物品、情节为一体的“情景交融”的混合产物。有心的语文老师,总能不断地引导孩子感受到其中纯真的情和爱,巧妙地联结教材的情和学生的情。架设引发内心共鸣的情感桥梁,使学生的情感、心灵与课文中的“情”组成一种共振,让学生的内心、感受与所学知识、道理产生和谐的共鸣。学生的内心情感被唤醒了,感受就自然更深了。这时,我们要及时抓住这个契机,善于引导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进行携情朗读、即情说写。让学生对文章所描述的场景进行还原、再现,加深理解,使学生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感染。下面我就如何架设引发内心共鸣的情感桥梁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步步激情,驱入意境
表情朗读,即运用合适的语调、语气、语速进行带有感情、表情地朗读,这是表情达意的置关环节。但是,我们平时在指导朗读课文时,总是以指导如何技巧地读为重点,其实如此舍本逐末地指导,收到的效果并不明显。成功的表情朗读应该是能让人充分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深层意思,感受到人物主角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和内心情感波动。因此,我认为指导表情朗读要着力在激发学生的情感上下功夫,从语言的神韵中体会生情,从情景中想象生情,以情促读,反复吟诵,进而感同身受。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在指导朗读“我呆呆地望着……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一句时,这句话比较难读难体会,情感深沉、微妙,是很难体会作者的感情的。我撇开技巧上的读法指导,着力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先是让学生认真地读,通过多种方式、循序渐进地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如学生虽还读得不够味儿,也不要急于指导,而是要让学生接着学习第二个故事。而后因势利导,再激波澜:“鲁迅先生很疼爱侄女,很关心侄女。可是,他不幸逝世了。以后,侄女再也得不到他的疼爱了。”这时,推波助澜让学生回头再读这句话,感情就深入了点。然而我们应趁热打铁,让学生继而学习第三、第四个故事,进一步感受鲁迅先生伟大的斗争精神、善良品格和崇高品质。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无限崇敬和爱戴;对他的逝世而无比悲痛的心情。这样的朗读指导,绝不是拘泥于课堂上老师的范读、解析,而是在很大的程度上,在逐步点拨、引导、激发下反复朗读,自己品味、体会,逐步度入教材之意境,产生情融其中,意会其外之效果的一种教学艺术。
二、 因情训练,顺意入境
适机的、抒情式的语文训练,也是抒发内心情感极好的方式,往往会收到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当然,我们在设计训练时,须注意学生的情感因素,动情程度,做到有感而發,恰到好处。
如:《狐假虎威》一课中,老虎被狐狸蒙骗,跟它一起到森林去的情景时,我是这样教的:
师:7~8两节写得非常精彩。请自己读读,过后我们来表演一下。(激发兴趣)
生:投入自读。随后,请了几位同学,让他们带上头饰,扮演角色。学生开始表演,狐狸走在第一位,老虎紧跟其后,其他小动物站得远远的。(大家兴趣盎然,如身临其境。)
师:(问狐狸)你为什么走在前面?
“狐狸”:(摇头晃脑,神气十足的)我要带老虎到百兽前走一走,让它看看我的威风!(情真。)
师:(问老虎)你为什么东望望西望望呢?
“虎”:我想看看动物们是不是真的怕狐狸。(对文章体会了)
师:(问小鹿)你为什么跑?
“鹿”:凶恶的老虎来啦!(是这样)
师:不是怕狐狸?
“鹿”:谁怕它呀?
师:(问老虎)你看见百兽都吓跑了,会怎么想呢?
“虎”:百兽还真怕狐狸呀!莫不是老天爷真的派它来管理我们的吧?(真如其情)
师:那你们怕什么啊?(讨论)
小动物们:当然是怕老虎了!(达到目的)
这样的角色扮演的语文训练,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活跃了,体会就更深了。
三、 引申迁移,情感体会
要求情感体会,不能只从字面上去推测,而要引申迁移、联系实际生活,从生活点滴中与语言、文字相关联,对有些词组、句子,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情感体会。
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送别总理的重点句子时,我先找出重点词语“焦急”“耐心”这两个词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如:一天,学校包车组织同学们外出旅游,同学们早已地来到学校,排好队等着,不巧车子在路上抛锚了,此时同学们的心情必定是焦急的,但是大家还是坚持整齐列队等着,没有一个人离开,也没有一个人吵嚷,这就表现出很有耐心。然后再引入课文点拨引导,学生顿时领悟到了课文中的老奶奶盼望早一点看到灵车那焦急的心情,再晚再累也要送别总理的耐心和诚心。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看似矛盾,实际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精准地表现了老奶奶对总理无比的热爱、崇敬、怀念和对他逝世无比悲痛的情感。这样的联系实际生活、引申迁移,反复朗读,学生们就一下子体会了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我们的教学就得到了收获。
总之,我们小学语文老师要练好搭桥铺路之功,学会巧妙地把“情”字融入课堂教学之中,相机激情,以情促读,以情促思。这样才能收到读之有情,思之入情的功效,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收到所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菊英.《狐假虎威》——演出的精彩[J].教育科研论坛(教师版),2005.
[2]潘容.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训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1.
[3]潘晓峰.联系实际实施“生活化”的地理教学[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上旬),2011.
作者简介:
林楠,福建省莆田市,莆田市荔城区拱辰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