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中的德育教育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ang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深感自身德育教育责任的重大,在参与新课改的三年中,笔者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探索,本文谈谈在这一课题方面的一些做法。
  首先,发挥传统讲解法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
  在传授历史知识时,通过直接的讲解和说理进行德育教育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但是在运用这种方法开展历史课堂德育活动时应注意这样一些问题。
  第一,要避免空洞的说教,防止学生产生厌倦感、甚至是逆反心理,而应当充分运用历史课程资源透彻有条理的讲述,让史实说话,让学生从历史史实中自己得出结论。比如讲《必修》第三单元列强侵华史的时候,我首先在黑板上写出这一时期的五个条约,即《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本上这五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同时要求学生思考这些条约的条款会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亲身参与到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探究和思考之中。然后再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这些条约的感受,最后再由学生讨论得出这样的一个共识:落后就要挨打,国力的强盛是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障,而国家要强大,又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勤奋学习,从而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动力。
  第二,教师在讲解历史问题时要投入真情实感。要想在历史教学中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其前提就是学生必须对历史课感兴趣。如何让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呢?这就依赖于历史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讲课的水平。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到语言生动、声情并茂,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去感染学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达到德育目标。比如讲解《必修2》第一单元第2课《领先世界的手工业》时,首先在语言上我激情进发,铿锵有力,通过对多个“第一”或者某项成就领先于世界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描述,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三,在运用讲解法进行德育教育时,要选好教学内容的切入点,而不是牵强附会,即要做到德育和知识传授的完美结合。比如,在讲解春秋晚期吴越争霸这段历史时,我在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主干知识、掌握时代背景之后,以学生十分熟悉的成语典故“卧薪尝胆”为切入点展开德育活动,一方面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从勾践这位历史人物身上看到我们民族自强不息的志气,从而使学生收到了一次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奋勇进取,不畏艰难困苦的传统美德教育。
  其次,可以采取对比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通过两个典型事件或典型人物的比较,让学生正确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比如,我在组织学习辛亥革命这个历史事件时,就把对辛亥革命成败具有关键性作用的两个人物,即孙中山和袁世凯的活动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学习,学生认识到:孙中山奋斗多年,终于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共和国;辛亥革命后,为早日结束中国的混乱局面,从民族大义出发,不计较个人得失,提出只要袁世凯真正的赞成共和,并且让清朝皇帝退位,他愿意让出自己临时大总统的职位,并愿意保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在辛亥革命失败后,又继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不愧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而袁世凯通过卑鄙手段窃取中华民国大总统职位后,为攫取更大的权力施展一系列阴谋手段,甚至为了取得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以实现其帝制迷梦而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其结果只能是众叛亲离、身败名裂,在人民的唾骂声中绝望地死去,落得个遗臭万年的下场。通过对这两个人物历史活动的对比评价,学生应当以谁为榜样,自然是不言自明了。
  再次。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历史德育效率。
  比如在讲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段内容时,如严格按教学计划执行要花两到三课时,但如果这样的话,本段内容中的许多历史德育要素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掘。因此我打破常规,在课前先剪切了关于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的创立、长征、遵义会议、解放战争等一些重大历史题材的影视剧片段,用了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观看。通过这些更直观的历史场景的呈现,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观看过之后,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得到民心,为什么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了一个更感性和更直观的认识;同时,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本课教学中的运用,也大大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促成了新课程历史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其他文献
一位教育家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教师要学会反思,并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教育教学研究,这样才能立足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取得最具有现实意义的业绩和成果。    一、对反思的认识    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教师从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并分析其中的问题,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
传统的数学练习存在量大、机械、重复、繁杂又缺乏探究、体验的弊端,虽然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方面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但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直觉、猜想、创造性等“形象思维”方面却捉襟见肘。因此,开放练习的实践具有了全新的意义。  [实践一]学了比的基本性质后,教师出示:25:50=():()  师:想一想,括号里可填什么数?  生①:50:100;  生②:5:10;  生③:1:2; 
目的探析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划分2018年1—12月该院接收的74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对照组(n=37)开展心律平治疗方案,研究组(n=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