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9265358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网络信息化如今已经非常普遍,但是就目前来看,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英语教学的策略仍然还需不断探索和研究,下面我就其中所针对的“听说读写”四大策略进行探索。
  一、“听”的策略
  作为非英语国家,英语课堂成了小学生英语交际的主要场合。他们刚刚接触英语、学习英语,其获取英语语言信息的主要途径就是“听”,小学英语教学首先要从“听”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是通过教师读、学生听,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浓。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采用生动、形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更形象、生动地展示各种语音资料,学生可以自主地听,如运用网络听歌曲和诗歌,以及听一些趣味性很强的故事;教师可以安排个性化的听力测试,如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来控制语音的播放速度等。这一方面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知识,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设置“牵制性”提问,“逼”学生专心听他人说英语,不听,就无法参与。如,教师问某生:“How old are you? Where are you from? Is your mother a teacher?”随即转用第三人称问其他学生:“How old is he? Where is he from? Is his mother a teacher”等等。另一方面,又能够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对英语这门学科的求知欲,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成为提升小学生英语成绩的有效手段。
  二、“说”的策略
  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句子说。“说”首先是对听到的内容进行模仿,小学英语教学较重要的环节就是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如果是第一次见面在正式场合可以说How do you do,非正式场合熟人可以用Hi/Hello,而第一次见面应该说Nice to meet you;认识但不太熟的说Nice to see you again.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练习说英语的方式有很多,如角色扮演、英语朗读、表演故事等,然而,这类教学活动容易受到语言环境的限制,而且只能在英语课堂上完成。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制造更多的练习条件,如利用网络的开放性,通过网上交谈软件与使用英语的人进行零距离交谈;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的灵活性,利用多元化的英语录音来检查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高效可行,而且具有更强的检验效果,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与学习水平的综合评定。
  三、“读”的策略
  “读”与“听”是相对应的两个教学环节,听是先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外在的一些信息,而读则是让学生能够主动去接触一些新的信息,同时读也为教后的写奠定了基础。“读”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指“朗读”。小学英语课文句短简单,读来朗朗上口,有些学生就觉得这些句子都能讲能背了,在朗读时漫不经心,发音不到位,无停顿,混着读。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能正确拼读单词,响亮、流利地朗读课文,语音、语调等基本正确。以往,学生能够用到的阅读材料主要是课本,课外能够利用到的英文读物也很少,在资料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难取得更大的提高。
  而在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变得更为自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而且网上有很多专门为小学生量身制作的阅读网站,可以使学生的阅读途径得以拓宽,不仅能扩大小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更是能够激发小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更好地学习英语。
  四、“写”的策略
  英语的书写包括字母、由字母组成的单词以及由标点和单词组成的句子。小学英语教学要求小学生在四线三格本上能够正确、熟练、清楚地书写,做到大小写、笔顺、连笔、词距、标点和格式正确,初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由于小学生掌握的单词量以及写作技巧有限,“写”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既不便于教,也不便于学,而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只需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够在愉悦的环境下完成有效的写作练习。如,教师可以通过E-mail与学生进行联系,以此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英语写作练习,教师还可以建立QQ群,通过集体讨论来调动起学生的學习兴趣和热情。在这种全新的学习和交流方式下,学生既在有趣的环境中完成了写作练习,也在相互帮助的欢快氛围下提高了英语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从而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网络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小学英语的教学水平,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找到更多的教学内容和创新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英语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先生曾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就是通过短小的故事来阐明道理,给人以智慧启迪的文学体裁。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四篇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体样式的寓言故事,为学生“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做了进阶式的安排
期刊
【导读】  “找规律”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就知识本身而言,这节课的内容教学难度并不算大,但它却肩负着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重任。怎样通过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学载体实现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是这节课的价值所在。  来自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附属小学的付亚萍老师,为我们展现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相对完整过程,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案例】  课堂实录:  一、激趣导入,引出
期刊
教材简析:  《池子与河流》(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这首寓言诗点明了“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磨灭,才能一旦被懒惰支配,就会一无所为”的道理。教师在教学时要从诗歌的文体特点入手,引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学习寓言故事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文《池子与河流》的学习中,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朗读去领悟寓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引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说一说。学习寓言故事的方法是
期刊
1987年,刘永兴从大理师范专科高等学校毕业后,便进入文山州民族师范学校任教。虽然到了中专学校任教,但是藏在他心底的小学教育梦一直没有熄灭。2006年8月,带着对小学教育深深的热爱,已担任文山州民族师范学校教务处主任的刘永兴通过竞聘出任文山实验小学校长(2013年文山州实验小学改名为文山实验小学)。夙愿得偿,他欢欣不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
期刊
教材简析:  《快乐读书吧》(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聚焦“小故事,大道理”,指导学生用懂得的道理关照自己的生活。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到课内层层深入,课外拓展延伸,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这三本书,在“激趣导读”“比较阅读”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寓言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感悟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分享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活动激趣  1
期刊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解决现成的问题,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情况比较少,存在很多学生体验不深刻、思维不深入、理解不透彻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阻碍了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深层发展。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应根植于学生的真实问题而展开,让学生学会提问、因问而学、问学交融。只有让问题成为数学学习的重心,让问题驱动数学教学,才能有效引领学生从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进而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和创新
期刊
教材简析:  《守株待兔》(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一文所在的单元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教师在教学《守株待兔》一课时要从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出发,一是引导学生在图文对照与讨论交流中谈谈自己对故事中人物行为的看法,明白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做到能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寓言中的道理,指导自己的行为;二是帮助学生树立寓言文体的整体意识,了解中国寓言故事,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
期刊
素养一词,从词义来理解,就是素质和教养,它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的综合体。简单来说,素养包括一般素养和核心素养两个维度。一般素养是最基础的、最根本的、最起码的,而核心素养是最主要的、最关键的、起决定性作用的。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界定,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小学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这就决定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既不是基本素养的简单综
期刊
教材简析: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重在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将自己的观察所得与合理想象清楚、有序地写下来。教师要在学生习作后,引导学生学会互评习作,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有序讲述  1.观察图片。(出示图片)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小朋友在春天的时候放风筝)请翻开语文课本第28页,认真观察图画(板书:观察),思考: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期刊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形成了多元一统的中华民族,各民族独特的文化汇聚成了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瑰宝。教科书作为教学的文本载体是传承知识最广泛的形式之一,在小学教科书中渗透少数民族元素有助于普及民族知识、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作为目前全国适用范围最广的小学数学教材,探索其中的少数民族元素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文化。  一、少数民族元素的内容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