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古至今,教师是最受尊敬的职业,也是最值得尊敬的职业。然而,被拔高的教师地位与当今教师的实际状况并不相符。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事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社会上频出的教育恶性事件和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教师职业的思考,人们应该还原教师职业的真实意义。因此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自身都要采取必要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稳定教师队伍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教师 教师待遇 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119-02
最近网络上热议的两个消息:一个是学生因答不上问题被老师扇耳光;一个是幼儿园老师虐待儿童的照片。这两件事,使大家将教师和教育问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难道我们身边就真的没有好老师了吗?当然不是。“最美教师”张丽莉,她的行为无疑是整个教师届的榜样。而随着事情不断的报道,人们才发现她只是一个没有编制的代课教师,纵观中国现在有多少没有编制的代课教师,每月领着不多的工资,而这当中又有多少人仍然坚持在艰苦的岗位上教书育人。我们应该大力宣传这些过着贫穷生活,体弱多病仍然教书育人甚至累死在讲台上的教师吗?这折射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象?一边是贫困山区极度缺乏教师,一边是大城市削尖脑袋也挤不进去的教师行业。温岭虐童的女教师接受采访时说,她做教师挣的工资还不如去端盘子呢。当然这不应该成为她虐童的理由。但她的话也从侧面反映出现在仍有很多教师的生活水平与她们应该得到的极不相符。
一、教师的概念
教师是什么?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教师职业的神圣和肩上责任的重大。而已经当教师的人有多少在践行这个理念,准备当教师的人又有多少是心怀这样的理念?
这里不妨引用一段韩寒对中国教师的看法。他说:“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故意将教师的地位拔高,终于拔到今天这个完全不正确的位置。其实说穿了,教师只是一种职业,是养家糊口的一个途径,和出租车司机、清洁工没有本质的区别。”[1]也许这话让身为教师的人和准备做教师的人听起来很不舒服,但又不得不承认,这大多是事实。教师和社会要对教师职业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二、教师——社会中的自然人
教师首先是人,然后才选择了教师职业。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坚持把教师誉为“春蚕”、“蜡烛”、“铺路石”、“园丁”等仿佛教师不食人间烟火,完全没有为自己谋一点利,掩盖了教师被剥夺的应得利益。
马克思主义个人的需要分为三个层次:生存、享受、发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则认为,人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层次,按照由低到高的秩序依次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也是现实社会中的一个自然人,也要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重视自己的生活发展,也要在服务于别人的同時为自己谋福利,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在中国,教师工资待遇同同等教育水平的职业相比普遍不高,而且地方差距过大,东部地区教师的待遇总体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一些偏远地区更因为条件艰苦,而一度缺乏教师,致使当地在教育方面形成恶性循环。就算有免费师范生签约支教,一旦任期满后,很少有人愿意留在艰苦的地方。教师工作量大,待遇不高的现实,使许多优秀的人才不愿意进入教师行业,这也是造成中国教育质量不高的一个因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已经提出“为了挽留优秀教师继续任教,应向他们提供令人满意的工作条件和与其他要求同等教育水平的职业类别相同的报酬。对在边远地区和条件很差地区工作的教师要给予特别的好处,这对鼓励他们留下来,以使处境不利的居民不致因合格教师的缺乏而条件更差是非常必要的。”[1]
三、教师的角色
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学生的期望、教育教学的目标,认为现代的教师应扮演好诊断者、传授者、指导者、评价者、管理者、研究者和协调员等角色。
以诊断者为例。诊断者是指教师应对学生现有的各方面情况、特点、原因等进行了解、分析和判断。诊断的目的在于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掌握关于人的一系列知识,包括生理、医学、心理学知识等。其次,教师需要掌握一系列教育诊断的工具和方法,包括观察、谈话、问卷、测量等。再次,教师要多花时间多做诊断性评价的工作。比如在备课中要多“备学生”;在管理中建立学生的档案,搜集学生的资料;在研究中,能够写学生的个案分析报告。
人们要求教师既要有技能,又要有职业精神和献身精神,这使他们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教师担任角色之多,先不说是否可以七个方面都兼顾到,就单诊断者一个角色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肩负这么多角色的结果就是一个都没有做好或是做到,而面对升学的压力,教师只能选择做传授知识的经师了。并且,有些学校班级人数较多,再加上学校一些大小会议、分配给教师的任务(有些与教学无关)、例行的检查等等都客观上分散了教师的精力,限制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造成教师只关注学生成绩而忽视其身心发展,最终导致教育质量的下滑。
四、采取的措施
“要提高教育质量,首先必须改善教师的招聘、培训、社会地位和工作条件。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2]
1.外部环境
(1)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待遇,教师有理由要求合适的工作条件和地位,因为它们表明他们的努力得到了承认。同时加大对边远地区的教育投资,缩小地区间的待遇差距,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去边远地区工作。
(2)提高招聘条件。如果一个儿童或成年人遇到的第一位教师是未经过充分培训并缺乏积极性的教师,那么他们未来进行学习的基础本身就缺少坚固性。政府就应努力重新确认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性并提高他们的资格。采取相关措施在最有积极性的大学生中招聘未来的教师,改进他们的培训工作并鼓励他们当中最优秀者去最艰苦的岗位上工作。这样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否则,教学质量最需要改善的地方是不会有重大提升的。
(3)改进学校管理。首先,学校要对进修、升职、评职称等教师关注的问题上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教师看到自己的付出与回报是对等的,这样对教师可以起到促进和鼓励的作用。其次,开展学校管理改革,可以减轻落在教师身上的日常性行政事务,回归教师的本职任务,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使教师的精力更多的放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上。
(4)教师参与改革。“教师组织与教育负责当局之间的对话应得到改进,不应只限于工资和工作条件的问题,应将讨论扩展到教师在规划和实施改革中应起中心作用这一问题上来。”只有一线教师能够积极加入改革队伍,成为改革提倡者的一员。根据他们教学实践经验提出问题和对策,这种自下而上的改革与自上而下的改革相结合,不但可以推动改革的进程,还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违背教师意愿或没有教师参加的教育改革从来没有成功过。”[2]
2.内部环境——教师自身修养
首先,在物质条件有保证的前提下,教师也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意识到教学活动作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内在地具有生存价值、目的价值。教师要拥有自我实现的崇高愿景和不断完善自我的高贵品质。
其次,教师要培养强烈的敬业精神。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状态下都会主动、自主、自觉地意识到自己“职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一丝不苟地对待教育中的任何一件事。
最后,除了在精神方面的自我提升,教师更要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发展,适应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态,不仅要扎实掌握学科知识,还必须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教师还要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实践智慧,增进自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许锡良.追寻教育的真谛[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33~134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34~135、137
3 吕德雄.陶行知师德理论及其当代价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 张仙凤.当代中国教师职业价值取向之偏差[J].教育发展研究,2007(17):37~40
5 赵敏、何云霞.西方工作价值取向研究及对我国教师管理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8):37~41
【关键词】教师 教师待遇 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119-02
最近网络上热议的两个消息:一个是学生因答不上问题被老师扇耳光;一个是幼儿园老师虐待儿童的照片。这两件事,使大家将教师和教育问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难道我们身边就真的没有好老师了吗?当然不是。“最美教师”张丽莉,她的行为无疑是整个教师届的榜样。而随着事情不断的报道,人们才发现她只是一个没有编制的代课教师,纵观中国现在有多少没有编制的代课教师,每月领着不多的工资,而这当中又有多少人仍然坚持在艰苦的岗位上教书育人。我们应该大力宣传这些过着贫穷生活,体弱多病仍然教书育人甚至累死在讲台上的教师吗?这折射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象?一边是贫困山区极度缺乏教师,一边是大城市削尖脑袋也挤不进去的教师行业。温岭虐童的女教师接受采访时说,她做教师挣的工资还不如去端盘子呢。当然这不应该成为她虐童的理由。但她的话也从侧面反映出现在仍有很多教师的生活水平与她们应该得到的极不相符。
一、教师的概念
教师是什么?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教师职业的神圣和肩上责任的重大。而已经当教师的人有多少在践行这个理念,准备当教师的人又有多少是心怀这样的理念?
这里不妨引用一段韩寒对中国教师的看法。他说:“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故意将教师的地位拔高,终于拔到今天这个完全不正确的位置。其实说穿了,教师只是一种职业,是养家糊口的一个途径,和出租车司机、清洁工没有本质的区别。”[1]也许这话让身为教师的人和准备做教师的人听起来很不舒服,但又不得不承认,这大多是事实。教师和社会要对教师职业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二、教师——社会中的自然人
教师首先是人,然后才选择了教师职业。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坚持把教师誉为“春蚕”、“蜡烛”、“铺路石”、“园丁”等仿佛教师不食人间烟火,完全没有为自己谋一点利,掩盖了教师被剥夺的应得利益。
马克思主义个人的需要分为三个层次:生存、享受、发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则认为,人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层次,按照由低到高的秩序依次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也是现实社会中的一个自然人,也要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重视自己的生活发展,也要在服务于别人的同時为自己谋福利,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在中国,教师工资待遇同同等教育水平的职业相比普遍不高,而且地方差距过大,东部地区教师的待遇总体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一些偏远地区更因为条件艰苦,而一度缺乏教师,致使当地在教育方面形成恶性循环。就算有免费师范生签约支教,一旦任期满后,很少有人愿意留在艰苦的地方。教师工作量大,待遇不高的现实,使许多优秀的人才不愿意进入教师行业,这也是造成中国教育质量不高的一个因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已经提出“为了挽留优秀教师继续任教,应向他们提供令人满意的工作条件和与其他要求同等教育水平的职业类别相同的报酬。对在边远地区和条件很差地区工作的教师要给予特别的好处,这对鼓励他们留下来,以使处境不利的居民不致因合格教师的缺乏而条件更差是非常必要的。”[1]
三、教师的角色
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学生的期望、教育教学的目标,认为现代的教师应扮演好诊断者、传授者、指导者、评价者、管理者、研究者和协调员等角色。
以诊断者为例。诊断者是指教师应对学生现有的各方面情况、特点、原因等进行了解、分析和判断。诊断的目的在于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掌握关于人的一系列知识,包括生理、医学、心理学知识等。其次,教师需要掌握一系列教育诊断的工具和方法,包括观察、谈话、问卷、测量等。再次,教师要多花时间多做诊断性评价的工作。比如在备课中要多“备学生”;在管理中建立学生的档案,搜集学生的资料;在研究中,能够写学生的个案分析报告。
人们要求教师既要有技能,又要有职业精神和献身精神,这使他们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教师担任角色之多,先不说是否可以七个方面都兼顾到,就单诊断者一个角色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肩负这么多角色的结果就是一个都没有做好或是做到,而面对升学的压力,教师只能选择做传授知识的经师了。并且,有些学校班级人数较多,再加上学校一些大小会议、分配给教师的任务(有些与教学无关)、例行的检查等等都客观上分散了教师的精力,限制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造成教师只关注学生成绩而忽视其身心发展,最终导致教育质量的下滑。
四、采取的措施
“要提高教育质量,首先必须改善教师的招聘、培训、社会地位和工作条件。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2]
1.外部环境
(1)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待遇,教师有理由要求合适的工作条件和地位,因为它们表明他们的努力得到了承认。同时加大对边远地区的教育投资,缩小地区间的待遇差距,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去边远地区工作。
(2)提高招聘条件。如果一个儿童或成年人遇到的第一位教师是未经过充分培训并缺乏积极性的教师,那么他们未来进行学习的基础本身就缺少坚固性。政府就应努力重新确认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性并提高他们的资格。采取相关措施在最有积极性的大学生中招聘未来的教师,改进他们的培训工作并鼓励他们当中最优秀者去最艰苦的岗位上工作。这样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否则,教学质量最需要改善的地方是不会有重大提升的。
(3)改进学校管理。首先,学校要对进修、升职、评职称等教师关注的问题上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教师看到自己的付出与回报是对等的,这样对教师可以起到促进和鼓励的作用。其次,开展学校管理改革,可以减轻落在教师身上的日常性行政事务,回归教师的本职任务,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使教师的精力更多的放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上。
(4)教师参与改革。“教师组织与教育负责当局之间的对话应得到改进,不应只限于工资和工作条件的问题,应将讨论扩展到教师在规划和实施改革中应起中心作用这一问题上来。”只有一线教师能够积极加入改革队伍,成为改革提倡者的一员。根据他们教学实践经验提出问题和对策,这种自下而上的改革与自上而下的改革相结合,不但可以推动改革的进程,还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违背教师意愿或没有教师参加的教育改革从来没有成功过。”[2]
2.内部环境——教师自身修养
首先,在物质条件有保证的前提下,教师也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意识到教学活动作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内在地具有生存价值、目的价值。教师要拥有自我实现的崇高愿景和不断完善自我的高贵品质。
其次,教师要培养强烈的敬业精神。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状态下都会主动、自主、自觉地意识到自己“职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一丝不苟地对待教育中的任何一件事。
最后,除了在精神方面的自我提升,教师更要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发展,适应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态,不仅要扎实掌握学科知识,还必须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教师还要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实践智慧,增进自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许锡良.追寻教育的真谛[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33~134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34~135、137
3 吕德雄.陶行知师德理论及其当代价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 张仙凤.当代中国教师职业价值取向之偏差[J].教育发展研究,2007(17):37~40
5 赵敏、何云霞.西方工作价值取向研究及对我国教师管理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8):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