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吃点苦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1987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轻时,吃一点苦真的没有关系。当我们走了不少坎坷的路,吃了不少难吃的苦,我们才会被这些经历训练成一个不怕困难、乐观向上、懂得坚持、热爱生活、感恩生命的人。
  前几天,我和朋友一起逛街,在路边看到一个卖甘蔗的小男孩。他大概只有十来岁,身旁摆着一只旧水桶,里面装满了甘蔗。朋友向小男孩靠近,指着那只水桶问:“你这里面的甘蔗多少钱一节?”小男孩眨巴着眼睛,望着朋友回答说:“两块钱一节,好甜的,这是我自己家里种的。”朋友笑呵呵地从口袋里掏出几个硬币,拉扯着我的衣服说:“你帮我挑选两节甘蔗吧,我付钱。”
  朋友是北方人,很少吃到这种东西,因而对挑选甘蔗没有什么经验可谈。那只水桶很老旧,里面装了很多甘蔗,它们正拼尽全力地吮吸着桶底下的清水,好像对我的出现一点都不感到害怕。我弯下腰,注视着它们,水桶里的倒影不禁让我想起了我卖甘蔗的童年时光。
  我九岁那年,在外头打工的阿妈被阿爸赶回了老家。阿爸说,阿妈的眼睛不好使,找不到任何一份工作,还不如回家种田。而那个时候正好要开学,我和阿弟都急着要一笔学费。但阿爸只给阿妈买了一张回老家的火车票,并没有让阿妈带钱给我和阿弟读书。那时候,没有钱是不能报名上学的。因此,我和阿弟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围着阿妈呜呜地哭。阿妈瞅了瞅我们,然后也坐在灶前擦拭着眼睛,一言不发。
  每次邻居看到这种情形,就会劝阿妈去管我奶奶借点钱,帮我们兄弟俩交学费。但阿妈和奶奶的关系一直不是很好,奶奶会骂阿妈没用,阿妈会骂奶奶不近人情。她们隔三差五就会闹矛盾。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也许是我们穷得实在揭不开锅,阿妈只好低下头向奶奶认错,奶奶才答应阿妈把园子里的农作物分给我们吃。奶奶的园子很大,种了许多蔬菜瓜果,尤其是那块甘蔗地,着实让我们看了会禁不住流出口水。
  为了把菜地里的农作物换成我和阿弟的学费,阿妈就去集市上卖蔬菜,我就去村口的加油站卖甘蔗。那时候,我就是一心想快点攒够钱好读书。所以,我每天一大早起来就开始洗甘蔗,用菜刀把甘蔗分成一节一节,装进桶里,早饭都顾不上吃就跑去加油站。
  等到了加油站时,太阳也刚好毒辣起来。我紧张地躲在小树底下等着过往的大巴和人群。只要一听见大巴刹车的声音,我就立马从水桶里捞起几节甘蔗,站在凳子上朝车窗里的人问去:“大哥哥、大姐姐,你们买甘蔗吗?这是我家种的,很甜的!”
  其实,在我家那个小县城,甘蔗并不好卖,因为大多数人家都有种,真正能问津的也只有那些城里人。但那时候我不能明白的是,为什么每次我去賣甘蔗,总会有那么一群人喜欢买我的甘蔗,然后当着我的面大口大口地咬着吃,像是很馋、很好吃的样子。直到长大以后我才明白,或许大家都愿意帮助那些一时贫穷却敢于吃苦的孩子吧。可能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孩子从小就敢于直面苦难,学会劳动,会帮大人们减轻负担,这是一种能让人为之动容并感到温暖踏实的精神力量。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我一直在考虑一件事情,那就是,我是否对得起我所经历过的那些苦难。苦难是什么,苦难应该是土壤,只要你愿意把你内心所有的感受隐忍在这片土壤里面,很有可能会开出你想象不到的、灿烂的花朵。
  (LOVE茹摘自《苦如蜜糖,甜是砒霜》/图 雨田)
其他文献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这个“一”是什么,或者说孔子之道的核心和主线是什么,学界有不同说法。多数学者认为是“仁道”,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是“中庸之道”。本文以为他们各有其理,只不过立论角度不同,或说着眼点不同。了解仁道,读《论语》即可。了解中庸之道,亦需读《论语》,但还不够。孔子诸多话语背后有中庸思想支撑,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圣人哲思的高妙,不过相关记载并不充足。而且,全书明确提到中庸只有一处:“中庸之
搬来这个小区数年间,与邻居们见面最多,多是在早晨上班路上的电梯间里。特定的时间点上,很容易遇到。我生性不喜在公共场所说话,人多时,基本低头沉默;人少时,会点个头问候。日子久了,也渐渐记住了一些熟悉的面孔,对他们的生活细节,也略有所知。  楼上有位女士,黄昏时会出来遛狗。她牵着,尽量将绳子拉紧,靠近自己。有时我在电梯口遇到她,她会说,你先上,免得你不方便。推让之中,对她颇有几分好感。  一楼右手的住
马路因为长时间使用而经常损坏,我发现工人伯伯修补损坏的马路时,都要先挖开损坏的路段,然后再用搅拌好的混凝土浇灌打平,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硬化后才能使用。  可见,工人伯伯修补马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而且修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因此,我想发明一种马路修补液。当马路损坏时,只需在损坏的路段倒上适量的马路修补液,使损坏的马路溶解、液化,然后再在上面添加少量水泥或混凝土
动物奥运会,新奇又有趣  动物也开奥运会?这个听着真新鲜,却又有些不可思议。我们只知道人类每四年一次的奥运会,动物奥运会还真没见识过。  听说猎豹要和蟑螂、斑蟊进行百米赛跑;企鹅和袋鼠要比试跳远;跳蚤要和老鹰、丛猴争夺跳高冠军;大象、独角仙和大白鲨在举重项目上相遇……  最后谁输谁赢?谁才是动物奥运会上的金牌得主?神奇的动物奥运会开始了,好戏已经上演了!  短跑名将猎豹,百米只需3秒多  “闪电”
轮胎如何换  从事长途运输工作的李司机要出发了,他的运输工具是一辆三轮车。  三轮车每个轮胎的寿命是两万里,这次,他要进行5万里的长途运输,计划用8个轮胎来完成运输任务,他能做到吗?如何组合才能使更换轮胎的次数最少呢?  对时钟  一天下午,小华在家里做作业,突然发现家里的时钟停了,他便到胡同口的钟表店去对时间。  在店里,他碰到一位老大娘问路,于是热情地给她指了路,然后看了看时钟,记住此时的时间
1821年,德国物理学家托马斯·塞贝克发明了一种获得电能的方法:把两种不同材质的金属一端连结在一起加热,另外两个端点就会产生电压,带上负载就产生源源不断的电流。人们给这种现象起了一个浪漫的名字——热电偶。当时人们以为找到了可以取代电池的方法,然而经过许多努力之后发现,热电偶的发电效率极低,即使加热到一千摄氏度,产生的电压还不到一伏特。到底有什么用呢?连托马斯·塞贝克也一筹莫展。  若干年以后,热电
文艺作品总是要包含着感情的浓汁,这“感情的浓汁”从何而来?艺术家首先要对描绘的对象充满感情,说一个人有情怀,其实就是说他对人、对事物充满了一种纯粹的、不掺杂半点功利与杂质的爱。  大画家吴茀之先生曾经画过一幅《甘蔗萝卜》图,说起这幅画,还有一段佳话。1958年春节期间,吴先生到杭州郊区笕桥参加了一个联谊会,有个农民特意到地里拔了自家种的两根甘蔗和几个萝卜送他,这让吴先生大为感动,一直念念不忘,到了
奶奶离开已经四年了。  大概是心里有所感应吧,奶奶即将去世的那一个月,我在学校里总是觉得惶恐不安,可每次打电话回去,爸妈都说一切平安。直到那天凌晨四点,突然接到了表哥的电话,电话那头表哥只说了一句:“快回家吧,姥姥不行了。”我顿时觉得血液都凝固了,像被一盆冷水当头浇下,浑身发凉。忘记了是怎么从宿舍出去,又是怎么买了车票,回过神来时,我已经坐上了回家的班车。八个小时的车程感觉像一个世纪那样漫长,靠着
“楷模”就是榜样的意思,值得学习的人或事被称为“楷模”。鲜为人知的是,“楷”和“模”原本是两种树的名字。  唐代博物学家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载:“蜀中有木类柞,众木荣时枯枿,隆冬方萌芽布阴,蜀人呼为楷木。”这种很像柞树的楷树的特点是:别的树茂盛的时候它反而像一个枯树桩子,到了隆冬时节,别的树都落光了叶子,它反而发芽长出了茂盛的枝条。  《说文解字》:“楷,木也。孔子冢盖树之者。”《太平
静卧于秦岭南坡紫柏山麓的张良庙,里面碑文、石刻、楹联颇多,但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庙内云梯旁一块巨大的岩石上那苍劲有力的岩刻“知止”二字。  张良与萧何、韩信为“汉初三杰”,刘邦曾称赞他:“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但刘邦即位后,张良却逐渐有了退意,尤其是目睹韩信等功臣的遭遇后,更是毅然决然地选择归隐,来到秦岭深处的紫柏山潜心修道辟谷。  曾对盛唐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的千古绝学《止学》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