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课堂带来的思索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可谓春意闹枝头,一系列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确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教师们教学观念更新了,学生们的课堂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冷静下来,客观地分析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却发现:课堂趣味浓,却有如观花赏月、听曲观戏;教学媒体多,课件、视频、录音竞相登场,却有如商品展销热闹一时;课堂上吹拉弹唱尽显其能,非语文现象、非语文活动占据了课堂,与语文本身并无太大的关系。课件把学生的兴趣提起来了,可真正面对文本的时候,学生反而失去了兴趣,有时课件呈给学生直观的感受,缺乏想象的空间。有些课画蛇添足,文本还没弄清楚,为了学科拓展,就急于把文本之外的内容塞给学生。一堂课下来,只见各种活动的热闹,不见文本的有效开发、挖掘和共鸣。而且,课堂上教师的随机点拨欠缺,不能有效引导深长的思维方向,结果,这样课堂给人的感觉是热闹之后的空洞。为此,我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体会,望同仁赐教。
  一、文本和活动是本末关系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用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教无定法,很难有一个标准去加以衡量,千言万语,何者为是?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所以,教学形式的选择不妨各行其是。然而,就语文来说,立足文本却是为文本服务的,如果在备课和上课只是专注于活动,一味花力气在活动中创新出花样,脱离了文本,无异本末倒置。
  我上过以活动为主的语文课,也听了许多花样百出的语文课,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的确为课堂注入一股生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空前的高涨。然而,经过几年的摸索,我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问题研究上兴致高涨,却不能静下心来读课文,这样的本末倒置势必影响语文学习的效果。对此,我深有体会。四年级下册17课《触摸春天》一文,我在讲课前,设计了一次课外活动,将学生分成几个组,让他们带着不同的任务,查找资料,归类整理,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应该说他们在准备中已经进行了学习,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能力,这一切都是不容质疑的。然而,他们的这种学习劲头没有带到下一个环节中,当我把有关春天的知识短文、诗画交给学生品读时,我发现他们大多流露出失望、不耐烦的情绪,很长时间,学生都未能静心读进去。是不是活动课就不应该进行阅读呢?如果说,多样的形式能够活跃语文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话,那么,多样的形式是否也会影响学习和阅读的习惯,而变得心绪浮躁呢?这个问题值很得我们思考,我认为,作为一个语文课教师,如果我们只能在形式上下功夫,却不能在文本上下功夫,不能引导学生深入地研读文本,那么,我们就会偏离新课标的方向。语文学习以“读进去”作为基础,才会有更大的发展。所以我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理解课文感情)、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特别是后两个层次,学生在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如此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
  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走进现在的课堂,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为了挖掘文本的人文价值,强化人文的感悟,教师在进行一篇课文的教学时,偏重于人文的挖掘,而忽略甚至抛开了语言文字本体。如上《牧童》一课,一些教师仅是引导学生发远古之幽思;上《金色的鱼钩》时,把时间过多分配在有关“鱼钩”和“老班长”的辩论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辅相成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工具性又哪来的人文性。这种舍语文,讲人文的教学是一种舍本逐末,喧宾夺主的教学。我们追求的语文课堂应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和谐统一的课堂,切不可丢掉语言文字这个本体。对于文中那些该抓的词句,还是要理直气壮地抓,该咀嚼的地方,还是要反复玩味。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跨学科学习,可以让学生融会贯通各科知识,进一步认识到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重要性,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但同时也要牢记,我们上的是语文课,而不是思想品德课、科学课、地方课,我们要学习和鉴赏的是“文学”的“美”,而不是“科学”的“理”。因此跨学科学习一定要从语文出发再回到语文,跨得出去收得回来,真正做到语文为本。例如我上语文实践活动《走进信息世界》,学生找了资料来解释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然后让他们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在班级模仿“超级女声”,展开PK淘汰赛,学生们个个积极记忆,连那些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不想放过这次“过把瘾”的机会,积极参与,学习语文的兴趣明显提高了。
  总之,课改挑战教师素质,其全新的理念、更高的标准对语文教师更是一种考验。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但要学习新课标的精神,而且在日常教学中,正视学情,重视学情,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假、大、空”,才能真正把新课标的精神落在实处,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
其他文献
在物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一直被视为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本文就如何应用这一原则,深入浅出地对讲授好抽象的概念和定律作一浅谈。  一、温故知新,举例要与实际生活“近一点”  初中学生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当讲解某个抽象概念时,最好通过他们熟悉的日常生活或自然现象中的实例来引入。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观察或回忆现象,分析原因,探索规律,从而抽象出物理概念或定律来。  例如,在讲解光的色散这一节时。色散这一概念
期刊
摘 要:课外作业是学校教学的延伸,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最终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数学作业变成快乐的课外生活。  关键词:数学作业 生活化 联系  实践证明,数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中必须注重理
期刊
摘 要:高中语文课堂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就要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就要构建开放、有序的高效课堂;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受益量最大化,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最优化;真正发挥高中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独特功能。  关键词:高中语文 高效课堂 教学方式 认识和实践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
期刊
初中生物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笔者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进行了以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有益尝试,课堂教学局面有了明显的改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教学特色,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喜欢生物,愿意去学,那么自然就能
期刊
摘 要: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物理教学中往往是实验开路。实验本身直观性强,又是对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提炼,学生也喜欢实验。在物理课上引入古典诗歌,无疑会带给学生不一般的感受。对于那些喜欢诗歌的学生来讲,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果只是一味地讲授枯燥的理论,容易出现气氛沉闷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物理小故事予以调节。  关键词:有趣 流畅 善好奇 会思考 乐探索
期刊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方面新课标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另一方面,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又存在着差异。如何实现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二者的有机统一,促进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和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现代教学论也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  依据纲要和现代教学论,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笔者在思
期刊
摘 要:简简单单的语文课堂,是简明而不失品位、简约而不失精彩、简化而不失实在、简要而不失到位、简便而不失高效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追寻的简简单单,其实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这种“简单”是对冗繁的语文课堂的一种“清洗”,是对语文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是学生主动意识的一种彰显。  关键词:师生互动 和谐课堂 创建  现在有不少语文老师为追求所谓的“时髦”,每拿到一篇课文,还没读两遍,便考虑怎样上得精
期刊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正确标准是学生对知识是否掌握、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锻炼、学生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引领。因而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突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地位,把教师的教学活动有效地落实到主导地位上来,努力克服课堂上教师的满堂灌、教师名为主导实为主体的不合理的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在继承的基础
期刊
摘 要;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我都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  关键词,初中政治 情感教学 激发兴趣  初中生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 ,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如下。:  一、以情激学  与其它学科相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