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写法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sces_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 运用科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写法, 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文章分析了怎样通过阅读教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以及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作等问题, 以供交流。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其教学方法多样, 然而我们最熟悉同时也是最好的资源——课文, 却经常被忽略。课文其实是最优秀的范文,也是学生习作的最好参照。俗话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读写分离, 两败俱伤”。这些话形象地揭示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紧密关系。如果能在阅读教学中很好地渗透作文写法教学, 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得到日益提高。笔者将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让学生深刻领略教材上每篇课文的魅力,使他们产生写作兴趣
  课本是依据其时代气息、文化内涵, 并兼顾题材、体裁、文质等各方面的特点来进行编制的。作为教师, 我们要充分挖掘出文章的美, 引导学生理解、领略其中的魅力,受到熏陶和感染, 进而产生创作兴趣。
  例如, 《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中, 我重点让学生体会描写父亲在救儿子的过程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外貌的描写, 以及这些描写所体现出的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 《慈母情深》则通过分析那位母亲的外貌、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出母亲无私的爱; 《学会看病》则注重学生对母亲内心独白的体会。文章中的细节描写都很细致感人。针对每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让学生领略文章为突出中心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还在无形中使学生提高了写作能力。
  使学生产生兴趣的根本在于要结合文本, 领悟内化,不能只将方法、术语空洞地告诉学生, 也不能针对某种方法向学生进行理论灌输, 更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方法规律,而是要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 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写作的魅力, 进而实现对某种写法的自我内化, 通过创设情境, 迁移运用。然而, 从感知、理解、内化到实践运用, 经历的是一个跨越式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需要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尝试性运用、体验性运用, 直至能自用。
  二、通过阅读课文,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掌握更多的语言文字
  阅读是一个吸收的过程,而习作是释放的过程;没有阅读这条根,就难以结出习作的果实。课堂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的良好平台,教师应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教给他们积累的方法,让学生多读多背,养成摘抄优美词、句、段的习惯,每个学生都要有一个自己的摘抄本。长期下来, 这样的积累必然会转化成自我的语言修养。笔记和脑记是相辅相成的记忆手段, 只有做到多读, 多背, 多记, 学生的词汇才能丰富。久而久之, 学生写文章的时候就能做到运用自如。
  例如《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中, 天空中的流云描写非常生动, 优美, 学生通过摘抄、背诵, 默写, 记住了其中的写作方法。例如, 写“云” 首先要抓住云的颜色和形状, 也记住了“银灰” “血红” 这些生动的词汇。在这篇散文中还有很多比喻句, 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犹如”“仿佛” “宛如” 这样的词语, 让他们掌握比喻句的优点和用法, 学会如何去比喻食物。课下, 我们可以布置一篇类似或者相同题目的文章, 让学生加深运用和记忆。
  三、通过阅读课文,积累写作方法,学会更多的表达方式
  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 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写法的真谛, 在读中领悟写法的运用技巧, 进而实现对某种写法的自我内化。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要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我们要通过阅读教学这个环节, 自然地渗透给学生写作方法和技巧。
  (一) 学习文章结构
  总分结构一般是先总后分, 由总述和分述两层构成。《北大荒的秋天》描写原野时就采用了这种总分结构。文章先描写原野总的特点, 即“热闹非凡”; 然后具体到原野中的具体事务, 大豆、高粱、榛树等, 通过这些具体事物的描写烘托了整个原野热闹的景象。在指导写作时, 也可以先设置一个总述句, 让学生围绕这句话写分述。例如“我家院子里生机勃勃”。
  并列结构段是指一段话将事物分成几個方面来写。《庐山的云雾》是通过第二和第三自然段的描写, 共同写出了庐山的美景。使学生懂得同时介绍事物几个方面的时候,可采用并列结构段。用这种结构可以指导学生练习写《公园一角》等片断, 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
  连续结构段指段中的几层意思是按照先后顺序一层接着一层写的, 这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结构段, 在写作中经常用到。《捞铁牛》、《卢沟桥》等课文中都有典型的连续结构段,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情况下, 可安排仿写训练, 如紧扣学生的学习、生活, 以《缝纽扣》、《我学做饭》等题目写一段话锻炼学生安排写作顺序的能力。
  (二) 学习修辞手法
  很多写得生动形象的文章都运用了很多恰当的修辞手法, 在阅读教学中, 要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把文章写得更优美, 把事物描写得更生动, 把景象描写得更壮观。课下要布置一些恰当的文章, 如《秋天的田野》,《清晨》等, 使学生学会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并检查运用的是否得体。
  (三) 学习文章的详略布置
  阅读教学中, 通过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让学生知道写文章要主次分明, 详略得当。重点要突出, 其他部分要略写。如在学习《第八次》时, 文中有段描写蜘蛛七次织网的话, 前两次描写较为具体, 后面几次用“就这样……一连……都” 的好句式一笔带过。教师趁机告诉学生, 如果要叙述相同内容时, 可详细描写一到两次, 其余可用这个句式概括介绍, 然后让学生围绕“骑车” “洗衣服” 等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事件进行仿写。
  四、让学生自由讨论, 加深印象
  “施教之功, 贵在引路。” 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引导,而不是替代学生走路, 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在发展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用讨论法授课, 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放手发动学生。在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接受老师的启发, 创造性地进行思考, 充分体现学生既是主体又是客体, 是课堂主人的教学精神。因此, 老师要彻底改变自己是课堂主宰者的教学思想。教学实践证明, 老师思想不解放, 不相信学生, 就启动摆脱不了以老师为中心的“听我讲” 的羁绊, 学生也“永世不得翻身”, 处于被牵着鼻子走的地位。
  教学中老师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地让学生对某些问题进行定向讨论论, 让学生通过集体的交锋议论, 各抒己见, 互相启发, 订正和补充问题的认识, 使学生对教材或与教材有关联的问题加深理解, 明辨是非, 提高对事物的认识能力, 促进思维既有辐射性的发展, 又能得到集中性的提高。这是开阔学生思维的开放型教学方法, 对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益处很大。如《美丽的公鸡》一课, 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的叙述方法基本相同, 都是按照公鸡来到什么地方—与谁比美—比美的结果怎样叙述的, 所以应按照知识迁移规律设计和“导、扶、放” 的教学方法, 详讲第二自然段。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根据自学方法小组自学讨论, 这样既能实现知识迁移, 又能实现学法迁移, 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 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五、结束语
  综合以上观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必须借助课本的范文作用, 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联系起来, 以读带写。我们要抓住课文阅读这个重要环节, 把写作方法和技巧指导渗透其中。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内各家大型医院的患者日益增多,“挂号、收费、取药时间长,医生看病时间短”的“三长一短”现象,成为中国医院“看病难”的最集中反映。本文首先对福建省立医院门诊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雷贝拉唑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伴抑郁焦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NERD伴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给
好课多磨,在磨课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养成质疑思考的习惯,而且要关注在合作互助中深入的思考,更要提升自身理论研究、外力引领的反思内化能力,并以此为导航系统,把准方向,驶入专业化
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不断更新,使得媒体手段教学进入小学美术课堂成为必然。媒体手段是指为课堂教学所具体使用的以电脑为核心的媒质、媒介、载体和材料等。它的深度具有可挖性、可塑性、多样性。课堂教学是最主要最有效的教学活动和形式,媒体在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学模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直观演示优化课堂教学  例如在上《色彩的冷暖》一课时,老师可以
阴阳作为中医基础理论最核心的概念,其本质研究是热门的话题之一。随着对阴阳本质研究领域扩大及层次深入,其中的争议和分歧也显示了出来,主要概括为实体说、能量说、关系说
【摘 要】本文从“要让小学生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要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要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小学生英语学习、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要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要培养小学生的竞争意识 ”六个方面论述了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潜能的策略,力求探索小学英语教育的客观规律。  【关键词】小学生 探究 潜能  小学生的学习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学校的设施、师资、管理等情况属于外因,而小学生学习
航天继电器的抗振性是衡量其产品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簧片系统是航天电磁继电器的关键部件。文章通过分析航天电磁继电器簧片系统结构,建立了簧片系统振动特性分析数学模型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建立有效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观察、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