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绪复杂性指个体情绪体验的范围、区分性及混合情绪能力。对情绪复杂性影响因素及与身心健康关系的研究进行梳理。情绪复杂性存在个体差异,既受个体因素的影响,又与其所处情境密切相关,其中还存在年龄的文化差异。情绪复杂性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如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和缓冲压力,并能减少个体身体症状。
关键词:情绪复杂性;身心健康;情绪体验;影响因素
1.前言
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情绪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然而构成日常生活的情绪状态有着复杂的多样性,并且存在个体差异,有些人拥有范围广泛而且区分度很好的情绪体验,另外一些人则以高度分散和综合性的方式体验情绪,对于情绪体验的个体差异描述最早可以追溯到Wessman和Ricks的开创性研究,他们注意到人们在主观感受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存在差异,并创造了“情绪复杂性”一词来区分个体差异。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渡期,国民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不断加剧,由心理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情绪复杂性与身心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首先对情绪复杂性的概念进行介绍,其次介绍情绪复杂性的影响因素以及情绪复杂性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最后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提出研究展望。
2.情绪复杂性的概念
关于情绪复杂性的定义有很多争论。例如,Kang和Shaver(2004)将情绪复杂性概念化为两个相关方面:(1)广泛情绪体验的范围;(2)在情绪之间做出微妙区分的倾向。另外,Ready等人(2008)还概述了构建情绪复杂性的两个主要元素:共变(covariation)和绝对水平(absolute-level)。与此同时,Lindquist和Barrett (2008)也发现了类似的成分,并将它们标记为辩证性(dialecticism)和区分度/细腻度(granularity)。综合上述文献,发现情绪复杂性的结构有部分重合,本文将情绪复杂性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1)情绪体验的范围;(2)混合情绪的体验;(3)情绪的区分度。因此,高情绪复杂性的个体可定义为:在同一情境中拥有范围广泛的、混合的情绪体验,并且能细致区分和准确表达不同情绪状态。
3.影响情绪复杂性的个体情境因素
在对情绪复杂性影响因素的研究中,一部分研究者试图探讨个体因素对情绪复杂性的影响,另一部分研究者则关心情绪复杂性与个体所处情境的关系。
3.1个体因素
私我意识是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被认为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它被定义为一种倾向,即意识到自我的内在方面,并特别注意内在的思想和感觉。私我意识是情绪复杂性的核心品质,因为情绪体验要求一个人同时关注内在变化和外在环境变化。
经验的开放性作为大五人格特质之一,具有想象力活跃、敏感性强、偏好多样性、求知欲强、判断独立性强等特点。根据研究者的推测,获得新的经验有助于丰富个体的情绪生活,具有这种人格特质的个体更可能根据他们多样化的生活经历来培养情感复杂性。
心理弹性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倾向,其特征是具有克服、引导和从逆境中复原的能力。在先前的研究中,发现心理弹性强的个体表现出更大程度的积极和消极情绪混合。有研究发现,与心理弹性低的个体相比,那些具有较强心理弹性的个体可以更好地区分积极和消极情绪。
关于情绪复杂性的年龄发展轨迹,证据参差不齐。最近的证据显示,与年龄有关的情绪模式在不同的文化中有所不同。例如,年龄较大的日本人比年轻的日本人更有可能区分积极的情绪,而美国则没有这样的年龄效应。相反,年龄较大的美国人比年轻的美国人更有可能区分负面情绪,而在日本没有这样的年龄效应。另外一项研究表明,年长的日本人在不愉快的情况下比年轻的日本人表现出更强烈的积极情绪,而在美国则没有这种效果。
3.2情境因素
压力事件会给个体带来巨大的认知需求,缩小注意力,降低信息加工处理能力。根据动态情感模型,压力会影响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之间的关系。在高压力或认知负荷的情况下,个体倾向在单一维度上体验情绪,即情绪复杂性弱,被认为是情绪调节不良的一个标志;在低压力和良好情绪调节的情况下,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是独立的,情绪复杂性高。
此外,一些学者提出,情绪复杂性在文化上存在差异性,东亚人的复杂程度要高于北美人。具体来说,有研究者发现,相比于个人主义文化,辩证思维在集体主义文化中更为普遍。辩证思维有助于对矛盾的、正面和负面的信息进行客观的评价,因此,研究者将辩证思维应与复杂情绪联系起来。研究结果显示,辩证思维能力差的个体在消极事件下比积极事件下产生更多的复杂情绪,辩证思维能力强的个体在这两类事件上产生同等程度的复杂情绪。
4.情绪复杂性与身心健康
4.1情绪复杂性与身体健康
传统的情绪一健康互动模式强调负面情绪对身体健康的有害影响。在面对消极的日常事件时,人们会选择压抑负面情绪或表达消极情绪。当这些负面事件未能解决,则会导致健康状况不佳。有研究显示,将压抑作为一种应对策略的个体患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与那些有能力区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个体相比,那些表现出较少情绪分化的个体报告了更多适应不良的情绪调节策略,如暴饮暴食、酗酒和躯体化。总之,情绪复杂性与良好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4.2情绪复杂性與心理健康
研究结果显示,在遇到强烈的痛苦时,以更细致的方式体验情绪的个体不会采取适应不良的自我调节策略,如暴饮,侵略和自我伤害行为,并且不会经历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所以,能够细致地感知和区分情绪体验是心理干预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其他研究证实,不能很好地区分情绪体验的个体与自闭症谱系病,饮食协调,边缘性人格障碍有关。
情绪复杂性高的个体有更好的共情能力,情绪体验越复杂越细致,越能深入地关注自身的感受,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情绪复杂性高的个体,能够在压力事件到来时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有充分的觉察,这对个体能更好地应对逆境并尽快从中恢复有重要意义。
5.总结与展望
情绪复杂性为我们理解情绪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但值得注意的是,指出情绪复杂性的意义,并不是说在所有的情况下情绪体验越复杂越好。例如,在紧急的压力情境下,单一情绪体验更具有适应性,可以提高个体处理应急事件的效率: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简单明确的情绪态度(例如,爱憎分明)也有其重要的适应意义。总之,维持情绪复杂性是提高个体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也不应过分高估其作用。
遗憾的是,国内对情绪复杂性的研究还较为匮乏。今后研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外目前对情绪复杂性研究主要采用的是经验取样法,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对情绪事件进行即时、重复、连续地测量。这一方法避免了传统情绪研究方法中的回忆偏差和个人偏好的影响。尽管经验取样法存在诸多优势,但国内学者的研究尚停留在对其进行方法的探讨和介绍,采用此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少之又少。第二,国内关于情绪复杂性的老化研究还十分匮乏,较多关注大学生群体情绪复杂性的情况,并且缺少针对复杂情绪的脑成像研究。
关键词:情绪复杂性;身心健康;情绪体验;影响因素
1.前言
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情绪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然而构成日常生活的情绪状态有着复杂的多样性,并且存在个体差异,有些人拥有范围广泛而且区分度很好的情绪体验,另外一些人则以高度分散和综合性的方式体验情绪,对于情绪体验的个体差异描述最早可以追溯到Wessman和Ricks的开创性研究,他们注意到人们在主观感受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存在差异,并创造了“情绪复杂性”一词来区分个体差异。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渡期,国民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不断加剧,由心理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情绪复杂性与身心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首先对情绪复杂性的概念进行介绍,其次介绍情绪复杂性的影响因素以及情绪复杂性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最后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提出研究展望。
2.情绪复杂性的概念
关于情绪复杂性的定义有很多争论。例如,Kang和Shaver(2004)将情绪复杂性概念化为两个相关方面:(1)广泛情绪体验的范围;(2)在情绪之间做出微妙区分的倾向。另外,Ready等人(2008)还概述了构建情绪复杂性的两个主要元素:共变(covariation)和绝对水平(absolute-level)。与此同时,Lindquist和Barrett (2008)也发现了类似的成分,并将它们标记为辩证性(dialecticism)和区分度/细腻度(granularity)。综合上述文献,发现情绪复杂性的结构有部分重合,本文将情绪复杂性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1)情绪体验的范围;(2)混合情绪的体验;(3)情绪的区分度。因此,高情绪复杂性的个体可定义为:在同一情境中拥有范围广泛的、混合的情绪体验,并且能细致区分和准确表达不同情绪状态。
3.影响情绪复杂性的个体情境因素
在对情绪复杂性影响因素的研究中,一部分研究者试图探讨个体因素对情绪复杂性的影响,另一部分研究者则关心情绪复杂性与个体所处情境的关系。
3.1个体因素
私我意识是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被认为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它被定义为一种倾向,即意识到自我的内在方面,并特别注意内在的思想和感觉。私我意识是情绪复杂性的核心品质,因为情绪体验要求一个人同时关注内在变化和外在环境变化。
经验的开放性作为大五人格特质之一,具有想象力活跃、敏感性强、偏好多样性、求知欲强、判断独立性强等特点。根据研究者的推测,获得新的经验有助于丰富个体的情绪生活,具有这种人格特质的个体更可能根据他们多样化的生活经历来培养情感复杂性。
心理弹性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倾向,其特征是具有克服、引导和从逆境中复原的能力。在先前的研究中,发现心理弹性强的个体表现出更大程度的积极和消极情绪混合。有研究发现,与心理弹性低的个体相比,那些具有较强心理弹性的个体可以更好地区分积极和消极情绪。
关于情绪复杂性的年龄发展轨迹,证据参差不齐。最近的证据显示,与年龄有关的情绪模式在不同的文化中有所不同。例如,年龄较大的日本人比年轻的日本人更有可能区分积极的情绪,而美国则没有这样的年龄效应。相反,年龄较大的美国人比年轻的美国人更有可能区分负面情绪,而在日本没有这样的年龄效应。另外一项研究表明,年长的日本人在不愉快的情况下比年轻的日本人表现出更强烈的积极情绪,而在美国则没有这种效果。
3.2情境因素
压力事件会给个体带来巨大的认知需求,缩小注意力,降低信息加工处理能力。根据动态情感模型,压力会影响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之间的关系。在高压力或认知负荷的情况下,个体倾向在单一维度上体验情绪,即情绪复杂性弱,被认为是情绪调节不良的一个标志;在低压力和良好情绪调节的情况下,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是独立的,情绪复杂性高。
此外,一些学者提出,情绪复杂性在文化上存在差异性,东亚人的复杂程度要高于北美人。具体来说,有研究者发现,相比于个人主义文化,辩证思维在集体主义文化中更为普遍。辩证思维有助于对矛盾的、正面和负面的信息进行客观的评价,因此,研究者将辩证思维应与复杂情绪联系起来。研究结果显示,辩证思维能力差的个体在消极事件下比积极事件下产生更多的复杂情绪,辩证思维能力强的个体在这两类事件上产生同等程度的复杂情绪。
4.情绪复杂性与身心健康
4.1情绪复杂性与身体健康
传统的情绪一健康互动模式强调负面情绪对身体健康的有害影响。在面对消极的日常事件时,人们会选择压抑负面情绪或表达消极情绪。当这些负面事件未能解决,则会导致健康状况不佳。有研究显示,将压抑作为一种应对策略的个体患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与那些有能力区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个体相比,那些表现出较少情绪分化的个体报告了更多适应不良的情绪调节策略,如暴饮暴食、酗酒和躯体化。总之,情绪复杂性与良好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4.2情绪复杂性與心理健康
研究结果显示,在遇到强烈的痛苦时,以更细致的方式体验情绪的个体不会采取适应不良的自我调节策略,如暴饮,侵略和自我伤害行为,并且不会经历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所以,能够细致地感知和区分情绪体验是心理干预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其他研究证实,不能很好地区分情绪体验的个体与自闭症谱系病,饮食协调,边缘性人格障碍有关。
情绪复杂性高的个体有更好的共情能力,情绪体验越复杂越细致,越能深入地关注自身的感受,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情绪复杂性高的个体,能够在压力事件到来时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有充分的觉察,这对个体能更好地应对逆境并尽快从中恢复有重要意义。
5.总结与展望
情绪复杂性为我们理解情绪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但值得注意的是,指出情绪复杂性的意义,并不是说在所有的情况下情绪体验越复杂越好。例如,在紧急的压力情境下,单一情绪体验更具有适应性,可以提高个体处理应急事件的效率: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简单明确的情绪态度(例如,爱憎分明)也有其重要的适应意义。总之,维持情绪复杂性是提高个体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也不应过分高估其作用。
遗憾的是,国内对情绪复杂性的研究还较为匮乏。今后研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外目前对情绪复杂性研究主要采用的是经验取样法,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对情绪事件进行即时、重复、连续地测量。这一方法避免了传统情绪研究方法中的回忆偏差和个人偏好的影响。尽管经验取样法存在诸多优势,但国内学者的研究尚停留在对其进行方法的探讨和介绍,采用此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少之又少。第二,国内关于情绪复杂性的老化研究还十分匮乏,较多关注大学生群体情绪复杂性的情况,并且缺少针对复杂情绪的脑成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