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生活进课堂盈体验润课堂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nshui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已近十年,为跟进社会和教育的变化,更好地满足青少年自身成长的需要,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其进行了修改完善,定稿为《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传递着新理念,蕴含着新策略。如何使我们每节课简洁、清晰、具体的教学目标能自觉地朝向并蕴含着最高目标的精神指向,并使它能够成为通向最高目标的步骤而存在,意识到具体目标背后所蕴含的那个最高目标的价值追求,并追求具体目标最高的实效性,是我们每个品德教育工作者要研究的课题。品德教学不应该是生硬的说教,而应该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活动中收获,在参与中提高,达到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长期以来,我们偏重的是“外塑”和“他律”,常常忽略内生和自律,不符合了这些规律就会用说教和灌输来解决问题。可是学生不是道德的容器。有一则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人无意中找到一个蝴蝶蛹。几天后,他留意到蛹出现了一个小孔,他就停下来观察它。过了几个小时,他见到里面的蝴蝶,用它细小的身体挣扎着,试图从小孔出来。看了很久也没有一些进展,小蝴蝶好像尽了最大努力,也没有办法出来。这个人于是决定帮它一把,找来一把剪刀将蛹头剪开。蝴蝶这样就很容易地出来了。但蝴蝶出来后身体肥肿,翅膀细弱。这人继续观察蝴蝶,他相信翅膀会渐渐变大,身体会越来越小。而这没有发生。小蝴蝶余生只是拖着肥肿的身体和细弱的翅膀,在地上爬行,永远也没有飞起来。故事的题目是《是谁折断了生命的翅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多从教育的角度来思考:这个善良的人不了解蝴蝶必需用它细小的身体挣扎从小孔出来,必须经过这个过程,才可以将体液压进它的翅膀里,壮大翅膀。大自然很奇妙地设计,就是蝴蝶从蛹中“挣扎出来”,是为着“预备”它将来飞行需要的装备。生命里面的“挣扎”是孩子们必需的。这个故事启发教师:要把学习的权力、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切实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的责任,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我们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别拔苗助长,也别越俎代庖,成长就是痛苦的蜕变。我们不能越位。“我是你的一个旅伴,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教师的任务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指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格得到发展,身心健康地成长。
  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于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现在课程设置是把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把品德课与生活课的综合,品德课与社会课的综合,这样做就不会有脱离生活的道德。人们是为了生活而改善、提升社会的道德,培养、发展个体的品德,并不是为了道德而道德,同样,社会道德和个体品德的提高与发展也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生活才能完成。
  教育要回归生活,我们重视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这也是课程标准追求的一个基本理念。只有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才能做收到实效。课程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基础,但它不是学生生活的简单的“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它要高于生活,所以我们要从“生活的大舞台”中提取有价值的要素。“生活中本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和“新”的眼睛。比如我们的选题可以有理想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都具有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让他们在人生发展的所有阶段及所有要充当的角色中,找到自己应该处的位置,我们不能决定他们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拓展他们生命的宽度;还可以有紧扣社会的主旋律“公德培养”,从而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必须由狭隘的私人生活向广泛的公共生活扩展,这样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公民素质;还可以有“有争议的焦点问题”如:在学习“诚实守信”时,不能仅仅呈现诚实守信的正面例子,可以适当呈现不诚实守信而获得利益的事例,让学生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并且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或身边的人在这方面所遇到的不同情况和感受,对不同情况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和探讨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学会根据情境作出恰当的判断和行为选择;还可以与相关学科以及班队活动、学校德育活动、社会区活动、社会重大事件等紧密结合,从中捕捉、挖掘鲜活的素材,将课内学习延伸至其他学科的学习或校内外其他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只要开动脑筋,我们就能发现生活的“新”和“美”。
  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体验学习是符合品德学科的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它符合品德形成发展的两个基本规律:一是“外塑—内化—内生—外化”,另一个是“他律—自律—自觉—自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外塑意在内化,内生方能外化”和“他律终为自律,自觉才可自为”的原理。其重要价值不在于学会某种操作方式、获得某种技能,而在于每个人在活动中获得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克鲁捷茨基认为:“一个人的能力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形成和发展。”能力的形成总是同一种活动联系在一起,它同学科教学密切相关,是在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有作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才能从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个人的发展,构建起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修炼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健康人格。
  精心设计出一节节可预期的,有别于自然而然的生活环境熏染的有形的精致课堂,它需要通过有目的、有系统且持续性的努力。我们期望透过教学内容的生活性,教育方式的体验性,活动氛围的习染性等来收到春风化雨的教育实效。其路漫漫,任重而道远,我们已经出发,仍须上下不懈求索之。
  (作者单位 山西省灵石县南关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中,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教师采用怎样的评价语言往往影响评价的效果。合理运用课堂评价语言,能让课堂充满生机,焕发出人文气息,也会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课堂中那些看似信手拈来的精彩评价语言则是教师深厚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的结晶。  关键词:课堂评价语言;幽默;准确得体;赏识和鼓励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语文训
摘 要: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幼儿期提高人的语言能力非常重要。根据幼儿的年龄、能力等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多种渠道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具体表现在:抓住契机,丰富幼儿感知;适当训练,提高幼儿语言能力;游戏活动,提供互动交流的机会。  关键词:语言能力;丰富感知;适当训练;游戏交流 语言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交往的工具,“藕花深处田田叶,叶上初生并蒂莲”,语言伴随着人的一生,随着人类社会
摘要:传承千年的古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的象征,它以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带给读者丰富的内心体验。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最为重要,只有引导学生抓住了意象,才能抓住诗人独特的情感,才能更好地读诗、赏诗,并在读、赏中获得丰富的体验,进而促进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意象  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凝聚,是客观物象在经过诗人情感的升华而创造出的独特之象。教师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
由于各种原因,在学校里总有班风不正的班级,这样的班级被称为“差班”。这样的班级人人躲,学生不屑与“差班”的学生交往,教师更是唯恐接手。而我有幸,连续多年中途接手了这样的班级,当了五次九年级的“差班”班主任。庆幸的是,在我的教育下,这样的班级却能发生很大的改变。就我看来,其实“差班”不难教,关键看教师的教法。  一、用欣赏的目光看学生  事实上,“差班”学生漠视学校规则的表象掩盖下,是对教师欣赏目光
摘 要:“三阶段赏识游戏作文教学法”是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前提,以游戏作文教学为主线,以赏识式批改为主导,以作文创新为目标的作文教学。  关键词:三阶段教学法;作文教学;赏识教育;快乐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我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前提,以游戏作文教学为主线,以赏识式批改为主导,以作文创新为目标,总结出了“三阶段赏识游戏作文教学法”,效果显著。  第一阶段:游戏中快乐作文,
数学的学习就是不断产生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学生通过这个循环过程,逐步构建完整、准确的知识框架,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更要鼓励学生发问,教师在课堂中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  一、增强学生信心,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教师的角色应该从信息源和知识的传播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辅导者,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走下讲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李镇西在他的《心灵写诗》中写道:欢乐与苦涩,黯淡与辉煌,诅咒与无奈,纯真与虚伪,泪水与汗水,自信与违心,骄傲与尴尬……不管肯定还是否定,赞扬还是批评,这一切都是我们经历的。我想这足以说明,教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着个性差异的活生生的人。从教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对自己说:“教育,不能简单化,它是一门艺术。”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黑板就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一个交互平台,而如今白板替代了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新交互平台。教师在电子白板上自由地板书,教师不再是“鼠标的点击者”,学生也不用再当“录音机”。电子笔可以任意选择颜色、调节粗细,不用直尺、三角板、圆规等工具就可以轻松画出各种漂亮的图形。最重要的是,教师又可以通过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等方式与学生充分互动交流。细节决定成败,电子白板的一点“小”改变让理想中的课堂得以
现在的小学生阅读课文常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对课文无法读深读透。要使小学生达到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深切体会,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所谓阅读教学中的创设情境,就是营造一种氛围,创造具体生动的场景,让学生与作者同情、同境,并力求同感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特点是“言、形、情”融为一体,观念寓于其中;它的精髓是学生的学路、教师的教路与作者的思路“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越俎代庖已经成为历史,孩子是课堂的主人。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推崇“教学做合一”。他指出:“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陶先生认为:“做”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而学生演课本剧就是“做”的一种具体表现。演好一场语文课本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能锻炼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是孩子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为他们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