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在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构筑思维的基石;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动力;促使学生发散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不断提高思维的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数学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在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让学生从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探索,善于发现,学会创新,以便更好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
一、兴趣可以激发思维,发展能力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思维的前提,积极的兴趣可以激发思维,发展能力。中学生的兴趣特点是容易被激发出来,却难于维持稳定。激发学生兴趣,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学生都喜欢听生动的故事,教学中可适当讲述数学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只有问题难易适度,才会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创造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有必要。此外,还要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的组合,它们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教学中展示生活中美的图形,使学生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构筑思维的基石
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与思维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过分的情绪压抑,紧张的师生关系,以及单调的学习模式等都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消极学习,甚至厌恶学习。实践证明:只有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才会高涨,才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善于质疑问难,发散思维。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当成成长中的人,以诚相待,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其次,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再次,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赢得学生的信赖。最后,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尊重、关怀和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热爱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尊重学生的人格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可以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己,会使沟通更畅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动力
数学教师要深入研究新课标,挖掘教材本身蕴藏的思维训练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问题情境,为激发思维搭建平台。一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想方设法优化教学设计,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精心设置诱人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二是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保持思维发展的原动力。对于较难的数学问题或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基础水平、认识和接受能力等,适当变换方式,减缓坡度,分散难点,分层实施。要更多地关注基础薄弱的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予他们鼓励、指导和肯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三是鼓励创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突破惯性思维、思维定势的束缚,体现解决问题的独创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寻求新奇的、独特的、反常规的方案,引导学生敢于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从多角度、全方位思考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从而增强学生思维的原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促使学生发散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死读书和读死书会导致学生高分低能,使思路变狭窄,表现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合理想象,使学生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可以根据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结构、特征等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的训练,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宽解题思路,提高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如以形示数、数形结合发展思维的广阔性;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以唤起学生的深度思维,发展思维的深刻性;变式训练,让学生改编试题的条件或问题进行训练,根据条件提出不同问题的训练等,使学生的思维时常处于多向发散、开放状态,发展思维的探索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选择新颖的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不断提高思维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峰.讓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中升华[J].湖南教育,2010(12).
[2]霍福德.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通报,2011(11).
[3]陶维林编著.提升学生思维的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数学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在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让学生从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探索,善于发现,学会创新,以便更好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
一、兴趣可以激发思维,发展能力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思维的前提,积极的兴趣可以激发思维,发展能力。中学生的兴趣特点是容易被激发出来,却难于维持稳定。激发学生兴趣,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学生都喜欢听生动的故事,教学中可适当讲述数学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只有问题难易适度,才会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创造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有必要。此外,还要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的组合,它们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教学中展示生活中美的图形,使学生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构筑思维的基石
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与思维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过分的情绪压抑,紧张的师生关系,以及单调的学习模式等都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消极学习,甚至厌恶学习。实践证明:只有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才会高涨,才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善于质疑问难,发散思维。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当成成长中的人,以诚相待,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其次,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再次,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赢得学生的信赖。最后,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尊重、关怀和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热爱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尊重学生的人格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可以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己,会使沟通更畅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动力
数学教师要深入研究新课标,挖掘教材本身蕴藏的思维训练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问题情境,为激发思维搭建平台。一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想方设法优化教学设计,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精心设置诱人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二是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保持思维发展的原动力。对于较难的数学问题或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基础水平、认识和接受能力等,适当变换方式,减缓坡度,分散难点,分层实施。要更多地关注基础薄弱的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予他们鼓励、指导和肯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三是鼓励创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突破惯性思维、思维定势的束缚,体现解决问题的独创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寻求新奇的、独特的、反常规的方案,引导学生敢于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从多角度、全方位思考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从而增强学生思维的原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促使学生发散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死读书和读死书会导致学生高分低能,使思路变狭窄,表现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合理想象,使学生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可以根据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结构、特征等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的训练,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宽解题思路,提高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如以形示数、数形结合发展思维的广阔性;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以唤起学生的深度思维,发展思维的深刻性;变式训练,让学生改编试题的条件或问题进行训练,根据条件提出不同问题的训练等,使学生的思维时常处于多向发散、开放状态,发展思维的探索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选择新颖的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不断提高思维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峰.讓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中升华[J].湖南教育,2010(12).
[2]霍福德.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通报,2011(11).
[3]陶维林编著.提升学生思维的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