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带一路”是当前中国与外国友好往来、对外发展的重要战略,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教育的快速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国情复杂,矛盾冲突和问题突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想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必须深入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就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培养优秀的国际型人才,构建科技创新教育平台,整合高校内部资源进,重视教育中的文化因素,同时政府也要积极参与,共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一带一路 高等教育 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015-02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国际化成为全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指引着全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综合考虑本国的实际情况,抓住发展的机遇,不断的努力采用不同的方法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成为新的战略目标。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的衍生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国际的角度来审视自身的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借鉴国际上其他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引进优质的与教育相关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提高自身的高等教育管理水平。
  201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首次提上日程,在今后的十年里,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开放程度应该更加深入,引进的教育资源更加优质,着重教育内涵的建设,努力促进与各国之间的教育国际合作,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构建符合大众要求的高质量教育。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共同建设设想,这使得我国对外开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教育改革和“一带一路”等各种国家政策规定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政策的保护。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发展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干扰,需要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为了保证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在发展之前对即将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国际化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尚未被充分认识和深度接受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国情复杂,覆盖近60个国家和地区,各国都拥有自己基本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由于发展历史、地域和国情的不同,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化办学思想和理念形成了较大的差异,我国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从而导致我国高等教育的国家化发展困难重重。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办学过程中,我国国内许多高校也没有充分认识和接受国际化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实际参与性不高,实施力度不强,缺乏清晰的国际化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国内很多高校都是被动的完成国家下达的国际化教学任务,缺乏主动“走出去”的积极性。
  2.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经验不足
  我国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大学教育到目前为止仅只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实际的办学过程中,我们主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以及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但是经过的较长时间的发展,我们发现,我过的教育知识简单的移植、照搬国外的经验,没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结合自身实践学习、借鉴、创造性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没有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创新性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及独树一帜的高等教育体系。
  我国国内高等教育理念的领悟和实践经验不足,远远跟不上“一带一路”沿线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以至于形成了较大的差距,无法与这些国家在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达成国际友好合作,共同促进教育的发展。
  3. 传统文化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冲击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拥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是先辈们世世代代与不同的民族、文化以及他人交往积累的宝贵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中国具有5000多年的传统文化发展历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各国在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形成了很大的差异,进而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存在很大的区别。在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事前没有对各国间的文化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导致文化冲突和矛盾的产生。
  在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应该将教育国际化和各个国家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任何外来的教育方法和理论只有被当地的文化完全吸收、整合,才能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才能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和提供动力。
  4. 缺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优质管理和教师队伍。
  “一带一路”沿线有许多国家经济不发达,政治格局不稳定,存在国内战争、族群冲突和区域内冲突的风险,高等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较多。许多国家缺乏优质的管理和教师队伍,特别是精通多国语言,国际交往能力较强的综合性管理人才和教师。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在教育方面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国内许多高校在国际事务处理方面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各高校在国外留学生的教学方面缺乏优质的教师队伍和教学资源。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了保证“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得到实现,本文在深入分析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基础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抓住机遇,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1.培养优秀的国际型人才,加强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
  国内各大高校在与外国的对外友好合作交流中,要达成一致的共识,确定各自在教育国际化中的职责和定位,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熟练掌握地方语言、熟悉国际规则、熟知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国际沟通能力较强的国际型人才。各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国家出台的政策,合理确定国际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划,为发展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进行周密的部署,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奠定基础。可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打造网络学术交流平台,吸引各国高校的专家学者、在校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从而共享各国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本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   在政府的带领下积极调动国内各大高校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积极性,反之,国内各大高校要制订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校内学生积极到国外高校进行国际交流学习以及参加国际学术活动,提高学校内部机构的参与率,加强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
  2. 构建科技创新教育平台,破解科学技术创新难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需要与其他各国互利合作,才能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产业优势,实现自身的科技创新,才能突破发展的瓶颈。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方便快捷的培养科技发展所需人才,破解发展的难题。
  国内高校必须着眼于世界,以开阔的视野来培养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目标所需的人才。开展多种交流合作方式,吸引国际科技服务人才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来国内高校工作或者开展短期交流。各国达成一致,围绕重点领域联合推进高水平科学研究,研究开发适合各国发展的新技術,并构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
  3. 高度重视各国间的文化,将文化与教育紧密结合
  不同的国家在经历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念,从而使他们对同一个事物有着不同的认识。我国应该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增加各国之间的人才流动,积极吸引国外学生来我国学习,使大学校园成为多种文化并存和相互融合的场所,吸收国外先进文明成果,构建全球各国文化与我国文化相融合的大学精神,有效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彼此交融,为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增加国内高校优秀学生留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量,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注入新的元素。
  充分了解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跨文化思想教育的研究现状,只有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视角,才能很好的处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价值观念上的相互碰撞和交融,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水平。
  各高校应该依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同的文化,共同讨论设置适合国际学生的课程体系,设置适合国际学生的课程和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国外学生能够在学习上获得他们所需的知识,在生活中也能够得到预期的满足。
  4. 培养和引进优质的师资队伍,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奠定基础
  师资队伍是高校最重要的资源,国内各高校应该为教师制定详细的培训和发展计划。创造良好的条件,使教师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任务中,创造良机鼓励在校老师出国交换、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整体的国际化水平。
  引进国际上优质的师资队伍可以弥补国内高校在教学上的不足,国家和学校要相互配合,提供丰厚的待遇、优惠的政策和优越的工作条件调动国内高校引进国际优秀教学人才的积极性。
  5. 政府积极参与,为教育发展提供政策保护
  对政府的职能和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我国政府必须减少对大学的各种行政审批,缩短审批的流程,减少对大学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的直接干预,让国内高校成为自由活动的主体。加大政府在资金上的投入力度,足够的经费能够为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合理利用经费可以为高校带来丰富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提供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国内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间的合作办学和学术交流。
  总之,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任重而道远,只有深入分析可能遇到的问题,才能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滢, 丁红卫.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 内涵、必然与现实——兼论云南农业大学教育国际化发展[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2016, 10(1): 1-4.
  [2] 刘献君.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导思想及面临的主要矛盾[J]. 高等教育研究, 2017, 1(38): 1-7.
  [3] 周文鼎.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宏观思考[J]. 江汉论坛, 2010, 10: 124-127.
  作者简介:潘旵(1962-)男,湖北株洲,副教授,博士,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战略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行政化倾向是我国高校在发展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对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同时,管理制度与人事制度创新是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本文主要在“去行政化”视域下,对高校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改革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给予我国高等教育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去行政化 高校 人事制度 管理制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
期刊
【摘要】随着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意见的发布及习近平总书记对“供给侧”改革的提出,食品专业高校改革与市场企业契合发展愈显必要。本文根据食品产业发展要求,从食品专业“供给侧”角度出发,在深入分析食品产业新常态的基础上,探索其提升创新创业的改革路径。主张通过提高食品专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推动其供给侧的外因结构性改革、提升食品产业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营造创新创业丰富、和谐的文化环境,构建产研协同
期刊
【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自身改革的过程中必然要在教学改革方面提出新举措,非课堂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推行在其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非课堂教学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的弥补传统课堂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局限和不足。  【关键词】应用型 教学改革 非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摘要】从数字化实验室的发展前景、建设目标、预期效益分析、实验室管理体制和人员保证等4个方面对数字化实验室的建设进行了初步构想。研究对我校乃至其他兄弟院校数字化实验室的建设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发展前景 建设目标 预期效益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025-02  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是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
期刊
【摘要】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新能源专业)为适应新形势下新能源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而开设的新专业。新能源专业具有典型多学科交叉融合且不同领域之间交叉关联少的特点,与之配套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作为第一批设立新能源专业的院校,江苏大学基于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原有基础,在新能源专业方向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教学实践积累。本文论述了新能源专业的特点,并对该专业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在
期刊
【摘要】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对推动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研究生教育的普及,研究生培养模式也在随着社会要求发生变化。根据培养目标采取分类培养模式来进行人才培养,不仅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研究生 分类培养 实践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030-01  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进修院校为指导,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整合原来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为一体的在职教师的培训。它是教师教育的主要培训方式,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实施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能立足学校实际,创新工作方法,主要采取以下三
期刊
【摘要】创新是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二十一世纪已经全面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肩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当前我国大学生整体创新能力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多数大学生仍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积极性。为此,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
期刊
【摘要】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与训练是自动化类本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实践课程,围绕电子创新综合能力培养这个核心,以项目教学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电子综合设计能力为目的,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电子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关键词】项目教学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
期刊
【摘要】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一门应用广泛的专业课程,其主要涉及到传感器运行基本原理、测量电路的应用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等。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检测技术领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集中体现为传感技术和检测技术的创新、传感器的研发、信号处理技术应用等方面。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亟须培养大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良好实践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本文立足于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特点,结合到其教学过程中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