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三“点”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rdey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030-01
  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进修院校为指导,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整合原来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为一体的在职教师的培训。它是教师教育的主要培训方式,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实施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能立足学校实际,创新工作方法,主要采取以下三“点”策略:
  一、选好“切入点 ”
  1、“以校为本”的内涵强调:研修工作要“为了学校”,要“在学校中”进行,要 “基于学校”。据此,我们树立了“学校即研修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新理念。立足学校实际,努力创设良好的研修条件,营造民主和谐的研修氛围。
  2.校本研修强调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重点,它的核心是“问题化”。据此,我们要求教师树立问题意识,按照“教研问题化 → 问题课题化 → 课题课程化”的要求,去研究和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3.校本教研倡导教学研究应“自下而上”,“以问题为中心”。据此,我们把研训工作的策略定位为:以教学研究为中心,以应用研究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行动研究为主,从微观研究入手。
  4.校本研修的价值目标在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进而推动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和持续发展。据此,我们坚持以教师为本,积极搭建教师快乐成长的平台。
  二、筑实“支撑点”
  1.建立组织机构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研处主任为专干的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各学科的研训工作小组。形成一个有序、高效的校本研修组织机构,为校本研修提供组织保障。
  2.构筑管理体系
  架设“两条线”,发挥“两个”作用。即架设由“教研处——指导组(学科组长及市级骨干教师)——学科教师”组成的组织指导线;架设由“决策组(校委会)——考评组(教研主任、教研组长)——学科教师”组成的督导评估线。
  3.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五项制度,落实“四有”、“三保证”和“五个一”的研训活动要求。五项制度是:集体研修制度、同伴互助制度、学习例会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奖惩激励制度。 “四有”是指教师参加研修活动要有问题(或专题),有发言(口头或书面),有反思(或同伴互助建议),有记录(学习笔记或活动记录)。“五个一”是指各备课组要做到: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每周一次教研活動、每周上一节研讨课、每期搞一次专题学习、每月开一次工作例会。“三保证”是指保证研修时间、保证研修人数、保证研修效果。
  4.强化网络建设
  掌握信息技术,寻求网络支持,借助网络平台,获取专家指导,实现对外交流互动和资源共享。
  三、强化“着力点”
  校本研修的内容要实,思路要新,方法要活。我们努力在“实”字上作文章,在“新”字上找出路,在“活”字上求实效,积极探索一些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修方式,让教师真正感受到学习无处不在,研修无处不有。
  1.自主反思式
  新课程需要反思型的教师,教师只有勇于质疑自己、挑战自我,才能获得专业化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我们坚持培训的自主性原则,激发教师自我提高的内在需求,帮助教师设计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引导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和反思去探求个性化的发展方向与途径。
  2.专家引领式
  专家的参与是校本教研的源头活水。开发研修专业人员的人力资源,是开展校本教研强有力的专业支持与保障。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坐下来”的办法来实施专家引领。 “走出去”是指组织教师到先进地区和学校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请进来”是指邀请专家做报告或现场指导。我们每学年都邀请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老师上门指导,邀请教科所的老师搞教改课题培训。“坐下来”是指在校收听、收看专家讲座的音像资料或利用网络平台与专家进行对话和交流等。
  3.课题研究式
  我们树立“常规立校、科研兴校”的思想,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工作融为一体,创建以课题为载体,教、研、训相结合的研训模式。
  4.骨干帮扶式
  我校有学科带头人及区级以上骨干教师18人,这些“土专家”是我校优质的人力资源。为了发挥他(她)们在课改研训中的主导作用,我们采取“名师带教,骨干帮扶”的研训方式。我们每学期都要在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之间开展三项活动。一是“结对子”:即年轻教师向骨干教师拜师学艺,平时授课采用“异步授课”法,即师傅先给徒弟说课,指导徒弟备课,让徒弟先看自己的课后再去上课。我们把年轻教师的课都安排在骨干教师的后面,要求年轻教师不听课不准上课。二是“引路子”:即师傅为徒弟上“示范引路课”,同学科组的教师都去观摩、学习。三是“学样子”:即徒弟上教学会诊课和汇报课,安排在骨干教师“引路课”之后进行。利用骨干教师带徒弟、上课改“引路课”,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既经济又实在,效果很好。
  5.交流互动式
  我们改变以往教师培训的“灌输式”模式,试着进行“学术沙龙”式的互动交流。每次教研活动,备课组都要先确定研究主题,主题可以是就某一教学问题进行研讨,也可以是对某一堂课进行设计或是评价。
  总之,校本研修工作是新时期教师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只要我们选好“切入点”,筑实“支撑点”,强化“着力点”,立足实际,长抓不懈,就一定会取得成效。
  作者简介:孙正良,男,1966年10月出生,辽宁大连普兰店区人,汉族,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普兰店区第十一中学校长。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了各方人士的关爱,从小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的性格,很多家长和教师都生出“现在的孩子非常难管、难教”的心理。针对这些情况,在语文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品德教育十分必要,教师要通过渗透品德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思想上提高学生的认识。本文通过分析品德教育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渗透方式,以期提高语文的德育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线学习越来越普及,网络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在线学习的有效性。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提出合理的网络学习资源设计和开发策略。  【关键词】建构主义 网络学习资源 在线学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004-02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教育技术与传播协会(AECT)把学习资源定
期刊
【摘要】飞行大学生是民航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是飞行员队伍的后备力量。学风是立校之本,新形势下飞行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必须以飞行大学生本身的独特性为出发点,遵循飞行大学生成长培养规律,结合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和飞行大学生案,客观分析目前学风建设中存在问题,并从思想引导,建设规划等方面对学风建设的途径进行思考。  【关键词】飞行大学生 学风建设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要】在教育部倡导的普通高校应用转型的环境下,各高校积极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本文对双创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将双创意识融入电子类专业课程教学的具体措施,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旨在为普通高校的电子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创教育 创新创业 电子类 专业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摘要】行政化倾向是我国高校在发展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对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同时,管理制度与人事制度创新是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本文主要在“去行政化”视域下,对高校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改革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给予我国高等教育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去行政化 高校 人事制度 管理制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
期刊
【摘要】随着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意见的发布及习近平总书记对“供给侧”改革的提出,食品专业高校改革与市场企业契合发展愈显必要。本文根据食品产业发展要求,从食品专业“供给侧”角度出发,在深入分析食品产业新常态的基础上,探索其提升创新创业的改革路径。主张通过提高食品专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推动其供给侧的外因结构性改革、提升食品产业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营造创新创业丰富、和谐的文化环境,构建产研协同
期刊
【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自身改革的过程中必然要在教学改革方面提出新举措,非课堂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推行在其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非课堂教学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的弥补传统课堂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局限和不足。  【关键词】应用型 教学改革 非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摘要】从数字化实验室的发展前景、建设目标、预期效益分析、实验室管理体制和人员保证等4个方面对数字化实验室的建设进行了初步构想。研究对我校乃至其他兄弟院校数字化实验室的建设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发展前景 建设目标 预期效益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025-02  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是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
期刊
【摘要】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新能源专业)为适应新形势下新能源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而开设的新专业。新能源专业具有典型多学科交叉融合且不同领域之间交叉关联少的特点,与之配套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作为第一批设立新能源专业的院校,江苏大学基于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原有基础,在新能源专业方向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教学实践积累。本文论述了新能源专业的特点,并对该专业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在
期刊
【摘要】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对推动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研究生教育的普及,研究生培养模式也在随着社会要求发生变化。根据培养目标采取分类培养模式来进行人才培养,不仅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研究生 分类培养 实践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