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写作教学主要是由老师向学生布置作文题目,学生进行写作,然后由老师对学生的写作结果进行一个最终的评判。这种作文法,多数学生是被动的写作,主动积极性不高。 进行作文批改的时候也是比较头疼,部分学生的作文明显属于无病呻吟。鉴于此,探讨农村学生作文总体水平较低的现状,分析了其原因,并结合学生实际,试图寻找提高农村中学写作教学水平方法。
关键词:农村语文教学;写作教学;观察积累。
写作教学,是语文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难题。大部分农村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问题更是苦不堪言。农村学生,尤其是一些离城市偏远的学生,他们接触的只是家庭、学校和一些简单的社会现状,更无从谈及社会这个大熔炉的陶冶。生活经历的储备少了又少,接触的社会面狭窄,写作常常是咬破笔尖瞎编,抄袭优秀作文,应付了事,缺少写作热情,写作体验。是什么原因造就这种结果呢?
其一、是学生的自身原因。由于农村中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比较少,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相比。眼界的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的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于是他们的作文就出现了内容空洞,要表达的意义肤浅等缺点其二、是教师的原因。部分农村语文教师,对写作理论掌握较差。在上作文课时,他们无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规律,把作文课教成了纯写作课。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从实际出发,孤立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使学生本有的一点作文兴趣,被这一大套高标准的写作艺术给弄蒙了,灰心、泄气,以后见了作文就头痛,这样被迫写出的作文不可能优秀。其三、是家庭的原因。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好的引导。而在农村,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是不关注的。这样,无形当中父母的态度又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养成的致命一击。当然,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这方面有时也是力不从心的。
针对以上的情况,农村学生的现状,学生作文教学方面作以下改进: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当然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有限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出一些正确的引导与提醒,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习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及时捕捉住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发现生活中的美,写下生活中的美。
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孩子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树木茂盛、田野广阔、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二、注意积累写作材料,引导学生学会倾诉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现在有不少学生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特别是农村的学生,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
三、创新的教学方法
教法求活,教师的教法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农村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途径有:
(一)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农村学生与外界很少接触,较缺乏想象力。因此,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提高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
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可见,离开了想象就写不出好的文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我认为:首先,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再者,就是在教学中抓住文章的一些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写作。
著名作家茅盾说过:“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观察的范围愈广阔,想象力也就越丰富。”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老师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社会生活中具体的人、事、物。如身边人的外貌、言谈、举止及其性格、思想、学习或工作等情况;身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情况;事物的位置、外形特征及景物的远近、动静、声色等等,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此人与彼人、此事与彼事、此物与彼物的不同之处,留心其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地方,教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观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持之以恒,以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为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打下基础,为写好作文积累素材,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二)把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传统的改,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是反馈慢。二是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应逐渐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当然,让学生自改,绝不是放任的,而是靠老师通过有计划的训练来培养。
1、教育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改文章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养成文章自改的良好习惯,首先必须让学生认识其重要性。古今中外修改文章的名言警句和典范材料十分丰富。如鲁迅曾说过:“写完至少看两边,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对三个典型材料的提炼等等。其次告诉学生:光会写、不会批,说明你对这篇文章还没有真正理解,要不仅会些文章,而且会批改文章,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因为能批改,势必建立在对这篇文章深入理解、反复推敲的基础上。
2、教给方法,有计划地训练
学生完全自改,要有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第一部,按照写作要求,教师师范批改,让学生掌握批改的方法。第二步,让学生小组集体修改。这是,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批改要求和评分方法,让学生分别讨论,然后教师作总结。第三步,学生互批、自改。
(三)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总之,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常新话题,教无定法。作为农村学校教师,应虚心的接纳同行们的先进教学理念,不断地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摸索,形成自已富有个性的作文教学模式,让这些可爱的、质朴的农村初中学生变得勤于写作,乐于写作,用激昂的文字来放飞自己的梦想。
参考文献:
[1]段海忠、李敬:中学教育教学案例.[M]学院出版社,2007年10月.
[2]孙云晓:出学习的误区.[M]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5月.
[3]卢家梅:《学习心理与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4]何天淳:《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法》.[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关键词:农村语文教学;写作教学;观察积累。
写作教学,是语文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难题。大部分农村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问题更是苦不堪言。农村学生,尤其是一些离城市偏远的学生,他们接触的只是家庭、学校和一些简单的社会现状,更无从谈及社会这个大熔炉的陶冶。生活经历的储备少了又少,接触的社会面狭窄,写作常常是咬破笔尖瞎编,抄袭优秀作文,应付了事,缺少写作热情,写作体验。是什么原因造就这种结果呢?
其一、是学生的自身原因。由于农村中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比较少,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相比。眼界的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的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于是他们的作文就出现了内容空洞,要表达的意义肤浅等缺点其二、是教师的原因。部分农村语文教师,对写作理论掌握较差。在上作文课时,他们无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规律,把作文课教成了纯写作课。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从实际出发,孤立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使学生本有的一点作文兴趣,被这一大套高标准的写作艺术给弄蒙了,灰心、泄气,以后见了作文就头痛,这样被迫写出的作文不可能优秀。其三、是家庭的原因。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好的引导。而在农村,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是不关注的。这样,无形当中父母的态度又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养成的致命一击。当然,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这方面有时也是力不从心的。
针对以上的情况,农村学生的现状,学生作文教学方面作以下改进: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当然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有限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出一些正确的引导与提醒,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习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及时捕捉住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发现生活中的美,写下生活中的美。
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孩子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树木茂盛、田野广阔、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二、注意积累写作材料,引导学生学会倾诉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现在有不少学生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特别是农村的学生,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
三、创新的教学方法
教法求活,教师的教法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农村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途径有:
(一)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农村学生与外界很少接触,较缺乏想象力。因此,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提高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
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可见,离开了想象就写不出好的文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我认为:首先,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再者,就是在教学中抓住文章的一些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写作。
著名作家茅盾说过:“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观察的范围愈广阔,想象力也就越丰富。”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老师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社会生活中具体的人、事、物。如身边人的外貌、言谈、举止及其性格、思想、学习或工作等情况;身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情况;事物的位置、外形特征及景物的远近、动静、声色等等,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此人与彼人、此事与彼事、此物与彼物的不同之处,留心其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地方,教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观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持之以恒,以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为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打下基础,为写好作文积累素材,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二)把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传统的改,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是反馈慢。二是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应逐渐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当然,让学生自改,绝不是放任的,而是靠老师通过有计划的训练来培养。
1、教育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改文章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养成文章自改的良好习惯,首先必须让学生认识其重要性。古今中外修改文章的名言警句和典范材料十分丰富。如鲁迅曾说过:“写完至少看两边,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对三个典型材料的提炼等等。其次告诉学生:光会写、不会批,说明你对这篇文章还没有真正理解,要不仅会些文章,而且会批改文章,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因为能批改,势必建立在对这篇文章深入理解、反复推敲的基础上。
2、教给方法,有计划地训练
学生完全自改,要有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第一部,按照写作要求,教师师范批改,让学生掌握批改的方法。第二步,让学生小组集体修改。这是,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批改要求和评分方法,让学生分别讨论,然后教师作总结。第三步,学生互批、自改。
(三)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总之,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常新话题,教无定法。作为农村学校教师,应虚心的接纳同行们的先进教学理念,不断地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摸索,形成自已富有个性的作文教学模式,让这些可爱的、质朴的农村初中学生变得勤于写作,乐于写作,用激昂的文字来放飞自己的梦想。
参考文献:
[1]段海忠、李敬:中学教育教学案例.[M]学院出版社,2007年10月.
[2]孙云晓:出学习的误区.[M]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5月.
[3]卢家梅:《学习心理与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4]何天淳:《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法》.[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