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驻村工作队已经成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但是,政治站位有差距、人员选派不精准、职责定位不清晰、日常管理不严格、机制体制不顺畅、关心关爱不充分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严重影响了驻村帮扶的效果。提高驻村工作队管理水平,增强工作队员履职尽责能力,对于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脱贫攻坚;决战决胜;驻村工作队;建设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决胜、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需要凝聚全社会力量决战脱贫攻坚,实现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目前在岗91.8万,特别是青年干部了解了基层,学会了做群众工作,在实践锻炼中快速成长。[1]驻村工作队作为脱贫政策宣传员、村情民意调查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增收致富帮扶员、基层党建指导员,理应扛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责任,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确保高质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一、驻村工作队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的职责定位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7 年 12 月引发的《关于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驻村工作队的10项主要任务,破解了驻村帮扶中选人不优、管理不严、作风不实、保障不力等难题,为工作队员开展驻村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推动驻村工作队更好地发挥发挥脱贫攻坚生力军作用。笔者认为,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驻村工作队要重点履行好四个方面的职责。
(一)宣传好党的政策
驻村工作队要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精准脱贫目标,通过培训会、火塘会、调研会、宣传栏、广播站、公众号和进村入户等方式向老百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宣讲好脱贫攻坚相关政策,提高群众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知晓度。通过宣传教育,交流座谈,充分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充分反映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切实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最终达到干群同心,共奔小康的目标。通过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将适合村民的科技知识、技能培训、种植养殖技术等带到田间地里,进行现场教学,让每家每户都至少掌握一门技术。另外,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将筛选各类务工信息提供给有外出务工意向的农户,争取达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创业一人,致富一家”的效果,让百姓实打实的享受到脱贫攻坚带来的好处。[2]
(二)参与好精准脱贫
驻村工作队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承担着扶贫政策执行者的角色,推动着各项扶贫工作的落实和具体实施。在精确识别环节,驻村工作队通过入户调查、核实情况、会议表决、最终商议决定等不断筛选、剔除,最终选出群众认可的符合政策文件要求的真正贫困群体;在精准施策过程中,驻村工作队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拟定贫困村的年度脱贫规划,帮助贫困村培育主导产业,带动贫困户和普通村民共同致富;在精准管理环节,驻村工作队要充当扶贫项目的协调者和落实者,负责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和专项资金的到村到户。精准退出过程中,驻村工作队应做好贫困户不同时期动态信息的收集,负责评议认定脱贫人口,并做好脱贫人口的巩固工作,避免发生返贫现象。
(三)汇聚好扶贫资源
驻村工作队代表着帮扶单位参与脱贫攻坚的决心,因此通过帮扶单位、各级部门、爱心企业(人士)等不同渠道为贫困村争取资金、资源、物质支持成为驻村工作队的主要任务。大多数贫困村普遍面临外部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发展资源匮乏、生活质量不高等现象,工作队员只有充分调动自身、派驻单位、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等方面资源,争取广泛支持、汇聚扶贫资源,才能让所驻村尽快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四)指导好组织建设
驻村第一书记、党员工作队员要履职尽责,与村党组织班子成员一道,加强和规范村级党组织建设,重塑村党组织政治权威,改进干部工作作风,提高其政治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培养乡村治理能力。帮助村干部解決纠纷、化解矛盾,协助村委会制定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进行议事决策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使村庄事务运行公开化、透明化。
二、当前驻村工作队建设中存在主要问题
(一)思想上不够重视,没有做到尽锐出战
有的派出单位选派驻村工作队员时,未落实“尽锐出战”要求,尤其县级派出单位较为突出。在脱贫攻坚选人用人、选优配强上还不到位,未做到抽硬人、硬抽人。如部分单位选派的工作队员,出现“抽签派人”“派闲人、病人、懒人、老人”和“派后上访”等情况,导致选出来的工作队员或年龄偏大、或身体欠佳、或能力素质不强、或工作不到位、或作用发挥不好,不适宜驻村。部分派出单位选派的驻村工作队员缺乏基层工作和群众工作经验,在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宣讲政策、听取群众诉求时办法不多,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不强。
(二)管理上不够严格,纪律制度落实不好
有的地区在落实驻村工作队工作例会、考勤管理、工作报告、纪律约束、定期走访、民主评议等管理制度上搞变通、打折扣、软执行。有的县级选派的驻村工作队员,由于派驻村离县城较近,存在白天在村、晚上回家的“走读”现象。部分地区“三讲三评”工作未能长期坚持甚至流于形式,没有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建议解决好、落实好、反馈好,造成群众满意度较低。有的县乡驻村工作管理机构执纪不严,不敢较真碰硬,对不在岗、不履职、不尽责的驻村工作队员没有进行严肃的问责和召回。
(三)机制上不够顺畅,责任压得不实
在省、州、县、乡四级管理链条中,州市层面对驻村工作队员选派管理的职能分工不够清晰,有时只起到“传声筒”的作用,在日常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有的县(市、区)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履职不到位,没有把日常管理的工作统起来、抓起来、推起来;有的将驻村工作队员的管理全部交由总队长一人承担,支持保障不力;有的县级派出单位私下将工作队员抽回单位工作;有的乡镇驻村工作协调小组在落实驻村工作队员日常管理主体责任上不到位,存在“不想管、不敢管、管不了”的问题;有的省、州市、县(市、区)派出单位在对本级派出的驻村工作队员日常监管上往往是“一派了之”,没有对工作队员的日常表现和作用发挥进行跟踪问效。 (四)关爱上不够到位,作用发挥不充分
部分工作队员驻村时间已经超过2年,甚至有的是3到4年。特别是省级、州市级选派的驻村工作队员因路程较远、任务繁重,很少回家,在关心家人方面很难兼顾,致使有的工作队员家庭感情不和,心理上产生焦虑、烦躁、厌战等情绪。部分主管部门和派出单位在思想疏导方面做得不够,没有很好地解决驻村工作队员后顾之忧。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工作中,对县乡基层干部重视的多,对驻村帮扶干部重视的少。少数地方甚至在工作经费、待遇保障等方面都没有落实到位,严重影响到工作队员正常履职和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加强驻村工作队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员
针对部分人员驻村时间较长、年龄偏大、身体不好、能力不强等问题,可以考虑按照“一进一出”原则进行个别调整,确保驻村帮扶力量不减、尽锐出战。在工作队员选派过程中,要认真分析研判,从严把关人选,做到年龄偏大的不选派,因身体原因不适宜驻村的不选派,家庭存在特殊困难的不选派,工作能力不强的不选派。同时,加大处级干部、科级干部及其后备干部和党员干部的选派比重,争取把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派到贫困村开展驻村扶贫。
(二)严格日常管理
要压实驻村责任,严格日常管理,确保工作队员在岗在位在状态。具体而言,县驻村工作队总队长、副总队长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驻村工作队的管理上,定期对各驻村工作队在岗发挥情况进行检查。各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要带头落实好工作例会、考勤管理、工作报告、纪律约束、分片包组、“三讲三评”等工作制度,围绕中央明确的“10项主要任务”抓好工作落实。工作队员的派出单位要抓好跟进管理,定期对本单位选派队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研究、指导、督促。各级党委组织部和驻村工作领导协调机构要压实日常管理主题责任,认真履行统筹协调、督查考核的职能职责,对不在岗、不履职、不尽责的驻村工作队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召回处理,并追究派出单位责任。以曲靖师范学院驻村工作队为例,工作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队健全考勤机制,确保每名队员全年在岗时间达到200天以上。工作队紧盯“队员怎么管理”、“怎么驻村帮扶”、“重点帮扶什么”等现实问题,总结出了“四二三”的管理经验。工作队的管理主要靠四个抓手即领导抓、制度抓、临时支部抓、队长抓;帮扶思路上主要是贯通对上对外、对下对内两条线;工作重心主抓教育帮扶、产业扶持和文化建设三个方面。[3]
(三)加强教育培训
健全驻村工作队员教育培训制度,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和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实现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培训轮训全覆盖,增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通过举办驻村工作队员“大讲堂”等形式,帮助驻村工作队了解工作重点、掌握工作方法、熟悉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省级层面、县级层面可以通过研究制定每月驻村帮扶工作重点任务清单,下发驻村工作队员并督促抓好落实,确保工作队员思路清晰、任务明确,帮扶措施精准、效果明显。
(四)提升党建水平
驻村第一书记要主动认领任务,开展农村党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推动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实。整顿村级软弱涣散党组织,不断扩大先进党支部增量,对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提出建议。组织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帮带培养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和后备力量,吸引各类人才到村创新创业,打造“不走的工作队”。[4]推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协助管好用好村级集体收入。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帮助规范基础党务工作。建立健全驻村工作队员联系建档立卡贫困党员、非贫困党员联系贫困群众制度,经常开展交心谈心活动,无偿传授致富技能,持续激发党员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能力。
(五)体现关心关爱
可以围绕待遇保障、人文关怀、正向激励、培养使用、抚恤救助等方面进行关心关爱。严格落实驻村工作队员工作经费、生活补助、通讯补貼、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各项待遇。加强工作队员身体健康保障,统一为其购买保险,定期组织工作队员体检,建立工作队员健康档案。健全走访慰问驻村工作队员工作机制,努力实现突出贡献必访、生病住院必访、家庭特殊困难必访,帮助驻村工作队员解决实际困难。经常开展谈心谈话,了解掌握驻村工作队员思想动态,为其释疑解惑、加油鼓劲。对脱贫攻坚一线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驻村工作队员,在提拔任用、职级晋升、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加大对驻村工作队员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头作用,弘扬正能量。以曲靖师范学院为例,学校通过四项措施为队员提供保障,即驻满两年且认真履职的工作队员,在履职考核中直接评为优秀,在“推先评优”中优先考虑;驻满两年且认真履职的工作队员,在讲师、副教授等职称评审中优先晋级;教学科研岗的教师,驻村期间及驻村结束后返校一年内不考核其科研工作量,为其留足科研缓冲时间,避免工作队员因科研压力导致稳不住、干不好现象发生;由党委组织部牵头,分别与工作队员配偶的工作单位加强联系,尽最大努力为其配偶改善工作环境,解决队员的后顾之忧。[5]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3-07(2).
[2] 陶锐,王燕兰. 驻村工作队要当好“几大员” [EB/OL].珠江网.2019-05-10.
[3][5] 刘兴全. 曲靖师范学院“二三四”扶贫思路助推会泽县脱贫攻坚[EB/OL].中国高校之窗.2018-03-02.
[4] 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N].云南日报,2018-06-28(4).
作者简介:刘兴全,1984年1月生,男,汉族,云南省会泽县人,硕士学位,曲靖师范学院城市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社会救助与反贫困研究。
基金项目:曲靖师范学院科研项目“地方高校参与精准扶贫路径研究——以 曲靖师范学院为例”(2017QN001)。
关键词:脱贫攻坚;决战决胜;驻村工作队;建设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决胜、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需要凝聚全社会力量决战脱贫攻坚,实现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目前在岗91.8万,特别是青年干部了解了基层,学会了做群众工作,在实践锻炼中快速成长。[1]驻村工作队作为脱贫政策宣传员、村情民意调查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增收致富帮扶员、基层党建指导员,理应扛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责任,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确保高质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一、驻村工作队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的职责定位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7 年 12 月引发的《关于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驻村工作队的10项主要任务,破解了驻村帮扶中选人不优、管理不严、作风不实、保障不力等难题,为工作队员开展驻村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推动驻村工作队更好地发挥发挥脱贫攻坚生力军作用。笔者认为,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驻村工作队要重点履行好四个方面的职责。
(一)宣传好党的政策
驻村工作队要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精准脱贫目标,通过培训会、火塘会、调研会、宣传栏、广播站、公众号和进村入户等方式向老百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宣讲好脱贫攻坚相关政策,提高群众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知晓度。通过宣传教育,交流座谈,充分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充分反映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切实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最终达到干群同心,共奔小康的目标。通过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将适合村民的科技知识、技能培训、种植养殖技术等带到田间地里,进行现场教学,让每家每户都至少掌握一门技术。另外,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将筛选各类务工信息提供给有外出务工意向的农户,争取达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创业一人,致富一家”的效果,让百姓实打实的享受到脱贫攻坚带来的好处。[2]
(二)参与好精准脱贫
驻村工作队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承担着扶贫政策执行者的角色,推动着各项扶贫工作的落实和具体实施。在精确识别环节,驻村工作队通过入户调查、核实情况、会议表决、最终商议决定等不断筛选、剔除,最终选出群众认可的符合政策文件要求的真正贫困群体;在精准施策过程中,驻村工作队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拟定贫困村的年度脱贫规划,帮助贫困村培育主导产业,带动贫困户和普通村民共同致富;在精准管理环节,驻村工作队要充当扶贫项目的协调者和落实者,负责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和专项资金的到村到户。精准退出过程中,驻村工作队应做好贫困户不同时期动态信息的收集,负责评议认定脱贫人口,并做好脱贫人口的巩固工作,避免发生返贫现象。
(三)汇聚好扶贫资源
驻村工作队代表着帮扶单位参与脱贫攻坚的决心,因此通过帮扶单位、各级部门、爱心企业(人士)等不同渠道为贫困村争取资金、资源、物质支持成为驻村工作队的主要任务。大多数贫困村普遍面临外部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发展资源匮乏、生活质量不高等现象,工作队员只有充分调动自身、派驻单位、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等方面资源,争取广泛支持、汇聚扶贫资源,才能让所驻村尽快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四)指导好组织建设
驻村第一书记、党员工作队员要履职尽责,与村党组织班子成员一道,加强和规范村级党组织建设,重塑村党组织政治权威,改进干部工作作风,提高其政治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培养乡村治理能力。帮助村干部解決纠纷、化解矛盾,协助村委会制定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进行议事决策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使村庄事务运行公开化、透明化。
二、当前驻村工作队建设中存在主要问题
(一)思想上不够重视,没有做到尽锐出战
有的派出单位选派驻村工作队员时,未落实“尽锐出战”要求,尤其县级派出单位较为突出。在脱贫攻坚选人用人、选优配强上还不到位,未做到抽硬人、硬抽人。如部分单位选派的工作队员,出现“抽签派人”“派闲人、病人、懒人、老人”和“派后上访”等情况,导致选出来的工作队员或年龄偏大、或身体欠佳、或能力素质不强、或工作不到位、或作用发挥不好,不适宜驻村。部分派出单位选派的驻村工作队员缺乏基层工作和群众工作经验,在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宣讲政策、听取群众诉求时办法不多,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不强。
(二)管理上不够严格,纪律制度落实不好
有的地区在落实驻村工作队工作例会、考勤管理、工作报告、纪律约束、定期走访、民主评议等管理制度上搞变通、打折扣、软执行。有的县级选派的驻村工作队员,由于派驻村离县城较近,存在白天在村、晚上回家的“走读”现象。部分地区“三讲三评”工作未能长期坚持甚至流于形式,没有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建议解决好、落实好、反馈好,造成群众满意度较低。有的县乡驻村工作管理机构执纪不严,不敢较真碰硬,对不在岗、不履职、不尽责的驻村工作队员没有进行严肃的问责和召回。
(三)机制上不够顺畅,责任压得不实
在省、州、县、乡四级管理链条中,州市层面对驻村工作队员选派管理的职能分工不够清晰,有时只起到“传声筒”的作用,在日常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有的县(市、区)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履职不到位,没有把日常管理的工作统起来、抓起来、推起来;有的将驻村工作队员的管理全部交由总队长一人承担,支持保障不力;有的县级派出单位私下将工作队员抽回单位工作;有的乡镇驻村工作协调小组在落实驻村工作队员日常管理主体责任上不到位,存在“不想管、不敢管、管不了”的问题;有的省、州市、县(市、区)派出单位在对本级派出的驻村工作队员日常监管上往往是“一派了之”,没有对工作队员的日常表现和作用发挥进行跟踪问效。 (四)关爱上不够到位,作用发挥不充分
部分工作队员驻村时间已经超过2年,甚至有的是3到4年。特别是省级、州市级选派的驻村工作队员因路程较远、任务繁重,很少回家,在关心家人方面很难兼顾,致使有的工作队员家庭感情不和,心理上产生焦虑、烦躁、厌战等情绪。部分主管部门和派出单位在思想疏导方面做得不够,没有很好地解决驻村工作队员后顾之忧。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工作中,对县乡基层干部重视的多,对驻村帮扶干部重视的少。少数地方甚至在工作经费、待遇保障等方面都没有落实到位,严重影响到工作队员正常履职和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加强驻村工作队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员
针对部分人员驻村时间较长、年龄偏大、身体不好、能力不强等问题,可以考虑按照“一进一出”原则进行个别调整,确保驻村帮扶力量不减、尽锐出战。在工作队员选派过程中,要认真分析研判,从严把关人选,做到年龄偏大的不选派,因身体原因不适宜驻村的不选派,家庭存在特殊困难的不选派,工作能力不强的不选派。同时,加大处级干部、科级干部及其后备干部和党员干部的选派比重,争取把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派到贫困村开展驻村扶贫。
(二)严格日常管理
要压实驻村责任,严格日常管理,确保工作队员在岗在位在状态。具体而言,县驻村工作队总队长、副总队长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驻村工作队的管理上,定期对各驻村工作队在岗发挥情况进行检查。各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要带头落实好工作例会、考勤管理、工作报告、纪律约束、分片包组、“三讲三评”等工作制度,围绕中央明确的“10项主要任务”抓好工作落实。工作队员的派出单位要抓好跟进管理,定期对本单位选派队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研究、指导、督促。各级党委组织部和驻村工作领导协调机构要压实日常管理主题责任,认真履行统筹协调、督查考核的职能职责,对不在岗、不履职、不尽责的驻村工作队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召回处理,并追究派出单位责任。以曲靖师范学院驻村工作队为例,工作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队健全考勤机制,确保每名队员全年在岗时间达到200天以上。工作队紧盯“队员怎么管理”、“怎么驻村帮扶”、“重点帮扶什么”等现实问题,总结出了“四二三”的管理经验。工作队的管理主要靠四个抓手即领导抓、制度抓、临时支部抓、队长抓;帮扶思路上主要是贯通对上对外、对下对内两条线;工作重心主抓教育帮扶、产业扶持和文化建设三个方面。[3]
(三)加强教育培训
健全驻村工作队员教育培训制度,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和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实现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培训轮训全覆盖,增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通过举办驻村工作队员“大讲堂”等形式,帮助驻村工作队了解工作重点、掌握工作方法、熟悉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省级层面、县级层面可以通过研究制定每月驻村帮扶工作重点任务清单,下发驻村工作队员并督促抓好落实,确保工作队员思路清晰、任务明确,帮扶措施精准、效果明显。
(四)提升党建水平
驻村第一书记要主动认领任务,开展农村党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推动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实。整顿村级软弱涣散党组织,不断扩大先进党支部增量,对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提出建议。组织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帮带培养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和后备力量,吸引各类人才到村创新创业,打造“不走的工作队”。[4]推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协助管好用好村级集体收入。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帮助规范基础党务工作。建立健全驻村工作队员联系建档立卡贫困党员、非贫困党员联系贫困群众制度,经常开展交心谈心活动,无偿传授致富技能,持续激发党员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能力。
(五)体现关心关爱
可以围绕待遇保障、人文关怀、正向激励、培养使用、抚恤救助等方面进行关心关爱。严格落实驻村工作队员工作经费、生活补助、通讯补貼、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各项待遇。加强工作队员身体健康保障,统一为其购买保险,定期组织工作队员体检,建立工作队员健康档案。健全走访慰问驻村工作队员工作机制,努力实现突出贡献必访、生病住院必访、家庭特殊困难必访,帮助驻村工作队员解决实际困难。经常开展谈心谈话,了解掌握驻村工作队员思想动态,为其释疑解惑、加油鼓劲。对脱贫攻坚一线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驻村工作队员,在提拔任用、职级晋升、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加大对驻村工作队员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头作用,弘扬正能量。以曲靖师范学院为例,学校通过四项措施为队员提供保障,即驻满两年且认真履职的工作队员,在履职考核中直接评为优秀,在“推先评优”中优先考虑;驻满两年且认真履职的工作队员,在讲师、副教授等职称评审中优先晋级;教学科研岗的教师,驻村期间及驻村结束后返校一年内不考核其科研工作量,为其留足科研缓冲时间,避免工作队员因科研压力导致稳不住、干不好现象发生;由党委组织部牵头,分别与工作队员配偶的工作单位加强联系,尽最大努力为其配偶改善工作环境,解决队员的后顾之忧。[5]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3-07(2).
[2] 陶锐,王燕兰. 驻村工作队要当好“几大员” [EB/OL].珠江网.2019-05-10.
[3][5] 刘兴全. 曲靖师范学院“二三四”扶贫思路助推会泽县脱贫攻坚[EB/OL].中国高校之窗.2018-03-02.
[4] 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N].云南日报,2018-06-28(4).
作者简介:刘兴全,1984年1月生,男,汉族,云南省会泽县人,硕士学位,曲靖师范学院城市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社会救助与反贫困研究。
基金项目:曲靖师范学院科研项目“地方高校参与精准扶贫路径研究——以 曲靖师范学院为例”(2017QN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