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难点一:建立全国统一的评价体系与我国县域地区差异性之间的矛盾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地理交通、民族习惯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很大,受其影响的县域经济差异也很大,不同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模式等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有的县以种植业为主、有的县以畜牧业为主、有的县以采矿业为主、有的县以建材业为主、有的县以加工工业为主、有的县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等等。
我国县域地区的差异性无疑增加了我们建立全国统一的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的难度,如何建立一个能够体现各地县域经济发展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各地的县域发展状况进行客观、公正的整体评价,就成为本次课题当前面临的最大难点。
如我们曾采用农业产值增长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等指标来衡量县域地区三次产业及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但由于考虑到不同县域地区产业发展的差异而最终放弃了这类指标。
再如我们曾采用了森林覆盖率这一指标来衡量县域地区的植被保护及环境绿化的情况,但考虑到我国各县域地区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森林覆盖状况本身就存在很大差异而不得不舍弃了这一指标。
为了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本次评价体系主要选取了地区之间差异较小的指标来衡量县域地区的发展状况。
难点二:指标体系涵盖内容的广泛性与选取最具代表性指标之间的矛盾
县域发展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多领域和多层而,各领域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因而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必须是一个全面开放的系统。指标的设计必须覆盖县域发展的所有重要方面和关键领域,任一重要领域的指标缺失,都有可能产生严重的误导,在理论上影响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实践中使有关管理部门不重视该项工作,产生消极的后果。这就使得县域科学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但是作为一个评估体系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和事无巨细,应该突出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性的工作,选取一些最具代表性的指标来综合反映发展水平。因此,我们要从我国县域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各指标对实现评价目标的重要程度,考虑各类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合理构成,以及指标间的逻辑关联度,对指标及其权重进行合理取舍,达到评价指标既能突出重点,又能保持相对均衡,实现系统的最优化。如本课题研究的第一稿就选取了43项二级指标,后来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将指标体系缩减为35项二级指标。这样的一个修改提升过程,实际上既体现了我们研究的不断深入,也深刻地说明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
难点三:指标体系的相对稳定性与县域经济社会的动态发展之间的矛盾
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对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并通过与过去指标的比较来衡量县域发展水平的高低。这就要求我们在指标的内涵、指标的数量及体系的构成上均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从而产生比较参照作用,测定可量化的指标。同时,评估指标的稳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评价体系也应随之改进和变化,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套评估体系能够适应不同时期的发展阶段,都需要不断地进行修订、补充和更新。因此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如何既能充分体现当时当地县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要,而具有相对稳定性,又能对未来的发展有所预见,以适应县域地区的动态发展需要,就成为了本研究的又一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本课题在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测量的指标选取上大都采用绝对指标,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受教育年限、村民自治选举投票率、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等。但这些指标不能反映一个时期内增长的比率,各地发展基础不同,环境条件差距大,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改善程度上、增长率上,所以在这类指标上,本课题尽量选择一些相对指标来衡量一定时期内县域发展状况,如万元GDP能耗降低率、万元GDP水耗降低率等。
难点四:主观指标的不可缺少性与其操作难度较大之间的矛盾
县域科学发展是一个多维的复合系统,不是所有因素都能量化,这就要设计一些主观指标来反映,有些主观指标所含信息量的宽度和广度,要远大于客观指标。如政府的行政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百姓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是否满意,而这只能通过设置调查问卷,到人民群众中去调查才能获得相关的数据。
虽然公众满意度这一主观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指标的操作难度很大。如果处理不当,不仅无法客观地反映公众的满意程度,还可能使得评价结果失真,从而影响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如公众满意度指标主要取决于群众的判断能力,在缺乏参照系比较的情况下,如何确认自己满意对群众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多数服务而言,群众可能并不知道他们的期望是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去界定服务的质量。对诸如消防、急救等特殊的公共服务以及政府内部的管理效率等,绝大多数群众没有亲身体验的机会,他们的评价也就难以摆脱随意性。再如,由于人们的心理需求、价值尺度有很大差异,同样的工作实绩,对于“宽容、谦和”的群众,公众满意度会较高;而对于“苛刻、挑剔”的群众,群众满意度就会较低。不同人群间对满意度的评价会产生失真。为了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尽量使主观指标客观化,本课题在进行公众满意度调查的过程中,将一方面广泛征求专家意见,设计科学、合理、可行的调查问卷,从源头上保证调查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在调研对象的选取上,将力求全面,尽量将各行业、各区域、各年龄的人群都纳入到调查中来,以保证取样的广泛性。
财富500排名是如何得出的
国外媒体作为第四权力,组织的评价研究与排名常常广受关注,其中具有代表的性的是美国《财富》杂志财富500强。它的评价结果是如何得出的呢?“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历史
“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行榜,即“世界500强”是由美国《财富》杂志组织实施的。该排行榜以销售收入为主要标准对企业进行排序已经延续了50多年,分行业对世界500强企业排序也持续了近20年。现行的不分行业进行世界500强排序始于1995年,已经有14年的历史了。
世界500强的评选标准主要包括五项内容
世界500强的评选标准主要包括五项内容:第一是销售收入。《财富》除将利润、资产、股东权益、雇佣人数等作为参考指标外,最通用、最主要的标准就是企业的销售收入。也就是说,如果按销售收入排序,企业的位次如果在500名以外,即使是知名公司也不能上榜。如早在2002年,青岛啤酒就已经是一家为许多美国人所知道的中国公司,但由于该公司销售收入不足100亿美元,所以未能进入当年的世界500强排行榜。
第二是企业统计数据必须具有较高的透明度。《财富》要求所有参选企业的数据必须公开,《财富》认为,只有外界了解你公司的资产状况,《财富》才有可能将你排进500强,这也是许多一流企业不能入主世界500强的原因之一。
第三是独立的公司治理。就其特征而言,独立而健全的公司治理是重要指标,这种独立包括既独立于控股的国家,也独立于控股的家族。
第四是统一按美元进行排序。《财富》一直采用当地货币与美元的全年平均汇率,将企业的销售收入统一换算为美元再进行最终排序。
第五是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中报相关资料。《财富》要求欲参加排名的企业要按照相关要求,事先提出申请,并提供财务报表等有关资料。“世界500强”排名已成为全球最权威的企业实力排行榜,其历年的排行榜生动地反映了全球企业实力的变迁。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地理交通、民族习惯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很大,受其影响的县域经济差异也很大,不同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模式等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有的县以种植业为主、有的县以畜牧业为主、有的县以采矿业为主、有的县以建材业为主、有的县以加工工业为主、有的县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等等。
我国县域地区的差异性无疑增加了我们建立全国统一的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的难度,如何建立一个能够体现各地县域经济发展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各地的县域发展状况进行客观、公正的整体评价,就成为本次课题当前面临的最大难点。
如我们曾采用农业产值增长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等指标来衡量县域地区三次产业及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但由于考虑到不同县域地区产业发展的差异而最终放弃了这类指标。
再如我们曾采用了森林覆盖率这一指标来衡量县域地区的植被保护及环境绿化的情况,但考虑到我国各县域地区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森林覆盖状况本身就存在很大差异而不得不舍弃了这一指标。
为了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本次评价体系主要选取了地区之间差异较小的指标来衡量县域地区的发展状况。
难点二:指标体系涵盖内容的广泛性与选取最具代表性指标之间的矛盾
县域发展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多领域和多层而,各领域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因而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必须是一个全面开放的系统。指标的设计必须覆盖县域发展的所有重要方面和关键领域,任一重要领域的指标缺失,都有可能产生严重的误导,在理论上影响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实践中使有关管理部门不重视该项工作,产生消极的后果。这就使得县域科学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但是作为一个评估体系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和事无巨细,应该突出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性的工作,选取一些最具代表性的指标来综合反映发展水平。因此,我们要从我国县域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各指标对实现评价目标的重要程度,考虑各类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合理构成,以及指标间的逻辑关联度,对指标及其权重进行合理取舍,达到评价指标既能突出重点,又能保持相对均衡,实现系统的最优化。如本课题研究的第一稿就选取了43项二级指标,后来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将指标体系缩减为35项二级指标。这样的一个修改提升过程,实际上既体现了我们研究的不断深入,也深刻地说明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
难点三:指标体系的相对稳定性与县域经济社会的动态发展之间的矛盾
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对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并通过与过去指标的比较来衡量县域发展水平的高低。这就要求我们在指标的内涵、指标的数量及体系的构成上均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从而产生比较参照作用,测定可量化的指标。同时,评估指标的稳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评价体系也应随之改进和变化,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套评估体系能够适应不同时期的发展阶段,都需要不断地进行修订、补充和更新。因此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如何既能充分体现当时当地县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要,而具有相对稳定性,又能对未来的发展有所预见,以适应县域地区的动态发展需要,就成为了本研究的又一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本课题在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测量的指标选取上大都采用绝对指标,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受教育年限、村民自治选举投票率、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等。但这些指标不能反映一个时期内增长的比率,各地发展基础不同,环境条件差距大,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改善程度上、增长率上,所以在这类指标上,本课题尽量选择一些相对指标来衡量一定时期内县域发展状况,如万元GDP能耗降低率、万元GDP水耗降低率等。
难点四:主观指标的不可缺少性与其操作难度较大之间的矛盾
县域科学发展是一个多维的复合系统,不是所有因素都能量化,这就要设计一些主观指标来反映,有些主观指标所含信息量的宽度和广度,要远大于客观指标。如政府的行政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百姓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是否满意,而这只能通过设置调查问卷,到人民群众中去调查才能获得相关的数据。
虽然公众满意度这一主观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指标的操作难度很大。如果处理不当,不仅无法客观地反映公众的满意程度,还可能使得评价结果失真,从而影响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如公众满意度指标主要取决于群众的判断能力,在缺乏参照系比较的情况下,如何确认自己满意对群众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多数服务而言,群众可能并不知道他们的期望是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去界定服务的质量。对诸如消防、急救等特殊的公共服务以及政府内部的管理效率等,绝大多数群众没有亲身体验的机会,他们的评价也就难以摆脱随意性。再如,由于人们的心理需求、价值尺度有很大差异,同样的工作实绩,对于“宽容、谦和”的群众,公众满意度会较高;而对于“苛刻、挑剔”的群众,群众满意度就会较低。不同人群间对满意度的评价会产生失真。为了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尽量使主观指标客观化,本课题在进行公众满意度调查的过程中,将一方面广泛征求专家意见,设计科学、合理、可行的调查问卷,从源头上保证调查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在调研对象的选取上,将力求全面,尽量将各行业、各区域、各年龄的人群都纳入到调查中来,以保证取样的广泛性。
财富500排名是如何得出的
国外媒体作为第四权力,组织的评价研究与排名常常广受关注,其中具有代表的性的是美国《财富》杂志财富500强。它的评价结果是如何得出的呢?“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历史
“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行榜,即“世界500强”是由美国《财富》杂志组织实施的。该排行榜以销售收入为主要标准对企业进行排序已经延续了50多年,分行业对世界500强企业排序也持续了近20年。现行的不分行业进行世界500强排序始于1995年,已经有14年的历史了。
世界500强的评选标准主要包括五项内容
世界500强的评选标准主要包括五项内容:第一是销售收入。《财富》除将利润、资产、股东权益、雇佣人数等作为参考指标外,最通用、最主要的标准就是企业的销售收入。也就是说,如果按销售收入排序,企业的位次如果在500名以外,即使是知名公司也不能上榜。如早在2002年,青岛啤酒就已经是一家为许多美国人所知道的中国公司,但由于该公司销售收入不足100亿美元,所以未能进入当年的世界500强排行榜。
第二是企业统计数据必须具有较高的透明度。《财富》要求所有参选企业的数据必须公开,《财富》认为,只有外界了解你公司的资产状况,《财富》才有可能将你排进500强,这也是许多一流企业不能入主世界500强的原因之一。
第三是独立的公司治理。就其特征而言,独立而健全的公司治理是重要指标,这种独立包括既独立于控股的国家,也独立于控股的家族。
第四是统一按美元进行排序。《财富》一直采用当地货币与美元的全年平均汇率,将企业的销售收入统一换算为美元再进行最终排序。
第五是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中报相关资料。《财富》要求欲参加排名的企业要按照相关要求,事先提出申请,并提供财务报表等有关资料。“世界500强”排名已成为全球最权威的企业实力排行榜,其历年的排行榜生动地反映了全球企业实力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