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智1928年生,陕西佳县人。1945年调入中央机要科工作,1947年随毛泽东主席转战陕北、过黄河、到西柏坡。1952年给毛主席担任机要秘书,1962年返回陕西,先后在省委、省人民政府機关及地、县工作。1976年10月8日,当他从报纸上看到中央要建毛主席纪念堂的消息,立即给汪东兴写了一封信,请求去看守毛主席纪念堂。在没有得到回音的情况下,他翻出保存的与毛主席有关的物品反复端详。睹物思人,高智不禁回忆起和毛主席在一起的时光。
批斗会斗出个毛主席的机要秘书
1966年,“文化大革命”波及到正在蓝田县进行社教的工作队。一时间,社教干部自上而下地受到冲击。来自陕西省暨西安市人民委员会外事办公室的高智,担任蓝田县三里镇公社五里头大队社教组副指导员,未能逃过此劫。
批斗他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他1963年在临潼县行者公社西沟大队一个小队搞社教时,在他的主持下,群众将张老汉选为贫协主席,由于张老汉卖过6辆自己做的架子车,就有人说他“走地富路线”;二是他曾在中央办公厅工作,为什么后来下放到陕西,到底犯了什么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高智不得不“交代”自己的身世。
他1928年出生在陕西省佳县,10岁上小学,16岁考进绥德师范,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被选派到杨家岭中央机要科,此后在中央前委机要科、中央机要处工作,1952年至1962年担任毛泽东的机要秘书。
1962年4月19日,毛主席征求高智对工作的意见。他可以选择继续留在毛主席身边,但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艰苦的地方锻炼,他表示愿意回陕西工作。高智回到陕西后,听从省委领导的安排,到省委政研室做了一名普通研究人员。
1963年9月,省领导认为他在中央见过大世面,安排他到急需人员的省外事办,担任负责接待外宾的一个小组组长。
省社教总部的领导得知高智的情况后,派来两位干部参加高智批判会……同时澄清了高智回陕西工作的原因等问题。
就这样,对高智的批斗终于结束。
与毛主席的最后晤面
在毛主席身边当秘书时,天天见毛主席,不觉得什么,离开中南海后,高智对毛主席的思念与日俱增,甚至后悔不该离开毛主席,应当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一辈子。他希望有机会再见到毛主席。
这个机会终于来了。1965年1月,高智获得一个出国访问的机会。因为代表团要到北京集中,他可以借机看望毛主席。
1962年4月19日那次毛主席与高智的谈话长达70分钟,其中毛主席的一句话被高智永远记在心中:“不管你到了什么地方,做什么工作,都要继续为我做点事情。”
为此,高智没有乘飞机,而是特意坐火车前往北京。那天,他一夜没有合眼,详细记录从西安到郑州的铁路状况,有多少个隧道,每个隧道有多长,都一一记在本子上。
1月13日下午,一下火车,高智直奔府右街中南海西门。由于离开中南海仅两年多时间,警卫室站岗的同志都认识,没有受到任何检查就进去了,经过怀仁堂、居仁堂,走进毛主席居住的丰泽园。
听说毛主席正在休息,高智便在值班室等候。不久,电话响了,接替高智的机要秘书徐业夫说了声“主席醒了”,就急忙奔向毛主席的卧室,不多时返回卫士值班室,告诉高智:“主席让你马上去。”
徐业夫为毛主席倒了杯茶水,端着走在前面,高智跟在后面。走进毛主席的卧室,徐业夫对毛主席说:“主席,高智同志来了。”
毛主席正躺在床上看报纸,听到声音后放下报纸,伸出手。
高智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说:“主席,你好!”紧紧地握住了毛主席的手。毛主席连忙拉他坐在床边的一张椅子上。
高智简要地汇报了陕西的外事工作和自己的工作、学习情况,并倾诉了对毛主席的思念之情。
在毛主席的询问下,高智介绍了从西安到郑州的铁路状况。
毛主席显得格外兴奋,说:“我在江西只(住了)7年,在延安(住了)13年啊!”
他一边说,一边掰着指头计算年数,然后说:“在那个时候(指陕北),打了两个仗,一是抗日战争,一是打蒋介石!陕北的人民好,我还是要回去看看,再吃吃那里的小米,还要沿黄河走一趟。”
高智看表,已和毛主席谈了40多分钟的话,毛主席醒来后尚未吃饭,晚上还有会,便起身告辞。毛主席握着高智的手,让他出国访问回来时再来看他。
当晚,高智还随毛泽东到春耦斋参加舞会。他没有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见到毛主席。
到北京向毛主席遗体告别
1974年2月,高智被调回省外事办。1975年秋,高智到户县参加领导班子整顿,经常看毛主席接见外宾的纪录片。从那苍老、迟缓的面目表情、动作,他意识到毛主席衰老了,终日忧心忡忡,尤其是周总理去世后,他更是忐忑不安。
高智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他清楚地记着,1976年9月9日下午3点,收音机里随着哀乐传来了毛主席逝世的噩耗。
高智感觉像天塌下来了,下班回到家,喝了一天一夜的酒:毛主席呀毛主席,您不是让我给您打前站,您要回陕西看看,可您还没有回陕西,怎么就走了?
于是,高智向组织要求去北京参加悼念活动,那时不能随意进京,组织不同意。后来,他要自费去,也未被许可。
正当他茶饭不思,整日以酒消愁时,9月13日,北京有关人员来电话,责怪说:“主席身边的人都来了,你为什么不来?李敏也催问了几次。你和你爱人最好明天就来。”
第二天傍晚,高智乘飞机到了北京,住进了民族饭店。在这里,他见到了叶子龙、罗光禄、李银桥等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的同志。
9月16日下午5点,高智按照治丧委员会的安排,来到了人民大会堂。当他见到毛主席遗容时,压抑许久的悲痛终于爆发出来,失声痛哭。
18日下午,在治丧委员会的安排下,他又参加了在天安门广场召开的追悼大会。
离开北京前,他将一副麻将交给了李敏。这是毛主席生前用过的,高智离开中南海时,作为纪念物保留,现在他认为应该由毛主席的子女保存。
辛勤笔耕追忆毛主席
回到西安,高智像是得了一场大病,身体极度虚弱,心里空荡荡的,总觉得自己当年不该离开毛主席。
10月8日,当他从报纸上看到中央要建毛主席纪念堂的消息,立即给汪东兴写了一封信,请求去看守毛主席纪念堂。
在没有得到回音的情况下,他翻出保存的与毛主席有关的物品反复端详。
睹物思人,高智不禁回忆起和毛主席在一起的时光。
这时有知道高智经历的媒体,约他撰写回忆毛主席的文章。
高智试探着写了几篇,文章很快在媒体上刊登。之后,更多的媒体向他约稿,他就一篇接一篇地写,其中陕西省委机关刊物《共产党人》连载了一年。
一时,高智成了回忆毛泽东文章的抢手作者,总共发表了多少篇文章,自己也记不清。
在此期间,他的职务发生了多次变化,1980年担任省外事办副主任,1983年调到省政府办公厅机关事务管理局担任党组副书记兼副局长,1995年离休。
1996年5月下旬,高智到北京时,看望了已从国家主席职位上退下来、自己的老领导杨尚昆。
杨尚昆见到高智十分高兴,交谈间向高智提出,应当写些关于毛主席的事情。高智说,已经写了一些。杨尚昆说,要多写一些。
两年之后,高智出版了《毛泽东给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书信手迹选》一书。
在编写《毛泽东给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书信手迹选》一书时,高智收集到许多毛主席和亲友及身边工作人员的合影,他又开始编写《毛主席和亲友及身边工作人员的合影》一书。
(摘自《西安晚报》2014年12月16日)
批斗会斗出个毛主席的机要秘书
1966年,“文化大革命”波及到正在蓝田县进行社教的工作队。一时间,社教干部自上而下地受到冲击。来自陕西省暨西安市人民委员会外事办公室的高智,担任蓝田县三里镇公社五里头大队社教组副指导员,未能逃过此劫。
批斗他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他1963年在临潼县行者公社西沟大队一个小队搞社教时,在他的主持下,群众将张老汉选为贫协主席,由于张老汉卖过6辆自己做的架子车,就有人说他“走地富路线”;二是他曾在中央办公厅工作,为什么后来下放到陕西,到底犯了什么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高智不得不“交代”自己的身世。
他1928年出生在陕西省佳县,10岁上小学,16岁考进绥德师范,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被选派到杨家岭中央机要科,此后在中央前委机要科、中央机要处工作,1952年至1962年担任毛泽东的机要秘书。
1962年4月19日,毛主席征求高智对工作的意见。他可以选择继续留在毛主席身边,但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艰苦的地方锻炼,他表示愿意回陕西工作。高智回到陕西后,听从省委领导的安排,到省委政研室做了一名普通研究人员。
1963年9月,省领导认为他在中央见过大世面,安排他到急需人员的省外事办,担任负责接待外宾的一个小组组长。
省社教总部的领导得知高智的情况后,派来两位干部参加高智批判会……同时澄清了高智回陕西工作的原因等问题。
就这样,对高智的批斗终于结束。
与毛主席的最后晤面
在毛主席身边当秘书时,天天见毛主席,不觉得什么,离开中南海后,高智对毛主席的思念与日俱增,甚至后悔不该离开毛主席,应当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一辈子。他希望有机会再见到毛主席。
这个机会终于来了。1965年1月,高智获得一个出国访问的机会。因为代表团要到北京集中,他可以借机看望毛主席。
1962年4月19日那次毛主席与高智的谈话长达70分钟,其中毛主席的一句话被高智永远记在心中:“不管你到了什么地方,做什么工作,都要继续为我做点事情。”
为此,高智没有乘飞机,而是特意坐火车前往北京。那天,他一夜没有合眼,详细记录从西安到郑州的铁路状况,有多少个隧道,每个隧道有多长,都一一记在本子上。
1月13日下午,一下火车,高智直奔府右街中南海西门。由于离开中南海仅两年多时间,警卫室站岗的同志都认识,没有受到任何检查就进去了,经过怀仁堂、居仁堂,走进毛主席居住的丰泽园。
听说毛主席正在休息,高智便在值班室等候。不久,电话响了,接替高智的机要秘书徐业夫说了声“主席醒了”,就急忙奔向毛主席的卧室,不多时返回卫士值班室,告诉高智:“主席让你马上去。”
徐业夫为毛主席倒了杯茶水,端着走在前面,高智跟在后面。走进毛主席的卧室,徐业夫对毛主席说:“主席,高智同志来了。”
毛主席正躺在床上看报纸,听到声音后放下报纸,伸出手。
高智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说:“主席,你好!”紧紧地握住了毛主席的手。毛主席连忙拉他坐在床边的一张椅子上。
高智简要地汇报了陕西的外事工作和自己的工作、学习情况,并倾诉了对毛主席的思念之情。
在毛主席的询问下,高智介绍了从西安到郑州的铁路状况。
毛主席显得格外兴奋,说:“我在江西只(住了)7年,在延安(住了)13年啊!”
他一边说,一边掰着指头计算年数,然后说:“在那个时候(指陕北),打了两个仗,一是抗日战争,一是打蒋介石!陕北的人民好,我还是要回去看看,再吃吃那里的小米,还要沿黄河走一趟。”
高智看表,已和毛主席谈了40多分钟的话,毛主席醒来后尚未吃饭,晚上还有会,便起身告辞。毛主席握着高智的手,让他出国访问回来时再来看他。
当晚,高智还随毛泽东到春耦斋参加舞会。他没有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见到毛主席。
到北京向毛主席遗体告别
1974年2月,高智被调回省外事办。1975年秋,高智到户县参加领导班子整顿,经常看毛主席接见外宾的纪录片。从那苍老、迟缓的面目表情、动作,他意识到毛主席衰老了,终日忧心忡忡,尤其是周总理去世后,他更是忐忑不安。
高智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他清楚地记着,1976年9月9日下午3点,收音机里随着哀乐传来了毛主席逝世的噩耗。
高智感觉像天塌下来了,下班回到家,喝了一天一夜的酒:毛主席呀毛主席,您不是让我给您打前站,您要回陕西看看,可您还没有回陕西,怎么就走了?
于是,高智向组织要求去北京参加悼念活动,那时不能随意进京,组织不同意。后来,他要自费去,也未被许可。
正当他茶饭不思,整日以酒消愁时,9月13日,北京有关人员来电话,责怪说:“主席身边的人都来了,你为什么不来?李敏也催问了几次。你和你爱人最好明天就来。”
第二天傍晚,高智乘飞机到了北京,住进了民族饭店。在这里,他见到了叶子龙、罗光禄、李银桥等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的同志。
9月16日下午5点,高智按照治丧委员会的安排,来到了人民大会堂。当他见到毛主席遗容时,压抑许久的悲痛终于爆发出来,失声痛哭。
18日下午,在治丧委员会的安排下,他又参加了在天安门广场召开的追悼大会。
离开北京前,他将一副麻将交给了李敏。这是毛主席生前用过的,高智离开中南海时,作为纪念物保留,现在他认为应该由毛主席的子女保存。
辛勤笔耕追忆毛主席
回到西安,高智像是得了一场大病,身体极度虚弱,心里空荡荡的,总觉得自己当年不该离开毛主席。
10月8日,当他从报纸上看到中央要建毛主席纪念堂的消息,立即给汪东兴写了一封信,请求去看守毛主席纪念堂。
在没有得到回音的情况下,他翻出保存的与毛主席有关的物品反复端详。
睹物思人,高智不禁回忆起和毛主席在一起的时光。
这时有知道高智经历的媒体,约他撰写回忆毛主席的文章。
高智试探着写了几篇,文章很快在媒体上刊登。之后,更多的媒体向他约稿,他就一篇接一篇地写,其中陕西省委机关刊物《共产党人》连载了一年。
一时,高智成了回忆毛泽东文章的抢手作者,总共发表了多少篇文章,自己也记不清。
在此期间,他的职务发生了多次变化,1980年担任省外事办副主任,1983年调到省政府办公厅机关事务管理局担任党组副书记兼副局长,1995年离休。
1996年5月下旬,高智到北京时,看望了已从国家主席职位上退下来、自己的老领导杨尚昆。
杨尚昆见到高智十分高兴,交谈间向高智提出,应当写些关于毛主席的事情。高智说,已经写了一些。杨尚昆说,要多写一些。
两年之后,高智出版了《毛泽东给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书信手迹选》一书。
在编写《毛泽东给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书信手迹选》一书时,高智收集到许多毛主席和亲友及身边工作人员的合影,他又开始编写《毛主席和亲友及身边工作人员的合影》一书。
(摘自《西安晚报》2014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