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投资头寸的数据,中国外债在2013年底达到9890亿美元,为2008年的4倍,其中短期外债(一年期以内)占到外债总额的80%。尽管目前外债仅相当于中国GDP的11%,短期外债也只相当于外汇储备的26%,中国完全有能力偿还,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变和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推进,中国亟须提早准备应对利率和汇率变化给外债偿还带来的风险。
中国外债由贸易信贷、银行贷款和债券发行三部分构成。外管局国际投资头寸数据显示,2007年来,贸易信贷比重开始增加,而银行贷款比重出现下降。贸易信贷目前占到外债总额的57%,而由于它们又以短期为主,这也使得短期债务在中国外债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而由于这些资金多为长期投资提供融资,因此外债期限错配的风险也随之上升。
从银行贷款来看,国际结算银行对30个经济体银行外部债权状况的调查显示,截至2013年底,海外银行对中国的公共部门、银行和非银行私人部门的贷款分别为310亿美元、5280亿美元和2520亿美元。我们看到,海外银行对中国的贷款大约有60%都有境内银行作为中介。境内银行的中介角色意味着,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外债水平,可能远高于上述数据。此外,以贷款形式出现的贸易信贷主要集中在香港的银行,香港金管局的数据显示,香港的银行对内地的债权在2014年一季度达到5000亿美元,已经占到海外银行对中国债权总额的56%。这主要因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实施以来,香港银行为内地机构和个人提供了廉价美元贷款,机构和个人卖出美元后购入人民币,在香港成为了离岸人民币存款。以套利为目的的中港往返贸易因此大量增加,这也是造成香港的银行对内地债券迅速增加的重要原因。
国际投资头寸数据显示,債券发行占中国外债总额9%。根据Dealogic数据,美元债券占中国海外债券发行70%,美元仍是中国企业海外发债的主要货币。从行业来看,2009年以来,房地产开发商成为中国各类币种海外债券最大发行者,其发行的海外债券占28%。由于近期中国房地产市场降温引发市场忧虑,房地产开发商(特别是小型低评级开发商)海外融资将越发困难。
尽管中国有能力偿还所有外债,但外债到期安排和存续期风险不可忽视。我们估算,到2017年,中国将到期的短期外债可能达到1.1万亿-1.5万亿美元。
依据Dealogic的数据,我们预料,到2017年,大约500亿美元的债券将到期或可赎回,因此,未来三年,中国的外债将面临大量的续期或再融资需求。而随着美国将结束削减量宽进入加息周期,而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正加速推进,中国外债偿还在未来几年中将面临较大的利率和汇率的风险。
由于中国企业美元外债不断增加,美国加息将成为影响外债偿还的关键因素。根据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公告,美联储将继续削减量宽,并可能在2014年四季度完成削减。我们预测,美国将在2015年6月份第一次加息,届时美国将进入适度紧缩的利率周期,联邦基准利率也将在2016年底上升至2%。
汇率方面,中国央行表示继续推动市场主导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将会上升。此外,中国也开始加快了资本账户开放,如果中国鼓励资本外流,人民币在未来几年可能出现贬值的趋势。例如,跨国企业可以通过集团内部贷款来让企业的收入流出境外, 境内个人可以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相关支付,“沪港通”这样的跨境股票投资也已获得批准。尽管市场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基本预测仍是未来两年轻微升值,但人民币汇率下行的风险仍存在。
如果以上的风险未能较好防范,可能引起金融风险蔓延到整个市场。近期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开始主动引爆企业债务违约炸弹,以此打击其中隐含的道德风险,希望建立金融市场的风险和信用文化。但是,中国目前信贷评估系统发展并不成熟,在整体信贷环境恶化的时候,即便是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也可能会被削减贷款额度。因此,准确制定政策和及时防范风险,对于中国外债有序去杠杆化十分重要。
中国亟须发展一个活跃的衍生产品市场,来满足利率和外汇对冲的需求。最近中国央行呼吁推动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也仅是一个开始。中国还需要加快利率市场化,并鼓励企业在境内市场使用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以此对冲相关的外债风险。
中国外债由贸易信贷、银行贷款和债券发行三部分构成。外管局国际投资头寸数据显示,2007年来,贸易信贷比重开始增加,而银行贷款比重出现下降。贸易信贷目前占到外债总额的57%,而由于它们又以短期为主,这也使得短期债务在中国外债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而由于这些资金多为长期投资提供融资,因此外债期限错配的风险也随之上升。
从银行贷款来看,国际结算银行对30个经济体银行外部债权状况的调查显示,截至2013年底,海外银行对中国的公共部门、银行和非银行私人部门的贷款分别为310亿美元、5280亿美元和2520亿美元。我们看到,海外银行对中国的贷款大约有60%都有境内银行作为中介。境内银行的中介角色意味着,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外债水平,可能远高于上述数据。此外,以贷款形式出现的贸易信贷主要集中在香港的银行,香港金管局的数据显示,香港的银行对内地的债权在2014年一季度达到5000亿美元,已经占到海外银行对中国债权总额的56%。这主要因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实施以来,香港银行为内地机构和个人提供了廉价美元贷款,机构和个人卖出美元后购入人民币,在香港成为了离岸人民币存款。以套利为目的的中港往返贸易因此大量增加,这也是造成香港的银行对内地债券迅速增加的重要原因。
国际投资头寸数据显示,債券发行占中国外债总额9%。根据Dealogic数据,美元债券占中国海外债券发行70%,美元仍是中国企业海外发债的主要货币。从行业来看,2009年以来,房地产开发商成为中国各类币种海外债券最大发行者,其发行的海外债券占28%。由于近期中国房地产市场降温引发市场忧虑,房地产开发商(特别是小型低评级开发商)海外融资将越发困难。
尽管中国有能力偿还所有外债,但外债到期安排和存续期风险不可忽视。我们估算,到2017年,中国将到期的短期外债可能达到1.1万亿-1.5万亿美元。
依据Dealogic的数据,我们预料,到2017年,大约500亿美元的债券将到期或可赎回,因此,未来三年,中国的外债将面临大量的续期或再融资需求。而随着美国将结束削减量宽进入加息周期,而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正加速推进,中国外债偿还在未来几年中将面临较大的利率和汇率的风险。
由于中国企业美元外债不断增加,美国加息将成为影响外债偿还的关键因素。根据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公告,美联储将继续削减量宽,并可能在2014年四季度完成削减。我们预测,美国将在2015年6月份第一次加息,届时美国将进入适度紧缩的利率周期,联邦基准利率也将在2016年底上升至2%。
汇率方面,中国央行表示继续推动市场主导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将会上升。此外,中国也开始加快了资本账户开放,如果中国鼓励资本外流,人民币在未来几年可能出现贬值的趋势。例如,跨国企业可以通过集团内部贷款来让企业的收入流出境外, 境内个人可以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相关支付,“沪港通”这样的跨境股票投资也已获得批准。尽管市场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基本预测仍是未来两年轻微升值,但人民币汇率下行的风险仍存在。
如果以上的风险未能较好防范,可能引起金融风险蔓延到整个市场。近期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开始主动引爆企业债务违约炸弹,以此打击其中隐含的道德风险,希望建立金融市场的风险和信用文化。但是,中国目前信贷评估系统发展并不成熟,在整体信贷环境恶化的时候,即便是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也可能会被削减贷款额度。因此,准确制定政策和及时防范风险,对于中国外债有序去杠杆化十分重要。
中国亟须发展一个活跃的衍生产品市场,来满足利率和外汇对冲的需求。最近中国央行呼吁推动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也仅是一个开始。中国还需要加快利率市场化,并鼓励企业在境内市场使用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以此对冲相关的外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