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改革非坦途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rfan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利率市场化两年内可以实现。相对于其他领域改革,市场和学者对实现利率市场化普遍更加乐观。一种观点是利率市场化实际上只是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的问题。其一,目前贷款利率已经完全放开,仅存的障碍是放开对存款利率的上限管制。其二,在存款利率方面,随着理财产品、货币市场基金,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市场化的存款利率已经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
  但是,利率自由化绝非坦途一片。由于利率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清困难有助于避免改革“欲速则不达”,亦有助于避免在利率改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复甚至失败。
  从1993年金融改革规划提出基本设想以来,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策略一直就很明确: “先外币再本币、先贷款再存款 、先长期再短期、先大额再小额”。过去20年的利率改革基本遵循了这一思路。
  按照这一策略,未来利率市场化的攻坚战可能会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引入大额可转让存单,首先面向金融机构(2013年底已经推出同业存单业务),然后面向企业和个人。存款利率放开从长期定期存款利率开始,再逐步推广到短期定期存款利率,最后放开活期存款利率。在这中间,相应的制度建设也会加快,如引入存款保险制度和完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
  应该说,在两年内完成以上任务绝非易事。首先,从时间表看,即使将以上改革内容细分为三四个步骤,这意味着平均每隔半年就要往前推进一步。每一步之后留给政策制定者观察市场反馈的时间并不长。相比之下,美国、日本、韩国在其利率自由化的过程中,取消存款利率的过程大约为五年至十年。
  其次,利率自由化过程中通常会出现金融机构之间竞争的加剧和存款利率的上升,导致银行利差縮小和利润下降。目前中国各家银行存款利率普遍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10%,而市场化的存款利率(如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均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
  如果近期放开存款利率管制,几乎毫无疑问存款利率会上升。在利差缩小的情况下,银行可能被迫转向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增加金融体系风险。这在一些国家的利率自由化过程中已经发生过,应引起警惕。
  一些学者认为放开存款利率对银行盈利不会带来太大影响,这一看法并不令人信服。虽然最近几年理财、货币基金、互联网金融产品蓬勃发展,但是,相对于银行体系目前超过110万亿元的存款总额,上述这些产品的规模只占10%-20%。如果银行存款平均成本仅仅上升10个基点,存款利息总支出将增加1136亿元,占银行体系2013年税后利润的6.5%。
  第三,存款利率上升可能使银行将一部分成本转嫁到贷款利率上,从而提高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这可能是短期利率改革面临的一个主要担心。从国务院到央行,今年货币政策强调的一个中心任务是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在宏观经济面临趋势性下行,实体经济在未来几年面临去杠杆压力的大环境下,融资成本的上升无疑是个负面消息。要克服这个问题,抓手可能在于缩短信贷链条,使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由成本较高的影子体系(包括民间集资)转到成本较低的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这要求金融领域其他改革措施必须同步推进。
  第四,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内容并不仅仅是放开利率管制,而且要取消事实上的贷款额度管制。问题是: 央行准备好了吗?
  利率改革不仅是一个顶层设计、上级推动的过程,同时也取决于微观层面的市场化。微观主体和环境的不同往往造成同样的改革措施带来迥然不同的政策效果,所谓“南橘北枳”。以贷款利率而言,虽然去年已经完全放开管制,但是,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不足、借贷主体中地方政府的预算软约束、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不平等待遇种种问题仍然存在,很难说现在的银行借贷利率是真正建立在市场需求基础之上的利率。
  中国微观环境的半市场化状态,在今年的货币政策上打下深深的烙印,这种状态势必会影响利率改革推进的速度。由于市场利率尚未建立,利率传导机制不完善,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局限性日益明显(如对信贷总量的有效控制和对信贷质量的无力并存)。央行被迫依赖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如定向降准、再贷款、抵押补充贷款。从某种意义上,货币政策正被迫承担了部分结构调整的任务。
其他文献
“经济新常态”是在中央对中国经济运行现状提出“三期叠加”后,在社会对经济增长目标存在分歧的背景下,中央对经济运行现实的又一重要判断。“新常态”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速从过去30年的高增长阶段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更意味着以服务业主导,更多依靠内需,更多依靠全要素增长率提升为目标的经济结构的切换。  微观层面,面临经济增长放缓的“新常态”,全社会需要培育一种新的“增长观”,摒弃浮躁,以“工匠精神”耐心跑赢经
期刊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太平洋颇不太平。中越在南海围绕钻井平台的摩擦稍有停歇,中日围绕钓鱼岛的对峙依然在持续。此外,还有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所引发的喧哗与骚动,以及中美之间围绕诸多议题的唇枪舌剑。  种种迹象表明,亚太秩序正处于新一轮重组期,如何进退有据,趋利避害,需要人们冷静分析并沉着应对。  关于亚太新秩序到底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格局,目前众说纷纭,预测多多,但尚无定论,也难有定论,因为它既取
期刊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正越来越重要。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明显提速。国际化疾进  从2009年7月至今已经五年,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在诸多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到2013年末,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累计金额已经突破10万亿元。2014年一季度,单季结算量就达到了1.65万亿元。2013年11月,国际清算银行的全球外汇市场成交量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人民币首次成为日均
期刊
2014年中国经济的上半场已经结束,7.4%的增长数字多少让人松了一口气。下半年是否还会像上半年这样有惊无险?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应放在哪些方面?  要想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的目标,必须着眼于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严峻现实,重视稳定经济增长的短期和中长期预期,重视主动作为,统筹施策,精准发力,及时采取一些新的调控思路和异于往常的举措,供给端改革和需求端调节并重,这样才能既有助于短期稳增长,更可以为长远经济
期刊
为什么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法国经济学家皮克迪(Thomas Piketty)写了一本皇皇巨作《21世纪资本论》。此书一经问世便众说纷纭。有人说“法国非主流经济学家教训了美英主流经济学家”;有人说此书“对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事实疏于考察或视而不见,又对资本怀着古老而又荒唐的偏见”。  可惜,读罢皮克迪的书之后,一头雾水。读者可以各取所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此争论,看起来很热闹,却得不
期刊
从世界历史发展大势看,120年前的甲午战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先前的东亚秩序至此解体,中国在亚洲的盟主地位事实上终结;日本经此一战成为世界政治一个重要因素;至于中国,一方面承受着这场战争带来的灾难,支付巨额赔偿,割去大量宝贵土地;另一方面中国因这场战争打开一个上升空间,先前几十年意识到而做不得的事情,在战后几年迅速将蓝图变成现实。国际资本加速东移  甲午战前,中国已与西方打了30多年交道。在最初阶
期刊
夏天通常是从日常生活的风险和忧虑中解脱出来喘口气的时节,或许还能想一想我们处于怎样的位置,未来怎么前进。但这正在变得日益困难,因为日常生活的风险大大提高了,忧虑也大大增加了。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讨论焦点大多集中在全球各种经济失衡问题上,增长也因为这些失衡而受到威胁或者抑制。如今这些问题并没有远离我们。比如,美国经济一季度表现出人意料的差,分析师们纷纷对美国经济趋势感到迷惑而不确定。  但
期刊
增长阶段转换,表面上看是增长速度的换挡与调整,其实质则是增长动力的转换与接续,即原有增长动力的逐步回落和新增长动力的形成。  近年来,出口、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已明显下降一个台阶,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阶段。我国经济的高增长主要依赖于高投资,投资增速调整到位是增长阶段转换期“探底”成功和顺利迈向新常态的关键所在。经济增长能否在一个新的平台上保持稳定,一方面取决于新增长动力的培育,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市场主体的
期刊
6月,数百名全球央行行长在巴塞尔相聚一堂,参加国际清算银行(BIS)年会。  国际清算银行仍然是央行的央行,央行把部分富余的现金交给它运作投资,但它最重要的职能是作为讨论央行所面临关键问题的论坛。  国际清算银行今天更加国际化,来自韩国的经济学家申铉(Hyun Shin)成为它的经济顾问,而今年久负盛名的佩尔·雅各布森基金会演讲者是马来西亚央行行长泽蒂·阿齐兹,她分析了金融危机的必然性,并从新兴市
期刊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8月25日报道,波尔多葡萄酒女男爵菲丽萍·德·罗斯柴尔德(Philippine de Rothschild)于法国波尔多当地时间8月23日晚,因手术并发症去世,享年80岁。她领导的罗斯柴尔德男爵集团(Baron Philippe de Rothschild SA)对此没有做更多的详细说明。  罗斯柴尔德出生于1933年,童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度过,她的父亲曾与戴高乐将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