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等。
关键词:语文 课外 阅读 能力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等。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的课外阅读能力呢?
一、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第一,加强课外阅读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当今社会的信息量之广,信息更新速度之快,对人类的学习方法、阅读能力和终身学习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二,阅读量的增加是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而小学语文统篇教材的阅读量仅为30万字,小学生平均每天的阅读量仅是103字左右。语文课堂充斥的是繁琐的分析和知识点的讲解,能提供的阅读量是有限的。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完成这项阅读指标,课本提供的阅读量也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第三,课外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根本,更是人发展的需要。
大量的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是其他活动都不能代替的。学生课外阅读正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课外阅读能力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1、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1)榜样激励。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功者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好书引读。
由于小学生具有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
(3)收获激情。
我们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晨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在班上举行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教师要及时奖励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2、指导学生读书方法
(1)引导合理安排读书时间
统一制定读书计划,早中晚各安排一段时间,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计划的规定,并长期坚持下去。早晨是一天中读书的黄金时间,头脑最清醒,可以安排些背诵、复述任务;晚上一般较疲劳,可以阅读些较轻松的书籍。
(2)理顺掌握一般读书程序
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在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读报也要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
(3)教会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①浏览性阅读
主要针对一些长部头的书籍,例如名著:《水浒》、《三国演义》等。教材中节选了些中外名著的各种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文艺作品故事性强,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速度自然加快,读后掩卷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
②吸收性阅读
以獲取读物中的知识为目的的阅读称为吸收性阅读。主要针对知识性读物。因为对待此类读物既不能追求快速,不能观其大略,也不是语言优美的篇章,适合背诵积累,而是要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③细品型阅读
针对语言精美的读物,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背诵、摘抄来帮助记忆积累,积淀语言,培养语感
3、多元评价—丰富评价手段,促进持续阅读热情
(1)开辟各种阵地,提供展示平台。
在学生阅读之后,教师要提供机会,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之火越烧越旺。在实践中,让学生得以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如定期召开班级读书会,让学生介绍自己最近读的好书;进行专题性读书辩论会,让学生对于同一本书读后产生的不同观点进行交流辩驳,在争论中得到进步;开展课本剧的排演活动,让他们将书中的故事搬上舞台,用表演诠释自己独特的理解等。丰富的展示平台,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参与投入,会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给他们带来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多种奖励手段,肯定阅读成绩。
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评价的时候,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强化学生成功的欢乐,对他们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可以设立各种荣誉称号,如“阅读之星”、“小高尔基”、“读书大王”等等;也可以给予一些特殊待遇,比如在国旗下讲话,做班级的图书管理员,额外增加借书的次数和数量等;还可以奖给一些物质性的物品,如一本有趣的书,一支钢笔,一本漂亮的本子等。这些方法其实就是一种隐性的评价手段,它们代表了教师对这些爱好读书的学生们的肯定和赞扬,会在学生群体中起到一种良性的榜样作用,激励他们向这些榜样学习。
(3)多方合作,激发阅读热情。在对学生阅读实施评价时,既要重视教师评价的作用,也要关注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既要重视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更要关注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增加评价的交互性,使其成为在教师组织下,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评价活动。只有这样的评价,才能更加全面、科学、客观,才能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今后的持续阅读激情。
关键词:语文 课外 阅读 能力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等。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的课外阅读能力呢?
一、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第一,加强课外阅读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当今社会的信息量之广,信息更新速度之快,对人类的学习方法、阅读能力和终身学习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二,阅读量的增加是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而小学语文统篇教材的阅读量仅为30万字,小学生平均每天的阅读量仅是103字左右。语文课堂充斥的是繁琐的分析和知识点的讲解,能提供的阅读量是有限的。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完成这项阅读指标,课本提供的阅读量也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第三,课外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根本,更是人发展的需要。
大量的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是其他活动都不能代替的。学生课外阅读正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课外阅读能力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1、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1)榜样激励。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功者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好书引读。
由于小学生具有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
(3)收获激情。
我们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晨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在班上举行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教师要及时奖励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2、指导学生读书方法
(1)引导合理安排读书时间
统一制定读书计划,早中晚各安排一段时间,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计划的规定,并长期坚持下去。早晨是一天中读书的黄金时间,头脑最清醒,可以安排些背诵、复述任务;晚上一般较疲劳,可以阅读些较轻松的书籍。
(2)理顺掌握一般读书程序
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在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读报也要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
(3)教会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①浏览性阅读
主要针对一些长部头的书籍,例如名著:《水浒》、《三国演义》等。教材中节选了些中外名著的各种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文艺作品故事性强,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速度自然加快,读后掩卷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
②吸收性阅读
以獲取读物中的知识为目的的阅读称为吸收性阅读。主要针对知识性读物。因为对待此类读物既不能追求快速,不能观其大略,也不是语言优美的篇章,适合背诵积累,而是要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③细品型阅读
针对语言精美的读物,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背诵、摘抄来帮助记忆积累,积淀语言,培养语感
3、多元评价—丰富评价手段,促进持续阅读热情
(1)开辟各种阵地,提供展示平台。
在学生阅读之后,教师要提供机会,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之火越烧越旺。在实践中,让学生得以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如定期召开班级读书会,让学生介绍自己最近读的好书;进行专题性读书辩论会,让学生对于同一本书读后产生的不同观点进行交流辩驳,在争论中得到进步;开展课本剧的排演活动,让他们将书中的故事搬上舞台,用表演诠释自己独特的理解等。丰富的展示平台,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参与投入,会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给他们带来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多种奖励手段,肯定阅读成绩。
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评价的时候,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强化学生成功的欢乐,对他们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可以设立各种荣誉称号,如“阅读之星”、“小高尔基”、“读书大王”等等;也可以给予一些特殊待遇,比如在国旗下讲话,做班级的图书管理员,额外增加借书的次数和数量等;还可以奖给一些物质性的物品,如一本有趣的书,一支钢笔,一本漂亮的本子等。这些方法其实就是一种隐性的评价手段,它们代表了教师对这些爱好读书的学生们的肯定和赞扬,会在学生群体中起到一种良性的榜样作用,激励他们向这些榜样学习。
(3)多方合作,激发阅读热情。在对学生阅读实施评价时,既要重视教师评价的作用,也要关注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既要重视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更要关注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增加评价的交互性,使其成为在教师组织下,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评价活动。只有这样的评价,才能更加全面、科学、客观,才能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今后的持续阅读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