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既是对初三毕业生所学知识的一次系统考查,更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一次检验;它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同时,也是教师自我价值的体现。由于复习备考阶段时间紧,内容多,因此,提高复习实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答题技能,从容应对中考,是每一位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教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中考复习策略、方法,提升学生应对中考的信心。现结合这几年的初中毕业班教学实践,谈谈思想品德课复习的几点体会。
一、依纲靠本,把握中考命题方向
在初中思品备考中,教师要始终树立课标意识,心中有课标,脑中有课标,课标内容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末。这几年我们连云港市中考试卷的一个很明显特征就是依托课程标准:材料新颖,设问灵活,但都脱离不了“题在课外,理在书中”的命题原则。基础性、能力性、开放性仍是中考的方向。试题基本上依据课程标准,源于教材,又拓展于教材,从教材引伸到检查学生的知识储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学生必须学会以不变应万变,以《课程标准》和中考命题范围为依据,准确、系统的理解把握课本基础知识并善于运用这些知识分析社会实际中的问题。当然,重视基础知识不能以记住知识点为最终目标,而应把重点放在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加强对知识横向、纵向的梳理,对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内在联系,避免学生在解题时,只知道从一个方面去论述,不懂得把所有与之有关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导致思路比较狭隘。同时,还要使学生进一步分清易于混淆的概念,防止实际运用时张冠李戴。如:要分清我国的根本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国家权力机关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主导等等。它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课程标准为导向,关注课程标准,在此前提下,既要依赖教材,又要高于教材,也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构建知识结构,夯实中考理论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进入复习阶段之后,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根据带毕业班的多年经验,本着“回顾课本,知识理解,知识拓展”的思路,我安排了“三轮复习”的计划。
第一轮复习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让学生系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思品课中考除了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外,更注重于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能力的形成是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因此,我们必须在深钻细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基础知识做全面、系统的梳理,注重目录、章节、框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提纲的形式构建相应的知识网络,全面、系统、牢固、准确地掌握教材,从而做到“手中无书,心中有书”,这样在考场上答题时才会得心应手。在学法上,要求学生以课本为主,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连成线、结成网、形成树。
第二轮复习主要以专题讲座、专题训练等形式展开。我们要打破课与课、单元与单元、册与册之间的界限,将相关知识按照专题标准进行综合归类,形成一条条具有某种联系的知识线,进行归纳复习,这就是连“线”的过程。这一环节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入
教材,进行微观上的细致掌握,进一步突出重难点,初步形成灵活运用教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分析认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找“点”的过程。我们在复习时应把“点”和“线”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既要归类复习,又要重难点突出,最后形成面。?在这一轮中,更要联系时政热点进行复习,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并以此为切入点,加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如建党90周年;世界气候大会与低碳经济;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抗击干旱;矿难事故等。
第三轮复习要在知识训练上上强度,强化学生解题能力训练,也就是中考前的冲刺训练,是从知识到能力到心态的全面训练。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临考模拟综合训练,并密切注意中考相关信息及走向。要多训练符合中考理念的习题,以使自己尽快适应中考的要求。在选择材料时,江苏省十三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应成为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资料。往年的中考试题对我们而言是难得的高质量的练习题。要让学生加强模拟训练,明确并适应新课改形势下的考试形式。我们在平时练习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每套中考试卷,把每次训练都作为一次实实在在的中考。之后,我们应帮助学生,对失分较多的题目和内容,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把问题解决在中考之前。
除强化训练之外,还要留出一周左右的时间回归课本,强调重要基础知识,加强重点时政掌握,尤其解决重要的时政客观题。
三、精编精选题目,升华学生理论知识
中考,首先是学生的中考,同时也是老师的中考。临近中考,已没有时间搞题海战术,只有通过选做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习题,练练手,找找感觉,体会一下解题的诀窍,从而找到一条通往中考成功的钥匙。选题要注重“新题”与“旧题”相搭配,要继承好“旧题”,如每年中考题的精华题、一些复习资料中的“妙题”等等,因为好题目永远都不会过时,教师不仅要继承好,还要利用好这些“旧题”,充分发挥“旧题”的余热。同时,教师更要主动出击,根据课标和年度热点,原创性地或嫁接性地开发一些新题目,不仅要内容新,而且要形式新,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也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发动学生,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设题并解答,自我生成,以增强备考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考考场莘莘学子第一条分水岭,也承载着教师的满腔希望,作为思品课教师,应当把握中考命题的方向,努力打造高效的课堂,也就找到了打开中考之门的钥匙。
一、依纲靠本,把握中考命题方向
在初中思品备考中,教师要始终树立课标意识,心中有课标,脑中有课标,课标内容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末。这几年我们连云港市中考试卷的一个很明显特征就是依托课程标准:材料新颖,设问灵活,但都脱离不了“题在课外,理在书中”的命题原则。基础性、能力性、开放性仍是中考的方向。试题基本上依据课程标准,源于教材,又拓展于教材,从教材引伸到检查学生的知识储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学生必须学会以不变应万变,以《课程标准》和中考命题范围为依据,准确、系统的理解把握课本基础知识并善于运用这些知识分析社会实际中的问题。当然,重视基础知识不能以记住知识点为最终目标,而应把重点放在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加强对知识横向、纵向的梳理,对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内在联系,避免学生在解题时,只知道从一个方面去论述,不懂得把所有与之有关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导致思路比较狭隘。同时,还要使学生进一步分清易于混淆的概念,防止实际运用时张冠李戴。如:要分清我国的根本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国家权力机关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主导等等。它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课程标准为导向,关注课程标准,在此前提下,既要依赖教材,又要高于教材,也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构建知识结构,夯实中考理论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进入复习阶段之后,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根据带毕业班的多年经验,本着“回顾课本,知识理解,知识拓展”的思路,我安排了“三轮复习”的计划。
第一轮复习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让学生系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思品课中考除了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外,更注重于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能力的形成是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因此,我们必须在深钻细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基础知识做全面、系统的梳理,注重目录、章节、框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提纲的形式构建相应的知识网络,全面、系统、牢固、准确地掌握教材,从而做到“手中无书,心中有书”,这样在考场上答题时才会得心应手。在学法上,要求学生以课本为主,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连成线、结成网、形成树。
第二轮复习主要以专题讲座、专题训练等形式展开。我们要打破课与课、单元与单元、册与册之间的界限,将相关知识按照专题标准进行综合归类,形成一条条具有某种联系的知识线,进行归纳复习,这就是连“线”的过程。这一环节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入
教材,进行微观上的细致掌握,进一步突出重难点,初步形成灵活运用教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分析认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找“点”的过程。我们在复习时应把“点”和“线”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既要归类复习,又要重难点突出,最后形成面。?在这一轮中,更要联系时政热点进行复习,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并以此为切入点,加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如建党90周年;世界气候大会与低碳经济;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抗击干旱;矿难事故等。
第三轮复习要在知识训练上上强度,强化学生解题能力训练,也就是中考前的冲刺训练,是从知识到能力到心态的全面训练。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临考模拟综合训练,并密切注意中考相关信息及走向。要多训练符合中考理念的习题,以使自己尽快适应中考的要求。在选择材料时,江苏省十三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应成为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资料。往年的中考试题对我们而言是难得的高质量的练习题。要让学生加强模拟训练,明确并适应新课改形势下的考试形式。我们在平时练习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每套中考试卷,把每次训练都作为一次实实在在的中考。之后,我们应帮助学生,对失分较多的题目和内容,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把问题解决在中考之前。
除强化训练之外,还要留出一周左右的时间回归课本,强调重要基础知识,加强重点时政掌握,尤其解决重要的时政客观题。
三、精编精选题目,升华学生理论知识
中考,首先是学生的中考,同时也是老师的中考。临近中考,已没有时间搞题海战术,只有通过选做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习题,练练手,找找感觉,体会一下解题的诀窍,从而找到一条通往中考成功的钥匙。选题要注重“新题”与“旧题”相搭配,要继承好“旧题”,如每年中考题的精华题、一些复习资料中的“妙题”等等,因为好题目永远都不会过时,教师不仅要继承好,还要利用好这些“旧题”,充分发挥“旧题”的余热。同时,教师更要主动出击,根据课标和年度热点,原创性地或嫁接性地开发一些新题目,不仅要内容新,而且要形式新,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也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发动学生,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设题并解答,自我生成,以增强备考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考考场莘莘学子第一条分水岭,也承载着教师的满腔希望,作为思品课教师,应当把握中考命题的方向,努力打造高效的课堂,也就找到了打开中考之门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