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命题方向打造高效复习课堂

来源 :考试·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lt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既是对初三毕业生所学知识的一次系统考查,更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一次检验;它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同时,也是教师自我价值的体现。由于复习备考阶段时间紧,内容多,因此,提高复习实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答题技能,从容应对中考,是每一位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教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中考复习策略、方法,提升学生应对中考的信心。现结合这几年的初中毕业班教学实践,谈谈思想品德课复习的几点体会。
  一、依纲靠本,把握中考命题方向
  在初中思品备考中,教师要始终树立课标意识,心中有课标,脑中有课标,课标内容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末。这几年我们连云港市中考试卷的一个很明显特征就是依托课程标准:材料新颖,设问灵活,但都脱离不了“题在课外,理在书中”的命题原则。基础性、能力性、开放性仍是中考的方向。试题基本上依据课程标准,源于教材,又拓展于教材,从教材引伸到检查学生的知识储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学生必须学会以不变应万变,以《课程标准》和中考命题范围为依据,准确、系统的理解把握课本基础知识并善于运用这些知识分析社会实际中的问题。当然,重视基础知识不能以记住知识点为最终目标,而应把重点放在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加强对知识横向、纵向的梳理,对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内在联系,避免学生在解题时,只知道从一个方面去论述,不懂得把所有与之有关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导致思路比较狭隘。同时,还要使学生进一步分清易于混淆的概念,防止实际运用时张冠李戴。如:要分清我国的根本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国家权力机关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主导等等。它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课程标准为导向,关注课程标准,在此前提下,既要依赖教材,又要高于教材,也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构建知识结构,夯实中考理论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进入复习阶段之后,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根据带毕业班的多年经验,本着“回顾课本,知识理解,知识拓展”的思路,我安排了“三轮复习”的计划。
  第一轮复习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让学生系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思品课中考除了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外,更注重于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能力的形成是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因此,我们必须在深钻细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基础知识做全面、系统的梳理,注重目录、章节、框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提纲的形式构建相应的知识网络,全面、系统、牢固、准确地掌握教材,从而做到“手中无书,心中有书”,这样在考场上答题时才会得心应手。在学法上,要求学生以课本为主,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连成线、结成网、形成树。
  第二轮复习主要以专题讲座、专题训练等形式展开。我们要打破课与课、单元与单元、册与册之间的界限,将相关知识按照专题标准进行综合归类,形成一条条具有某种联系的知识线,进行归纳复习,这就是连“线”的过程。这一环节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入
  教材,进行微观上的细致掌握,进一步突出重难点,初步形成灵活运用教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分析认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找“点”的过程。我们在复习时应把“点”和“线”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既要归类复习,又要重难点突出,最后形成面。?在这一轮中,更要联系时政热点进行复习,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并以此为切入点,加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如建党90周年;世界气候大会与低碳经济;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抗击干旱;矿难事故等。
  第三轮复习要在知识训练上上强度,强化学生解题能力训练,也就是中考前的冲刺训练,是从知识到能力到心态的全面训练。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临考模拟综合训练,并密切注意中考相关信息及走向。要多训练符合中考理念的习题,以使自己尽快适应中考的要求。在选择材料时,江苏省十三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应成为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资料。往年的中考试题对我们而言是难得的高质量的练习题。要让学生加强模拟训练,明确并适应新课改形势下的考试形式。我们在平时练习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每套中考试卷,把每次训练都作为一次实实在在的中考。之后,我们应帮助学生,对失分较多的题目和内容,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把问题解决在中考之前。
  除强化训练之外,还要留出一周左右的时间回归课本,强调重要基础知识,加强重点时政掌握,尤其解决重要的时政客观题。
  三、精编精选题目,升华学生理论知识
  中考,首先是学生的中考,同时也是老师的中考。临近中考,已没有时间搞题海战术,只有通过选做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习题,练练手,找找感觉,体会一下解题的诀窍,从而找到一条通往中考成功的钥匙。选题要注重“新题”与“旧题”相搭配,要继承好“旧题”,如每年中考题的精华题、一些复习资料中的“妙题”等等,因为好题目永远都不会过时,教师不仅要继承好,还要利用好这些“旧题”,充分发挥“旧题”的余热。同时,教师更要主动出击,根据课标和年度热点,原创性地或嫁接性地开发一些新题目,不仅要内容新,而且要形式新,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也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发动学生,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设题并解答,自我生成,以增强备考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考考场莘莘学子第一条分水岭,也承载着教师的满腔希望,作为思品课教师,应当把握中考命题的方向,努力打造高效的课堂,也就找到了打开中考之门的钥匙。
其他文献
“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达到熟悉并灵活应用与题目相关知识的目的.“一题多变”可以是老师“变”,即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恰当地对题目进行延伸、演变、拓展,呈现出一系列的变式题;也可以把“变”的权力教给学生,即引导学生在原题的基础上,改变条件或相关的物理场景,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有价值的问题,并自己解决
期刊
探究类实验是中考题型中常见的一种,也是近年物理中考中热点之一,它具有新颖性、综合性、开放性、探索性等特点
期刊
有这样一则笑话,问:“1+1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7”答:“算错的情况下。”此笑话搞笑的原因在于正常情况下人们认为1+1就应该等于2,所以只有在算错的情况下才不等于2。其实,在化学中还真有许多“1+1≠2”的现象,由于在学生的大脑里“1+1=2”已经形成思维定势,故学生在遇到这类试题往往容易出错。现选取几种类型进行分析,希望同学们在复习备考时引起注意。
期刊
文言文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它博大精深,内涵隽永。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中考文言文的阅读考点注重向课外延伸,浅易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成了必考题,但由于时空相隔,学生们普遍感到应对课外文言文考查困难重重。其实,如果方法得当,我们完全可以攻占课外文言文阅读的高地。在教学和复习的过程中,我们“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念好“牢、活、实”这“三字”经,进行了扎实有效
期刊
每年体育考试,总会有部分考生临场发挥失常,功亏一篑。一般来讲,考生大都存在怕考不出最好成绩的紧张状态。随即引起生理、心理等方面一系列不良反应,影响了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发生这些异常心理状态,其原因就是考前心理准备差。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学体育教学,在学生的心理训练以及考试前调控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希望和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一、 影响中考体育考试的心理因素  1. 对自己的能力与实力缺乏客观的估计
期刊
初中数学是一门基础而重要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复杂多样。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思想方法,以及在数学学习中获得自信、科学的态度、理性的精神等,都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去认真探究。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要求,我认为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不但要注重教师“教”,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结合本人多年教育教学经验,谈谈数学教学中应
期刊
关于激励,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不会把生命出卖于你,但为了一条彩的绶带把生命奉献于你。可见,激励的作用之大。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由此可见,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对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多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句激励性语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
期刊
新时期初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各有不同,但是教育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可以健康地成长,成为有用的社会人才,这就是要教师必须了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根据不同时期学困生特点,与时俱进的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促使其不断地发挥优点和特长,逐渐改掉缺点和不足。向良好的方面转化。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何在?从思想品德形成的机制来分析,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 外部因素  1.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随着初中学生的年龄的
期刊
一、 什么是“主问题教学”  阅读教学的“主问题”是指在整体阅读教学中能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在“主问题”教学中,一篇课文的教学不是只提一个问题,而是把若干个小问题提炼成大问题,集中以一二个“主问题”研读来深究。语文教育专家钱梦龙老师强调“主问题”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主问题教学”是“把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中心目标,使
期刊
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美与道德交织在一起,两者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行为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它可引起人内心情感上的共鸣,给人提供区别善恶美丑的标准是人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颇具有重要意义。美育对学生个体的心理发生起构建作用。赞科夫说过:“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指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