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立场不可缺失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是课程目标落实的主要载体,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体现生本思想,是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的。以一堂地市级公开课为例,以教学中的“学生立场”为着眼点,对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剖析,并从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动态生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维度进行了行动改进。
  关键词:学生立场;教学资源;动态生成
  2013年3月20日,张春良(浙江省特级教师)名师工作室在我校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我上了一节公开课。课后,张春良老师给了我很多肯定,也给我提了许多可以探讨和商榷的地方。课后反思,终于悟出我这节课问题的所在——学生立场的缺失。张春良老师说,上课如做菜,各有各的味道。反思自己的课,我认为这道看似精美的大菜,还有许多可以提升的空间。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课程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教育之学是人学,新课程的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在教师身上要体现为目中有人,教师心中装着学生,是生本立场的体现。唯有如此,才能时时处处从学生实际出发,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教学生所需,这就是学生立场。在我的这节课中,学生立场的缺失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立场”的缺失
  【课堂观察一】
  在和学生互动中,有这样一个小片段:
  T:I want to be a part-time cook. 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S1: I want to be a teacher like you.
  T:What about you?
  S2:I want to be a policeman.
  T:You mean,you want to be a policewoman.(因为是个女生)Why?(追问)
  S2:Because I can catch thieves.
  T:What do you want to be,S3?
  ...
  【反思】
  名师学员们提出:在学生提到a policewoman,catch thieves时,两个单词policewoman,thief对学生来说都比较陌生,为何不把生词写在黑板上,进行教学,来扩充词汇量?
  这个细节折射出在课堂上我关注“学生立场”不够,一心想着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步骤,不能及时捕捉课堂上学生的随时“生成”契机,缺乏“顺水推舟”的教学智慧,因此课堂也就缺乏怡然自得的自在。关注动态生成,既要教师的智慧,更需要教师更新理念。十来年的传统教学观念让我既希望学生动起来,又害怕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这实际上是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做到“以学定教”。也就是说,我未能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导致“学生立场”的缺失。
  【改进】
  我应该更新理念,不能为眼前的知识而教,应该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而教。在课堂教学中,我应该及时抓住容易忽视的细节,把握课堂教学的契机,关注课堂的生成。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而不是一切都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师只有从容应变,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即时引领,才能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课堂观察二】
  在讨论环节,我发出如下指令:
  T:OK,boys and girls. You have known a lot about my daughter Guoguo’s dream. What about your dream?Would you like to share it with us?Now, I have two minutes for you. You can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
  【反思】
  “I have two minutes for you.”这是很多教师上课发出的指令,我也不例外。有时是设定两三分钟,有时是设定五分钟让学生去阅读一段材料,或谈论一个话题。试问:我们是依据什么确定时间的?我们给学生一样的时间,要求学生步调一致地完成同一个内容。时间一到就到下一个环节。结果很多学生早就完成而无所事事,有些学生完成不了而被迫停止。这不仅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颇有“我的课堂我做主”的味道。
  【改进】
  在这个环节,如果我能做这样的改动,也许效果会更好:给先讨论完毕的学生增加一项任务,从而给后完成的学生留出时间上的“缓冲区”。如,在观察学生有人讨论完毕时,再给出一个深层次的话题——Why do you choose it as your dream?引发学生思考。问题设置由浅入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说。
  二、过度利用自身资源,缺少学生参与
  【课堂观察三】
  在这节课中,我多处利用了我自己和孩子的资源。如,我用自己做菜的照片引出生词——part-time,cook;用我的梦想引出——exhibitions,hold,I am going to do what I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 我还用我女儿画的图画来引入新课。我甚至将整篇文章改为用女儿的口吻写。
  【反思】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而教师自身资源只是其中一部分。但是在这节课中,我过度利用教师自身资源,正如走入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学生难免会有眼花缭乱的感觉。其中一位名师学员给我指出:教师呈现这么多自己的自身资源,学生是否真的对你的所有信息感兴趣,是不是教师在自作多情?一针见血,切中要害。是的,适度开发教师资源,可以利用学生向师性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过多,难免有过犹不及之感。   【改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在课堂中,我为何不用学生的资源呢?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我想不妨作如下改动:(1)这节课教材属于半自编,录音部分由我完成,不太符合。所以可不可以让学生来录音。(2)学生多才多艺,何不采用学生的作品来引出生词?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彼此更加了解,又可以避免都是教师个人资源,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也一定会感兴趣,何乐而不为?
  三、情感态度的渗透时,没有顾及“学生立场”
  【课堂观察四】
  在课堂结尾,我让学生一起来朗读分享一段文章,因为最近一直在提中国梦,因此,我在编写时特地加入这一元素。
  I have a dream;
  You have a dream;
  We have a China dream(中国梦);
  With the dream,we have a direction;
  With the dream,we are no longer confused;
  With the dream,there is a hope;
  With the hope,we have the strength to fight.
  【反思】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跨文化意识,促进创新思维,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为此,我在结课环节千方百计进行情感升华,人为地贴上标签。不仅在这堂课上,在平时上课时,我也总刻意“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深度,而没有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去顾及“学生立场”。
  张春良老师指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该是贯穿整堂课,而不仅仅是结课环节。是啊,如果在结课环节中,情感升华成为教师刻意行为,无疑让学生认为是虚假做作或画蛇添足,也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积极引导。其实,一节课如果承载太多,往往只会顾此失彼。
  【改进】
  一节课应该是一个圆形,导入和结尾是两段,他们应该是首尾呼应,共同营造出浑然一体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去繁就简,理出情感教育点,在情感升华时做到和“学生立场”无缝对接,才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维和特点,教师不能一味地将自己的意志和知识强加于学生。只有站在“学生立场”,了解学生的真实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授之以渔,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发展。
  纵观整堂课,我片面追求课堂的流畅和自然,而忽略课堂最重要的部分——学生。所以,我觉得这节课是有缺憾的。但是我不遗憾,因为反思让我成长。我愿在不断反思中,加深对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认识,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成为一个不断进取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英语教师。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一中)
  编辑 刘青梅
其他文献
摘 要:添加辅助线是学生学习几何的难点,也是中考数学的必考点之一。而学生做这类题型的时候却不知道怎么去分析,更多的由于信心不足而不敢去思考。试图通过对一道试题的讲解,让学生明白,辅助线的添加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经过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的方法。  关键词:辅助线;截长;补短  学生17:难题只有通过不断的猜想、分析、演算、验证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老师:善于分析才会更快地找到出奇制胜的妙招。有
期刊
摘 要:以苏科版七年级《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例,围绕“生态系统”这一重要概念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从感性知识入手建构“生态系统”重要概念,形成生物学重要概念,从而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重要概念;探究活动;建构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围绕重要概念展开,精
期刊
有效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更关注学生体魄的健壮、情感的丰富和社会适应性的提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使学生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与低效、无效教学不同,有效教学特别注重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三维目标”是一个完整、协调、互相联系的整体。同时,“三维目
期刊
王安石写了一篇《伤仲永》,随笔挥洒,信手拈来,却引发人们不倦的探讨。  方仲永的故事众人皆知:并非书香子弟的方仲永5岁时便能“指物作诗,立就”,并“自为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因而扬名邑中。到了十二三岁,才气渐减,“令作诗,不能称前之所闻。”到了成年,竟“泯然众人矣”。故事至此已让读者感慨万千,如此神童,竟落得如此地步。谁之错?  也许错在父亲,有这么一个天资聪颖的神童,却被他的贪财心给毁了
期刊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关于初一新生习惯养成的建议。  关键词:习惯养成;能力培养;意识树立  七年级第一学期对于刚刚结束了轻松快乐的小学生活,即将面对中学沉重的学习压力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期。在这关键的五个月内,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成功转型,由天真烂漫的儿童心理阶段跨越到心智比较成熟的少年心理阶段,那么这个时期学生应对中学的十二门学习科目时会比较困难,而顾此失彼,甚至不堪重负、失去学习
期刊
摘 要:历史与社会课程有大量的视频资源,如何利用好视频是一门大学问。首先阐述了视频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优势,接着利用几个课例片段,从视频播放的最佳时机、视频播放的时长、视频如何再处理等3个方面介绍了视频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视频;时机匹配;时长;设问;转化  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已经常态化了,不管是开课还是平常课,教师都是先备课,然后根据备课内容,制作集文字、图片、声音等于一体的多
期刊
摘 要:《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两上,两次反思深入思考,力求每一个课堂教学环节合理化,把每一个教学环节细琢慢磨,不断改进,使课堂深化和升华。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反思;思考;改进  自从名师入驻我校后,我就又多了学习的机会,也可以去多方方面感受名师的扎实深厚的数学基础和教学实战经验,与此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困惑与名师探讨,找到解决的办法,就像迷失方向的船只,看到了希望的灯塔一样,照亮了青年教师的教学
期刊
摘 要:通过教学反思,该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地理,才发现以前是在教学目标的认识与设计方面出现了偏差。基于这种反思,以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之《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为例,寻找精确定位教学目标基础上的优化教学设计策略,通过优化教学目标设计、“活动化”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力求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反思;定位目标;优化设计  一、问题的提
期刊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中国文化精髓所在,那么光彩夺目,在生活中,它的出现让人的精神远离了纷扰,在心中留下自己的神秘花园。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它的名称是古代诗词鉴赏,它的分值为6分,这是在考查学生能力的6分,是拉开距离的6分。在一类生的自选模块考试中,它的分值是10分,占总分的六分之一。而这类题目之所以将之定位为考查学生能力、拉开考生距离的问题,是因为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学中的宝贵精华,需
期刊
随着朱自清《背影》这篇文章的面世,描写父亲的文章层出不穷,但《背影》从未被其他写父亲的文章所取代,究其原因,除了文章写作角度独特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莫过于《背影》中所表现出的复杂情感:既有父子间浓厚的骨肉亲情,又流露出作者一些说不清是悲酸还是惆怅的心绪。可以说,一篇短短的文章,却是五味杂陈,需要细细的咀嚼、品味。  分析《背影》这篇文章,教师,抑或说参考书,大多着眼于父亲艰难地穿过铁道去对面的月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