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知识产权文化素养现状及培育路径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slc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众知识产权文化素养培育是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关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顺利实施。以黑龙江省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公众知识产权文化素养的现状,调查发现公众在知识产权文化素养方面存在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知识产权运用能力较弱、知识产权意识和行为不统一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以大众传媒和高校为主阵地,以公众为主体的知识产权宣传教育体系,提升公众知识产权文化素养,助力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公众;知识产权;文化素养;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0-0032-02
  一、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文化素养
  知识产权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和经营活动中的标记、信誉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1],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与推进,知识产权文化的建设,既需要制度的规范与保护,更需要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文化素养的提升。《长江日报》调查报道显示,2002—2018年,公众知识产权的认知从83%上升至95%;但對知识产权的价值认同却呈现下降趋势,由52.8%上升至81.17%,显示出在知识产权上的知行不合一。
  知识产权文化素养是人类在创造、运用、管理、保护知识产权、发展知识产权经济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成果和精神现象的总和[2],包括知识产权意识、知识产权行为选择、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等在内的诸多品质。为对黑龙江公众知识产权文化素养现状有较为清楚的认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展开调查,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90份,有效回收率为99%。
  二、公众知识产权文化素养现状分析
  (一)公众知识产权意识薄弱
  公众知识产权意识是指公众对知识产权的认知与观念的总和。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不仅是公众自身知识产权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内容。调查显示,公众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具体表现为知识产权认知程度低、知识产权认知观念待提升。
  1.公众知识产权认知程度低。公众知识产权认知程度是指公众对知识产权知晓与了解程度,具体包括公众对知识产权的总体了解程度、对知识产权具体内容的知晓状况。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的公众表示对知识产权总体非常了解,9.1%的公众表示比较了解,43.4%的公众表示一般了解,34.3%的公众表示不太了解,12.2%的公众表示非常不了解。整体而言,公众对知识产权的总体了解程度低。与此同时,公众对知识产权的具体内容认知度较低。知识产权的主要内容91.9%的公众选择了专利权,88.9%公众选择了著作权,78.8%的公众选择了商标权,54.5%的公众选择了外观设计权,这些知识产权内容公众了解的程度都较好。其中,53.5%的公众选择了科学发现权,科学发现权在国际上和我国的知识产权体系中目前并未被认可为知识产权,这需要在今后的宣传过程当中多加关注。除此之外,公众对其他的知识产权的知晓度都较低在15.2%~46.5%之间。可见,公众对知识产权具体内容的知晓度是参差不齐的。
  2.公众知识产权观念待提升。公共知识产权观念是指公众对知识产权的看法和态度,具体包含了公众对了解知识产权的看法、对待盗版现象的态度等。在“公众是否有必要了解知识产权知识”的问题上,47.5%公众认为非常有必要,47.5%公众认为有一定必要,4%的公众表示可有可无,1%公众认为没有任何必要。
  在公众看待盗版现象的问题上,43.4%的公众表示坚决反对,一定会举报;32.4%的公众表示坚决反对,但不会举报;14.1%公众表示不应该侵犯,但是能够理解;10.1%的公众表示无所谓,关键看自己购买产品的性价比。公众对盗版现象表示“无所谓,关键看购买产品的性价比”,一方面是正版产品较贵,盗版产品容易获取;另一方面是公众的知识产权观念还有待提升。由此可见,大多数公众尊重知识产权的观念较强,但是公众总体的知识产权观念还有待提升。
  (二)知识产权运用能力较低
  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主要包括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力。调查显示,公众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低、公众知识产权保护能力较弱。
  1.公众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低。在“是否尝试过文学创作、科学研究或者发明创作”的调查中显示,34.3%的公众表示有想法,但是没有实施;13.2%的公众表示尝试过但是没有结果;4%的公众表示尝试过并取得过成果;48.5%公众表示没有想过去尝试。但70.7%公众表示如果条件适宜,愿意进行创作、创新、发明等活动,可见公众创造的意愿较强,只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7.2%的公众表示尝试过创作发明,仅有4%的公众取得过成果,这与公众的创新能力是有一定关系的,虽然相关政策一直在推进创新,助力大众创新创业,但是大众的创新能力培养显然还需要不断加强。
  2.知识产权保护能力较弱。在“完成了发明创造,首先采取的行动”调查中,66.7%的公众选择首先去申请专利,可见公众申请专利的意识较强。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不仅关系到发明创造后专利的申请,也与知识产权被侵犯是否能够采取有效措施的能力相关。在是否被侵犯知识产权的调查中,98%的公众表示没有被侵害知识产权,如此高的比例很有可能是因为公众没有意识到他人对自己知识产权的侵犯,缺少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意识和知识。在知识产权受到侵犯,不采取措施的原因调查中,21.2%公众表示不了解知识产权;35.4%的公众表示缺乏知识产权意识保护意识;23.2%公众表示不清楚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可见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公众的意识和能力较弱。
  在涉及“知识产权受到侵犯维权”的问题上,48.5%的公众选择到法院起诉,表明公众对知识产权遭到侵犯较为信赖法院的解决,17.2%的公众选择双方协商,14.1%的公众要求侵权者所在单位出面调解。实际上,这基本与知识产权被侵犯的主要解决途径一致,即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可见,公众对知识产权维权途径的了解较为清楚。   公众在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能清楚运用的法律条例中,77.8%公众选择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58.6%公众选择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53.5%公众选择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其他法律选择的百分比在7.1%~30.3%之间。总体来说,公众对于不同的知识产权的法律的运用与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基本一致,知识产权受到侵犯的维权能力整体上较弱。
  (三)公众知识产权行为选择与意识不一致
  公众知识产权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知识产权意识的指导下,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社会行为[3]。知识产权行为包括购买盗版产品的原因、对惩治侵权的态度以及是否参与打击盗版。
  对于盗版现象,公众表示会坚决反对,但是调查对象大多都购买或使用过盗版产品。在购买或使用盗版的原因调查中,58.6%的公众表示因为正版产品价格较高;52.5%的公众表示是个人知识产权意识比较薄弱;44.4%的公众认为是盗版产品容易获得。在是否应该打击盗版、支持正版的调查中,81.8%的公众认为支持正版人人有责。但在是否参与打击盗版的调查中显示,只有68.7%的公众表示参与。可见,大多数公众是能够尊重知识产权的,但在具体的行动中却出现了行为和意识不一致的现象。
  三、公众知识产权文化素养培育路径
  (一)发挥政府战略主导作用,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
  1.构建知识产权制度保障体系。公众知識产权文化素养的培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政府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极为重要。知识产权与科技、经济、文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制定相关的制度时要充分考虑知识产权所处的环境,使之与当下的政治、文化、经济制度相适应,在众多现行制度间建立起有效的“合作”,尤其要加强与经济制度的融合,建立合理的知识产权利益分配机制,逐步形成健全的知识产权制度保障体系[4]。共同为公众的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平台,积极引导公众创新行为,围绕鼓励创新环境的建设,构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产权保障体系,为公众知识产权文化素养培育提供更加优质的环境。
  2.政府充分发挥意识指导作用。制度的实施最终要落实到人。知识产权制度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但实际生活中公众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还较为严重。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与众多因素相关,如经济因素、文化氛围、科技发展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杜而不绝一直是知识产权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难题,这不仅影响着公众的知识产权文化素养,还给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带来阻碍。对于公众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我们不能简单地提出加强公众知识产权意识,必须要发挥政府在意识指导方面的作用,在知识产权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指导,通过顶层设计加强各部门对知识产权了解和保护意识,从而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的落实。知识产权文化的基本理念是崇尚新精神,尊重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也将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举措,政府要加强对建设知识产权文化的意识指导,鼓励知识产权文化和理论研究,设立优秀研究成果和普及读物奖项、将知识产权文化素养纳入全民科学素养提升工作当中等都是可行之策。
  (二)发挥媒体宣传引导优势,加强知识产权知识普及
  1.发挥媒体传播方式多样的优势,通过公益广告、影视作品等多样化的形式宣传知识产权相关知识,潜移默化地提高公众知识产权文化素养。在广告和影视制作过程中要鼓励媒体创造性地将知识产权内容简化易化和多视野的宣传,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知识产权了解需求。
  2.媒体要重视从公众的生活切入宣传知识产权,知识产权能否深入人心需要媒体找好切入点。知识产权包含的内容广泛,涉及各个成员的利益,媒体通过聚焦公众的生活,真正引起公众关注和了解知识产权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知识产权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会更有利于宣传的深入民心;其次,要将“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理念贯穿于宣传的每一个过程,为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营造良好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三)发挥高校教育阵地作用,构建知识产权文化培育体系
  1.高校要重视知识产权的教育。将知识产权内容纳入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中,为高校学生了解知识产权提供课程指导,课程应包括知识产权理论课程和知识产权实践课程,通过知识产权理论掌握和实践操作提高大学生的知识产权综合运用、管理和保护的能力。
  2.积极引导大学生的知识产权行为。大学生作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重要人群,其行为的规范极其重要。在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出,许多大学生表示应该坚决反对盗版,但大多购买过或使用过盗版产品,甚至有长期使用或购买盗版产品的现象。知识产权的行为与意识不一致,需要学校对学生加强行为引导,强化大学生尊重知识产权、拒绝盗版产品的意识。
  (四)发挥公众主体地位,提升自身知识产权文化素养
  1.公众要加强知识产权学习。公众作为知识产权的主要运用者需要加强知识产权的学习,积极主动学习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利用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书籍和报刊,以及迅速发展的新媒体主动学习知识产权知识。
  2.公众要主动提高自身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公众是知识产权的运用者也是知识产权的创造人,创新驱动下公众的创新意愿较高,不过大多缺乏创新能力,这需要公众主动接受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或培训,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抓住“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机,将创新想法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的知识产权产品,真正地发挥出自己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将知识产权文化知识“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  郑成思.再论知识产权的概念[J].知识产权,1997,(1):13-22.
  [2]  吴长义,郭镜,陈爱如,等.安徽公众知识产权文化素养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02-306.
  [3]  甘婷婷,杨静,杨佳佳.大学生知识产权素养现状调查研究——以安徽省高校大学生为例[J].黑龙江兽牧兽医,2016,(8):245-248.
  [4]  游超,刘文军,田媛,等.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J].今日中国论坛,2013,(8):126-127.
  收稿日期:2020-03-26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黑龙江省公众知识产权文化素养培育路径研究”研究成果(201910234037)
  作者简介:杨佳佳(1988-),男,河北衡水人,讲师,硕士,从事教育青年社会学研究;陶丽娟(1997-),女,江西南昌人,学生,从事社会工作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对河南省典型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进行文本分析,梳理出现行的主要创业教育模式,并对其中政府、企业、高校的功能、职责和发挥的作用进行总结,得出河南省创业教育模式的十大特点和六点不足。最终提出构建基于政产学协同的课堂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创业实践平台、精英培育平台在内的协同平台,同时提出创业教育模式应以先进创新创业理念为引领、创业课程体系应以有效创业技能传递为核心、师资队伍建设应以专兼结合以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生活的追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在人们的生活中,旅游成为必要的一部分,旅游代表着人们对舒适生活的追求,更代表着人们精神境界的提升。国人对旅游的追求导致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好,旅游业在不断发展中也在追求高质量,因此需要制定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以扬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和分析,建立扬州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从而促进扬州市旅游业走向高质量,带来巨
期刊
摘 要: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几大湾区中外向型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发展和培养服务业的肥沃土壤。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之一,加上粤港澳原本较好的区位条件,极大地带动了大湾区的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发展的三十多年来,旅游市场一直向好,因此旅游业的重头之一酒店业也不可避免地处于供大于求的竞争之中。以洲际酒店为例,利用SWOT分析该酒店在大湾区的发展现状,以及大湾区高端酒店如何利用好外部坏境和自身优
期刊
摘 要:政府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在建立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全力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示范区,对促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满意度有重要意义。而财政政策作为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一环,对实现生态资源与经济和谐发展有着推进作用。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财政政策;问题;建议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家庭中老人和小孩的消费存在较大差异,小孩对家庭消费率的影响显著大于老人。通过选取北京市各商超1 168位消费者2018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家庭中1~12岁儿童数量对黑猪肉消费额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3~17岁的青少年数量和60岁以上老人数量对黑猪肉消费额的影响不明显。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关的结论,即要缓解家庭中尊老与爱幼的消费矛盾,应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倡导正确的消费观
期刊
摘 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村官“微腐败”逐渐成为阻碍乡村治理水平提高的主要病原体,其所具有的隐蔽性、对价性以及迷惑性特征使此类腐败行为难以被及时发现与处理,村民对村官“微腐败”也往往采取一种集体沉默甚至宽容默许的态度,村官“微腐败”的治理迫在眉睫。对村官“微腐败”进行概念界定与特征分析,并阐述其生成机理,由此提出社会治理调适路径,以期为解决实践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村官;“微腐败”;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要,它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因素,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要因素。中国目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得当有力,并且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这无疑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无穷力量,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以民勤县文旅产业发展状况为例,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环境保护;文旅产业;前景展望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期刊
摘 要: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对于新时代“三农”工作意义深远。近年来,在践行“两山”理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浙江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依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协同发展”的思路,在农旅融合、生态可持续发展、乡村治理、协作平台以及科技与金融惠农措施等方面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浙江经验。在分析浙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其他省域、地区高质量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策略思考,為实
期刊
摘 要:土地整治由单一分散的土地开发整理模式向集中连片全域综合土地整治转变,其对特色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显著,不同区域土地整治采取适合本区域特色农业发展要求的方式进行,将极大地促进本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结合日照市“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根据日照市地形地貌特征、生态环境特点及各地特色农业发展的要求,将该市分为四个不同的区域,通过实地调查,分析目前土地整治促进特色农业发展的情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及物流的发展,网络购物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购物形式。同时其所带来的快递包装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严重。大学生作为主要的网络购物群体之一,大学校园产生的快递包装垃圾污染不容小觑。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为例,调查校园内快递包装的回收利用现状,从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建立完善有效的快递包装分类回收体系、校企合作研发更环保的快递包装等方面,构建校园快递包装回收体系。  关键词:高校;快递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