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幼儿园的儿童来说,3-6岁是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和思维的重要时期,因此,幼儿园在此时开展的活动将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儿童将来的成长。将编织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有益于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幼儿园要基于儿童立场,开发合适的编织课程、明确丰富的编织课程开展形式、提供有效的编织课程指导策略以及客观详细的课程评价来优化课程实施策略。
关键词: 编织课程;民间艺术;实践探索
引言
幼儿时期是儿童心理蓬勃发展的时期,此时应当对他们寄予正确的关怀与指导。对于儿童来说,编织活动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又可以了解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儿童天真率性,教育需要顺应儿童的天性,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有儿童的视域,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去激发儿童的潜能。
一、编织课程的概念。
所谓编織,就是将植物的纸条、叶子、茎秆、外皮等加工后,用交错和互相后连的方式组织起来,是一种古老的手工工艺,它源于上古时期的人类渔网编结。编织种类十分多样,造型也是丰富多彩,还包括劳动工具、衣服、饮食器具等日常用品。随着时代发展,编织作为一种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艺术存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幼儿园编织课程便是关于幼儿园编织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的一个系统。
二、幼儿园编织课程构建的策略与方法。
(一)编织课程内容的选择。由于幼儿对生活的认知还较少,如果选择的活动内容超出幼儿的认知,就会非常不利于活动进展。因此,编织课程内容要基于儿童立场,要基于幼儿的生活和幼儿已有的经验,从幼儿兴趣和年龄特点出发。而且,编织技艺含有大量的重复动作,如果不善于从幼儿的兴趣去设计相关内容,就难以引发幼儿持续参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对活动的题材进行深入的价值分析和判断,选定的编织课程内容,要让幼儿能够理解、能够接受,要能拓展幼儿的视野,能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并给幼儿留有充分的自由表现空间,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编织课程的开展形式。
1.教学活动。采用情境教学,根据所要传授的编织技能,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编织的情境,使幼儿置身于编织情境中,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和操作中结合步骤图示、照片、动图和视频,辅助幼儿更好地掌握编织方法。
2.区域活动。设置专门的编织角,注重对已有编织经验的巩固练习。丰富多样的编织材料和辅助材料能满足各年龄段不同能力、不同兴趣幼儿的编织愿望。
3.生活活动。要有意识地将教学活动中的编织内容融合到生活活动,充分发挥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生活活动具有随机性、渗透性的特点,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机会,将编织内容渗透其中,让幼儿自然地感受到编织的魅力,引发艺术创造的兴趣。
4.亲子学习模式。定期邀请家长来授课,指导幼儿学习编织技能,同时倡导家长在家里和幼儿一起编织。传统民间艺术本身就很注重“口手相传”,中国的编织也是在这种代代相传中延续和发展的。教师指导家长如何与幼儿共同编织,并通过作品展示、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分享。在亲子创作的过程中,也是幼儿大量学习和运用的过程。
(三)编织课程的评价
编织课程的评价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针对同一年龄段不同水平的两名幼儿进行跟踪式观察,每次编织活动中以照片和文字记录,最后将观察案例集结成册。在每次记录后都进行分析和反思,以此调整编织课程活动。二是编织作品集,通过拍照将每个幼儿的每次作品都按序收归,并在学期末对每个幼儿的作品进行解读,围绕幼儿的编织技能掌握程度、色彩运用、创作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情感意志来进行分析解读。
三、编织课程的研究价值。
(一)编织课程本质来源于生活,可以反映生活,在创作过程中,其实也是一种美的创造过程。欣赏编织作品便是欣赏美的过程。编织作品的创作是与欣赏、创新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开展编织课程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
(二)编织的灵感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因为它与人类生活相关,它是人类劳动和生活积累的结晶。在编织的过程中,人们也将自己的生活态度、习惯习俗都完整的融合在了编织作品中。同时有益于发展儿童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审美能力,对提高专注力也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开展编织课程对于对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编织是中华民族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保底蕴。开展编织课程,在提高儿童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让儿童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极大的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四)开展儿童视域下的编织课程研究,可以拓展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促进更多教学方式的产生。提供了幼儿园编织课程的有效实施策略,促进幼儿园教育的改革,形成特有的办园特色。促进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促进保教质量的提升。
结束语:
幼儿园编织课程的有效开展,是幼儿园丰富课程的一种体现。儿童在编织课程中可以锻炼自己的各种基础能力。编织课程让幼儿在活动中发散思维,锻炼了灵活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儿童的动手能力,为幼儿提供了交流合作的机会,促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文化传播领域,编织课程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幼儿也可以更好的认识优秀的传统文化,萌发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喜爱。
参考文献:
[1]〔11〕仇晓红.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J〕.学前 教 育 研 究,2010(1).
[2]张亚静.幼儿 美 术 教 育 的 价 值 取 向 与 实 施 策略〔J〕.学前 教 育 研 究,2011(2).
[3]杨亚博.从民间美术教学看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以西 安 市S幼儿 园 为 例〔D〕.西安:陕 西 师 范 大 学,2011.
关键词: 编织课程;民间艺术;实践探索
引言
幼儿时期是儿童心理蓬勃发展的时期,此时应当对他们寄予正确的关怀与指导。对于儿童来说,编织活动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又可以了解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儿童天真率性,教育需要顺应儿童的天性,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有儿童的视域,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去激发儿童的潜能。
一、编织课程的概念。
所谓编織,就是将植物的纸条、叶子、茎秆、外皮等加工后,用交错和互相后连的方式组织起来,是一种古老的手工工艺,它源于上古时期的人类渔网编结。编织种类十分多样,造型也是丰富多彩,还包括劳动工具、衣服、饮食器具等日常用品。随着时代发展,编织作为一种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艺术存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幼儿园编织课程便是关于幼儿园编织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的一个系统。
二、幼儿园编织课程构建的策略与方法。
(一)编织课程内容的选择。由于幼儿对生活的认知还较少,如果选择的活动内容超出幼儿的认知,就会非常不利于活动进展。因此,编织课程内容要基于儿童立场,要基于幼儿的生活和幼儿已有的经验,从幼儿兴趣和年龄特点出发。而且,编织技艺含有大量的重复动作,如果不善于从幼儿的兴趣去设计相关内容,就难以引发幼儿持续参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对活动的题材进行深入的价值分析和判断,选定的编织课程内容,要让幼儿能够理解、能够接受,要能拓展幼儿的视野,能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并给幼儿留有充分的自由表现空间,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编织课程的开展形式。
1.教学活动。采用情境教学,根据所要传授的编织技能,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编织的情境,使幼儿置身于编织情境中,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和操作中结合步骤图示、照片、动图和视频,辅助幼儿更好地掌握编织方法。
2.区域活动。设置专门的编织角,注重对已有编织经验的巩固练习。丰富多样的编织材料和辅助材料能满足各年龄段不同能力、不同兴趣幼儿的编织愿望。
3.生活活动。要有意识地将教学活动中的编织内容融合到生活活动,充分发挥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生活活动具有随机性、渗透性的特点,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机会,将编织内容渗透其中,让幼儿自然地感受到编织的魅力,引发艺术创造的兴趣。
4.亲子学习模式。定期邀请家长来授课,指导幼儿学习编织技能,同时倡导家长在家里和幼儿一起编织。传统民间艺术本身就很注重“口手相传”,中国的编织也是在这种代代相传中延续和发展的。教师指导家长如何与幼儿共同编织,并通过作品展示、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分享。在亲子创作的过程中,也是幼儿大量学习和运用的过程。
(三)编织课程的评价
编织课程的评价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针对同一年龄段不同水平的两名幼儿进行跟踪式观察,每次编织活动中以照片和文字记录,最后将观察案例集结成册。在每次记录后都进行分析和反思,以此调整编织课程活动。二是编织作品集,通过拍照将每个幼儿的每次作品都按序收归,并在学期末对每个幼儿的作品进行解读,围绕幼儿的编织技能掌握程度、色彩运用、创作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情感意志来进行分析解读。
三、编织课程的研究价值。
(一)编织课程本质来源于生活,可以反映生活,在创作过程中,其实也是一种美的创造过程。欣赏编织作品便是欣赏美的过程。编织作品的创作是与欣赏、创新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开展编织课程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
(二)编织的灵感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因为它与人类生活相关,它是人类劳动和生活积累的结晶。在编织的过程中,人们也将自己的生活态度、习惯习俗都完整的融合在了编织作品中。同时有益于发展儿童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审美能力,对提高专注力也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开展编织课程对于对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编织是中华民族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保底蕴。开展编织课程,在提高儿童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让儿童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极大的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四)开展儿童视域下的编织课程研究,可以拓展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促进更多教学方式的产生。提供了幼儿园编织课程的有效实施策略,促进幼儿园教育的改革,形成特有的办园特色。促进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促进保教质量的提升。
结束语:
幼儿园编织课程的有效开展,是幼儿园丰富课程的一种体现。儿童在编织课程中可以锻炼自己的各种基础能力。编织课程让幼儿在活动中发散思维,锻炼了灵活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儿童的动手能力,为幼儿提供了交流合作的机会,促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文化传播领域,编织课程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幼儿也可以更好的认识优秀的传统文化,萌发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喜爱。
参考文献:
[1]〔11〕仇晓红.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J〕.学前 教 育 研 究,2010(1).
[2]张亚静.幼儿 美 术 教 育 的 价 值 取 向 与 实 施 策略〔J〕.学前 教 育 研 究,2011(2).
[3]杨亚博.从民间美术教学看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以西 安 市S幼儿 园 为 例〔D〕.西安:陕 西 师 范 大 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