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苹果的斯蒂夫·乔布斯、facebook的马克·扎克伯格在中国有很多拥趸,二位的成就源自于他们对目标的执着。与之类似,建筑师徐东昕也有这样一股劲:通宵达旦绘图、几天几夜宅在家做模型、在公司困难时期贷款竞拍,所有的这些,在最近一次成功投标中化为头顶光环,新锐建筑师新鲜出炉。
徐东昕特别推崇中央电视台新址大楼“大裤衩”,他认为这是一件杰出而伟大的作品,强大的综合国力和涌动的思潮是这种物件产生的根本原因,中国正在展示出一个庞大的世界经济体所拥有的力量,所以这样杰出而且伟大的作品只可能在现下的中国产生,再过50年,大家就能领会“大裤衩”的美和意义。
负债竞标,胸有成竹的事业
现阶段提到徐东昕的人,不可避免地总会同时说到他中标的武汉辛亥革命纪念碑项目。但谁也不会知道,在这次武汉地标建筑的全球公开性网络竞标过程中,他为此背负着几百万元的债务。2009年初决定投标辛亥革命纪念碑时,他还一个单子都没接到。而在参加评选的一年半时间里,他又推掉了所有可能的其它项目,最终的结果是,设计工程结束时,他负了200多万元的债。有人说这不是一个理智人的行为,但某种程度上,对这种不成功便成仁的行为他多少还是胸有成竹。
徐东昕坦言,这背后充斥着的血汗和艰辛无法为外人道。笔者反问他,“若项目出现意外呢?”他几乎未经思索就回答:“那不可能,我那样的精神头,怎么都能把事做成。”
因素何止如此?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精神头只是一方面,其扎实的工作经验是他成功的第二基石。他曾在SOHO任职,期间负责管理多个商业地产项目与设计,如长城脚下公社二期等项目,之后出国再回国,先后加入西班牙巴塞罗那首屈一指的RICARDO BOFILL-TALLER DE ARQUITECTURA建筑师事务所以及中国MAD建筑师事务所。这种兼具甲、乙方,中、西式的工作经历与视角,令他在竞标表现上增加砝码,中标结果仿佛势在必得。
“一个项目,你就成了”
建筑行业的大型项目招标,通常对投标者的资金和过往业绩有较高要求。徐东昕的事务所注册资金只有3万元,显然不具备竞争大项目的实力。而小事务所要成长为大所,一般路径是,从找小项目做起,稳稳当当挣点设计费,先求生存,再谋发展,从小项目到中型项目,再到大项目,一步一步,慢慢积累。但徐东昕没有走这条前人铺就的成长之路。他决定直接从大的做起。
2008年10月,在金融危机大潮涌动时期,他选择建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XD建筑师事务所”。但开业以来,几乎一个单都接不到,就在几乎要关门的时刻,他得知武汉辛亥革命纪念碑招标的消息,对此他做了仔细分析:此事不同于一般的商业项目,其网上公开招标的方式已经使其关注度成倍增长,加之落成后即成为武汉市的新地标建筑,徐东昕觉得若做成这一单,不仅仅能做出“徐东昕”的品牌,日后生意也会接踵而至,对事务所而言,这是新的希望。
为此,这条奄奄一息的小鱼使出浑身解数瞄准大鱼要害,果断出击。在涉及13个国家、194个建筑师事务所和设计院的233个方案中,他的方案脱颖而出,与之共同竞争的不乏知名院士、明星建筑师事务所以及国内大型建筑设计院等强劲对手。能够从中获胜,不难体会出当时徐东昕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做法,这有点类似玩股票的高手,不频进频出,放弃小打小闹,伺机而动,旨在瞅准机会、一击即中,做好大波段。
改变世界的目标
虽然拒绝透露跟营收有关的数据,但徐东昕自言公司已进入“良性循环阶段”,不仅不愁单子,而且要“慎重筛选跟自己公司气质、人生志趣相契合的项目”,他坦言,改变和影响世界是他的目标。
徐东昕说,包括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在内的这个大产业不会冷下去,但是会转型,会细分。 他目前正全力挖掘事务所模式上的创新——方向已经明显,但是细节还有待摸索。他的目标是突破传统建筑师事务所模式,做一个跨界的建筑机构。那种通过找项目,靠设计赚取服务费的传统模式并不是他的目标。
“我要打造一个基于建筑设计为平台的,与未来有关的建筑机构。”徐东昕说,未来,他的团队需要各种人才,如经济学、科技、哲学、信息以及地理学科等,而他的事务所则以建筑为平台,研究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把政治、经济、技术等跨界因素都带到项目中。他深知,建筑行业里从业者的眼光、素质和未来意识将直接影响整个国家的未来。
今年5月,他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邀请,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参加关于东京羽田机场新国际码头微型城市项目的学术交流活动。这项世界顶级院校与中国新锐建筑事务所之间的成功合作,对中国建筑教育以及年轻建筑师的建筑实践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在世界最高端的学术领域拥有话语权才能去影响和改变世界,而这次项目合作,同时也成为徐东昕向建筑师与学者双重身份的重要转变。
徐东昕特别推崇中央电视台新址大楼“大裤衩”,他认为这是一件杰出而伟大的作品,强大的综合国力和涌动的思潮是这种物件产生的根本原因,中国正在展示出一个庞大的世界经济体所拥有的力量,所以这样杰出而且伟大的作品只可能在现下的中国产生,再过50年,大家就能领会“大裤衩”的美和意义。
负债竞标,胸有成竹的事业
现阶段提到徐东昕的人,不可避免地总会同时说到他中标的武汉辛亥革命纪念碑项目。但谁也不会知道,在这次武汉地标建筑的全球公开性网络竞标过程中,他为此背负着几百万元的债务。2009年初决定投标辛亥革命纪念碑时,他还一个单子都没接到。而在参加评选的一年半时间里,他又推掉了所有可能的其它项目,最终的结果是,设计工程结束时,他负了200多万元的债。有人说这不是一个理智人的行为,但某种程度上,对这种不成功便成仁的行为他多少还是胸有成竹。
徐东昕坦言,这背后充斥着的血汗和艰辛无法为外人道。笔者反问他,“若项目出现意外呢?”他几乎未经思索就回答:“那不可能,我那样的精神头,怎么都能把事做成。”
因素何止如此?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精神头只是一方面,其扎实的工作经验是他成功的第二基石。他曾在SOHO任职,期间负责管理多个商业地产项目与设计,如长城脚下公社二期等项目,之后出国再回国,先后加入西班牙巴塞罗那首屈一指的RICARDO BOFILL-TALLER DE ARQUITECTURA建筑师事务所以及中国MAD建筑师事务所。这种兼具甲、乙方,中、西式的工作经历与视角,令他在竞标表现上增加砝码,中标结果仿佛势在必得。
“一个项目,你就成了”
建筑行业的大型项目招标,通常对投标者的资金和过往业绩有较高要求。徐东昕的事务所注册资金只有3万元,显然不具备竞争大项目的实力。而小事务所要成长为大所,一般路径是,从找小项目做起,稳稳当当挣点设计费,先求生存,再谋发展,从小项目到中型项目,再到大项目,一步一步,慢慢积累。但徐东昕没有走这条前人铺就的成长之路。他决定直接从大的做起。
2008年10月,在金融危机大潮涌动时期,他选择建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XD建筑师事务所”。但开业以来,几乎一个单都接不到,就在几乎要关门的时刻,他得知武汉辛亥革命纪念碑招标的消息,对此他做了仔细分析:此事不同于一般的商业项目,其网上公开招标的方式已经使其关注度成倍增长,加之落成后即成为武汉市的新地标建筑,徐东昕觉得若做成这一单,不仅仅能做出“徐东昕”的品牌,日后生意也会接踵而至,对事务所而言,这是新的希望。
为此,这条奄奄一息的小鱼使出浑身解数瞄准大鱼要害,果断出击。在涉及13个国家、194个建筑师事务所和设计院的233个方案中,他的方案脱颖而出,与之共同竞争的不乏知名院士、明星建筑师事务所以及国内大型建筑设计院等强劲对手。能够从中获胜,不难体会出当时徐东昕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做法,这有点类似玩股票的高手,不频进频出,放弃小打小闹,伺机而动,旨在瞅准机会、一击即中,做好大波段。
改变世界的目标
虽然拒绝透露跟营收有关的数据,但徐东昕自言公司已进入“良性循环阶段”,不仅不愁单子,而且要“慎重筛选跟自己公司气质、人生志趣相契合的项目”,他坦言,改变和影响世界是他的目标。
徐东昕说,包括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在内的这个大产业不会冷下去,但是会转型,会细分。 他目前正全力挖掘事务所模式上的创新——方向已经明显,但是细节还有待摸索。他的目标是突破传统建筑师事务所模式,做一个跨界的建筑机构。那种通过找项目,靠设计赚取服务费的传统模式并不是他的目标。
“我要打造一个基于建筑设计为平台的,与未来有关的建筑机构。”徐东昕说,未来,他的团队需要各种人才,如经济学、科技、哲学、信息以及地理学科等,而他的事务所则以建筑为平台,研究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把政治、经济、技术等跨界因素都带到项目中。他深知,建筑行业里从业者的眼光、素质和未来意识将直接影响整个国家的未来。
今年5月,他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邀请,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参加关于东京羽田机场新国际码头微型城市项目的学术交流活动。这项世界顶级院校与中国新锐建筑事务所之间的成功合作,对中国建筑教育以及年轻建筑师的建筑实践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在世界最高端的学术领域拥有话语权才能去影响和改变世界,而这次项目合作,同时也成为徐东昕向建筑师与学者双重身份的重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