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融为一体

来源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1234567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题词“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充分肯定广西的成就,精准指导广西的发展,赋予广西新的历史使命,集中反映广西各族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共同心愿,寄托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西各族人民的殷切嘱托和期望,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与国家命运关系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国家命运;中华民族共同体;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重要题词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9.02.012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19)02-0060-08
  2018年,在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时,习近平总书记欣然题词“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充分肯定广西壮族自治区60周年各项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寄托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西各族人民的殷殷嘱托和切切期望,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与国家命运关系的深入思考。
  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题词的深刻内涵
  (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题词是对广西60年来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标志着广西进入建设壮美广西的历史阶段
  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开启了民族团结、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征程。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突出,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2018年,全区经济总量从1958年24.52 亿元增至20 352.51亿元,增加了829倍;财政收入从4.66亿元增至2 790.35亿元,增长了597倍[1];从“一穷二白”到拥有食品、汽车、石化、电力、冶金、机械等1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工业产业,其中电子信息等7个产业超两千亿元,食品产业突破四千亿元,汽车年产量约250 万辆,成为区域汽车制造中心、全国乃至亚洲铝工业基地,糖业成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标准示范基地。
  2. 基础设施落后状况彻底改变。从边陲交通末梢到形成航空、高铁动车、高速公路、西江黄金水道、北部湾三大港口为骨架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2018年航空吞吐2 765.6万人次,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5 000公里,高铁、动车运营里程1 751 公里,位列全国第一位,北部湾4市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之间形成“1小时经济圈”,八桂大地进入“同城时代”,北部湾港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通航,形成了内陆腹地走向东南亚、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等地的海上大通道,南宁市是五个自治区中第一個开通地铁的城市,西部地区首座核电站防城港红沙核电站一期投产运营;广西所有设区的14个市成为光网城市,所有行政村开通网络信号[1]。
  3.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广西是我国西部地区最早实施职业教育攻坚工程的省(自治区),在民族地区率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18年教育振兴“双千计划”全面完成,公共财政教育经费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排全国第三位,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全面提升[1]。实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同步全覆盖。社会救助制度、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厕所革命”成效显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度提升,人均预期寿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西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多年的社会舆情跟踪调查表明,广西公众对社会风气、收入差距、城市防灾抗灾、社会保障、社会治安、民族关系、环境保护、房价调控、文化生活、依法办事、反腐败力度、民主权利、教育公平等13项社会发展内容的评价中,“民族关系”已连续十多年成为群众满意度最高的社会指标。
  4. 改革开放立潮头。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多项改革走在全国的前列:广西河池宜州市合寨村产生了全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广西金融改革开放的多项先行先试的创新举措引人注目,沿边金融综合改革成为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广西在深化土地资源领域改革涉及破解发展面临的用地用矿、资源保护、服务民生等问题方面成为全国试点;广西新型城镇化在柳州市、来宾市试点已初步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试点经验;农村金融改革形成了“田东模式”。广西从昔日封闭的边陲地区变成开放前沿热土、中国西南出海大通道的交通枢纽,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广西,已成功举办 15 届。在中国—东盟合作机制下,形成了中国—东盟合作的“南宁渠道”,开创了中国—马来西亚“两国双园”等国际合作新模式,建成了全国第一个边境贸易国检试验区、首个横跨东西部的省际合作试验区、西部首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在西部和边境省份中保持第一。改革开放40年来,广西外贸总额增长200多倍,边民互市贸易额稳居全国首位[2]。
  5.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广西森林覆盖率从 1958 年前的 23%提高到2018年的62.31%,植被生态质量和植被改善程度位列全国前列[3],“山清水秀生态美”成为让广西名扬四海的“金字招牌”。
  广西壮族自治区60年的发展成就,使八桂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和民族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水平,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功实践的生动体现。
  (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题词是对新时代广西发展的精准指导,为新时代广西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描绘了宏伟蓝图、提出了更高要求,标志着新时代广西发展有了新的奋斗目标
  广西背靠大西南、毗邻粤港澳、通衢东南亚,既是中国西部唯一有出海口的省份,也是中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邻的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的实践证明,中央的关怀扶持在广西改革发展中起到了引领性、决定性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关心和支持广西的发展,心系广西各族人民。2010年3月1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回忆起少年时期在广西漓江游览的难忘经历,说“我对广西是心向往之”。他对广西代表们许诺:一定找时间到广西去,多走一走,多看一看。听说漓江水体受到污染和水位下降,他反复叮嘱说,一定要呵护漓江,科学保护好漓江,漓江水质决不能破坏,因为漓江不仅是广西人民的漓江,也是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的漓江,还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自然遗产。习近平先后于 2010 年 5 月、2012 年 9 月、2017 年 4 月三次到广西考察调研,2015年3月再次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广西代表团的审议,关心指导广西的发展。   习近平于2010年5月9日至11日第一次到广西百色、南宁考察调研时指出,广西沿海、沿边、沿江,通江达海,是多个区域合作的交汇点,对内对外开放潜力巨大,他要求广西立足实际、面向东盟、放眼世界,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切实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2015年3月8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代表中央赋予了广西“三大战略”定位,即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的时代背景、全国大局,为广西发展确立的新坐标、明确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在广西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2017年4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广西,到北海、南宁等地,深入港口、企业、重点项目、创新示范基地和文化单位考察,进一步具体、精心指导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之路,帮助广西沿着正确的道路快速健康发展。可以说,习近平始终牵挂广西发展,对广西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寄予厚望[4]。
  (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题词是站在全国发展大局高度赋予广西新的历史使命,标志着广西发展战略地位有了新的提升
  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深谋远虑,赋予广西新的历史使命,希望广西各族人民有更大的担当,广西在国家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大定位”标志着广西发展战略地位有了新的提升,为广西“十三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开放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广西虽然属于后发展欠发达地区,但区位优势明显。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和支持广西的开放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也始终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对外开放合作步伐不断加快,合作成效显著增强。1984年国务院把北海(含防城港区)列为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1992年中央提出要发挥广西作为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作用;200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200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随后又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3至2015年间国务院还相继批准实施《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和《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明确赋予广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使命和定位。这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广西开放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促进广西加快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彻底激活了自身的区位优势,推动思想观念、发展战略、体制机制等实现变革性突破,逐步形成以大开放引领大发展的崭新态势。
  (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题词集中反映全区各族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共同心愿,标志着广西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有了新期待
  广西地处边陲,历史的发展基础相对较差。尽管自治区成立60周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广西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问题在全国较为突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题词,集中反映了全区各族人民同心谋划加快发展、共筑中国梦的共同心愿,标志着壮乡各族人民在逐步实现小康后对美好生活的新追求。广西应当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按照“三大定位”的新要求,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扎实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广西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为扩大开放合作多作贡献,使广西在经济上更加富裕,各族人民更加富足,同时扎实推进民生建设和脱贫攻坚,让各族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二、科学把握好“壮”与“美”的关系,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而努力奋斗
  (一)千方百计让经济实力“壮”起来、发展质量“美”起来
  当前广西与东部地区和周边省份相比,无论是发展水平和开放的广度、深度,还是发展质量、合作的层次与水平,都存在明显差距。
  要让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强壮起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西要以创新引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开放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企业规模小、结构层次低、自创能力弱、价格处低位、运营成本高、化解过剩产能难度大、工业投资弱、措施效应慢,是当前广西工业企业内在发展动力不足的表现,也是经济新常态下广西工业行业适应力不足的显现,是广西经济稳增长的不利因素。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宁,在考察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和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时,特别提出“国有企业要争做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争做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争做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排头兵”[5],把地域、企业发展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紧密结合起来,自觉强化国企担当,展现新作为;强调企业科技创新,精细管理内功进一步提升,发挥高新区创新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和溢出效应,催生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优化提升产业形态,推动产业发展向中高端邁进,不断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
  要加快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西扩大对外开发合作的步伐。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要求“立足独特区位,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强调“向海之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写好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港口建设和港口经济很重要”“把北部湾港口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随着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广西在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广西要抓住机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大定位”要求,全方位加快“陆海新通道”建设,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泛北部湾合作、中国—中南半岛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南贵昆经济圈、西江—珠江经济带合作等平台,形成面向东盟进出口的重要渠道,形成面向国内国际的开放合作新格局,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变进出口产品结构单一,低附加值、资源型产品占比高,边境小额贸易和一般贸易比重大,加工贸易规模小、层次低,市场和开放主体培育不足、企业机制不活、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不强的状况,培育边境跨国旅游、跨国物流、加工制造、现代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同时,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带动战略,积极推动与周边省区市开放发展规划衔接,以“南向、北联、东融、西合”来构建广西全方位开放发展格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扩大开放合作多作贡献。   广西作为农业大区,发展亚热带特色农业方面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农业的精准把脉,勾画了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蓝图。实施特色农业强优工程,加快农业结构优化和绿色转型,大力推进科技强农,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发展高附加值优质农产品,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打造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延长产业链,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升级版;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农业龙头企业成长计划,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扩大农业开放合作,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利用“互联网+”“旅游+”等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转变,使农民增产增收。
  (二)千方百计让民主法治“壮”起来、民族团结“美”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等围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国的系列论述,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是指导广西民主法治建设的指南。边境地区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使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让民主法治“壮”起来,为扎实推进富民兴桂、奋力谱写新时代广西发展新篇章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有力的法治保障。
  当今世界,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受民族矛盾、民族冲突所困扰的时候,同样是多民族国家的中国却呈现出民族团结和谐的局面。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也是壮族人口最集中聚居的地区,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4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的38%,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地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广西各民族在这块土地上和睦相处,各民族守望相助,共御外敌,共建家园,结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依存关系,不仅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还为祖国南疆的繁荣稳定、和谐安宁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特别是1958年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共同推动了自治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各民族形成了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高度自觉性,“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从民族间很少通婚到普遍自由通婚,各民族间水乳交融,血浓于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亲密无间,成为民族团结的模范。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对广西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动人景象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广西各族人民长期以来亲如一家,民族关系十分融洽,希望广西认真总结好、运用好、发展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使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代代相传[4]。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题词就是希望广西的民族团结“美”起来,成为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牢固基石、社会发展进步的定海神针、边疆稳定安宁的可靠保障。
  (三)千方百计让民族文化“壮”起来、精神文明“美”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题词表达了对广西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民族实力竞争的重要衡量指标。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时代课题,他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联系起来,将中国特色社會主义道路与中华文明贯通起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通起来,深刻揭示了文化自信的根基与底气,丰富了文化自信的内容。广西民族众多,历史文化悠久而丰富多彩,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合浦时指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要增强文化自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5]。广西民族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曾经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历史上,广西各族先民曾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如创造了以布洛陀、盘王、密洛陀等为代表的文化始祖信仰;涌现了瓦氏夫人、冯子材、韦拔群等爱国英雄;创造出自成体系的壮语言文字,以“那”(稻作)文化为中心的民族文化体系,以铜鼓为代表的青铜文化,以花山崖壁画、“壮欢”为代表的艺术文化以及壮医药、瑶医药等民族医药文化。凡此种种,都体现了历史上壮族等民族先民的爱国、勤劳、敢于挑战、富于创造的精神。要充分认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今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更加重视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把民族文化建设作为广西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加强广西软实力建设、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任务,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从而更加自觉地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四)千方百计让民生保障 “壮”起来、人民生活“美”起来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党的一切理论和行动的根本指导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民生的核心思想和灵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后的媒体见面会上庄严承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确立为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题词就是希望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弘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认真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坚持不懈地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落实到实践中,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要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稳步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能力,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抓好社保、健康、教育、水利、安居、农补、生态、文化、扶贫、科技等为民办实事项目,把稳增长与惠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五)千方百计让绿色发展 “壮”起来、生态环境 “美”起来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保护眼睛和对待生命来比喻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他反复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断,成为树立生态文明观、引领中国走向绿色发展之路的理论之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题词,表达了他对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考察时,关注的一个重点就是生态保护问题。他在考察北海市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南宁市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时指出,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基本目标,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六)千方百计让管党治党 “壮”起来、政治生态“美”起来
  黨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调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让管党治党 “壮”起来,必须首先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加强组织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反对腐败,加强党内监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要让政治生态“美”起来,关键在于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广西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国共产党曾经在这片红色土地上领导过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等重大斗争,既有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光荣传统,又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边疆巩固安宁、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方面承担着特殊职责,在维护核心问题上必须有更深刻的认识、更自觉的行动。当前广西各级党委和广大党员更应该始终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作为最大的政治、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主动对表看齐,确保广西各项事业发展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坚定信心决心,汇集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磅礴伟力
  (一)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广西各族人民的主心骨,汇聚起八桂儿女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磅礴伟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广西各族干部群众拼搏奋斗的结果。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历史使命和新发展机遇与挑战,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牢记“三大定位”的新使命,落实“五个扎实”的新要求,确保党的各项大政方针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确保党始终成为各族人民的主心骨,把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全区各族人民铿锵前行的磅礴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建设壮美广西,谱写广西发展新篇章,把广西建设得更加繁荣富裕,更加开放创新,更加团结和谐,更加美丽幸福,真正壮起来、美起来,让党中央放心,让全区各族人民满意。
  (二)坚定不移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大好局面,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始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着力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扎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强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实现这个心愿和目标,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各民族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建设壮美广西”是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南邻北部湾,面向东南亚,东邻粤港澳,北连华中,背靠大西南,是我国唯一沿海、沿边、沿江的省区,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人口居全国第一的自治区。民族成分多、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高是广西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特征。多元民族、复杂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多元民族文化以及贫困问题的交织,使广西成为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复合体”。自治区成立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准确把握不同时期的民族工作特点,适时地出台相关重大决策部署,不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把广西建设成为富有广西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因此,广西各族人民更应该珍惜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作出更大努力,在祖国西南边疆创造出感动中国、闪耀世界的民族团结进步广西现象,为全人类正确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中国道路和广西范本。   (三)坚定不移走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之路,着力盘活开放发展这一盘棋,打好精准脱贫这一硬仗,落实协调发展这一要求,激活改革创新这一动力,发挥生态环境这一优势,抓好党的建设这一根本保障,努力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路子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实、越走越有底气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庄严承诺。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实施,在脱贫攻坚各个战场上,激荡起摆脱贫困、共奔小康的磅礴力量,逐步走出一条高质量的发展之路。
  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广西贫困人口数量多、深度贫困比例高,扶贫工作任务重、难度大,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西切实抓好精准脱贫工作。2015年初,他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團审议时指出,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2017年考察广西时他又强调:“广西是革命老区,是贫困地区,也是边境地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做好了,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就有了坚实基础;边境建设搞好了,民族事业发展了,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也是极大促进”[5]。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剩下的更多是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老致贫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只有用心、用情、用力,才能“啃”下最后的硬骨头。广西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责任担当,牢固树立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态度和坚定信念,增添攻坚克难、攻城拔寨的勇气,向贫困发起“总攻”,实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关注深度、极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众,切实把脱贫攻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精准、稳定、可持续上下工夫,乘势而上、趁热打铁,把各项政策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确保贫困村如期出列、贫困县按时“摘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让广西各族群众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四)坚定不移把广西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大力弘扬爱国奉献精神,始终坚持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利益至上,更加主动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大局,更加积极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始终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建设壮美广西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书写广西篇章、贡献广西力量
  广西地处我国大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的交汇点和华南、中南、西南三个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与越南接壤,国境线长超过1 000公里。广西沿海沿江沿边,是全国沿边9个省区之一,是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广西边境线8个县(市、区),与越南北部的广宁、谅山、高平、河江4省17个县交界。突出的区位优势,使广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历史、民族、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与周边国家地区形成了深远而又广泛的联系。广西在中国东中西联动开放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中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中发挥新的战略支点作用,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在中国与东盟的战略合作中发挥新高地的作用。这一区位特点决定了广西既是中国连接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和对外开放、区域合作的门户,又是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以及贯彻中央“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周边外交方针政策的前沿阵地,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广西由原来处于国内经济循环中的末端一跃成为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已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核心区,成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南贵昆经济圈、西江—珠江经济带、建设北部湾城市群等多区域合作的交会点,边疆地理的边远性和经济的边缘性已经转变,跻身为地缘经济的中心,广西与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紧密联系,形成命运共同体。因此,今天广西各民族更应该团结一心,大力弘扬爱国奉献精神,坚定不移把广西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始终坚持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利益至上,更加主动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大局,为“共圆复兴梦想”作出广西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武.砥砺奋进谱华章  不忘初心再起航——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N].经济日报,2018-11-26(10).
  [2] 南宁海关.改革开放40周年广西交答卷外贸增长9535倍[EB/OL].(2018-12-29)[2019-02-12].http://sub.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81229/newgx5c27610a-17930746.shtml.
  [3]李巧玉,杨智强,张雷.一张蓝图绘到底   绿满八桂跨世纪——广西植树造林工作60周年巡礼[N].广西日报,2018-12-20(03).
  [4]魏恒,董文锋,陈贻泽,等.东风洒雨露  泽润八桂春——习近平总书记六次“广西行”[N].广西日报,2017-10-16(01).
  [5]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扎实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EB/OL].(2017-04-21)[2019-02-1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4/21/c_1120853744.htm.
  [6]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0.
  责任编辑:潘宏纹
其他文献
摘 要:骆越是先秦至东汉时期生活在岭南西部(包括今越南北部)地区的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属于我国南方百越的重要支系。骆越是由本地区的史前人类发展而来,主要分布于广西东南部和越南北部地区。东汉以后,骆越族称在史籍中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乌浒、俚、僚或蛮。宋代以后,发展演变为壮、侗、黎、布依、水、傣、仫佬、毛南等民族,传承和发展了骆越文化。  关键词:骆越;起源;发展;分布  doi:10.39
期刊
摘 要:围绕提升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能力这一教学目标,广西社会主义学院自2010年以来连续10年在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中运用行动学习法,将行动学习促进学员成长的价值追求融入提升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能力的目标要求之中,结合行动学习流程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实地调研、创造性集体解决问题四个阶段,在促进师的有效引导下,在实现教学主题目标的同时,也促进了学员参政议政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从瑶族的视角探究,广西各民族团结、和谐的大好局面,并不是自古就有、与生俱来的,广西各民族团结和谐的大好局面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西各族人民共同开创而形成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民族团结工作形成了五条主要经验,即以政治平等保障民族团结、以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以文化繁荣培育民族团结、以社会和谐巩固民族团结、以生态优美涵养民族团结。  关键词:广西;民族团结;瑶族经验  doi:10.3969/j
期刊
摘 要:基层协商民主的扎实推进,是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稳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关键抓手。Y市通过“四见面”提案协商办理机制,在各阶层、各领域同群众建立“平等”机制、“对话”机制、“接受”机制和“互动”机制的实践程序,通过交往行动,平衡各阶层利益需求,重建交往理性,有效保证公共决策的妥善制定,在推动决策法治民主化进程、增强协商的公信度和影响力、重塑个体化公共性、利
期刊
摘 要:通过对中国汉文古文献资料和左江花山岩画、岭南铜鼓等考古资料的分析,进一步梳理骆越及其后裔天琴艺术的起源和来龙去脉,初步发现壮族天琴艺术文化起源于我国先秦时期,发展于唐宋元明,盛行于清代和民国年间。  关键词:壮族;天琴艺术;起源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9.06.017  [中图分类号]J63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
期刊
摘 要:广西和越南北部,是古代骆越族群集团的主要分布区,当地何时出现并于后来成为骆越文化标志的铜鼓,学术界至今仍然存在较多争论。通过考古类型学的比较研究,可以推定桂西南古骆越地区出现万家坝型铜鼓是在战国中期,越南北部出现万家坝型铜鼓是在战国早期,后者流行的年代下限是在西汉中晚期。石寨型铜鼓在桂西南和越南北部古骆越地区出现的时间为战国晚期或西汉早期。考古发现表明,骆越地区发现的早期铜鼓和铜釜皆起源于
期刊
摘 要:史前时代,骆越和南越地区都存在有相似的双肩石器、有段石器和树皮布石拍等越族文化因素,说明两地先民有同源关系。进入先秦时代,两地分别形成了不同的酋邦方国,两地存在相似的青铜礼器、武器、印纹陶等文化因素表明,骆越通过南越、西瓯等地区不断吸收和改造来自内陆中原的青铜文明。秦末汉初,骆越已成为郡县制和羁縻制并行的管辖地区,骆越通过与南越不断地交流互动融合,不仅获得了社会的繁荣进步,也融入了多民族统
期刊
摘 要:元明时期,中央封建王朝继承唐宋王朝的羁縻制,在广西推行“以夷治夷”的土司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广西的统治,并且创新开发方式,建立卫所制,实行军队屯田制和移民垦种制,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矿产开发、水利交通和商业贸易,加快了广西开发进程,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元明时期;广西开发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9.02.013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作为历史文化遗产重要方面的土司文化遗产值得学界展开精细化研究。我国土司文化遗产具有价值高、数量多、分布广和地方特色浓厚等特点,但我国土司文化遗产的地方立法保护却相对缺乏。我国立法法新修后,个别设区的市已经开始就土司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专门立法。《来宾市忻城土司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通过立法原则层面的夯实重视、组织规划层面的集体智慧、经费支持层面的保障落实、信息建设层面的科学推进、历史风貌层面的完
期刊
摘 要:新媒体代表性人士是伴随新媒体发展而产生并成长起来的新群体,具有知识层次高、流动性强、思维活跃、影响面广等特点。近年来,广西的新媒体发展迅速,新媒体代表性人士这一群体正在逐渐成长。进一步深化新媒体代表性人士有序政治参与的认识,探索引导新媒代表性人士政治参与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代表性人士;广西南宁市;政治参与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