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强调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和机械组织,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学生往往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解决这一问题,不妨将和谐的理念引入课堂。构建初中体育和谐课堂氛围是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需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构建初中体育和谐课堂氛围的途径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选择和谐教学内容;注意学生个体差异。
【关键词】和谐氛围;体育课堂;学生
体育课的教学活动主要在室外进行,课堂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比较复杂,其特殊性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强调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和机械组织,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学生往往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解决这一问题,不妨将和谐的理念引入课堂,构建充满和谐氛围的初中体育课堂,体育课如果能在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效果将事半功倍。
1 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内涵
和谐体育课堂氛围是指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营造的一种民主、平等、愉快、积极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建立在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要求基础之上的,除了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水平外,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从而能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达到体育教学的和谐效果。
2 构建初中体育和谐课堂氛围的意义
2.1是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需要
“以人为本”要求体育课堂的一切活动不仅要增进学生的健康和体质,更重要的是培养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在初中阶段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的形态、各项机能以及耐力、速度、弹跳、柔韧、力量等身体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利于巩固生长发育。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主要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这是运动条件反射的一种,它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随意运动。和谐的课堂能够使学生大脑皮层建立起适中的兴奋状态,便于掌握新动作,接受新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锻炼,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稳步发展。反之,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存在隔阂,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就会降低,各项机能和运动能力减退,甚至会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导致身体素质下降,不利于进一步生长发育。
从心理上看,初中学生的情感易于情绪化而不稳定,有叛逆倾向,和谐的课堂能够促使他们对教学内容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更积极地展示自我,有利于果断、坚强、拼搏、团结、勇敢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反之,不和谐的课堂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厌恶、抵制情绪,甚至师生关系紧张,不利于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构建轻松和谐的体育课堂是基于“以人为本”目标,关注青少年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2.2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
享受运动乐趣是体育的内在因素,是体育的魅力和生命,是体育人的追求,它本身就是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目标,也是人能一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动力和精神源泉。体育学科是以身体锻炼为主的特殊学科,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提高对学习内容的关注程度,继而产生满足兴趣的需要和努力提高的愿望。
体育课中学生兴趣的形成一般都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兴趣吸引阶段。首先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做到方法有趣,采用适当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个阶段是兴趣产生阶段。学生在被教学内容吸引的基础上表现出积极参与的热情和兴趣,从而乐意去学习和练习。第三个阶段是兴趣主动阶段。也就是在引起学生一定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志趣,为更好地学习打下基础。如在练习中经常穿插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比赛,教师也亲自参与其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增加课堂内容的挑战性,学生也觉得有趣,很乐意去练习。在这个基础上老师要引导他们把这种兴趣和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志向,也就是志趣,最终达到积极锻炼和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
3 构建初中体育和谐课堂氛围的途径
3.1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注重体育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更新,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其次,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运动中产生兴趣,达到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第三,教师上课时应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注意听、注意看、注意想、注意练习,争取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如果发现学生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或练习动作不到位、不准确时,应耐心仔细地指出学生动作完成不好的原因并及时给予指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学习活动中。在进行一些具有危险性技术动作教学时,教师应在旁边进行保护与帮助,给学生安全感。
3.2 选择和谐教学内容
教师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终身受益。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尽量突出健身性、全面性、实用性、终身性、娱乐性、观赏性的特征,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武术、韵律操、羽毛球、毽球、体育舞蹈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意愿选择和搭配教材。
3.3 注意学生个体差异
体育教学中面对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如男女性别的差异、体质强弱的差异、运动基础上的差别、有的项目需要保护与帮助(如体操),有的项目需要助力和阻力。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内容、学习方法与适度的疑难问题。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实行分层教学,因为不同层次小组有不同的知识能力和练习要求,同一活动不同环节要有不同难度,教师可预先向学生提出经过努力可以达至的指标,让学生按预定的指标进行练习。如:跳高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不同的高度将学生分组,实施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促使每个学生尽心尽力地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最大的潜能。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允许有不同进度的学习,如障碍跑、立定跳远、不同人数的足球、篮球、排球比赛等等。创设这种课堂情景,学生们才能做到人人参与,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优势,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能得到充分地展示,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悟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吴华东.关于构建初中体育和谐课堂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0,(4).
[2] 周宜银.营造中学体育课堂和谐氛围的途径[EB/OL].(2009-01- 03)[2013-12-26].
http://www.lqms.org/displaynews.aspx?_id=3140.
【关键词】和谐氛围;体育课堂;学生
体育课的教学活动主要在室外进行,课堂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比较复杂,其特殊性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强调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和机械组织,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学生往往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解决这一问题,不妨将和谐的理念引入课堂,构建充满和谐氛围的初中体育课堂,体育课如果能在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效果将事半功倍。
1 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内涵
和谐体育课堂氛围是指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营造的一种民主、平等、愉快、积极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建立在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要求基础之上的,除了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水平外,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从而能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达到体育教学的和谐效果。
2 构建初中体育和谐课堂氛围的意义
2.1是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需要
“以人为本”要求体育课堂的一切活动不仅要增进学生的健康和体质,更重要的是培养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在初中阶段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的形态、各项机能以及耐力、速度、弹跳、柔韧、力量等身体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利于巩固生长发育。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主要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这是运动条件反射的一种,它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随意运动。和谐的课堂能够使学生大脑皮层建立起适中的兴奋状态,便于掌握新动作,接受新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锻炼,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稳步发展。反之,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存在隔阂,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就会降低,各项机能和运动能力减退,甚至会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导致身体素质下降,不利于进一步生长发育。
从心理上看,初中学生的情感易于情绪化而不稳定,有叛逆倾向,和谐的课堂能够促使他们对教学内容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更积极地展示自我,有利于果断、坚强、拼搏、团结、勇敢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反之,不和谐的课堂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厌恶、抵制情绪,甚至师生关系紧张,不利于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构建轻松和谐的体育课堂是基于“以人为本”目标,关注青少年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2.2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
享受运动乐趣是体育的内在因素,是体育的魅力和生命,是体育人的追求,它本身就是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目标,也是人能一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动力和精神源泉。体育学科是以身体锻炼为主的特殊学科,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提高对学习内容的关注程度,继而产生满足兴趣的需要和努力提高的愿望。
体育课中学生兴趣的形成一般都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兴趣吸引阶段。首先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做到方法有趣,采用适当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个阶段是兴趣产生阶段。学生在被教学内容吸引的基础上表现出积极参与的热情和兴趣,从而乐意去学习和练习。第三个阶段是兴趣主动阶段。也就是在引起学生一定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志趣,为更好地学习打下基础。如在练习中经常穿插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比赛,教师也亲自参与其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增加课堂内容的挑战性,学生也觉得有趣,很乐意去练习。在这个基础上老师要引导他们把这种兴趣和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志向,也就是志趣,最终达到积极锻炼和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
3 构建初中体育和谐课堂氛围的途径
3.1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注重体育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更新,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其次,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运动中产生兴趣,达到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第三,教师上课时应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注意听、注意看、注意想、注意练习,争取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如果发现学生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或练习动作不到位、不准确时,应耐心仔细地指出学生动作完成不好的原因并及时给予指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学习活动中。在进行一些具有危险性技术动作教学时,教师应在旁边进行保护与帮助,给学生安全感。
3.2 选择和谐教学内容
教师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终身受益。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尽量突出健身性、全面性、实用性、终身性、娱乐性、观赏性的特征,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武术、韵律操、羽毛球、毽球、体育舞蹈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意愿选择和搭配教材。
3.3 注意学生个体差异
体育教学中面对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如男女性别的差异、体质强弱的差异、运动基础上的差别、有的项目需要保护与帮助(如体操),有的项目需要助力和阻力。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内容、学习方法与适度的疑难问题。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实行分层教学,因为不同层次小组有不同的知识能力和练习要求,同一活动不同环节要有不同难度,教师可预先向学生提出经过努力可以达至的指标,让学生按预定的指标进行练习。如:跳高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不同的高度将学生分组,实施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促使每个学生尽心尽力地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最大的潜能。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允许有不同进度的学习,如障碍跑、立定跳远、不同人数的足球、篮球、排球比赛等等。创设这种课堂情景,学生们才能做到人人参与,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优势,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能得到充分地展示,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悟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吴华东.关于构建初中体育和谐课堂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0,(4).
[2] 周宜银.营造中学体育课堂和谐氛围的途径[EB/OL].(2009-01- 03)[2013-12-26].
http://www.lqms.org/displaynews.aspx?_id=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