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SketchUp课程是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室内外草图方案推敲、空间精确制图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然而目前计算辅助课程中所教知识与学生毕业后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存在较大的偏差,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从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内容层次、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六个方面对课程进行改革,以提高SketchUp课程的教学成果。
[关 键 词] 风景园林设计;教学改革;美丽乡村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3-0036-02
SketchUp课程按照风景园林设计建模工作流程分为SketchUp软件的入门与基础、SketchUp单体模型制作、SketchUp室外综合场景制作、SketchUp插件复杂模型制作四大模块;各模块按照工具难度、体量大小、构件复杂程度等不同分类法细分教学项目,依照分析—建模—优化的逻辑线安排教学任务,形成前后呼应、分门别类、重点突出、由易到难的体系构架。
整体教学设计以“课程结构项目化、课程内容职业化、课程考核目标化、教学组织形式角色化、课程资源建设开放化”为目标,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在线开放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呼应教育部《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积极发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促进院校人才培养、实施职业技能水平评价等方面的优势,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一、教学对象及分析
本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设计(Photoshop)、设计构成、园林建筑设计等专业基础课,有一定的空间审美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设计手法,可以进行计算机平面方案绘图,为室内外方案三维建模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尚未接触过三维建模软件,缺少空间想象能力,也缺少从平面思维转换为立体思维的能力,因此在课程中需要加以引导。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紧跟时代发展的教学内容
教学的主要实操模块注重紧跟社会热门行业的发展方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及时反映出景观设计行业的设计趋势和设计热点,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出的号召:“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以开弦弓村为改造基地进行小品设计和建模:通过现代景观小品,引导学生关注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关注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通过传统古建筑案例让学生不忘中华文化传统营造技艺;通过整体广场设计,锻炼学生的统筹和整体规划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递进式项目层次
实操环节全面实施“项目化”教学模式,依据小品体量的递增和复杂程度从单体到组合循序提升教学难度,前序任务作为后续任务的基础,对空间感的表達及色彩搭配等基础技能需求也呈递进式深化,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增强学生对实际工作的参与度与项目实战能力。通过项目引领学生的思维,把岗位工作项目转化成学习项目,形成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项目课程。将每个项目分解为2~4 个典型工作任务,边实践边帮助学生建立建模思路和复习工具整合步骤。鼓励每组学生根据建模方法不同,在实践中尝试不同的方法并且在碰到问题时进行反思和总结,在“试错”过程中达到共性学习与个性提升的学习成效,课后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更复杂和精细的案例收集并且进行建模。
(三)紧贴岗位实际需求的“工学融合”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任务结合实际项目,形成企业项目教学法,以美丽乡村改造项目为主线,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做主,主动参与,发挥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按照“学习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学习”进行教学方案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将线上课堂模拟成在线设计院,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取一名学生作为组长,分配小组每个成员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及职责,在模型完成后,选派一名队员进行方案介绍,在不同项目中进行岗位轮换、角色互换;在深化过程中,将项目与其他软件(Cad和Lumion)进行交叉使用,提高学生综合协调和处理图纸的能力,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学习渠道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本课程采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每周一次线上课程,每两周一次线下答疑课,教师在课前把学习资料上传到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及相关资料在课前完成软件工具基础知识的复习,并完成课前作业(4次),教师利用教学平台后台数据了解学生对哪些内容重复观看次数较多;在课堂中教师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就预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并开展课堂随测(8次)检验学习成果;课后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综合设计表达方式进行思考和讨论(4次),并在课程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建模尝试。教师不断优化信息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数字资源(视频、动画、微课)、教学软件(Vary、Lumion)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便于学生课后复习。
(五)构建过程性评价和课证融通的评价体系 根据项目化教学特点构建过程化评价体系和多元主体评价体系,不单纯以结果定胜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设计和操作流程完成项目要求,邀请企业方、教师团队、学生团队进行联合评价,对有所创新的学生给予鼓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课程考核与“1+X”证书考取、技能大赛进行联通,即完成了SketchUp认证考试就可以取得课程学分,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
三、教改成效
(一)把握市场需求,树立项目化导向教学思路
实操环节嵌入美丽乡村建设的社会行业动态需求,使学生在完成小品单体、广场建模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践的同时提升了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性。通过多学科知识拓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协同探究,掌握基本设计知识技能。
在作业提交阶段,模拟现实项目方案汇报现场,学生将完成的作品(作业)以PPT或者结合其他软件的视频形式向全班进行汇报,除了被教师点评之外,学生之间也可以模拟同行,进行相互点评。
(二)依据教学规律,制定“互联网+”教学手段
教学设计中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课前在超星平台上建立完善的线上学习资源并促使学生利用线上资源完成软件操作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课堂上教师理论联系实践对美丽乡村改造模型制作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学生则着重于基础知识点的实际运用,最后在课后通过基础作业和进阶作业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将软件的操作录制成视频,逐步建立线上教学资源和案例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全部或部分观看、快进或慢进等,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软件操作水平。
(三)基于专业发展,综合“学工一体”教学目标
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时,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项目训练为主线”的翻转课堂理念贯穿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将教室模拟成设计工作室,学生的身份是乡村景观设计师,教师的身份是项目负责人,以美丽乡村改造项目为任务,学生组成设计团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初步方案—修改方案细节—确定方案—独立完成”,课程团队与学生共同完成的乡村改造设计成果择优作为企业实际建设项目,在村镇美丽庭院项目中受到政府认可。
四、反思与改进
(一)进一步加强课程联动,优化职位技能衔接
将SketchUp软件的教学与园林效果图技能直接对接,将SketchUp、Cad、Photoshop、Lumion等计算机辅助软件融合教学,采用短期集中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利用SketchUp及其他相关软件制作较为成熟、专业的园林效果图,成为一名合格的绘图员。
(二)进一步探索专创融合,推进“学训赛创”融通
对接国家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赛项要求,深化赛训一体课程改革,在专业实践中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并积极跟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推进,特别是计算机绘图方面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涉及的职业素养、技能要求、基本知识,及时调整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载体。
参考文献:
[1]康秀琴,王金叶.风景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职业与教育,2016(1):92-93.
[2]贾宁,邢黎峰.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8):14-15.
[3]于冰沁,王向荣.浅析基于sketchup软件的设计流程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2008(6):42-44.
[4]苏引江,李秀玲.关于环艺景觀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体系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6).
编辑 郭小琴
[关 键 词] 风景园林设计;教学改革;美丽乡村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3-0036-02
SketchUp课程按照风景园林设计建模工作流程分为SketchUp软件的入门与基础、SketchUp单体模型制作、SketchUp室外综合场景制作、SketchUp插件复杂模型制作四大模块;各模块按照工具难度、体量大小、构件复杂程度等不同分类法细分教学项目,依照分析—建模—优化的逻辑线安排教学任务,形成前后呼应、分门别类、重点突出、由易到难的体系构架。
整体教学设计以“课程结构项目化、课程内容职业化、课程考核目标化、教学组织形式角色化、课程资源建设开放化”为目标,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在线开放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呼应教育部《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积极发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促进院校人才培养、实施职业技能水平评价等方面的优势,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一、教学对象及分析
本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设计(Photoshop)、设计构成、园林建筑设计等专业基础课,有一定的空间审美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设计手法,可以进行计算机平面方案绘图,为室内外方案三维建模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尚未接触过三维建模软件,缺少空间想象能力,也缺少从平面思维转换为立体思维的能力,因此在课程中需要加以引导。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紧跟时代发展的教学内容
教学的主要实操模块注重紧跟社会热门行业的发展方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及时反映出景观设计行业的设计趋势和设计热点,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出的号召:“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以开弦弓村为改造基地进行小品设计和建模:通过现代景观小品,引导学生关注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关注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通过传统古建筑案例让学生不忘中华文化传统营造技艺;通过整体广场设计,锻炼学生的统筹和整体规划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递进式项目层次
实操环节全面实施“项目化”教学模式,依据小品体量的递增和复杂程度从单体到组合循序提升教学难度,前序任务作为后续任务的基础,对空间感的表達及色彩搭配等基础技能需求也呈递进式深化,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增强学生对实际工作的参与度与项目实战能力。通过项目引领学生的思维,把岗位工作项目转化成学习项目,形成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项目课程。将每个项目分解为2~4 个典型工作任务,边实践边帮助学生建立建模思路和复习工具整合步骤。鼓励每组学生根据建模方法不同,在实践中尝试不同的方法并且在碰到问题时进行反思和总结,在“试错”过程中达到共性学习与个性提升的学习成效,课后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更复杂和精细的案例收集并且进行建模。
(三)紧贴岗位实际需求的“工学融合”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任务结合实际项目,形成企业项目教学法,以美丽乡村改造项目为主线,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做主,主动参与,发挥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按照“学习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学习”进行教学方案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将线上课堂模拟成在线设计院,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取一名学生作为组长,分配小组每个成员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及职责,在模型完成后,选派一名队员进行方案介绍,在不同项目中进行岗位轮换、角色互换;在深化过程中,将项目与其他软件(Cad和Lumion)进行交叉使用,提高学生综合协调和处理图纸的能力,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学习渠道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本课程采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每周一次线上课程,每两周一次线下答疑课,教师在课前把学习资料上传到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及相关资料在课前完成软件工具基础知识的复习,并完成课前作业(4次),教师利用教学平台后台数据了解学生对哪些内容重复观看次数较多;在课堂中教师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就预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并开展课堂随测(8次)检验学习成果;课后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综合设计表达方式进行思考和讨论(4次),并在课程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建模尝试。教师不断优化信息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数字资源(视频、动画、微课)、教学软件(Vary、Lumion)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便于学生课后复习。
(五)构建过程性评价和课证融通的评价体系 根据项目化教学特点构建过程化评价体系和多元主体评价体系,不单纯以结果定胜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设计和操作流程完成项目要求,邀请企业方、教师团队、学生团队进行联合评价,对有所创新的学生给予鼓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课程考核与“1+X”证书考取、技能大赛进行联通,即完成了SketchUp认证考试就可以取得课程学分,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
三、教改成效
(一)把握市场需求,树立项目化导向教学思路
实操环节嵌入美丽乡村建设的社会行业动态需求,使学生在完成小品单体、广场建模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践的同时提升了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性。通过多学科知识拓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协同探究,掌握基本设计知识技能。
在作业提交阶段,模拟现实项目方案汇报现场,学生将完成的作品(作业)以PPT或者结合其他软件的视频形式向全班进行汇报,除了被教师点评之外,学生之间也可以模拟同行,进行相互点评。
(二)依据教学规律,制定“互联网+”教学手段
教学设计中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课前在超星平台上建立完善的线上学习资源并促使学生利用线上资源完成软件操作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课堂上教师理论联系实践对美丽乡村改造模型制作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学生则着重于基础知识点的实际运用,最后在课后通过基础作业和进阶作业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将软件的操作录制成视频,逐步建立线上教学资源和案例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全部或部分观看、快进或慢进等,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软件操作水平。
(三)基于专业发展,综合“学工一体”教学目标
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时,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项目训练为主线”的翻转课堂理念贯穿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将教室模拟成设计工作室,学生的身份是乡村景观设计师,教师的身份是项目负责人,以美丽乡村改造项目为任务,学生组成设计团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初步方案—修改方案细节—确定方案—独立完成”,课程团队与学生共同完成的乡村改造设计成果择优作为企业实际建设项目,在村镇美丽庭院项目中受到政府认可。
四、反思与改进
(一)进一步加强课程联动,优化职位技能衔接
将SketchUp软件的教学与园林效果图技能直接对接,将SketchUp、Cad、Photoshop、Lumion等计算机辅助软件融合教学,采用短期集中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利用SketchUp及其他相关软件制作较为成熟、专业的园林效果图,成为一名合格的绘图员。
(二)进一步探索专创融合,推进“学训赛创”融通
对接国家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赛项要求,深化赛训一体课程改革,在专业实践中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并积极跟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推进,特别是计算机绘图方面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涉及的职业素养、技能要求、基本知识,及时调整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载体。
参考文献:
[1]康秀琴,王金叶.风景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职业与教育,2016(1):92-93.
[2]贾宁,邢黎峰.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8):14-15.
[3]于冰沁,王向荣.浅析基于sketchup软件的设计流程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2008(6):42-44.
[4]苏引江,李秀玲.关于环艺景觀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体系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6).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