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应用非常简練、精湛的语言来描写当时战火纷飞的历史场景,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感受到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三国演义》中的插画类型非常独特,整体小说呈现出独特的插画艺术魅力。本文主要针对《三国演义》中的插画艺术语言进行详细分析。
《三国演义》属于一部文学作品,跟《三国志》不同,虽然其中借鉴了很多的精彩故事,但是它并不是史书类型,主要利用优美的语言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让读者感受我国的语言文化魅力。《三国演义》中包含大量插图,插图的存在刻画了庄重的历史情节,反映了作者严谨的写作态度。因此,《三国演义》跟其他小说题材相比,又多了一份大家风范,给读者呈现出文不深、言不俗的阅读感受。
一、版画和插画
最早的版画插画类型是木刻的方式,最早发现的木刻版画插画是我国唐咸通九年的《金刚经》扉页。自唐代开始,插画就改用木刻版画的形式进行批量印刷。在我国的很多古籍艺术插画中,木刻版画是主要的插画形式。版画的黄金艺术时期是明清,这段时间的版画艺术发展对于后世有很重要的影响。从明清时期的版画插画中,人们能够看出,版画插画中包含有传统的艺术思想和精神,这对于内容讲解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插画的应用仍旧不断发展。
二、《三国演义》插画发展背景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而明代版画发展颇为兴盛,主要原因是明朝的文治政策需要使用版画艺术,开国皇帝朱元璋更是十分重视图书和教育,把扶持书业和发展农业生产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因此当时的书业十分发达,书籍种类非常多,从自然科学到日用读物,其中包含丰富多样的插画,促进了版画艺术的发展。明代的刻板插画有很明显的特点,首先是百花齐放,明代刻板插画逐渐分成建安、金陵、新安等不同的流派,不同的艺术流派之间互相交流发展、争奇斗艳,为明代营造出了插花艺术繁荣发展的局面。其次,刻板插画的形式非常多样化,除了宋、元两种文法之外,也出现了双面连式、月光式等方式,给插画家的创作提供了充裕的选择。再次,从简单发展逐渐华丽起来,绘画必须要精致和细致,随着艺术的发展,建安和金陵逐渐发展成为一体,插画并不仅仅是图书的解释和装饰,同时也能够给人文学士提供交流的便利。最后,插画更加专业化。一批又一批的专家留下了成千上万的作品,为明代版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三国演义》插画的艺术语言研究
插画具有独特的艺术性,通过插画表述,人们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故事所要表达的内涵,而对于《三国演义》来说,插画所表达的含义也更加深刻。
(一)叶逢春本插图的典范意义
在城阳刻本中,叶逢春本插图拥有十分明显的特点,该插画风格非常古朴,同时形状很小,线条比较粗大,能够体现出非常明显的民间版画特点。叶逢春本要比双峰堂本和承德堂本更早,这两者表现出来的线条和人物造型等都跟叶逢春本比较接近。相比之下,叶逢春本和双峰堂本的标题几乎都一样,同时版画中的人物都比较瘦小,例如,插画中貂蝉跪在董卓面前,双手作揖,表现出貂蝉的谦卑相让。而双峰堂本在借鉴叶逢春本插画内容的同时,针对其中的不合理进行纠正,后期又被刘次泉式图像本纠正。例如,在《三国演义》七十三回中,刘备第一次拜访诸葛亮时路上骑马询问,叶逢春本的插图表现的是“玄德问牧童卧龙何在”,而文本当中给出的文字则是“勒马唤农夫而问之”,其中就有表达不符之处,因此双峰堂本改称为询问田夫,这一修改也被后来的郑少垣本、杨闵斋本等借鉴。插画中,一位农夫把自己的裤脚挽起,站在田中,刘备等人在田边询问,体现出农夫的角色。
(二)熊氏刊本插图的偏离和趋同
在万历年间,熊氏家族很有实力,其中分成了种德堂、试德堂以及忠贤堂等。试德堂本并没有承袭叶逢春本插图,而是利用了本族旧版插图。忠贤堂则应用焕然一新的插画风格,试德堂使用的插花类型跟刘次泉式插图有不同之处。在第一回灵帝登位插图中,宫殿的场景是青蛇缠绕,图中的人物和场景跟朱鼎臣本中包含的人物线条都不同,朱鼎臣本的人物线条更加清晰。试德堂本的人物刻画则注重人物的神态和服装。试德堂本的插画一共有125幅,既没有继承叶逢春本,也没有影响到后来的刘次泉图本,主要原因是它继承的种德堂旧版已经被淘汰。
(三)刘次泉式图像
刘次泉属于明代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版画刻工之一,在建安学习版画雕刻,经过五十多年的版画雕刻后,逐渐从早期的建安派风格转化成为兼容版风格。刘次泉图像的特点是画面非常洁净,线条十分柔和,能够通过图片的欣赏给人带来舒服愉悦的感受。刘次泉式图像对于文本场景的表达更加细致形象,目前保存的刘次泉式图像版本中没有发现完全相同的插画版本,不同的版本中拥有不同的差别,即使出于同一个人的刀工,相同场景的刻画也拥有细微的差别。
四、结语
我国的版画艺术在明代发展得非常兴盛,而《三国演义》中呈现出来的传统插画艺术,不管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来看,都可以说是非常经典的插画类型。通过阅览《三国演义》插画,人们不仅能够通俗易懂地理解三国典故及人物性格,也能更好地对三国时代的人与事进行科学评判,以从更深层次掌握其所要表达的内涵。时至今日,插画仍具有超高的艺术性,是帮助读者阅读并掌握书中内容的重要途径,因此,人们要加强对《三国演义》插画的发展研究,以辅助后续对于名著的深入了解。
《三国演义》属于一部文学作品,跟《三国志》不同,虽然其中借鉴了很多的精彩故事,但是它并不是史书类型,主要利用优美的语言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让读者感受我国的语言文化魅力。《三国演义》中包含大量插图,插图的存在刻画了庄重的历史情节,反映了作者严谨的写作态度。因此,《三国演义》跟其他小说题材相比,又多了一份大家风范,给读者呈现出文不深、言不俗的阅读感受。
一、版画和插画
最早的版画插画类型是木刻的方式,最早发现的木刻版画插画是我国唐咸通九年的《金刚经》扉页。自唐代开始,插画就改用木刻版画的形式进行批量印刷。在我国的很多古籍艺术插画中,木刻版画是主要的插画形式。版画的黄金艺术时期是明清,这段时间的版画艺术发展对于后世有很重要的影响。从明清时期的版画插画中,人们能够看出,版画插画中包含有传统的艺术思想和精神,这对于内容讲解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插画的应用仍旧不断发展。
二、《三国演义》插画发展背景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而明代版画发展颇为兴盛,主要原因是明朝的文治政策需要使用版画艺术,开国皇帝朱元璋更是十分重视图书和教育,把扶持书业和发展农业生产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因此当时的书业十分发达,书籍种类非常多,从自然科学到日用读物,其中包含丰富多样的插画,促进了版画艺术的发展。明代的刻板插画有很明显的特点,首先是百花齐放,明代刻板插画逐渐分成建安、金陵、新安等不同的流派,不同的艺术流派之间互相交流发展、争奇斗艳,为明代营造出了插花艺术繁荣发展的局面。其次,刻板插画的形式非常多样化,除了宋、元两种文法之外,也出现了双面连式、月光式等方式,给插画家的创作提供了充裕的选择。再次,从简单发展逐渐华丽起来,绘画必须要精致和细致,随着艺术的发展,建安和金陵逐渐发展成为一体,插画并不仅仅是图书的解释和装饰,同时也能够给人文学士提供交流的便利。最后,插画更加专业化。一批又一批的专家留下了成千上万的作品,为明代版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三国演义》插画的艺术语言研究
插画具有独特的艺术性,通过插画表述,人们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故事所要表达的内涵,而对于《三国演义》来说,插画所表达的含义也更加深刻。
(一)叶逢春本插图的典范意义
在城阳刻本中,叶逢春本插图拥有十分明显的特点,该插画风格非常古朴,同时形状很小,线条比较粗大,能够体现出非常明显的民间版画特点。叶逢春本要比双峰堂本和承德堂本更早,这两者表现出来的线条和人物造型等都跟叶逢春本比较接近。相比之下,叶逢春本和双峰堂本的标题几乎都一样,同时版画中的人物都比较瘦小,例如,插画中貂蝉跪在董卓面前,双手作揖,表现出貂蝉的谦卑相让。而双峰堂本在借鉴叶逢春本插画内容的同时,针对其中的不合理进行纠正,后期又被刘次泉式图像本纠正。例如,在《三国演义》七十三回中,刘备第一次拜访诸葛亮时路上骑马询问,叶逢春本的插图表现的是“玄德问牧童卧龙何在”,而文本当中给出的文字则是“勒马唤农夫而问之”,其中就有表达不符之处,因此双峰堂本改称为询问田夫,这一修改也被后来的郑少垣本、杨闵斋本等借鉴。插画中,一位农夫把自己的裤脚挽起,站在田中,刘备等人在田边询问,体现出农夫的角色。
(二)熊氏刊本插图的偏离和趋同
在万历年间,熊氏家族很有实力,其中分成了种德堂、试德堂以及忠贤堂等。试德堂本并没有承袭叶逢春本插图,而是利用了本族旧版插图。忠贤堂则应用焕然一新的插画风格,试德堂使用的插花类型跟刘次泉式插图有不同之处。在第一回灵帝登位插图中,宫殿的场景是青蛇缠绕,图中的人物和场景跟朱鼎臣本中包含的人物线条都不同,朱鼎臣本的人物线条更加清晰。试德堂本的人物刻画则注重人物的神态和服装。试德堂本的插画一共有125幅,既没有继承叶逢春本,也没有影响到后来的刘次泉图本,主要原因是它继承的种德堂旧版已经被淘汰。
(三)刘次泉式图像
刘次泉属于明代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版画刻工之一,在建安学习版画雕刻,经过五十多年的版画雕刻后,逐渐从早期的建安派风格转化成为兼容版风格。刘次泉图像的特点是画面非常洁净,线条十分柔和,能够通过图片的欣赏给人带来舒服愉悦的感受。刘次泉式图像对于文本场景的表达更加细致形象,目前保存的刘次泉式图像版本中没有发现完全相同的插画版本,不同的版本中拥有不同的差别,即使出于同一个人的刀工,相同场景的刻画也拥有细微的差别。
四、结语
我国的版画艺术在明代发展得非常兴盛,而《三国演义》中呈现出来的传统插画艺术,不管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来看,都可以说是非常经典的插画类型。通过阅览《三国演义》插画,人们不仅能够通俗易懂地理解三国典故及人物性格,也能更好地对三国时代的人与事进行科学评判,以从更深层次掌握其所要表达的内涵。时至今日,插画仍具有超高的艺术性,是帮助读者阅读并掌握书中内容的重要途径,因此,人们要加强对《三国演义》插画的发展研究,以辅助后续对于名著的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