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单钢板、髓内钉与双钢板治疗股骨中远端内侧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1月— 2016年10月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63例股骨中远端内侧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种类分组,19例股骨干中下段内侧粉碎性骨折分为两组:单钢板组11例,其中男4例,女7例,平均57.5岁;髓内钉组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平均56.4岁。44例股骨远端内侧粉碎性骨折分为三组:单钢板组14例,其中男6例,女8例,平均57.6岁;髓内钉组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平均56.6岁;双钢板组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平均55.1岁。分别比较各组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组间及组内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股骨远端外翻角(DFVR)或股骨角、组间DFVR及股骨角变化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63例患者获随访6~37个月,平均13.4个月。19例股骨干中下段内侧粉碎性骨折中,单钢板组和髓内钉组的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组间及组内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DFVR、DFVR变化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间不愈合率、感染率、内固定失败率和畸形愈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钢板组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46%(5/11)]显著高于髓内钉组[0(0/8)](P<0.05)。44例股骨远端内侧粉碎性骨折中,两两比较单钢板组、髓内钉组和双钢板组的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即刻股骨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末次随访时股骨角[(80.80±2.93)°]显著小于单钢板组[(85.28±5.89)°]和双钢板组[(83.55±3.51)°](P<0.05)。髓内钉组组内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股骨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钢板组和双钢板组组内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股骨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股骨角变化量[(0.25±1.95)°]显著小于单钢板组[(4.03±3.78)°]和双钢板组[(2.60±2.24)°](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三组的不愈合率、感染率、内固定失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钢板组畸形愈合率[36%(5/14)]显著高于双钢板组[14%(3/21)](P<0.05)。单钢板组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50%(7/14)]显著高于双钢板组[14%(3/21)](P<0.05)。
结论在骨折愈合率和愈合时间上,三种固定方式没有明显差异。对于股骨干中下段内侧粉碎性骨折和未累及关节面的股骨远端骨折,髓内钉固定要优于锁定钢板固定。对于累及关节面的股骨远端内侧皮质粉碎性骨折,双钢板固定是更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