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课堂提问的技巧,提高教学效率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F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活动重要的手段之一,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课堂提问可以使教学活动形式延伸至思维,使学生涣散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真真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课改的今天,生物教学如何更好的利用课堂提问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各种技能、实现教学目标?笔者根据自己教学的一点经验,谈谈自己认识。
  一、提问要讲究激趣性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标也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一项基本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每节课所授内容的性质和特点,设置增强趣味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时,我播放了一段有关狼孩适应人类生活的过程视频,我发现学生对这段视频很感兴趣,课堂气氛也很快活跃了起来。趁这个机会,我提出相应的问题:狼孩是人还是狼?他能适应人类的生活吗?为什么?通过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学生七嘴八舌,踊跃发言,迅速完成了教学目标,也达到了本节课预期。可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且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提问要讲究铺垫性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学习的过程是由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认识过程.在每一节课的内容中,都贯串着由旧知识到新知识的演变,所以教师设置的问题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提问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把学生的思维从旧知识引导到对新知识的理解,以实现思维的迁移。例如在学习选修教材第一章的过敏反应时,我没有直接讲什么是过敏反应,其特点是什么等等。而是进门我就对同学们进行了一个调查:谁发生过过敏反应?是什么导致过敏?有什么症状?这种症状一般持续多少时间?对自身的危害有多大?你是如何避免再次发生这种过敏反应的等等?这样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对本节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感知的认识,然后老师再做一系统的讲述,学生就能理解过敏反应的内容了。
  三、提问要有递进性
  在日常教学中,常会遇到有些较难解决的问题。有些课的难点,学生很难突破。因此,教师可针对这一难点,分设多个问题,由浅入深,这样,就能使学生思考问题时,始终朝着一个目标,向问题的深度进军,从而攻破难点。例如讲光合作用时,老师针对光合作用的概念提出,光合作用过程中,给绿色植物提供的水和二氧化碳,按我们学过的化学知识来说,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为什么在叶绿体中却生成了氧气和有机物?设计这几个问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层层递进,设制好梯度,使学生顺着“梯子”爬,最终达到教学目的。这样可以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中获得新知。
  四、提问要讲究设疑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思考和探究。教师若能在学生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疑问,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时,我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在家养了一盆非常好看的菊花,在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早晨,它突然跳楼“自杀”了。这是为什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一下。同学们听到这个问题,觉得很好奇,一时教室里象炸开了锅,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样通过教师的激发,学生产生了疑点,必定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真正理解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五、提问要有启发性
  现行新课程标准提出“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使生物学习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是开拓学生思维的主要途径,所以教师在授课时所设置的问题要善于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有的教师往往把启发式误认为提问式,认为问题提得越多越好,其实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是关键性的问题,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讲述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时,对于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是否都是生产者这个问题,就目前学生掌握的已有知识而言,对这个问题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然后老师进一步提问:菟丝子是一种绿色植物,它盘绕在其他一些绿色植物体上,从后者体内获得现成的有机物为生,那么,菟丝子是营什么生活的绿色植物?它的同化作用类型是什么?属于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根据这些问题的启发,诱导,学生最后终于明白:在自然界中,并非所有的绿色植物都是生产者。
  实践表明,教师只有掌握好课堂提问的技巧,在课堂教学中不时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才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才会活跃,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英语学科教学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学大纲中指出教学中应该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既要注意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交际和阅读能力;又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外语教学之中。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既是教学者,又是教育工作者,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因而不能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看成仅仅是班主任的事。对学生进行
期刊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高中数学的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但我们可以这样讲,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
期刊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因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  激发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应考虑如何找准情感激发点,根据学生好
期刊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力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的主体。它顺应时代潮流,是国富民强之根本。学科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师的重要任务。因此,对于实现素质教育,本人浅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一、创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卢梭说的好“只有成为学
期刊
兴趣是灵感的源泉,通过诱导以及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具,提高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的认知活动变成学习的心理需求,变 “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变“苦学”为“乐学”。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手段应多样化  物理是较为抽象的自然科学,枯燥的讲解会使学生乏味。要改变现状,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手段,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县教育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在教育教学方面“走出去,请进来”,扬长避短,开阔了老师的视野。与此同时,教育人才也源源不断地涌入我县的教育教学中来,使得我县教育渐渐走向年轻化。我校属于比较偏远的农村小学,去年有幸也分配来一名女教师——张老师。对于整所学校的人来说,最高兴、最期盼的莫过于我了。因六年来,我校十几名老师中,我成了唯一的“葱花”。  终于盼到新老师来上班了,我心里乐开了花。自
期刊
在英语学习中,语言逻辑就是包括遵循它特有的语法知识。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必要的语法知识对听、说、读、写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那么怎样学习英语语法既轻松有趣,又能有效掌握及运用?以下是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得出的图画对比和游戏竞赛法、形象的类比法、用“公式法”讲解被动语态这三种语法教学方法:  一、使用图画对比法和游戏竞赛法实施语法教学  在九年级语法中要向学生讲授w
期刊
历史学科的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求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本身作为课程目标,突出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努力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在学习中去找寻历史。  一、通过阅读历史文献,感悟历
期刊
语文既然是一种工具,那么,语文教学的实质就应该是使用这种工具的技能训练,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学习语文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学习一种技能。”而技能的培养,单靠教师讲是难以形成的,必须开展行之有效的训练活动,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这就和教练员培养运动员一样。为了突出语文教学应“以训练为主”的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训练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并提出了48项能力训练要求,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
期刊
21世纪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其应用已逐步进入教育领域。使教育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走向生动活泼的“屏幕教学”,真正向创新型教育教学发展。去年,本校在高中部全面实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让多媒体的最佳效果完全深入课堂,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益、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渐地,数学教师改变以往的讲述、板书等手段、“一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