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流行歌曲,人们所持的态度和看法各不相同,而关于流行歌曲走进课堂,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流行音乐属于大众的通俗文化,它娱乐性强,但也能表现严肃、重大的题材,可以达到很高的艺术观赏性和表现力。自大众传播媒体(影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以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来,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呼吸着流行音乐的气息。特别是青少年,他们对流行音乐产生了特殊的感情和极大的兴趣。大街上、公车上、校园里,我们随处可见用各种音乐播放器听流行音乐的学生,可见学生对这股新音乐浪潮的喜爱。既然流行音乐“撵不走”,我们音乐老师应该去研究研究流行音乐,以更专业的眼光对流行音乐进行有选择地合理利用,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传递音乐知识,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音乐艺术产生兴趣,真正享受音乐的无限乐趣和美感。
那如何让流行音乐科学合理地走进我们的音乐课堂呢?
一、结合学生们的心理,在教学中有意把教学内容与流行音乐结合起来,能收到意想不道的效果
音乐教师出于延续传统音乐文化的考虑,很自然地把自得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等传递给学生,而我们的时代在发展,我们的音乐文化也在不断地变化,学生对于这样的变化是非常感兴趣的,对于新的音乐形式、音乐价值、音乐审美具有很强的倾向性,于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就产生了某种分歧。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应该想办法去填补这种“代沟”,让学生既喜欢音乐又喜欢音乐课。
如:上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对纯粹的戏曲,有些同学有抵触情绪,此时可以用陶喆的《苏三说》作为课前导入。一上课,大家听到他们喜欢的偶像的歌声,会很兴奋,学习情绪很高。教师可以很顺利地带领他们进入教学内容。课中,还可以让同学们欣赏戏曲与流行音乐结合非常好的一些代表作品(比如周杰伦的《霍元甲》等),使他们认识到,京剧也不是很死板的,它同样可以具有时代的气息,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正是现代音乐艺术创作的一个源泉。在介绍音乐神童莫扎特的时候,导入也可以从SHE的《不想长大》引入,因为这首曲子的高潮部分就是运用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旋律。
如此有意地把教学内容与流行音乐结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汲取相关音乐知识。
二、选择的作品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感和欣赏性,同时更具有学习和教育的价值
像这类作品现如今也并不难找。如:在《辛特勒的名单》、《阿甘正传》、《狮子王》、《千与千寻》等电影里就不乏具有欣赏价值的音乐,而其中同时也蕴涵着许多值得学习的人生哲理,我们在课堂中再配以相关的影音资料及综合艺术内容介绍,相信学生一定会感兴趣并进而提高审美欣赏能力。
三、注重流行音乐与综合艺术的有机结合
如今的流行音乐已不属单纯的“音乐”范畴,它还包括音(经过现代音响技术的润饰)、形(激烈的身体运动)、光(舞台灯光艺术)和景(相应的情景及剧情需要)在内的相关元素。在给学生介绍音乐的同时再将这些元素融入其中进行讲解,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相信学生们也会更加地感兴趣。如:欣赏爱尔兰踢踏舞《大河之舞》后,学生们不仅能感受其中的音乐、舞蹈、灯光、剧情等,同时也能充分地领略到现代艺术的巨大魅力。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有很多流行歌曲的内容并不适合青少年听,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良的影响。可是正因为如此,我觉得更应该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与其让学生不辨善恶地听,还不如让他们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有选择地去欣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就应该让学生接触。在老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鉴别流行音乐,让学生“择其善者而从之”。
泰戈尔在《我的学校》中写道:“教育的目标是心灵的自由,这只能通过自由的途径才能达到,尽管自由就像生活本身一样是有危险和责任的。”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粗暴地去压制、去制止,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叛心理。相反,如果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地选择好的音乐,那么当学生长大成人,能够真正懂得鉴赏与审美,能够积极面对生活、热爱音乐的时候,普及音乐教育的目的也就真正地达到了。
总之,把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是切实可行的,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和途径,它让学生感到老师已经注意到了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无形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对音乐课产生兴趣,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共同探讨流行歌曲之外的音乐领域,不断提高自己对学习音乐的信心和音乐的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让流行音乐走进课堂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只要我们以“一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我们的音乐课堂就一定会放射出夺目的光彩,绽放出美丽动人的花。
那如何让流行音乐科学合理地走进我们的音乐课堂呢?
一、结合学生们的心理,在教学中有意把教学内容与流行音乐结合起来,能收到意想不道的效果
音乐教师出于延续传统音乐文化的考虑,很自然地把自得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等传递给学生,而我们的时代在发展,我们的音乐文化也在不断地变化,学生对于这样的变化是非常感兴趣的,对于新的音乐形式、音乐价值、音乐审美具有很强的倾向性,于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就产生了某种分歧。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应该想办法去填补这种“代沟”,让学生既喜欢音乐又喜欢音乐课。
如:上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对纯粹的戏曲,有些同学有抵触情绪,此时可以用陶喆的《苏三说》作为课前导入。一上课,大家听到他们喜欢的偶像的歌声,会很兴奋,学习情绪很高。教师可以很顺利地带领他们进入教学内容。课中,还可以让同学们欣赏戏曲与流行音乐结合非常好的一些代表作品(比如周杰伦的《霍元甲》等),使他们认识到,京剧也不是很死板的,它同样可以具有时代的气息,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正是现代音乐艺术创作的一个源泉。在介绍音乐神童莫扎特的时候,导入也可以从SHE的《不想长大》引入,因为这首曲子的高潮部分就是运用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旋律。
如此有意地把教学内容与流行音乐结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汲取相关音乐知识。
二、选择的作品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感和欣赏性,同时更具有学习和教育的价值
像这类作品现如今也并不难找。如:在《辛特勒的名单》、《阿甘正传》、《狮子王》、《千与千寻》等电影里就不乏具有欣赏价值的音乐,而其中同时也蕴涵着许多值得学习的人生哲理,我们在课堂中再配以相关的影音资料及综合艺术内容介绍,相信学生一定会感兴趣并进而提高审美欣赏能力。
三、注重流行音乐与综合艺术的有机结合
如今的流行音乐已不属单纯的“音乐”范畴,它还包括音(经过现代音响技术的润饰)、形(激烈的身体运动)、光(舞台灯光艺术)和景(相应的情景及剧情需要)在内的相关元素。在给学生介绍音乐的同时再将这些元素融入其中进行讲解,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相信学生们也会更加地感兴趣。如:欣赏爱尔兰踢踏舞《大河之舞》后,学生们不仅能感受其中的音乐、舞蹈、灯光、剧情等,同时也能充分地领略到现代艺术的巨大魅力。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有很多流行歌曲的内容并不适合青少年听,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良的影响。可是正因为如此,我觉得更应该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与其让学生不辨善恶地听,还不如让他们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有选择地去欣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就应该让学生接触。在老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鉴别流行音乐,让学生“择其善者而从之”。
泰戈尔在《我的学校》中写道:“教育的目标是心灵的自由,这只能通过自由的途径才能达到,尽管自由就像生活本身一样是有危险和责任的。”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粗暴地去压制、去制止,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叛心理。相反,如果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地选择好的音乐,那么当学生长大成人,能够真正懂得鉴赏与审美,能够积极面对生活、热爱音乐的时候,普及音乐教育的目的也就真正地达到了。
总之,把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是切实可行的,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和途径,它让学生感到老师已经注意到了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无形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对音乐课产生兴趣,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共同探讨流行歌曲之外的音乐领域,不断提高自己对学习音乐的信心和音乐的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让流行音乐走进课堂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只要我们以“一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我们的音乐课堂就一定会放射出夺目的光彩,绽放出美丽动人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