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阐述“2+3”五年一贯制学生中等教育阶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学习存在的问题,在分析慕课教学模式利弊的基础上,对“2+3”五年一贯制中等教育阶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2+3”五年一贯制 中等教育阶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慕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C-0111-03
“2+3”五年一贯制,是我国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项目,招收应往届初中毕业生,通过考核后,可以直接进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习,进行两年中职、三年高职的一贯制培养,学业期满颁发国家承认的全日制大专学历。由于生源特点、高校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特点,加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思修课)本身理论性强,内容繁杂等,思修课在“2+3”五年一贯制的中职阶段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一、“2+3”五年一贯制学生中等教育阶段思修课学习现状
(一)生源特点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2+3”五年一贯制主要招生应往届初中毕业生,这个生源具有以下特点:
1.年龄偏小。与高考过后考入高职院校同学相比,年龄要小3岁左右,在人生阅历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相比更加不成熟,部分从未离开过父母的“2+3”五年一贯制学生甚至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2.学习兴趣不浓、纪律性差。报考“2+3”五年一贯制的同学往往在初中阶段成绩不够理想,或是家庭贫困,无力支付长期的教育投资,而父母往往缺少指导与管教子女的能力,从而使得报读“2+3”五年一贯制学校的学生具有懒散、纪律性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特点。
3.学生对学习目的和教学模式的认知偏差。很多学生与家长误认为在高职院校主要学的是实践技术,只期望学一门“手艺”,对类似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不重视,因而学生对课堂教学与传统考试产生抗拒心理,不愿遵守纪律,课堂频发的违纪事件对教学质量和学习氛围造成严重影响。
(二)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导致教学效果差。近年来实行的“2+3”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得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高职院校部分生源紧缺的难题,更得到广西教育机构的认可,认为是减少辍学率、提高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然而,据了解,“2+3”五年一贯制的学生在很多院校并不成规模,这就导致很多教学问题凸显出来。具体如下:
1.笼统运用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导致“2+3”五年一贯制学生前两年学习生活不适应。高等教育特点,使得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的机会和时间,而“2+3”五年一贯制同学前两年与高职生相比,年龄小,心理素质不够好,阅历少,在涉及竞争、竞赛等方面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参与率低。
2.过于宽松的自由支配时间,以及欠缺的计划能力,使得“2+3”五年一贯制学生在与高职学生同样的课业要求情况下,在业余生活方面显得无所适从。
3.“2+3”五年一贯制学生,入学之初更容易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来自老师、家长无微不至的关照,而到了“2+3”五年一贯制模式下,基本运用的是高校管理模式,不再有班主任无微不至的关心关照,而是辅导员粗放型的管理和引导,生活上没有了父母的呵护,而是自食其力,自己料理生活。遇到困难、困惑往往难以解决,或是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解决。以上原因,导致“2+3”五年一贯制模式下,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三)思修课本身的课程特点,以及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思修课的部分内容学生在中学政治课、品德课中已经学过,缺乏新鲜感。由此,很多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在这些已经学过的课程上面。还有同学认为某些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缺乏时代感和现实针对性,学了也无用武之地。当前,思修课欠缺教学主体意识、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缺乏新意、学生机械式学习方式等,导致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不理想。教师授课方式以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成为被灌输的对象,学生学习状态差,教学效果不理想,课堂上常常出现睡觉、玩手机甚至厌倦的现象,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手段往往采取单一的多媒体课件演示,文字过多,缺少新意,导致学生产生应付式、懒散的学习态度;学生学习以机械记忆为主,目标是考试及格,没有达到消化吸收、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
综上,“2+3”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下,学生本身的原因、高校的原因,以及思修课本身的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原因,都导致“2+3”五年一贯制下前两年的中职阶段的思修课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部分群体学生的思修课的教学改革十分必要。近年来,慕课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尝试不断取得新进展,给“2+3”五年一贯制的思修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二、慕课教学模式的利弊分析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MOOC,是指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这些课程的范围覆盖了广泛的科技学科、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授课形式是网络授课,学生在线研讨和考试。所谓慕课模式,是指综合利用镜头语言、技术手段和教学理论,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特点,将传统的课程内容重新分解、整合、再造,编排成一个个内容丰富、有机组合的学习模块,而后通过互联网技术展示给学生,让其进行学习体验、互动等进而汲取知识的教学模式。
(一)慕课教学模式的优势。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有利于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某种意义上体现了教育公平原则。传统课堂是封闭式的,不同层次的学校师资力量不同,思修课作为必修课,面临学生众多、资源分配不均、师资配备不足的现状,学生只能享用与之相应的教育资源,往往无缘名校名师名讲堂。与传统教学相比,慕课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点。受教育者不受时空、地域限制,只要有电脑或手机网络就可以免费或花少量的钱享受名家名师名校的教育资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原则,也促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广泛、最有效的利用。 2.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降低教学成本。传统课堂上经常出现老师对着电脑念课件,学生对着屏幕看课件,师生、生生间很少有互动和交流,再加上学生对课程缺少兴趣,常常出现缺课或上课玩手机、睡觉、溜号等现象。慕课课程教学质量高,互动多,教学设计更加以学生为主体,选材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和社会实际情况,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另外,从引进慕课高校来说,由于借助网络平台即可外聘名校名师、获得众多优质教育资源,从而减少学校师资、教室、设备的浪费,进而降低了学校的教学成本。
3.有利于缓解师资压力,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思修课作为必修课,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上课的任务繁重,而重复性的教学加重了他们的职业倦怠感。慕课教学使教师从繁重的知识性教学中解放出来,更好地扮演激励者、启发者的角色,从而缓解了师资压力。同时,学校教师团队也可以借慕课引进之机,当作一种师资培训,借鉴名师学识和教法,提高自身教学素养,从而提高学校教师团队的师资力量。
4.慕课可以发挥团队优势,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考核和互动等环节;还可以后期制作,随时纠错改错,做到优中取优,把最好的内容呈现给学生。而传统课堂是单人作战,并且是现场直播,如果出现失误或错误,便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以及所传授知识的可信度。
(二)慕课教学模式的劣势。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慕课的考核结果很难确保公正、客观。慕课的教学特点是线上进行,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时间、地点与节奏进行线上学习,整个过程不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有严格的学校管理、教师指导和监督制度,而是完全靠学生的自觉自律。一旦学生缺乏自律精神,就会出现线上缺课、替代上课、偷懒、投机、作弊等行为,这些很难得到监控。因此,考核过程和结果也很难确保公正和客观。
2.受设备和网络限制,部分学生和高校也很难开展慕课教学。大规模网络课程需要有网络和设备支持,对于落后地区的学校,很难满足这些条件,从而限制了慕课教学的开展。
3.慕课资源的名师专家效应,并不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同层次的学校开设的同一门课,教授和学习的侧重点可能不同,教法和学法可能因此不同,如重点大学的本科生主要在基础科研方面有所建树,而二本、三本、高职院校往往在实践技术层面略高一筹。
4.慕课更适合“授业”而不是“传道”,不利于商谈式教学,不易动之以情,不利于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
三、“2+3”五年一贯制中等教育阶段思修课慕课教学模式的改进意见
(一)开发适合本校校情和学情的思修课慕课。“2+3”五年一贯制,教育方式与内容更强调职业性、应用性和岗位性,与地方经济发展更为紧密。同一行业、发展状况相似的地方,对学生的政治素质、职业操守方面有着相同或相近的要求,因此,可以尝试团队开发,分工负责,按照本行业、本地方对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要求,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开发适合校情、学情的特色慕课。
(二)坚持线上慕课教学为辅、线下翻转课堂为主的教学原则。“2+3”五年一贯制的生源特点,决定了这部分学生年龄小,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更多的师生、生生面对面交流。“2+3”五年一贯制下的学生更容易接受传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状态,从而获得师生情、同学谊。线下翻转课堂可以弥补线上难以实现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充分回答学生的提问,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还可以及时更新知识,拓展新热点,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发展;可以点拨学生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要分清主次,二者地位不能等同和颠倒,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教学过程的重心,确保课程顺利进行。
(三)建立有效的教学保障机制。当前,“2+3”五年一贯制学生往往具有学习兴趣不浓、纪律性差的特点。而慕课教学模式,线上教学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因此,慕课的教学内容应努力增强教学的情景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例如,通过创设叙事情景、活动情景和虚拟情景等教学情景,使学生在教学中身临其境,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情景,融情于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同时,还应加强班级学习委员的引导和培训,使之督促班级同学及时完成线上课程学习和课上作业,及时收集学生问题并反馈给任课教师。诚然,如果慕课技术能够发明出如指纹识别或人脸识别的功能,那么慕课教学模式在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方面将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夏永英.浅谈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学生现状与教育管理工作[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272)
[2]胡立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原则[J].统计与管理,2015(12)
[3]余丽云.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探索[J].教育观察,2015(25)
[4]张丽.2012—2014国内MOOCs文献研究综述[J].青年学报,2014(4)
[5]李曼丽,张羽,黄振中.慕课正酝酿一场新教育革命[N].中国青年报,2013-05-23
[6]曹迪.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慕课的排斥之处[J].台州学院学报,2015(5)
[7]刘志山,滕永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理论性与趣味性关系探讨[J].伦理学研究,2014(1)
【作者简介】王亚丽(1981— ),女,吉林人,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在职研究生,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历史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莫意清(1983— ),男,壮族,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学。
(责编 卢 雯)
【关键词】“2+3”五年一贯制 中等教育阶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慕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C-0111-03
“2+3”五年一贯制,是我国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项目,招收应往届初中毕业生,通过考核后,可以直接进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习,进行两年中职、三年高职的一贯制培养,学业期满颁发国家承认的全日制大专学历。由于生源特点、高校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特点,加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思修课)本身理论性强,内容繁杂等,思修课在“2+3”五年一贯制的中职阶段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一、“2+3”五年一贯制学生中等教育阶段思修课学习现状
(一)生源特点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2+3”五年一贯制主要招生应往届初中毕业生,这个生源具有以下特点:
1.年龄偏小。与高考过后考入高职院校同学相比,年龄要小3岁左右,在人生阅历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相比更加不成熟,部分从未离开过父母的“2+3”五年一贯制学生甚至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2.学习兴趣不浓、纪律性差。报考“2+3”五年一贯制的同学往往在初中阶段成绩不够理想,或是家庭贫困,无力支付长期的教育投资,而父母往往缺少指导与管教子女的能力,从而使得报读“2+3”五年一贯制学校的学生具有懒散、纪律性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特点。
3.学生对学习目的和教学模式的认知偏差。很多学生与家长误认为在高职院校主要学的是实践技术,只期望学一门“手艺”,对类似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不重视,因而学生对课堂教学与传统考试产生抗拒心理,不愿遵守纪律,课堂频发的违纪事件对教学质量和学习氛围造成严重影响。
(二)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导致教学效果差。近年来实行的“2+3”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得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高职院校部分生源紧缺的难题,更得到广西教育机构的认可,认为是减少辍学率、提高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然而,据了解,“2+3”五年一贯制的学生在很多院校并不成规模,这就导致很多教学问题凸显出来。具体如下:
1.笼统运用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导致“2+3”五年一贯制学生前两年学习生活不适应。高等教育特点,使得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的机会和时间,而“2+3”五年一贯制同学前两年与高职生相比,年龄小,心理素质不够好,阅历少,在涉及竞争、竞赛等方面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参与率低。
2.过于宽松的自由支配时间,以及欠缺的计划能力,使得“2+3”五年一贯制学生在与高职学生同样的课业要求情况下,在业余生活方面显得无所适从。
3.“2+3”五年一贯制学生,入学之初更容易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来自老师、家长无微不至的关照,而到了“2+3”五年一贯制模式下,基本运用的是高校管理模式,不再有班主任无微不至的关心关照,而是辅导员粗放型的管理和引导,生活上没有了父母的呵护,而是自食其力,自己料理生活。遇到困难、困惑往往难以解决,或是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解决。以上原因,导致“2+3”五年一贯制模式下,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三)思修课本身的课程特点,以及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思修课的部分内容学生在中学政治课、品德课中已经学过,缺乏新鲜感。由此,很多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在这些已经学过的课程上面。还有同学认为某些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缺乏时代感和现实针对性,学了也无用武之地。当前,思修课欠缺教学主体意识、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缺乏新意、学生机械式学习方式等,导致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不理想。教师授课方式以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成为被灌输的对象,学生学习状态差,教学效果不理想,课堂上常常出现睡觉、玩手机甚至厌倦的现象,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手段往往采取单一的多媒体课件演示,文字过多,缺少新意,导致学生产生应付式、懒散的学习态度;学生学习以机械记忆为主,目标是考试及格,没有达到消化吸收、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
综上,“2+3”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下,学生本身的原因、高校的原因,以及思修课本身的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原因,都导致“2+3”五年一贯制下前两年的中职阶段的思修课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部分群体学生的思修课的教学改革十分必要。近年来,慕课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尝试不断取得新进展,给“2+3”五年一贯制的思修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二、慕课教学模式的利弊分析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MOOC,是指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这些课程的范围覆盖了广泛的科技学科、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授课形式是网络授课,学生在线研讨和考试。所谓慕课模式,是指综合利用镜头语言、技术手段和教学理论,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特点,将传统的课程内容重新分解、整合、再造,编排成一个个内容丰富、有机组合的学习模块,而后通过互联网技术展示给学生,让其进行学习体验、互动等进而汲取知识的教学模式。
(一)慕课教学模式的优势。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有利于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某种意义上体现了教育公平原则。传统课堂是封闭式的,不同层次的学校师资力量不同,思修课作为必修课,面临学生众多、资源分配不均、师资配备不足的现状,学生只能享用与之相应的教育资源,往往无缘名校名师名讲堂。与传统教学相比,慕课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点。受教育者不受时空、地域限制,只要有电脑或手机网络就可以免费或花少量的钱享受名家名师名校的教育资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原则,也促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广泛、最有效的利用。 2.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降低教学成本。传统课堂上经常出现老师对着电脑念课件,学生对着屏幕看课件,师生、生生间很少有互动和交流,再加上学生对课程缺少兴趣,常常出现缺课或上课玩手机、睡觉、溜号等现象。慕课课程教学质量高,互动多,教学设计更加以学生为主体,选材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和社会实际情况,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另外,从引进慕课高校来说,由于借助网络平台即可外聘名校名师、获得众多优质教育资源,从而减少学校师资、教室、设备的浪费,进而降低了学校的教学成本。
3.有利于缓解师资压力,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思修课作为必修课,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上课的任务繁重,而重复性的教学加重了他们的职业倦怠感。慕课教学使教师从繁重的知识性教学中解放出来,更好地扮演激励者、启发者的角色,从而缓解了师资压力。同时,学校教师团队也可以借慕课引进之机,当作一种师资培训,借鉴名师学识和教法,提高自身教学素养,从而提高学校教师团队的师资力量。
4.慕课可以发挥团队优势,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考核和互动等环节;还可以后期制作,随时纠错改错,做到优中取优,把最好的内容呈现给学生。而传统课堂是单人作战,并且是现场直播,如果出现失误或错误,便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以及所传授知识的可信度。
(二)慕课教学模式的劣势。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慕课的考核结果很难确保公正、客观。慕课的教学特点是线上进行,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时间、地点与节奏进行线上学习,整个过程不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有严格的学校管理、教师指导和监督制度,而是完全靠学生的自觉自律。一旦学生缺乏自律精神,就会出现线上缺课、替代上课、偷懒、投机、作弊等行为,这些很难得到监控。因此,考核过程和结果也很难确保公正和客观。
2.受设备和网络限制,部分学生和高校也很难开展慕课教学。大规模网络课程需要有网络和设备支持,对于落后地区的学校,很难满足这些条件,从而限制了慕课教学的开展。
3.慕课资源的名师专家效应,并不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同层次的学校开设的同一门课,教授和学习的侧重点可能不同,教法和学法可能因此不同,如重点大学的本科生主要在基础科研方面有所建树,而二本、三本、高职院校往往在实践技术层面略高一筹。
4.慕课更适合“授业”而不是“传道”,不利于商谈式教学,不易动之以情,不利于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
三、“2+3”五年一贯制中等教育阶段思修课慕课教学模式的改进意见
(一)开发适合本校校情和学情的思修课慕课。“2+3”五年一贯制,教育方式与内容更强调职业性、应用性和岗位性,与地方经济发展更为紧密。同一行业、发展状况相似的地方,对学生的政治素质、职业操守方面有着相同或相近的要求,因此,可以尝试团队开发,分工负责,按照本行业、本地方对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要求,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开发适合校情、学情的特色慕课。
(二)坚持线上慕课教学为辅、线下翻转课堂为主的教学原则。“2+3”五年一贯制的生源特点,决定了这部分学生年龄小,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更多的师生、生生面对面交流。“2+3”五年一贯制下的学生更容易接受传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状态,从而获得师生情、同学谊。线下翻转课堂可以弥补线上难以实现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充分回答学生的提问,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还可以及时更新知识,拓展新热点,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发展;可以点拨学生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要分清主次,二者地位不能等同和颠倒,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教学过程的重心,确保课程顺利进行。
(三)建立有效的教学保障机制。当前,“2+3”五年一贯制学生往往具有学习兴趣不浓、纪律性差的特点。而慕课教学模式,线上教学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因此,慕课的教学内容应努力增强教学的情景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例如,通过创设叙事情景、活动情景和虚拟情景等教学情景,使学生在教学中身临其境,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情景,融情于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同时,还应加强班级学习委员的引导和培训,使之督促班级同学及时完成线上课程学习和课上作业,及时收集学生问题并反馈给任课教师。诚然,如果慕课技术能够发明出如指纹识别或人脸识别的功能,那么慕课教学模式在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方面将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夏永英.浅谈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学生现状与教育管理工作[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272)
[2]胡立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原则[J].统计与管理,2015(12)
[3]余丽云.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探索[J].教育观察,2015(25)
[4]张丽.2012—2014国内MOOCs文献研究综述[J].青年学报,2014(4)
[5]李曼丽,张羽,黄振中.慕课正酝酿一场新教育革命[N].中国青年报,2013-05-23
[6]曹迪.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慕课的排斥之处[J].台州学院学报,2015(5)
[7]刘志山,滕永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理论性与趣味性关系探讨[J].伦理学研究,2014(1)
【作者简介】王亚丽(1981— ),女,吉林人,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在职研究生,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历史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莫意清(1983— ),男,壮族,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学。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