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在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阅读教学是小学学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以及个人修养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基础是阅读,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够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尤其在新课标实施以来,侧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阅读能力作为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其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言语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积累,浅谈几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较为落后 部分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时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往往只是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的语文课文内容的阅读之后,填鸭式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写作背景以及重要的字词等语文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尽管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以及语文涵养,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势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影响学生日后进行语文阅读的效果。 (二)并未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仍然是小学语文教材以及语文教材后推荐的一些经典书目。这些教材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以及文学涵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部分语文教师陷入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仅仅把阅读的范围圈定在语文教材以及推荐书目之中,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以及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指导。学生个体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客观差异,因此,每位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会存在差异。在小学阶段,学生受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的影响,兴趣爱好对他们的学习以及阅读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科学地制定阅读教学目标 科学地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指引着教学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学目标更是要在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有所体现。在知识与能力层面上,主要是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领域,使其掌握自主思考等语文应用实践能力;在过程和方法层面上,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上,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教学内容所体现的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新课标要求与学生实际学情科学地制定阅读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对小学生而言,进行语文阅读学习的一个重要驱动力就在于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可以通过创设形式有趣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巧设的问题、创设情境开展竞赛、电教手段等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好奇、兴奋、激动心理,让其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同时,良好的阅读氛围也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班会课上提倡大家每周从家里带一本书回校,并放到班级的阅读角,从而让班级内的同学可以自由阅读。读同伴的书,会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积极地引导班级的学生携带各自喜欢的书籍到班级,由于学生之间有着较为亲密的关系且性格特点较为相近,因此所携带的书籍可以有效激发全班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拉近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增进学生间的友谊,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三)学法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正如培根说过的:“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閱读教学亦然,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
(四)加强朗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一句话便可知我国古代的教学方法对背诵十分重视,但在现代人眼中似乎十分落伍。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学生被动回答的过程。学生自己想的东西很少。这就是学习陷入被动,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品读课文——走出课文,扩展视野。从中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言语文字的优美。
(五)安排课外阅读,实现阅读积累 课外阅读一直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有效的补充,广大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课外阅读的作用。只是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还需要进行一些改进,与学生的兴趣进行更紧密的结合。有些书籍很经典,但过于深奥或过于幼稚,与学生的兴趣点不符,课外阅读就会沦为形式,就算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很多也是敷衍了事。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在推荐书目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所侧重,让课外阅读更有效,更有助于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知识。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阅读教学的意义极为深远。教师要注重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创设有趣情景,营造良好阅读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还要加强朗读训练,安排课外阅读,以此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积累知识,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言语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积累,浅谈几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较为落后 部分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时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往往只是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的语文课文内容的阅读之后,填鸭式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写作背景以及重要的字词等语文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尽管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以及语文涵养,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势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影响学生日后进行语文阅读的效果。 (二)并未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仍然是小学语文教材以及语文教材后推荐的一些经典书目。这些教材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以及文学涵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部分语文教师陷入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仅仅把阅读的范围圈定在语文教材以及推荐书目之中,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以及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指导。学生个体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客观差异,因此,每位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会存在差异。在小学阶段,学生受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的影响,兴趣爱好对他们的学习以及阅读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科学地制定阅读教学目标 科学地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指引着教学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学目标更是要在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有所体现。在知识与能力层面上,主要是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领域,使其掌握自主思考等语文应用实践能力;在过程和方法层面上,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上,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教学内容所体现的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新课标要求与学生实际学情科学地制定阅读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对小学生而言,进行语文阅读学习的一个重要驱动力就在于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可以通过创设形式有趣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巧设的问题、创设情境开展竞赛、电教手段等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好奇、兴奋、激动心理,让其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同时,良好的阅读氛围也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班会课上提倡大家每周从家里带一本书回校,并放到班级的阅读角,从而让班级内的同学可以自由阅读。读同伴的书,会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积极地引导班级的学生携带各自喜欢的书籍到班级,由于学生之间有着较为亲密的关系且性格特点较为相近,因此所携带的书籍可以有效激发全班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拉近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增进学生间的友谊,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三)学法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正如培根说过的:“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閱读教学亦然,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
(四)加强朗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一句话便可知我国古代的教学方法对背诵十分重视,但在现代人眼中似乎十分落伍。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学生被动回答的过程。学生自己想的东西很少。这就是学习陷入被动,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品读课文——走出课文,扩展视野。从中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言语文字的优美。
(五)安排课外阅读,实现阅读积累 课外阅读一直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有效的补充,广大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课外阅读的作用。只是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还需要进行一些改进,与学生的兴趣进行更紧密的结合。有些书籍很经典,但过于深奥或过于幼稚,与学生的兴趣点不符,课外阅读就会沦为形式,就算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很多也是敷衍了事。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在推荐书目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所侧重,让课外阅读更有效,更有助于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知识。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阅读教学的意义极为深远。教师要注重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创设有趣情景,营造良好阅读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还要加强朗读训练,安排课外阅读,以此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积累知识,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