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生命教育任重道远。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以“管理学”课程为例,阐述将生命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的教学策略,并将教学实践中相关注意事项及建议进行总结阐述。
关键词:高职;专业课程;生命教育
近年持续不断在高职院校发生的贱视生命、学生自杀或伤害他人等恶性事件,凸显出高职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生命意义缺失、缺乏正确的生命观的问题,同时也反映了高职院校在学校教育中有关生命观教育的不力,因此对高职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刻不容缓且极其必要的。作为大学教师在授业的同时,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人文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
一、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1、社会环境的变化促使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冲突、价值观念变迁、社会道德失范、贫富差距拉大等各因素都会给高职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矛盾,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严重冲击到学生的正确认知与善意行为等能力,导致学生道德观念模糊、自律能力下降。
2、高职学生的鲜明个体特征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多数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成绩就不是太好,基础知识水平较差,中学学习过程中难免不会受到父母、老师针对学习成绩的指责、训斥,心理上容易变得脆弱敏感,再加之高考失利,出于走投无路的心态选择了高职院校,这些特点都容易使高职院校学生的心态失衡,形成自卑心理,导致出现情感淡漠,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移等等问题。
3、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尽管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但长久以来办学模式都以偏技术教育为主,在课程设置上重视专业课、实训课、忽视人文教育基础课,缺乏对学生在人文精神上的培养,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精神信仰的弱化,在谋求“以何为生”的同时,却忽略了“为何而生”的思考,忽视了对生命的呵护、关心。
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使大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养成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已经势在必行。
二、专业课程中生命教育的策略—以“管理学”课程为例
1、提升教师的生命素养,教师自身具备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的生命意识和理想追求
教师是生命教育中的主导力量,生命教育能否得到有效的贯彻与实施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生命素养,对学生生命的终极关怀的老师,会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这就是作为教师所应具备的生命素养和责任感。有一个经典案例:上海外滩有一座桥叫做外白渡桥,2008年初,整座桥被拆下,送到上海造船厂进行大修,原因在于2007年年底,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收到了一封寄自英国一家设计公司的来信,信中说,外白渡桥的“桥梁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现在已到期,請注意对该桥维修”。能对100年前设计的产品按时地发出检测通知,这就是负责。负责任的老师会像英国这家公司关注她100年前的产品一样,关注学生以后的发展生命教育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是对学生幸福人生的奠基,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理想追求和行动指南。
2、教师应加强专业学习,吃透教材内容,领会教材内涵,充分挖掘与生命教育相关的主题
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理解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也为了使生命教育的内容更加丰满,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文知识,发挥创新意识,在吃透教材,领会教材内涵的前提下,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现有书本内容作一定的拓展、引申和深化,通过各种表现形式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学会欣赏和热爱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以管理学所讲的“决策”章节为例。在讲到“决策主体的个人价值观不同,采取的决策方式也会不同”内容时,可以结合我国对于学习英雄人物的态度来进行引申、拓展。例如,当遇到重大危机事件,80年代以前的未成年人,更多倾向于模仿传统教育宣扬的“英雄壮举”,但是现代教育则教育未成年人要懂得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条件下见义勇为。
3、开展各类互动活动,帮助学生强化对生命意义的感悟
课堂上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利用课堂游戏、情景剧表演、案例讨论等形式围绕生命教育相关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如何抵御挫折、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如何追寻幸福生活等话题进行自由讨论、深度思考。
但是生命教育也不能死守课堂、死磕课本,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渗透生命教育,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实践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相互影响
管理学这门课程因为是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因此其中蕴含的生命教育题材多种多样,角度广泛,对于教师的人文知识储备要求颇高,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尽可能多的挖掘生命教育方面的素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身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得到了强化,形成了积极乐观的价值取向。
在学生方面,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潜移默化和教师的引导调控,逐步树立起高尚的人文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多样化的与生命教育有关的话题和对管理学课程知识的拓展升华部分同时大大增长了学生的生活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生存意识,形成了科学的生命观。
2、实施生命教育必须分清主次,应以管理学知识学习为前提
专业课程毕竟不是思政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还是要分清主次,应以专业理论知识为载体。教学过程中,如果为了生命教育而强拉一些案例进行讲授,往往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不起学习的积极性,造成顾此失彼,这其实违背了生命教育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姚丹漪.《新世纪高中英语》教材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4):5-5.
[2]杨明生.“职业责任”与“放心工程”[J].建筑,2009(16):4-4.
[3]国良.进步的标尺[J].花卉,2008(7):2-2.
[4]刘志春.生命教育学校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175-177.
[5]陈桂娟.中小学生命教育热炒过后亟须冷思考的淬炼[J].基础教育研究,2014(18):10-12.
[6]任朝霞,黄梅钰,张辰姣.让美好的生命绽放光彩—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活动小记[J].当代学生,2005(23):10-17.
关键词:高职;专业课程;生命教育
近年持续不断在高职院校发生的贱视生命、学生自杀或伤害他人等恶性事件,凸显出高职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生命意义缺失、缺乏正确的生命观的问题,同时也反映了高职院校在学校教育中有关生命观教育的不力,因此对高职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刻不容缓且极其必要的。作为大学教师在授业的同时,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人文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
一、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1、社会环境的变化促使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冲突、价值观念变迁、社会道德失范、贫富差距拉大等各因素都会给高职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矛盾,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严重冲击到学生的正确认知与善意行为等能力,导致学生道德观念模糊、自律能力下降。
2、高职学生的鲜明个体特征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多数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成绩就不是太好,基础知识水平较差,中学学习过程中难免不会受到父母、老师针对学习成绩的指责、训斥,心理上容易变得脆弱敏感,再加之高考失利,出于走投无路的心态选择了高职院校,这些特点都容易使高职院校学生的心态失衡,形成自卑心理,导致出现情感淡漠,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移等等问题。
3、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尽管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但长久以来办学模式都以偏技术教育为主,在课程设置上重视专业课、实训课、忽视人文教育基础课,缺乏对学生在人文精神上的培养,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精神信仰的弱化,在谋求“以何为生”的同时,却忽略了“为何而生”的思考,忽视了对生命的呵护、关心。
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使大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养成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已经势在必行。
二、专业课程中生命教育的策略—以“管理学”课程为例
1、提升教师的生命素养,教师自身具备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的生命意识和理想追求
教师是生命教育中的主导力量,生命教育能否得到有效的贯彻与实施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生命素养,对学生生命的终极关怀的老师,会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这就是作为教师所应具备的生命素养和责任感。有一个经典案例:上海外滩有一座桥叫做外白渡桥,2008年初,整座桥被拆下,送到上海造船厂进行大修,原因在于2007年年底,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收到了一封寄自英国一家设计公司的来信,信中说,外白渡桥的“桥梁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现在已到期,請注意对该桥维修”。能对100年前设计的产品按时地发出检测通知,这就是负责。负责任的老师会像英国这家公司关注她100年前的产品一样,关注学生以后的发展生命教育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是对学生幸福人生的奠基,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理想追求和行动指南。
2、教师应加强专业学习,吃透教材内容,领会教材内涵,充分挖掘与生命教育相关的主题
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理解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也为了使生命教育的内容更加丰满,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文知识,发挥创新意识,在吃透教材,领会教材内涵的前提下,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现有书本内容作一定的拓展、引申和深化,通过各种表现形式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学会欣赏和热爱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以管理学所讲的“决策”章节为例。在讲到“决策主体的个人价值观不同,采取的决策方式也会不同”内容时,可以结合我国对于学习英雄人物的态度来进行引申、拓展。例如,当遇到重大危机事件,80年代以前的未成年人,更多倾向于模仿传统教育宣扬的“英雄壮举”,但是现代教育则教育未成年人要懂得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条件下见义勇为。
3、开展各类互动活动,帮助学生强化对生命意义的感悟
课堂上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利用课堂游戏、情景剧表演、案例讨论等形式围绕生命教育相关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如何抵御挫折、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如何追寻幸福生活等话题进行自由讨论、深度思考。
但是生命教育也不能死守课堂、死磕课本,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渗透生命教育,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实践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相互影响
管理学这门课程因为是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因此其中蕴含的生命教育题材多种多样,角度广泛,对于教师的人文知识储备要求颇高,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尽可能多的挖掘生命教育方面的素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身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得到了强化,形成了积极乐观的价值取向。
在学生方面,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潜移默化和教师的引导调控,逐步树立起高尚的人文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多样化的与生命教育有关的话题和对管理学课程知识的拓展升华部分同时大大增长了学生的生活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生存意识,形成了科学的生命观。
2、实施生命教育必须分清主次,应以管理学知识学习为前提
专业课程毕竟不是思政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还是要分清主次,应以专业理论知识为载体。教学过程中,如果为了生命教育而强拉一些案例进行讲授,往往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不起学习的积极性,造成顾此失彼,这其实违背了生命教育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姚丹漪.《新世纪高中英语》教材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4):5-5.
[2]杨明生.“职业责任”与“放心工程”[J].建筑,2009(16):4-4.
[3]国良.进步的标尺[J].花卉,2008(7):2-2.
[4]刘志春.生命教育学校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175-177.
[5]陈桂娟.中小学生命教育热炒过后亟须冷思考的淬炼[J].基础教育研究,2014(18):10-12.
[6]任朝霞,黄梅钰,张辰姣.让美好的生命绽放光彩—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活动小记[J].当代学生,2005(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