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此过程中所累积的经验极为丰富。从“学前教育的价值剖析、教育内容的脉络解读、教育方式的二元思考”等维度对教育思想进行梳理与整合,可以为今后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学前教育价值的自然回归
(一)学前教育应为幼儿服务
以二十一世纪初期为分界点,前后两个二十年间对于学前教育的价值判断在思想层面经历了较大的转折,从客体角度分析还是主体角度分析教育问题是其中的关键分歧。由于早期的学前教育价值主要基于客体分析,从外在的角度进行设定和评判,导致幼儿的需求和权利被弱化,幼儿处于一种完全被动接受教育影响的状态。教育者和管理者更多地从客体角度进行思考和执行教育教学活动,对于幼儿的角色认知和内在需求观察不够,研究不足,学前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小学教育的附庸,而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影响甚至一直持续到今天尚没有完全消除。进入21世纪之后,关于学前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多,所取得的成果也越来越丰厚,尤其是近十年的研究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由此,学前教育的应然价值得以突显。学前教育是为幼儿服务的,需要从幼儿的角度进行思考和体验,基于这样的逻辑起点和思想认识,学前教育机构开始进行积极的转变和改革,逐步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设计科学的活动,实行多元的评价,学前教育的质量和层次得以大幅提升,源于本体需求的教育价值得以显现。
(二)幼儿园应当异于小学
从我国现有的学制角度划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分属于不同的阶段,是两个完全独立的学制阶段,各自承担不同的责任,履行不同的义务,扮演不同的角色。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学前教育的独立地位是含混而模糊的,它与小学教育之间的界限无论是从管理制度,还是教学内容方面,包括教育方法都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包括今天的部分地区和教育机构,对于学前教育的管理都缺乏独立的部门和人员,相关资源与其他学制阶段相比也是较为稀缺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这也是近年来学前教育快速“补齐短板”的压力与动力来源。经历了曲折发展之后,学前教育独立的地位和独特的价值逐步被发现,并且这种思想和理念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时至今日,自上而下的各级领导机构和各个岗位的一线工作人员对于幼儿园异于小学,学前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的认识已经牢固树立,高度认同。对于学前教育独立地位和本体价值的最佳证明就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在这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工作的文件中,明确对学前教育的地位、性质、作用和目标等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论述和说明,标志着学前教育的独立地位至此确定。
二、教育内容的理性变革
(一)儿童本位价值取向原则
对于学前教育而言,教育内容应当将幼儿的需求作为设计主线,避免严重的功利化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决定走向的重要问题,确定儿童本位的价值取向原则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突破,从理论层面明确了这项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相对于以往的教学内容,尤其是以“六科教学法”为代表的教育内容和课程活动组织形式,而今的区角活动以及多种其他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程类型,充分满足了幼儿的内在发展需求,真正厘清了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是服务对象,教育者是服务主体,教育应当为幼儿服务”的目标和理念。
将幼儿的内在发展需求作为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扭转以成人为中心的功利主义教育价值取向,明确幼儿是教育中心的儿童本位原则,是自卢梭提出的自然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是杜威儿童中心主义的修正和变革,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的积极探究与实践结果。
(二)个性化的内容筛选原则
学前教育阶段究竟要为幼儿提供哪种形式的服务,产生何种类型的信息,产生什么形式的影响?这是筛选教育内容时必须思考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的积极探索和不断努力,为幼儿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的理念终于成为共识。学前教育教育阶段有自身的目标和任务,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有着无限的发展可能,正如瑞吉欧的核心教育理念所指——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他们对于世界有一百种认识的方式,有一百种解读的结果,而且更多的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是更为丰富的,一百、两百种可能。学前教育的内容不仅仅是为了进入小学学习文化知识服务,它有更为重要的价值,它需要为幼儿的发展潜力提供不可计数的机会,让每一个幼儿在自由探索的游戏活动中获得以兴趣为先导的体验,获得以情境为参照物的认知,获得生活和学习所需要的动作技能。确定了幼儿本位原则之后,教育内容的具体形式自然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和改革,从知识到经验的转变是学前教育在相应历史背景下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四十年来,学界对于学前教育内容的反思和调整日趋理性,逐步将宏观指导思想之下自主性的游戏活动和个性化的直接体验作为教育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教育方式的生态转变
(一)从课程到游戏的转变
教育活动是践行教育理念的直接载体,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都源于某种教育理念的支持和指导。从课程到游戏的转变反映出学前教育思想中的深刻变化。伴随着早期的“福禄贝尔”“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经过后续的“高瞻课程”“瑞吉欧”,再到近期的“华德福”“儿童学习故事”等多种教育活动或者课程模式的引入与本土化过程,诸多的国内园本课程日趋成熟,快速发展,抛去外在的教育活动形式,其内在的教育理念基本都涵盖了“尊重儿童的个性,关注儿童的需求,保护儿童的权利,丰富儿童的经验”等方面的共识,而这些共识直接促使了幼儿园教育活动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统一课程,渐变到如今的游戏活动。
教育活动形式从统一的课程模式转变到游戏活动,反映出的是学前教育生态发展前景日趋向好,儿童的主体地位得以认同和强化。当然,游戏的概念和定义有着数十种的答案,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游戏被赋予了双重内涵,一方面是“教学游戏化”,另一方面则是“游戏教学化”,二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变化,而是强调了在日常教育教学和自主游戏活动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实现内在的融合。让游戏活動具有教育的功能,让教学活动拥有快乐的方式,这是最终的目的。
(二)从统一到自主的转变
对于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发展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实际上也恰恰反映出教育思想的转变过程。近年来学界有一个比喻,比喻中将学前教育赋予“农业教育”的角色,而带有明显应试教育色彩的其他学制则被称之为“工业教育”,在这里所谓的“农业”并不意味着原始落后,而是意味着“个体鲜明的差异和发展的无限可能”。从某种角度看来,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就像大自然中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种子,他们的生长需要“土壤”“阳光”“水分”“温度”等等综合因素,习性不一,需求各异。追求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也是学前教育思想变革的鲜明例证。
改革开放至今,学界对于幼儿成长与发展的衡量标准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概括而言,最为本质的变化就是“从追求统一标准到推崇个性化发展”。以幼儿园历年来所做的幼儿发展观察记录为参照物,不难发现一个非常清晰的事实——对于幼儿横向比较的相关信息越来越少,与之对应的则是关注与幼儿个体发展的纵向信息越来越多。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都有着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个体差异,每一个幼儿的发展轨迹和路径都是不同的,所以他们的评判标准也不能采取整齐划一的标准,这也是学前教育区别于其他学制阶段的显著特征之一。
四、结语
学前教育思想的转变过程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轨迹有着直接的线性相关,教育事业是教育思想的反映,而教育思想是教育事业的内涵。通过梳理四十年来学前教育思想的变化历程不难发现其中最为核心的理念就是“确保幼儿本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遵循这样的思想主线,相信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注:本文为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科研重点课题“区角活动视野下幼儿园教师教科研工作坊构建的策略研究”(编号:2019G50061A)。
(责编 唐琳娜)
一、学前教育价值的自然回归
(一)学前教育应为幼儿服务
以二十一世纪初期为分界点,前后两个二十年间对于学前教育的价值判断在思想层面经历了较大的转折,从客体角度分析还是主体角度分析教育问题是其中的关键分歧。由于早期的学前教育价值主要基于客体分析,从外在的角度进行设定和评判,导致幼儿的需求和权利被弱化,幼儿处于一种完全被动接受教育影响的状态。教育者和管理者更多地从客体角度进行思考和执行教育教学活动,对于幼儿的角色认知和内在需求观察不够,研究不足,学前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小学教育的附庸,而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影响甚至一直持续到今天尚没有完全消除。进入21世纪之后,关于学前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多,所取得的成果也越来越丰厚,尤其是近十年的研究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由此,学前教育的应然价值得以突显。学前教育是为幼儿服务的,需要从幼儿的角度进行思考和体验,基于这样的逻辑起点和思想认识,学前教育机构开始进行积极的转变和改革,逐步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设计科学的活动,实行多元的评价,学前教育的质量和层次得以大幅提升,源于本体需求的教育价值得以显现。
(二)幼儿园应当异于小学
从我国现有的学制角度划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分属于不同的阶段,是两个完全独立的学制阶段,各自承担不同的责任,履行不同的义务,扮演不同的角色。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学前教育的独立地位是含混而模糊的,它与小学教育之间的界限无论是从管理制度,还是教学内容方面,包括教育方法都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包括今天的部分地区和教育机构,对于学前教育的管理都缺乏独立的部门和人员,相关资源与其他学制阶段相比也是较为稀缺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这也是近年来学前教育快速“补齐短板”的压力与动力来源。经历了曲折发展之后,学前教育独立的地位和独特的价值逐步被发现,并且这种思想和理念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时至今日,自上而下的各级领导机构和各个岗位的一线工作人员对于幼儿园异于小学,学前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的认识已经牢固树立,高度认同。对于学前教育独立地位和本体价值的最佳证明就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在这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工作的文件中,明确对学前教育的地位、性质、作用和目标等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论述和说明,标志着学前教育的独立地位至此确定。
二、教育内容的理性变革
(一)儿童本位价值取向原则
对于学前教育而言,教育内容应当将幼儿的需求作为设计主线,避免严重的功利化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决定走向的重要问题,确定儿童本位的价值取向原则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突破,从理论层面明确了这项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相对于以往的教学内容,尤其是以“六科教学法”为代表的教育内容和课程活动组织形式,而今的区角活动以及多种其他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程类型,充分满足了幼儿的内在发展需求,真正厘清了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是服务对象,教育者是服务主体,教育应当为幼儿服务”的目标和理念。
将幼儿的内在发展需求作为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扭转以成人为中心的功利主义教育价值取向,明确幼儿是教育中心的儿童本位原则,是自卢梭提出的自然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是杜威儿童中心主义的修正和变革,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的积极探究与实践结果。
(二)个性化的内容筛选原则
学前教育阶段究竟要为幼儿提供哪种形式的服务,产生何种类型的信息,产生什么形式的影响?这是筛选教育内容时必须思考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的积极探索和不断努力,为幼儿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的理念终于成为共识。学前教育教育阶段有自身的目标和任务,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有着无限的发展可能,正如瑞吉欧的核心教育理念所指——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他们对于世界有一百种认识的方式,有一百种解读的结果,而且更多的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是更为丰富的,一百、两百种可能。学前教育的内容不仅仅是为了进入小学学习文化知识服务,它有更为重要的价值,它需要为幼儿的发展潜力提供不可计数的机会,让每一个幼儿在自由探索的游戏活动中获得以兴趣为先导的体验,获得以情境为参照物的认知,获得生活和学习所需要的动作技能。确定了幼儿本位原则之后,教育内容的具体形式自然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和改革,从知识到经验的转变是学前教育在相应历史背景下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四十年来,学界对于学前教育内容的反思和调整日趋理性,逐步将宏观指导思想之下自主性的游戏活动和个性化的直接体验作为教育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教育方式的生态转变
(一)从课程到游戏的转变
教育活动是践行教育理念的直接载体,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都源于某种教育理念的支持和指导。从课程到游戏的转变反映出学前教育思想中的深刻变化。伴随着早期的“福禄贝尔”“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经过后续的“高瞻课程”“瑞吉欧”,再到近期的“华德福”“儿童学习故事”等多种教育活动或者课程模式的引入与本土化过程,诸多的国内园本课程日趋成熟,快速发展,抛去外在的教育活动形式,其内在的教育理念基本都涵盖了“尊重儿童的个性,关注儿童的需求,保护儿童的权利,丰富儿童的经验”等方面的共识,而这些共识直接促使了幼儿园教育活动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统一课程,渐变到如今的游戏活动。
教育活动形式从统一的课程模式转变到游戏活动,反映出的是学前教育生态发展前景日趋向好,儿童的主体地位得以认同和强化。当然,游戏的概念和定义有着数十种的答案,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游戏被赋予了双重内涵,一方面是“教学游戏化”,另一方面则是“游戏教学化”,二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变化,而是强调了在日常教育教学和自主游戏活动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实现内在的融合。让游戏活動具有教育的功能,让教学活动拥有快乐的方式,这是最终的目的。
(二)从统一到自主的转变
对于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发展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实际上也恰恰反映出教育思想的转变过程。近年来学界有一个比喻,比喻中将学前教育赋予“农业教育”的角色,而带有明显应试教育色彩的其他学制则被称之为“工业教育”,在这里所谓的“农业”并不意味着原始落后,而是意味着“个体鲜明的差异和发展的无限可能”。从某种角度看来,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就像大自然中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种子,他们的生长需要“土壤”“阳光”“水分”“温度”等等综合因素,习性不一,需求各异。追求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也是学前教育思想变革的鲜明例证。
改革开放至今,学界对于幼儿成长与发展的衡量标准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概括而言,最为本质的变化就是“从追求统一标准到推崇个性化发展”。以幼儿园历年来所做的幼儿发展观察记录为参照物,不难发现一个非常清晰的事实——对于幼儿横向比较的相关信息越来越少,与之对应的则是关注与幼儿个体发展的纵向信息越来越多。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都有着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个体差异,每一个幼儿的发展轨迹和路径都是不同的,所以他们的评判标准也不能采取整齐划一的标准,这也是学前教育区别于其他学制阶段的显著特征之一。
四、结语
学前教育思想的转变过程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轨迹有着直接的线性相关,教育事业是教育思想的反映,而教育思想是教育事业的内涵。通过梳理四十年来学前教育思想的变化历程不难发现其中最为核心的理念就是“确保幼儿本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遵循这样的思想主线,相信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注:本文为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科研重点课题“区角活动视野下幼儿园教师教科研工作坊构建的策略研究”(编号:2019G50061A)。
(责编 唐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