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天平杂谈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kfx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平是各类检测实验室不可或缺的计量仪器,随着数字化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天平逐渐代替了机械天平,进入了企事业单位的化验、质检等部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子天平是指用电磁力平衡标称物体重力的天平,通常使用电磁力传感器,组成一个闭环自动调节系统,具有自动校准、自动显示、去皮重、自动数据输出、自动故障寻迹、超载保护等多种功能,准确度高,稳定性好,但电子天平的价格相对较高,实验室应当根据需要选择所合适的电子天平,并对其进行正确地安装、使用和维护,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一、电子天平的分类
  电子天平根据精度一般可以分为超微量电子天平、微量天平、半微量天平以及常量电子天平。
  超微量天平的最大称量是2~5g,其标尺分度值小于(最大)称量的10-6;微量天平的称量一般在3~50g,其标尺分度值小于(最大)称量的10-5;半微量天平的称量一般在20~100g,其标尺分度值小于(最大)称量的10-5;常量电子天平的最大称量一般在100~200g,其标尺分度值小于(最大)称量的10-5。
  二、电子天平的选择
  1.根据称量的精度等级要求选择
  天平检定分度值e是用来评定电子天平精度等级及最大允许误差的依据,其定义为:用于划分天平级别与进行计量检定的,以质量单位表示的值;天平的最小分度值d是天平的最小刻度或分度值,它是天平实际标尺分度值,也就是显示器末位数每跳动一个字所代表的质量值。选择电子天平应该从电子天平的精度等级上去考虑是否符合称量的要求,比如,用一台检定标尺分度值e为10mg,标尺分度值d为1mg,最大称量为200g的电子天平,来称量7mg的物体,这样是不能满足称量要求的,应选择更高一级的天平。
  2.根据称量范围的要求选择
  选择电子天平除了看其精度等级,还应看最大称量是否满足量程的需要,通常取常用载重量再放宽一些即可,并不是越大越好。
  三、电子天平的安装
  1.天平室
  最好只有一个出入口,窗户越少越好,工作台安放在房间的角落,远离震动源;
  2.避免阳光直射
  最好选择阴面房间,照明装置应与工作台保持距离,最好用荧光灯照明;
  3.减少气流影响
  远离风扇、空调,远离气流及热辐射源,避免在门旁边称量;
  4.称量台
  应水平放置,防震动、防磁性、防静电,最好使用专用工作台。
  四、电子天平的校准
  电子天平首次使用起应对其进行定期校准,开机显示零点,并不能说明天平称量的准确度符合要求,只能说明天平零位稳定性合格。如果连续使用,一般每周校准一次,如使用间隔较长,每次使用前均需校准,校准前应开机预热至规定时间,校准方法分为内校准和外校准两种:一般中高端电子天平具有内校功能,天平置零位,只需按下校准键,其内部校准砝码可自动装载,完成校准过程,校准完毕后天平自动回复到称重状态;没有内校功能的天平,按照操作说明书手动装载校准砝码,完成外校准,为了得到准确的校准结果最好重复两次。
  五、影响天平稳定性及重现性的因素及解决方法
  1.环境温度变化过大
  从烘箱或冷藏箱拿出的物品,应该回至天平室温度再进行称量;用镊子夹取物品;不将手放在称量室内;尽量先用接触面小的容器称量。
  2.样品带静电
  保持天平室相对湿度为45%~60%;不使用金属容器;安装除静电装置;使天平接地。
  3.样品吸收或释放水分
  使用清洁干燥的容器;称盘清洁无水滴;使用细劲瓶;盖上盖子。
  4.样品被磁化
  对强磁性的物品应消磁后再称量;用支架将样品与称盘隔离;使用屏蔽磁力装置。
  5.技术参数设置不当
  设置合适的称量参数。
  六、电子天平的维护保养
  1.将天平置于稳定的工作台上避免振动、气流及阳光照射。
  2.保持稳定电源长期通电,使天平内部形成温度平衡,有助于读数稳定并延长天平的使用寿命,平时应注意始终让天平保持在待机状态(关闭显示,但保持通電)。
  3.电子天平应按说明书的要求预热至规定时间,如果一天中要多次使用,最好让天平整天开着,实验结束后再关闭。
  4.称量易挥发和具有腐蚀性的物品时,要盛放在密闭的容器中,以免腐蚀和损坏电子天平。
  5.经常对电子天平进行自校或定期外校,保证其处于最佳状态。
  6.防止过载以免损坏天平内部元件,降低天平使用寿命。
  7.用清洁刷定期清扫称量盘、防风罩、称量室以及天平操作台,必要时可以用清洁绸布沾少许无水乙醇轻擦,不可用强溶剂,时刻保持天平的清洁及称量环境的清洁。
  8.电子天平应由专人保管和维护保养,出现故障应立即停用并由专业人员维修,维修的天平经检定合格方可重新投入使用;应设立技术档案,用以存放使用说明书、检定证书、测试记录,定期记录维护保养及检修情况。
其他文献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是用机械将秸秆粉碎、切碎、破茬、深耕、旋耕和耙压等作业方式,把秸秆直接翻埋到土壤中或切碎覆盖到地表的技术。阜阳市近几年开展小麦、玉米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为改良土壤、提高粮食单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的作用  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提高产量。作物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钙、硫等农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是丰富的肥料资源。此外,农作物秸秆
期刊
直播水稻作为一种简易、省工的稻作栽培技术近年来在我县发展较快,具有省工、节本、劳动强度低等优势。水稻全生育期缩短,主茎总叶片数一般比移栽稻减少1~1.5叶,中后期叶片功能期延长,单株绿叶数多。但直播稻在生产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干籽播种面积大,种传病害严重;二是播种量偏大,一般5kg以上,群体容易偏大;三是忽视播后水浆管理,出苗难或死苗、烂苗;四是管理不到位,易倒伏;五是杂草和稆生稻
期刊
[摘 要] 介绍水稻从扬花结束颖壳闭合开始到籽粒成熟的一段时间温度、湿度、肥料、病虫害管理技术,提出适温管理,合理灌溉,科学施肥,加强病虫害防治。以期供农业生产参考。  [关键词] 水稻;灌浆期;管理;技术  水稻灌浆期是指从扬花结束颖壳闭合开始到籽粒成熟的一段时间。是受精卵发育形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的过程,是最终形成产量的时期,生产上此时要保证有充足的光合面积和通畅的物质运输渠道。一般早稻抽
期刊
[摘 要] 小麦生产前期是基础,此时,一定要抓好管理,确保促根增蘖,培育壮苗,防治病虫草害,为小麦的丰产做好准备。  [关键词] 管理技术;冬前壮苗;施肥;浇水;防治  小麦生产“种好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因此在小麦的栽培过程中,必须以小麦的生长发育特点为主要依据,遵循因地、因时、因种制宜的原则,做到看苗管理。  小麦前期包括出苗期、三叶期、分蘖期和越冬期4个时期,其生育特点是长根、长叶、分蘖等,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有了飞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对一日三餐的主食质量要求也大大提高了。現如今人们的口味有了新提高,要求吃上新鲜、营养、绿色的高品质粮食,而粮食自然低温储藏技术是当今世界上众多粮食储藏方法中最有利于保护粮食各种优良品质的好方法。特别是在我省,四季分明,随着秋粮的收购,即进入漫长寒冷的冬季,非常有利于粮食自然低温储藏技术的推广应用。  粮食自然低温储藏主要是利用冬季
期刊
一、品种选择  薄皮甜瓜品种的选择容易得多,如薄皮甜瓜;雪蜜、瑞雪、白雪甜瓜等深受瓜农喜欢。  二、栽培制度  甜瓜为喜温耐热作物,甜瓜忌连作,连作易导致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的危害。甜瓜也不宜与其他瓜类作物连作,以免染病。薄皮甜瓜成熟早,生育期短,株行距较大,经济效益也比较好,是大田农区与粮棉油作物合理套作的理想作物。  三、选地整地  选地整地十分重要,甜瓜根系比较发达,耐旱不耐湿,种植甜瓜应选用排
期刊
[摘 要] 在大豆经济效益高,不能轮作的情况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如选用良种、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达到优质高产的目地。  [关键词] 大豆;不能轮作;高产  鉴于目前种植大豆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小麦等作物,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有很高的积极性,在近期内重迎茬问题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重迎茬的不良影响。  一、选用抗病品种  在生产上由于某些原因不能进行合理轮作,而不得不进行重迎茬种植时
期刊
一、种鸭饲养管理新技术  饲养蛋鸭和饲养蛋种鸭,都是为了得到更多符合质量要求的蛋,从这一点上讲,他们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所以饲养方法也基本相似。不同的是,养产蛋鸭只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商品食用蛋,满足市场上消费者的需要。而养种鸭,则是为了得到高质量的可以孵化后代的种蛋,所以饲养种鸭要求更高,不但要养好母鸭,还要养好公鸭,才能提高受精率。下面介绍种鸭饲养的要点。  1.种公鸭饲管  提高种蛋受精率,公鸭
期刊
[摘 要] 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工程,我们辽西地区发展较慢,此项工程重要程度日趋显现。本文综述了秸桿综合利用的几种途径。旨在引起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重视,加大投入,加强推广,争取减少秸杆处理的负面作用,发挥经济价值。  [关键词] 秸秆;综合利用  农作物秸杆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资源,不恰当地处置,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对环境造成破坏。如何做好秸杆就地转化和深加工,成为丞待解决的问题,利用的好对可持
期刊
近年来,龙泉市凭借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地域优势,依托科研院校雄厚的科技支持,以“多茶类组合”为突破点,实施“绿茶、特色茶并举”的发展战略,茶产业取得快速发展。  一、生产现状  2005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把茶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培育,连续出台茶产业扶持政策,对茶叶基地、加工、标准化、品牌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茶产业得到恢复性发展。基地从2004年的1.76万亩发展到3.16万亩,新增1.4万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