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探索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 历史;教学;激趣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4-0073-01
历史是逝去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着的历史,历史学科教学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但是以往的历史教学传承式的内容和方式多一些,创造性的内容和方式少一些。很多初中学生认为历史课可听可不听,内容枯燥,讲解乏味,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几乎为零。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活学历史活用历史,转变传统的“枯燥”历史课堂为生动有趣的互动课堂,激起学生的热情呢?
一、通过演讲点评历史
例如教人教版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材上所介紹的重要人物,如孔子,柏拉图,拿破仑,华盛顿等,他们的生平事迹、重要业绩介绍的都很详细了,那么怎样“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于是我要求学生在讲授新课前,去寻找与课文有关历史人物的历史事件、背景及相关报道等。在课上用3~4分钟演讲,既要有历史内容又要有自己的观点,即达到有讲有评。这里的评就是融入自己的观点。于是学生按照要求,主动搜寻,主动查阅资料。一方面,学生的自我成功体验得以满足,避免了“一言谈”的传统教法。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参与性大大提高,课堂气氛由此改变。另一方面,学生的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得以锻炼。进而渗透了历史唯物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无形当中,教学的双边化得以很好开展,“互动式”的历史教学也就随之而生。比如在讲授《拿破仑》这一课时,学生按要求做后,事先准备好的那位学生其中的一段话很出乎意料,“拿破仑固有的军事才能和政治家的英明的确让人钦佩,然而后期的反人民一面又让人唾弃。历史的教训让我们永远铭记,背叛人民终究不会有好下场的。因此,跨世纪的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人民才是真正的历史主人。”同学们掌声响起,以回报他那富有激情的演讲。这里我们不去探究其取材于何处,但课堂的教学目的已达到。于是我因势利导,试着问“究竟拿破仑是怎样一步步建立其法兰西第一帝国,又是怎样倒台,究竟如何评价他?” 这样的悬念设置,使学生迫切地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在自然状态中顺利地迁移到教学中来,很好地完成了进入新课的任务。
二、通过影视图片感受历史
2016年是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于是我利用当时的大片《东京审判》来再现当时二战结束后对日本法西斯战犯艰难的审判历程。中学生正值青春花季,与其让他们这样默默坐在那里听着“遥远的东方曾经有一条龙”“在近代中国龙是如何遭受屈辱”这种空泛讲说,不但学生会失去朝气,而且他们天性也会渐渐被扼杀。历史课上通过音像资料,则既可以缓解疲劳,吸引学生的注意,又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知识。看着影片,学生仿佛忘记身在课堂,若入审判现场,对日本法西斯的丑恶嘴脸深恶痛绝,对梅律师的爱国情操,凛然正义感产生深深的敬意,爱憎分明立竿见影,比语言的表达更胜一筹。又如讲到《鸦片战争》时,我出示了四张曾被英法联军掠走的文物图片,分别是青铜猴头,青铜虎头,青铜牛头,六角套瓶(都已在2000年被中国一家公司重金收回)。同时播放电影《鸦片战争》中的音乐片段。还有记录片《圆明园》,学生的爱国之情一下迸发出来,个个畅所欲言,跃跃欲试。既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又恨英法联军的野蛮,无人性的破坏。接下来的讲解自然就水到渠成。
三、通过编演历史剧再现历史
历史剧搬进课堂,学生仿佛看到历史的画面,有身在其中的感受,活生生地将历史再现出来。如此一来,学生锻炼了表演能力,增进了知识,丰富了课堂。
当然编演历史剧不是一日之功,也并非适合每一节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提前去准备,去捕捉隐藏在课本之外的“大教材”,去搜集去查找,然后让学生自己分工排练,教师适时加以宏观指导。例如讲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事先让几位同学自行设计精心组织了一场历史剧。周恩来、张学良、蒋介石及其夫人都让学生模拟,学生于是找资料,模拟语言、学谈话姿势,甚至坐下来看了一段《西安事变》电影。结果,当堂表演时,将历史人物的特定场合、语言语气都基本到位,学生们又一睹当年西安风云的精彩,同时将这段历史牢牢熟记于心。
四、通过实地参观走进历史
长时间呆在教室谈历史教学,固然可以达到丰富学生历史知识的目的,但其眼界却未必开阔。如果有条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亲自触摸一下“历史”,那切身的体会是无法与课堂内教学相提并论的。走出去,学生的思想得以释放,积极性发挥到了极至。这也是使历史课堂知识从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一个很好途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会带着许多心存疑团的历史问题走进现实,通过参观名胜古迹,会使许多教师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己“看”出来,“记”下来,然后“讲”出来。
讲到《经济体制改革》时,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兴办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创造了条件。如何让学生了解体会,我们就从身边的农村同学问起,从周庄的几家著名的企业实地参观,从而真正感受到改革开放带给农村的新气象、新面貌。
此外,课外活动课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结合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纪念活动举办故事会,让学生将英雄故事,爱国壮举绘声绘色地展现在同学面前;可召开“乡土历史”讲座,讲述家乡的历史变迁,把爱国与爱家结合起来;可举行历史知识竞赛,寓知识于娱乐中;可举办历史辩论赛,如我校近期就举办了“项羽自刎——英雄?懦夫?”的辩论赛,反响热烈,使广大师生眼界大开。
总之,激活历史课堂方法让学生动起来的方法还有很多,得用心去体会,让实践去验证。
参考文献
[1] 李颖,历史教学中如何激趣 [J];关爱明天;2015 (5);
[2] 吴清梅,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上)2011年04。
关键词: 历史;教学;激趣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4-0073-01
历史是逝去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着的历史,历史学科教学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但是以往的历史教学传承式的内容和方式多一些,创造性的内容和方式少一些。很多初中学生认为历史课可听可不听,内容枯燥,讲解乏味,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几乎为零。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活学历史活用历史,转变传统的“枯燥”历史课堂为生动有趣的互动课堂,激起学生的热情呢?
一、通过演讲点评历史
例如教人教版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材上所介紹的重要人物,如孔子,柏拉图,拿破仑,华盛顿等,他们的生平事迹、重要业绩介绍的都很详细了,那么怎样“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于是我要求学生在讲授新课前,去寻找与课文有关历史人物的历史事件、背景及相关报道等。在课上用3~4分钟演讲,既要有历史内容又要有自己的观点,即达到有讲有评。这里的评就是融入自己的观点。于是学生按照要求,主动搜寻,主动查阅资料。一方面,学生的自我成功体验得以满足,避免了“一言谈”的传统教法。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参与性大大提高,课堂气氛由此改变。另一方面,学生的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得以锻炼。进而渗透了历史唯物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无形当中,教学的双边化得以很好开展,“互动式”的历史教学也就随之而生。比如在讲授《拿破仑》这一课时,学生按要求做后,事先准备好的那位学生其中的一段话很出乎意料,“拿破仑固有的军事才能和政治家的英明的确让人钦佩,然而后期的反人民一面又让人唾弃。历史的教训让我们永远铭记,背叛人民终究不会有好下场的。因此,跨世纪的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人民才是真正的历史主人。”同学们掌声响起,以回报他那富有激情的演讲。这里我们不去探究其取材于何处,但课堂的教学目的已达到。于是我因势利导,试着问“究竟拿破仑是怎样一步步建立其法兰西第一帝国,又是怎样倒台,究竟如何评价他?” 这样的悬念设置,使学生迫切地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在自然状态中顺利地迁移到教学中来,很好地完成了进入新课的任务。
二、通过影视图片感受历史
2016年是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于是我利用当时的大片《东京审判》来再现当时二战结束后对日本法西斯战犯艰难的审判历程。中学生正值青春花季,与其让他们这样默默坐在那里听着“遥远的东方曾经有一条龙”“在近代中国龙是如何遭受屈辱”这种空泛讲说,不但学生会失去朝气,而且他们天性也会渐渐被扼杀。历史课上通过音像资料,则既可以缓解疲劳,吸引学生的注意,又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知识。看着影片,学生仿佛忘记身在课堂,若入审判现场,对日本法西斯的丑恶嘴脸深恶痛绝,对梅律师的爱国情操,凛然正义感产生深深的敬意,爱憎分明立竿见影,比语言的表达更胜一筹。又如讲到《鸦片战争》时,我出示了四张曾被英法联军掠走的文物图片,分别是青铜猴头,青铜虎头,青铜牛头,六角套瓶(都已在2000年被中国一家公司重金收回)。同时播放电影《鸦片战争》中的音乐片段。还有记录片《圆明园》,学生的爱国之情一下迸发出来,个个畅所欲言,跃跃欲试。既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又恨英法联军的野蛮,无人性的破坏。接下来的讲解自然就水到渠成。
三、通过编演历史剧再现历史
历史剧搬进课堂,学生仿佛看到历史的画面,有身在其中的感受,活生生地将历史再现出来。如此一来,学生锻炼了表演能力,增进了知识,丰富了课堂。
当然编演历史剧不是一日之功,也并非适合每一节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提前去准备,去捕捉隐藏在课本之外的“大教材”,去搜集去查找,然后让学生自己分工排练,教师适时加以宏观指导。例如讲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事先让几位同学自行设计精心组织了一场历史剧。周恩来、张学良、蒋介石及其夫人都让学生模拟,学生于是找资料,模拟语言、学谈话姿势,甚至坐下来看了一段《西安事变》电影。结果,当堂表演时,将历史人物的特定场合、语言语气都基本到位,学生们又一睹当年西安风云的精彩,同时将这段历史牢牢熟记于心。
四、通过实地参观走进历史
长时间呆在教室谈历史教学,固然可以达到丰富学生历史知识的目的,但其眼界却未必开阔。如果有条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亲自触摸一下“历史”,那切身的体会是无法与课堂内教学相提并论的。走出去,学生的思想得以释放,积极性发挥到了极至。这也是使历史课堂知识从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一个很好途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会带着许多心存疑团的历史问题走进现实,通过参观名胜古迹,会使许多教师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己“看”出来,“记”下来,然后“讲”出来。
讲到《经济体制改革》时,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兴办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创造了条件。如何让学生了解体会,我们就从身边的农村同学问起,从周庄的几家著名的企业实地参观,从而真正感受到改革开放带给农村的新气象、新面貌。
此外,课外活动课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结合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纪念活动举办故事会,让学生将英雄故事,爱国壮举绘声绘色地展现在同学面前;可召开“乡土历史”讲座,讲述家乡的历史变迁,把爱国与爱家结合起来;可举行历史知识竞赛,寓知识于娱乐中;可举办历史辩论赛,如我校近期就举办了“项羽自刎——英雄?懦夫?”的辩论赛,反响热烈,使广大师生眼界大开。
总之,激活历史课堂方法让学生动起来的方法还有很多,得用心去体会,让实践去验证。
参考文献
[1] 李颖,历史教学中如何激趣 [J];关爱明天;2015 (5);
[2] 吴清梅,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上)2011年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