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学生的“五个解放”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w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可以买到一双适合自己的皮鞋,来解放自己的脚;我们可以穿一件适合自己的衣服;我们可以理一个适合自己的发型……但我们就是还找不到适合学生的教学。要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教师必须认同以下几个理念:
  1、每个学生不可能都是最精彩的,但一定有他最优秀的一面。
  2、一个学生的学习必须依赖他的老师进行,他的学习效率一定不高。
  3、学生不依赖老师时,他的内心才会出现一个强大的自我,变得更有自信。越自信就越强大,越强大就越爱学,越爱学就越会学。这样,学生的潜能就会挖出来了。
  基于这样的理念,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五个解放”:
  
  一、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能独立思考
  
  当前学校教学的现状是教师严格控制着教学过程,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很少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尝试和发现的空间,学生无自主学习的权力,个性(特别是创造性)受到扼制。独立思考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特征,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主学习离开了独立思考将流于形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注重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问题,奠定探究学习的基础,如: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相互接近时,会出现“空中生烟”的奇景,我引导学生依据实验现象,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等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必须要解放学生的头脑,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还他们一个活跃、自由、创新的课堂。
  
  二、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能自己看书
  
  上课要求学生专心听讲、做好笔记,课余时间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现在,作业本、练习本、配套训练本、课外辅导资料等越来越多,弄得教师也不知道该用哪本,干脆让学生都做。这样一来,学生就没有时间去看课外书了。有的学校甚至还规定学生不得读课外书,看到学生读课外书一律收缴;学校图书馆变成了藏书馆。所以,笔者认为应该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看书,看他们喜欢看的书,看他们想要看的书。阅读教材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条件,在阅读教材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边读书边做批注的习惯、边读书边比较的习惯和边读书边联系现实生活的习惯。只有阅读好材料,才能用好教材,不唯教材,整合教材,探究课程资源。
  
  三、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能积极干事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还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这样做往往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实践证明,我们大多数人在全身心地参与和动手实践时,会学得更好。现在,学生除了动手记笔记外,老师是不要求学生动手做事的,这造成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差。只有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学会动手做事,他们才能真正用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未来。课堂是师生互动、教学活动的场所,教师应该让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自主实践。只有把充足实践的机会给他们,才能发挥探究学习方式的优势,培养出高素质的化学人才。如:教学第六章《铁》时,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方法,我们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集金属样品,认识金属光泽,多数同学都运用了比较法和类比法;认识硬度用敲打法:认识金属的延展性运用观察法……再如: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分离铜与铁粉组成的混合物”。
  
  四、解放學生的嘴巴,让他们能发表观点
  
  现在的课堂教学通常是老师不断向学生提问,老师希望学生能给出老师所谓的正确答案。反过来,学生是极少问老师问题的。学生有疑问也不敢提出,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老师将会痛斥其“多嘴”,或扣上扰乱课堂正常教学秩序的大帽子。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始于积极思维、始于提问。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老师不但要正确对待学生的突发性提问,更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只有先解放学生的嘴巴,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敢说、敢做、敢当的有用人才。
  
  五、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能乐山乐水
  
  解放学生的空间是指要解放学生的活动空间、学习空间、生成空间、思维空间、想象空间等。现在的教育是把学生关在了学校,学校的教育把学生关在了教室,学生过着“两点一线”或“三点一线”的生活。这样一过就要十多年,不要说学生,就连大人也无法忍受啊!学生厌倦学校生活、厌倦学习,这不能怪他们。许多学校因为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完全取消了学生的春游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外出考察活动。所以,要真正做到解放学生的空间,不仅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还要让学生走出学校,教学不止限于让学生学习课本中的文章,还延伸到课外,让他们乐山乐水、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实践理论、获得亲身经历,才能够获得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从而使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课堂不是教堂,教师不是牧师,教科书也不是圣经。总之,教师要充分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说、去读、去思考、去讨论。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开展有效的素质教育?下面,笔者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些不成熟的看法。  数学素质主要指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能力的总称。它包括良好的数学意识、科学的思维品质、较强的创造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要想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作为教师,必须转
期刊
创新是学生具有的一种潜在的朦胧意识。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笔者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个性的认识,与同仁探讨:    一、构建创新意识信任机制    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要做到上无止境。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应该是教学目标的确立,有怎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怎样的学生。在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做到“狠抓基础,上无止境”这一教学目标。也就是说,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实完成基础
期刊
我们在阅读中获得的愉悦,一定是文本给了我们其所隐藏的情感,而在其中也能发现自己曾经有过的经验。这种经验或许与文本中的情感是相同的,或是相似的,甚至二者只有一点儿的相似,但足以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份情感,从而达到共鸣,得到一种精神的愉悦。  我们阅读时所获得的愉悦,取自于我们自身的心灵宽度,一个人的心灵越广大,他能体验到的情感就越多,能从文中享受到的愉悦美感也越多。那么,如何扩大自己的情感面呢?这就
期刊
如何在实践中理解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始终是老师们思考的中心话题。当前,老师们普遍反映教材内容多、信息量大、课时紧张,高考方案出台后,许多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采取“求稳”的对策,对知识进行扩充加深,导致教学容量与课时的矛盾进一步突出。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稳步推进新课程必须着眼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从教学内部看,要缓解上述矛盾,主要的出路在优化教学设计、改善课堂教学状态,从教学内
期刊
当前,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为开发幼儿的智力,琴棋书画,一项接一项,训练又训练,一个个小宝宝成了“大忙人”。但对于孩子自己的衣食住行中的一切活动,家长却大包大揽,孩子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于是,能弹会画、能唱会跳的“小天才”们嘴里却喊着“爸爸,我要抱抱”、“妈妈,帮我穿鞋”、“奶奶,你喂我吃饭”等等——现实生活中对孩子们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的培养往往被家长所忽视。其实,从小培养孩子的
期刊
【摘要】提高民族地区的英语课堂效率,就要提高教师自身素养;课前要精心准备,做到有的放矢;自然、生动地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关心、关注每位学生,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新课标 民族地区 课堂效率    近年来,新课标在民族地区的实施,无疑给我们民族地区进行基础教育的教师带来了一场革命。在新课标下,民族地区学生在汉语都说得不很好的情况下,在学习英语方面更是兴趣不浓,部分学生产生厌学甚至不学
期刊
新课程改革犹如一缕清风吹进了教育这块热土,它的出现不仅表现在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更广阔、更活跃的教学空间。作为课改主阵地的课堂应该以人为本,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主动的、自由的、充分的发展。因此,作为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应该努力从激发学生、活化课堂入手,建构课改新型课堂,提高教学实效,从而让学生得到多方位的发展。  一、凭借人生体验,创设生活情境,激励学生感悟数学情趣
期刊
今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为我国教育事业未来10年进行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把“强国必先强教”的信念传递给亿万民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要求“全党全国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
期刊
当今时代,外语已成为人们面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一把金钥匙。它对我国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外语教学随之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特别是针对初一的学习更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疏导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心理障碍    学生在初学英语时普遍存在着害羞心理、自卑心理、跟从心理和无所谓心理。有的同学害怕说错而不愿大声说英语,甚至不开口说话;有的同学由于心
期刊
我们知道,人们学习语言所遇到的问题和语言学所研究的问题是两码事。比如:“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究竟是单句还是复句,语言学家们至今还争论不休,可是说这样的句子,没有人会感到困难。让学生在这些没有多少实用价值的地方花费很多气力又有什么意义呢?人们常说的“教学”这个词固然反映了“教”与“学”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它多少还反映着一些旧的观念,就是把“教”放在首位。针对这种现象,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钱梦龙提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