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陕北(组章)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yg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下人家俊俏女儿情
  晚上打完球回到家中,坐在桌前读书。读倦了掩书于案上,头脑中几次闪过一幅画面,我一个激灵,这是陕北,没错是我的陕北的模样。模糊的画面渐渐变得清晰。哦!我不能忘记我的陕北,那久远的记忆。那一道道山峦,那条小河和站在老榆树下俊俏的女子,那多好呀!
  漫无边际的荒山、沟壑、秃岭,一条土路坑洼连着坑洼,泥泞连着泥泞,半坡顺势的土台上有一处处残墙烂院。院里还算干净,有猪圈、桃树、几孔窑洞,窑洞边盖着瓦房,所有的门窗都是黑褐色的杜梨木,有几只公鸡和母鸡在残墙下剥食,把墙下的一片菜地剥得像是用细箩筛过一样。窑洞最东边的窑门框上挂着木盒子一样的有线喇叭,那窑里不住人,堆放着一捆捆麻秆和一柄铡刀,窑里盘着一面烧柴的土炕,只是落满了尘土。中间的窑洞门上挂着白色的门帘,这窑地面没有铺砖但很光溜。进窑就能看得见土窑深处摆在木质架板上被主人蹭得黑里透亮的三五个瓦瓮。不用说,灶台是和窑中间的土炕相连的。炕的对面背靠窑西边墙的,是一张三斗桌和两把木椅子。再往里就是一个有年头儿的半截黑柜了,黑柜是常年挂锁的,钥匙自然是窑的女主人拿的。窑洞边的瓦房大都住着结婚后的晚辈,或是亲戚借住,或是放着给长辈提前准备的寿材。
  院落外边生长着老榆树,枝叶伸展。扶树远望,小河蜿蜒的山峁上修有土地庙。这庙的土墙上插着红旗、黄幡,庙里香火缭绕。峁下的碎石子马路车辆孤单,望见一台车,你可以从山脚下的北边一直看着它沿着山势慢慢悠悠,一路颠簸绕过路面大大小小的水坑,消失在南山湾。
  窑后边是土山,有树,说是荆棘应该更确切。漫山遍野,风吹带哨,像狼叫。山的深处树渐渐大、渐渐粗,离村也渐渐远,砍硬柴是要走几里,再爬几里山坡的,那里的橡树、杜梨树、楸树枝繁叶茂。
  最好看的,是晴天的早晨。窑门里会走出一个女子,这女子穿着红底蓝花的罩衫、水洗蓝的裤子,脖子上飘着雪白的纱巾,纱巾迎风飘动,那女子站在榆树下像仙女下凡,绿树、红衫、白纱活脱脱一幅绝佳美艳图。门里忽悠悠传出来一阵阵唢呐声——《大红公鸡毛腿腿》,乐声悠扬、哀婉,如梦、似幻。俊女子依着树干朝小河边张望,河畔拉牛饮水的后生正回头看她,擦把汗向着女子唱着:“一对对鸳鸯水上漂,人家那个都说是咱们两个好,站在畔上看见你,我嘴上呀不说,心里美……”羊肚子毛巾摇得像白色的玉龙。俊女子眉目含情羞羞答答。“想你那个想成个泪人人,我抽签那个算卦,我还问了神神,山在那儿,水在那儿,人常在,咱二人甚时候把那个天地拜……”后生唱出了心中的最强音。抬眼一望——俊女子没影了。窑门里高亢嘹亮的唢呐声,转成了《百鸟朝凤》……
  那多美呀!
  无定河畔寻梦
  古道河边,一株株亭亭玉立、挺拔傲气的格桑花,或娇艳粉嫩,或高贵紫色,或鲜红欲滴。团团花儿争奇斗艳,不亦乐乎。在泥泞和砂砾混合的河床泥沙中,夹裹着远古动物的遗骨——那骨骼宽阔、硕大,深深的骷髅眼窝空洞洞,有铜铃那么大。不难辨认这是马的骨骼。这里曾是古边关,这里曾经狼烟四起、旌旗招展、鼓角争鸣。穿越历史的长河,那轮太阳发着奇光,大地一片血红,仿佛还听得见震撼的战鼓、士卒的呐喊、战马的嘶鸣。那一场场不分昼夜的厮杀,留下的只能是“五千貂锦丧胡尘”。
  河水泛着波澜,格桑花摇曳春风,绿树红花妖娆。静静的无定河披着霞光。从上游被人群簇拥着走下一个骑驴的女子,头发插满花瓣,纤细的腰肢扭动着醉人的柔软。驴蹄嗒嗒、铃铛声声、河水哗哗,美丽丰满,赛过貂蝉的陕北新娘,抿着兰花花的娇羞,迈过刘巧珍走不出的无定河,向有诗的远方行进。
  奔流的无定河,美丽的格桑花,亲亲的黄土地,我可亲、可爱、可敬的陕北,投身到你的怀抱,心底敞亮、踏实、温暖无比。
   铃铛响在乡间小道上
  寻一挂大牲口拉的车,坐在辕上,我便成了德顺老汉。清冷的月亮照在脸上,闭上眼睛耳边有信天游的悠扬——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泪水流……
  那年我在江南读书,经常做一样的梦。梦中泪水挂在脸上,热辣辣烧得脸颊生疼。而今几十年的光阴,染白了头发,却难料了那行走在陕北乡间道路上,黏在马脖子铃铛上的梦呓。嗒嗒嗒嗒、叮叮当当,似镇妖塔上的风铃,又似王昭君北行噙在眼眶里的亮光。
  黑漆漆的似危机四伏的乡道,马车吱扭吱扭地前行,听得见心跳,闻得见花香,月亮的柔光打在马脖子上的铃铛上。“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泪水流……”一行清泪让德顺爷的人生鲜活如初。
  陕北的乡间道,铺满心酸,每一寸土地都写满故事,信手拈来都精彩纷呈。如果说阿房宫里高墙宫殿是帝王将相的乐园,那么乡间小道一定是神仙们的乐园,這里大风起兮云飞扬!
其他文献
在我的家乡道真,油桐是极为普通的树种之一。它最易生长,一粒种子,一缕阳光,些许雨露,它便凭靠顽强的生命力,破土而出。不择地势,不嫌贫瘠,生长在土坎、沟谷、路边,甚至是长满荆棘的荒坡。  油桐是阔叶树,每到冬天,叶落尽了,只剩下树干、树枝裸露在寒风中,从不屈服,也不悲观。就像山里淳朴的农人,在艰辛的生活面前,从不退缩,从不畏惧,也不计较名利得失,而是把平凡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实实在在。  清明前后,
期刊
我出生在东北小兴安岭,这里山连山,树簇拥着树,我的童年在原始森林中长大。  半个世纪前,我家住在高柴沟。高柴沟是朗乡林业局六道沟林场下属的一个小山村,几十户人家。这是个几乎封闭的小山村。有一所只有几十名学生的小学校,有的班级只有五六个学生,经常两三个班合在一起上课。还有个卫生所,一个小门市部,一台柴油发电机。  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有一条小火车道,轨距不足1米,除了运输木材的原条车和运送采伐工人的
期刊
“式微,式微,胡不归?”这句来自《邶风·式微》中的反问,用在如今也掷地有声。西方“湖畔三诗人”醉心于湖光山色,讴歌自然之美,向往宗法制社会,不过也是眷恋于那不曾浸染现代工业雾霾的原本美丽的世界。如今,远在东方的我们也不得不怀恋起孕育出《诗经》的那个一尘不染的时代。本文以《诗经》中的生态思想进行讨论,从实用与审美、节制与反思角度总结出《诗经》的生态和谐思想。  一、《诗经》中的实用与审美:花与水  
期刊
每到春暖花开时节,最喜欢到野外踏青,不单单是享受万紫千红的春之绚烂,更重要的是留恋采得野菜装春盘的清欢.rn小时候嘴馋,每到春天野菜飘香的时候,我便会缠着妈妈带着我到田
期刊
20世纪60年代,堂姨娘嫁到了杭州萧山楼塔的一个小山村。现在,她在家里开了一间茶室。  来茶室的人大多是中老年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闲暇的时间多了,就来茶室聊天、搓麻将。姨娘一见人来,便热情地泡上一杯绿茶,端到面前。有的老茶客,自己带茶杯来,杯里已泡好了茶叶,姨娘会帮着续上开水。这些茶客,一杯茶在手,就三三两两地亮开嗓门东聊西扯了。等凑齐了合得来的四人一桌的搭子时,就坐下来搓搓麻将或打打“小老K”
期刊
对唐诗中与“佛”有关的学术研究不在少数,但大部分是从具体诗人入手,解读诗人的佛学思想,或分析唐代诗歌中的“佛学”元素,但很少有人从佛寺建筑方面切入,分析诗中所体现出的佛教思想及情感态度。从唐代佛寺概况及其与佛寺诗创作的关系,到唐代诗人对佛寺環境的描述,便可以管窥佛寺诗中体现出的唐代诗人关于“静”的佛教感悟,感受隐藏在佛寺诗中的诗人情感。  一、唐代佛寺概况及其与佛寺诗创作的关系  (一)主要分布情
期刊
《奥赛罗》作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叙事语言优美凝练,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塑造鲜明生动,可谓是英美文学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奥赛罗》主要讲述了威尔斯公国的一名勇敢的将军奥赛罗因轻信小人伊阿古的谗言,而杀害自己忠贞且单纯的妻子,最终小人的谎言被揭穿,在真相大白之后,奥赛罗拔剑自刎的悲剧故事。《奥赛罗》最初的原型为意大利作家辛西奥创作的寓言故事《威尔斯的摩尔人》,经莎士比亚改编后,成了中
期刊
句芒輕点伏羲去,二十四番花信风。  这争奇斗艳的二十四番花信,起于梅花落于楝花。自此,春天便随风而去,夏季接棒而来。燕在屋檐下剪断了酥雨花红,残香飘去,岁月如烟。阑珊处,暖鸭钓柳,麻雀占巢,草长莺飞。就像三更的一场梦,渐渐地让这个臃肿的春换上了百叶素裙,煞是轻松。  五月,花事随风却把心事萦绕!  从纷乱的千愁中找出一缕头绪。理一理细丝,拴在合欢路两行葱茏的苦楝枝头,绕成一个个紫色花苞。于是,楝花
期刊
文学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文学批评的助力.文学批评能折射出方方面面的信息,是帮助读者进入深层精神空间的重要一环,也是作家把握其文字是否抵达预设场域的参照.文学批评的理
期刊
雨像初生牛犊,扯着狂风、闪电、惊雷一夜滂沱,晨光熹微时,终于累极睡去。太阳早早露头,这时候去看一条河,看一脉渌水流经的两岸切换到小满节气里的初夏新影,是件惬意的事。  “它必须四季分明。”这是加拿大前华裔总督伍冰枝对居住地方的唯一要求。我也喜欢四季分明,喜欢我的家乡。四季,大自然展现的蓬勃与谦卑、力量与柔美,所遵循的生发与荒芜、播撒与收获,总能在前辈农人吟唱的节气歌中如约而至。此时,身旁的一条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