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知识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an461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诵读是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的一种读书方式,也是检验学生是不是已经对课文内容有所领悟的一种方式。如果学生进入了课文所描写的境界,读起来自然能够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书是读懂的,不是讲懂的,更不是问懂的。
  关键词:读书 语文 感悟
  读书的过程,是咀嚼、消化、吸收、储备语言的过程。孔子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一篇课文,读得越熟,领会越深;熟读成诵,作者的语言就有可能转化为读者的语言,在自己今后的写作中也就能灵活运用了。“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前学生在写作中普遍存在着词汇贫乏、语病百出、无话可说的问题,读得少、背得少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原因。正因为这样,《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要求小学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除了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外,平时就应该要求学生多读、熟读、读通、读好,在读中引导学生体会语感,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一、初读感知
  “初读感知”,可以在课前进行,也可以在课上进行,使学生根据明确的教学目标,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阅读技能去充分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试着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并找出自己疑惑的地方。“观书贵疑”,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经过大脑“消化”变为自己的“血肉”,才能学有所长。如教学《葡萄沟》一课,我提出了初读课文的要求:1.借助拼音读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生字要多读几遍,遇到长句也多读几遍,直到读顺为止。2.借助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3.想想葡萄沟有哪些方面可夸?4.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做上记号,以备下节课交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为下节课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突出了学生学习、发展的主体性。
  二、议读议悟
  “议读议悟”就是指在学生初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做到有读、有议、有答、有反驳、有争辩。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给予提倡、鼓励,并引导分析,根据学生质疑的原因提出释疑方法。因读书马虎的疑问,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经过努力可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对具有导向性、启发性、创造性的提问,则给予表扬,并组织大家讨论,靠集体智慧解决难题,使学生体验集体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可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有独创性的见解,勇于自我评价,使竞争与合作、个人与集体的自主构建巧妙地统一起来。教师要适时小结,去粗取精,统一认识。这样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同时又可做到面向全体,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学《葡萄沟》一文,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我紧接着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读懂了哪些词、句、段,认为课文中哪一处写得最精彩、为什么,也可向同学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启迪、互相补充,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谈带有个人色彩、情感的理解,鼓励创见。而对于那些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问题,以书面形式汇报给老师,老师再组织全班同学集体讨论,共同探究解决。
  三、精读领悟
  由于学生受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悟”要进行梳理、归类;对于重点句、段的领悟,还应根据学生的“悟”度,引导学生悟后再疑、读后再悟,从而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悟”的质量。如《小壁虎借尾巴》的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爬呀爬”一词,不仅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路程远,还为文后小壁虎尾巴的再生埋下了伏笔。另外,可通过引读、分角色读、评读等形式朗读小壁虎与小鱼的对话,让学生理解“摇、拨水”的词义,知道小鱼的尾巴有它自己的用处,所以不能借给小壁虎。
  四、诵读感悟
  诵读是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的一种读书方式,也是检验学生是不是已经对课文内容有所领悟的一种方式。如果学生进入了课文所描写的境界,读起来自然能够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如:学完《飞夺泸定桥》的“夺桥”这一部分后,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诵读课文,从他们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语气变化中,可让人感悟到他们对红军战士英勇善战、顽强战胜敌人的那种革命精神和革命意志已有深深的领悟。这样诵读于口,领悟于心,有助于学生想象,有助于学生体会课文的韵味气势,培养语感和积累词汇。
  总之,书是读懂的,不是讲懂的,更不是问懂的。杜甫的“烂精文选理”,陆游的“万卷虽多当具眼”,说明读书使人受益无穷,但都必须在“烂精”、“具眼”(即独立思考能力)上下功夫。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是落实《课标》要求的一种方法,也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成了当前教育改革的一项新课题。对于小学生来讲,创新主要不在于创造发明,而是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地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新问题,并具备相应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现就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谈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自由天地,它是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教学形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实践活动课 教学  一、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发挥学生主
期刊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来源,我们的学习离不开对生活的认知。美术活动具有人性意味,因为它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作为中学阶段的美术教学,还是应该比较侧重开发学生的潜能,要激发他们心灵上的冲动,去创作、去体验。教师要注意在美术课上对于学生思想的开发,以创造力的培养为中心,来进行系统的基本技能训练。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将他们都培养成为艺术家,而是将美术课作为一种手段,让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自由地创作、自由地发挥,宣泄内
期刊
摘 要: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如何上好美术课,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让每个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在美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等方面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是我在工作中常常思索的问题。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根据《课程标准》,就如何构建和谐有效的美术课堂提出自己的看法:改变以往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做朋友;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创作活力作品;注重学生美术实践的积累;个性教育需要教学机智。  关键词:
期刊
小学作文是小语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生存、交往、创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但作文教学历年来是语文教师最感头痛的事,大部分老师觉得作文教学无从入手,过于放手觉得学生写得文不对题,指导过多又时常会出现“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学生由于生活实际较少,怕写作文,觉得无话可说,“作文难,作文难”成了师生共同的“口头禅”。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作文也迎来了艳阳天。新课程要求小学作文教
期刊
本年度我担任高三19班、高三21甲班、高三21乙班三个文科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周课时数27节。这三个班的学生人数多达280人。学生的学习成绩个体之间差别很大,本人深感高考任务担子重、压力大。针对这种情况,要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我个人觉得除了具有严肃认真的备考态度外,还要严格落实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抓落实,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如何,最终要看教学的落实。教学的落实,应体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加强阅读学法指导迫在眉睫,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应加强学法的指导,使学生“知法”、“得法”,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飞跃。  一、框架阅读法  这是一种着眼于文章整体的阅读方法,根据某一类文体的内容特点和规律性,经过分析和归纳,形成一个个结构“框架”,在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时,便可按已有的“框架”去归纳和对比,迅速找到相应的内容,更好地把握记忆。如学习议论文
期刊
随着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我们数学课也由原来的六节减为四节,自习课更是一节都没有了,但是我们的教材内容并没有缩减,学生似乎也没比以前更聪明。感觉到变化的只有我们教师自己,时间更紧了,自己更忙碌了,学生作业出错更多了。于是,我们矛盾重重,不得不再一次审视我们的数学课堂,希望能从中找到解决的办法。前一阶段,全校的一次集中听评课活动让我慢慢悟出了点什么。执教者的设计不可谓不精,课堂气氛也是热闹非凡,可作为
期刊
眼下,新的课程标准使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课程标准》使教师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师们焕发了生命力,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质疑、乐于质疑是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特点之一,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这一点。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
期刊
所谓教材整合,就是把教材知识系统内各要素以整体观为指导加以分析和改进,通过筛选、交叉、渗透、对照、关联等方式重新组合起来,形成要素合理、便于接受、具有新意义、目的多样的结构形式。历史教材在不同时空中的整合并非传统教学上的机械“拼合”,而是有机结合。在此“整合”理念之下,教师就要思考怎样依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大胆合理地对教材在宏观上进行整合和整体设计,微观上适当地进行取舍,最终引领学生实现对课本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