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成了当前教育改革的一项新课题。对于小学生来讲,创新主要不在于创造发明,而是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地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新问题,并具备相应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现就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认识:
一、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就是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含有大量的创造性因素。在教学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疑问,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新课程标准很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独立思考并能一起合作探究,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通过个人的或大家的智慧解决问题。老师教给学生的是一种能力而不是问题的答案。教学中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具体应体现在启发、点拨、设疑和解惑上,能让学生先说的尽可能让学生说,能让学生操作的尽可能让学生操作,能让学生讨论的尽可能让学生讨论,力求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会被大大激发。让学生“会问”,首先是让学生“能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问”的机会,在学生有了“问”的机会后,教师才有可能去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把准要点,这样才能将全体学生的思维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打破定势,培养创新能力
思维定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使产生学习的正迁移;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知道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冲破狭隘的老框框,开拓视野,在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独创性。比如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来完成。同一道应用题,由于观察的角度、依据的数量关系和采用的方法不同,因而有不同的解法。如:修一条水渠长120米,修这条水渠的3/5,只用3天,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水渠还需要多少天?这道题可以从六个不同的角度用十多种方法去思考求解,即: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设工作量为“1”,除以工作效率;按已知部分求整体;按倍数关系求解;还可以用列方程和列比例式来求解。这样就会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激发想象,培养创新意识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一切创造欲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萌发必然伴随着想象、幻想乃至联想。在教学中,我们要十分注意发现和挖掘学生自由想象的潜能,让学生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当然,想象对于小学生来讲有一个训练、培养的过程。首先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其次要启发引导,拓宽想象空间。在单纯的课堂教学背后还存在着一个广阔的丰富多彩的世界,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思考及各种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活泼、深入、全面,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感受成功,培养创新欲望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回答;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来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请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所回答的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学习的兴趣就浓一些,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就大一些。此外,还可以通过教师给学生及时的支持与鼓励,教学内容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如鼓励学生自己提问、解答,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考查和评议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不要求他们创造知识,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用已有经验去观察、分析、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种新颖的思路,一个小发现、小创造等都是创造性思想的结果。所以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当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总结,并进行创新性的教学。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容器,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一、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就是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含有大量的创造性因素。在教学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疑问,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新课程标准很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独立思考并能一起合作探究,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通过个人的或大家的智慧解决问题。老师教给学生的是一种能力而不是问题的答案。教学中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具体应体现在启发、点拨、设疑和解惑上,能让学生先说的尽可能让学生说,能让学生操作的尽可能让学生操作,能让学生讨论的尽可能让学生讨论,力求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会被大大激发。让学生“会问”,首先是让学生“能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问”的机会,在学生有了“问”的机会后,教师才有可能去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把准要点,这样才能将全体学生的思维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打破定势,培养创新能力
思维定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使产生学习的正迁移;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知道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冲破狭隘的老框框,开拓视野,在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独创性。比如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来完成。同一道应用题,由于观察的角度、依据的数量关系和采用的方法不同,因而有不同的解法。如:修一条水渠长120米,修这条水渠的3/5,只用3天,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水渠还需要多少天?这道题可以从六个不同的角度用十多种方法去思考求解,即: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设工作量为“1”,除以工作效率;按已知部分求整体;按倍数关系求解;还可以用列方程和列比例式来求解。这样就会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激发想象,培养创新意识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一切创造欲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萌发必然伴随着想象、幻想乃至联想。在教学中,我们要十分注意发现和挖掘学生自由想象的潜能,让学生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当然,想象对于小学生来讲有一个训练、培养的过程。首先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其次要启发引导,拓宽想象空间。在单纯的课堂教学背后还存在着一个广阔的丰富多彩的世界,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思考及各种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活泼、深入、全面,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感受成功,培养创新欲望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回答;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来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请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所回答的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学习的兴趣就浓一些,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就大一些。此外,还可以通过教师给学生及时的支持与鼓励,教学内容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如鼓励学生自己提问、解答,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考查和评议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不要求他们创造知识,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用已有经验去观察、分析、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种新颖的思路,一个小发现、小创造等都是创造性思想的结果。所以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当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总结,并进行创新性的教学。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容器,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