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并探究防治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76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分析其临床诊治资料,总结归纳病因,寻找防治对策。结果: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主要包括围产、母乳、感染、新生儿溶血症等四个方面,生产及后天因素所占比重较大。结论:加强围产期检查保健,提高医院产科的质量,根据新生儿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防治对策,给与及时快速的治疗,并指导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42-01
新生儿由于肝功能不健全,体内胆红素无法完全靠自身排出,致使胆红素全部聚积于血液内,胆红质随着血液的流走染黄新生儿巩膜及皮肤黏膜,从而引发黄疸。黄疸分为生理性及病理性,生理性的黄疸症状及危害较轻,7~10d内便可消退。病理性黄疸较为严重,可对新生儿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导致脑瘫、智力低下,甚至死亡[1]。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需及时发现快速治疗,才能有效保障新生儿身体健康。为进一步研究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根据病因寻找防治对策,降低发病率,现我院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76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出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现进行回顾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76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男性患儿39例,日龄2-8d之间,平均日龄为(3.5±1.3)d,出生体重3.1~4.9kg,平均体重(3.42±1.05)kg;女性患儿37例,日龄1-9d之间,平均日龄为(3.1±1.7)d,出生体重3.2~4.7kg,平均体重(3.25±1.34)kg。76例患儿中,出现黄疸的时间均在18h~1d之间,黄疸持续时间为14~25d。足月产新生儿61例,早产儿12例,过期产儿3例。患儿胆红素浓度小于220umol/L的有11例,在222~260umol/L之间的23例,在261~343umol/L之间的36例,大于343umol/L的患儿6例。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进行各项指标检测,于静脉提取2ml的血液检验标本,检测血清内胆红素水平,血常规、血培养、血清总蛋白、血总胆、网织红细胞计数、血型、大小便、直胆、乙肝两对半、GPT、TSH、ALT等,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选做:CT、B超、C反应蛋白、药敏、胸片等。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得出,引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围产、感染、母乳、新生儿溶血症。76例患儿中,因围产因素致病的25例(32.9%),感染因素20例(26.3%),母乳因素17例(22.4%),新生儿溶血症的有14例(18.4%)。早产儿病因主要以围产和新生儿溶血症为主,过期产儿以感染和母乳因素为主。对病理性黄疸患儿给予间歇蓝光照射法治疗,照射8h,间隔5~6h后再照射,如此反复进行,总时长为72h。光疗期间给予相应的抗感染和抗溶血药物,减少并发症,保护患儿肝细胞。治疗后患儿均有明显好转直至愈合出院,期间无脑病等并发症产生。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黄疸是一种新生儿常见、多发性疾病,发病率达30%以上,病理性黄疸在新生儿黄疸中所占比重较大,通常情况下由多种原因引起。本次研究中,围产因素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有25例(32.8%),可见围产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致病原因。围产因素促使新生儿体内红细胞产生大量破坏,肝脏功能受到抑制,消化吸收功能失调紊乱,黄疸症状加重。有研究表明,剖腹产会增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几率[2]。这是因为剖腹产中使用的麻醉和抗生素,对新生儿建立首次的呼吸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而且会减弱新生儿胃肠蠕动功能,影响肠道内菌群的建立,使得胆红素大量生成,加重新生儿黄疸。因此,加强产前检查与保健,有效提高医院产科的质量,鼓励孕妇自然生产,剖腹产中尽量使用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严密监控新生儿各项指标,做好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率。感染因素也是致病的一大因素。新生儿受到感染,肝脏代谢分解胆红素的能力减弱,促使血红素在血内堆积,血红素升高引发病理性黄疸。严格的消毒隔离、定时检查、接生时采用新法、加强管理,积极防治,可有效减少感染。母乳喂养也容易引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初期时母乳量少,新生儿排便较为迟缓,导致胆红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在肝肠内不断循环,引发黄疸。迟发性的母乳性黄疸则是因为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较高,它会加重新生儿肠道循环[3]。早发性的提倡增加吸吮次数,促使新生儿尽快排便,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晚期时停止母乳喂养,避免迟发性的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溶血症应及早发现,换血治疗。本次研究中,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由多种因素导致,综合性治疗后,症状消失,新生儿痊愈出院,期间未有并发症产生,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根据病因采取治疗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发病率。
参考文献:
[1]吴家富.229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2,24(03):26-27.
[2]包克珍.109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J].西南军医.2012,12(01):42-43.
[3]耿冬梅.足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9(12):140-141.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42-01
新生儿由于肝功能不健全,体内胆红素无法完全靠自身排出,致使胆红素全部聚积于血液内,胆红质随着血液的流走染黄新生儿巩膜及皮肤黏膜,从而引发黄疸。黄疸分为生理性及病理性,生理性的黄疸症状及危害较轻,7~10d内便可消退。病理性黄疸较为严重,可对新生儿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导致脑瘫、智力低下,甚至死亡[1]。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需及时发现快速治疗,才能有效保障新生儿身体健康。为进一步研究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根据病因寻找防治对策,降低发病率,现我院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76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出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现进行回顾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76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男性患儿39例,日龄2-8d之间,平均日龄为(3.5±1.3)d,出生体重3.1~4.9kg,平均体重(3.42±1.05)kg;女性患儿37例,日龄1-9d之间,平均日龄为(3.1±1.7)d,出生体重3.2~4.7kg,平均体重(3.25±1.34)kg。76例患儿中,出现黄疸的时间均在18h~1d之间,黄疸持续时间为14~25d。足月产新生儿61例,早产儿12例,过期产儿3例。患儿胆红素浓度小于220umol/L的有11例,在222~260umol/L之间的23例,在261~343umol/L之间的36例,大于343umol/L的患儿6例。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进行各项指标检测,于静脉提取2ml的血液检验标本,检测血清内胆红素水平,血常规、血培养、血清总蛋白、血总胆、网织红细胞计数、血型、大小便、直胆、乙肝两对半、GPT、TSH、ALT等,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选做:CT、B超、C反应蛋白、药敏、胸片等。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得出,引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围产、感染、母乳、新生儿溶血症。76例患儿中,因围产因素致病的25例(32.9%),感染因素20例(26.3%),母乳因素17例(22.4%),新生儿溶血症的有14例(18.4%)。早产儿病因主要以围产和新生儿溶血症为主,过期产儿以感染和母乳因素为主。对病理性黄疸患儿给予间歇蓝光照射法治疗,照射8h,间隔5~6h后再照射,如此反复进行,总时长为72h。光疗期间给予相应的抗感染和抗溶血药物,减少并发症,保护患儿肝细胞。治疗后患儿均有明显好转直至愈合出院,期间无脑病等并发症产生。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黄疸是一种新生儿常见、多发性疾病,发病率达30%以上,病理性黄疸在新生儿黄疸中所占比重较大,通常情况下由多种原因引起。本次研究中,围产因素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有25例(32.8%),可见围产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致病原因。围产因素促使新生儿体内红细胞产生大量破坏,肝脏功能受到抑制,消化吸收功能失调紊乱,黄疸症状加重。有研究表明,剖腹产会增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几率[2]。这是因为剖腹产中使用的麻醉和抗生素,对新生儿建立首次的呼吸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而且会减弱新生儿胃肠蠕动功能,影响肠道内菌群的建立,使得胆红素大量生成,加重新生儿黄疸。因此,加强产前检查与保健,有效提高医院产科的质量,鼓励孕妇自然生产,剖腹产中尽量使用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严密监控新生儿各项指标,做好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率。感染因素也是致病的一大因素。新生儿受到感染,肝脏代谢分解胆红素的能力减弱,促使血红素在血内堆积,血红素升高引发病理性黄疸。严格的消毒隔离、定时检查、接生时采用新法、加强管理,积极防治,可有效减少感染。母乳喂养也容易引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初期时母乳量少,新生儿排便较为迟缓,导致胆红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在肝肠内不断循环,引发黄疸。迟发性的母乳性黄疸则是因为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较高,它会加重新生儿肠道循环[3]。早发性的提倡增加吸吮次数,促使新生儿尽快排便,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晚期时停止母乳喂养,避免迟发性的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溶血症应及早发现,换血治疗。本次研究中,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由多种因素导致,综合性治疗后,症状消失,新生儿痊愈出院,期间未有并发症产生,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根据病因采取治疗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发病率。
参考文献:
[1]吴家富.229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2,24(03):26-27.
[2]包克珍.109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J].西南军医.2012,12(01):42-43.
[3]耿冬梅.足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9(12):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