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创新人才培养 促进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il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及有关高校共同主办,山东大学承办的第六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于2010年11月5-7日在济南隆重举行。来自全国300多所高校的500余位计算机专家和教师围绕“创新人才培养与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这一主题,欢聚一堂,共享盛会。论坛组委会副主任、合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廉教授,山东大学樊丽明副校长在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李廉教授在致辞中特别指出,论坛举办六年来,在高校计算机教育界获得了高度赞誉和广泛认同,已成为高教战线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品牌,成为高校计算机学科交流教学经验的盛会。本届论坛的召开顺应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造就创新人才的新要求,做到了与时俱进。广大高校教师借此契机,深入研讨、达成共识,力图共同推动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高。
  大会报告首先围绕探索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等焦点问题展开。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何积丰院士在题为《计算机学科教育改革的前景》的大会报告中,分析了计算机学科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压力、学科发展的处境,并提出改革教学大纲、改善课堂教学环境、完善分类指导机制、扩展学生独立发展空间等方面的对策。华南师范大学胡钦太教授从计算机基础教学“多元化、模块化、融合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入手,提出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元”教与学资源的开发框架。山东大学孟祥旭教授从“坚持内涵发展,加快质量提升,突出办学特色”出发,介绍了如何构建有利于个性化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大会报告同时从课程教学层面提供了若干范例。论坛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陈国良院士在题为《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大会报告中分析了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狭义工具论”的危害:然后从计算思维入手,阐述了计算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最后给出了一种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最小集,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提供了一种以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新模式。报告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也为下一步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指明了可供参考的方向。哈尔滨工业大学战德臣教授结合十余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以计算学科的普适思维来重构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思想。清华大学杨士强教授从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多年建设的感受中,总结了实践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发出了“还大学育人之本,立实践创新之魂”的倡议。
  论坛着重打造国际交流平台,邀请了美国计算机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佐治亚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MarkGuzdial教授参加本届论坛。Mark Guzdial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美国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根据长期研究和实践,认为情景化的计算机教育能够很好地实现向每个人传授计算机知识的目标。
  论坛安排的大会报告内容充实、切中要害,精彩的报告得到了与会专家和广大教师的高度评价。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报告体现了新的教学思想与理念,对教学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性和指导意义。
  另外,本届论坛还设立了4组分会场报告、2个专题讨论会和2个专题讨论组,为与会代表提供了充分交流的平台。内容涉及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计算机公共基础核心课程建设、计算机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等多个方面。多种会议组织形式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得与会代表能够积极参与、深入交流、取得共识。
  为期两天的第六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在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中落下帷幕。在广大专家、教师的共同参与下,论坛将以《纲要》所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新要求为目标,以论坛讨论交流为抓手,持续举办下去。努力成为广大教师展望计算机学科发展、交流教学经验的盛会,成为研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平台,为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积极贡献!
  
  (撰稿人:时阳
  李林)
其他文献
摘要: 两大法系的教育模式各有优长,我国传统的大陆法系教育模式应扬长避短地借鉴英美法系的教育模式。烟台大学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探索,已经形成了一套较具特色的英美法教育模式。在机制创新方面,成立了专门的教学科研机构‘‘烟台大学英美法研究中心”,并设置了专门的英美法实验班;在制度保障方面,在正式的教学计划中纳入了专门的英美法方向课程,并实现了双语或全英语授课;在授课方法方面,成功采用了颇具英美法特色的“案
期刊
摘要: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对公民提出的基本要求,但现有的研究对于职业道德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仍存在较大争议,例如高等院校专业教育是否以及如何影响职业道德的形成,这一问题尚未得到一致结论。本文以高校会计学专业为例,以会计学专业与非会计学专业、在读本科生与在职研究生为调研对象,基于Cohen量表设计实验问卷并进行实验研究,就影响会计师职业道德判断标准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
期刊
摘要:河南大学深入开展了契合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精神和体现学校实际和特色的“本科教学优质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本文总结了学校“质量工程”建设的经验。  关键词:质量工程;教学改革;优质工程     河南大学学生人数由1999年的1万余人发展到今天的近4万人,规模扩大了3倍,对学校的硬件建设、师资水平、教学管理、教育质量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如何面对新的发展
期刊
摘要:以浙江树人大学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为例,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从地方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精准应用型目标定位,架构实用灵活的学科专业结构,构建精干的面向应用型的课程体系,完善柔性化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大胆改革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机制    就本科高校而言,除传统研究型高校主要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外,相当一部分高校一般都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项目教学法的设计与实施进行解读,并以“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为例,探讨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项目任务的设计,项目活动的探究等,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科研能力。  关键词:建构主叉学习理论;项目教学法;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项目教学法的指导意义    项目教学法,实质上就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就是在真实情境中
期刊
摘要: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是本科生中的优秀人才。在推免生中实施本科阶段过渡到硕士阶段的衔接教育符合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求。本文以语言学科为例介绍了本硕衔接教育的目标、实践方案,以及实施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和成效。 关键词:本科;硕士;衔接教育   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两个重要阶段,二者既有区别,又紧密相关。读完本科阶段马上攻读硕士的学生有两类。一类是攻读本硕连读
期刊
摘要:使用“教室应答系统”这一技术构建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营造一个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合作探究、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得以发展。我们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它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以及人格培养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教室应答系统;合作学习;人才培养     一、目前课堂教学面临的困难及教室应答
期刊
摘要:创新创业类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新方法,使用创新工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类课程通过创造性地组织实施教学环节,将体验教学、影视教学、案例教学、研讨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创新;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型人才    在高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把“高校毕
期刊
摘要:提出覆盖农科核心专业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相应的培养平台,优化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完善了课内外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了一批管理制度,并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该模式特色鲜明,在农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农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农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践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思想)的指导下,
期刊
摘要: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已经广泛地用于计算机系统的建模和分析。在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组织下,作者对离散数学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与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并针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实施方案。本方案的特点是:提供一个分层的、模块化的知识框架,教师可根据科学型、工程型、应用型的不同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灵活配置;在教学设计中强化
期刊